第6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同步练习 (含答案解析) (2)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同步练习 (含答案解析) (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1.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8-10 17:43: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6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同步练习
1.古希腊的智者运动被看做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滥觞,把普罗塔戈拉视为西方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先驱。在此运动出现之前,古希腊哲学家探索的问题是(  )
A.人文主义
B.与人类自身密切相关的问题
C.知识与美德的关系
D.物质世界
解析:本题适用排除法,A和B都是智者运动关心和探索的问题,故排除A和B;C是苏格拉底的观点,他与智者学派是同时代人,不符合题干条件,也排除C;在智者运动之前,古希腊哲学家探索的是物质世界,只是随着雅典民主政治高峰的到来,哲学家放弃了这一研究,转而关心与人类自身更加密切相关的问题,故选D。
答案:D
2.一名学生问某一大科学家:“您的知识这样丰富,为什么您还在不断的学习呢?”科学家笑道:“我的知识相当于一个大圆,圆外部分是我不知道的世界,所以圆越大,接触的不知道的世界越大;知道得越多,才知道知道的知识越少。”这位大科学家的观点类似于(  )
A.普罗塔戈拉      
B.苏格拉底
C.芝诺
D.莎士比亚
解析:解题的关键是要看懂题干的意思,知识越多,才知道知道的越少,所以人越谦虚,无知的人,往往越骄傲自大。苏格拉底在当时的德尔菲神谕中都说他是全希腊最富有智慧的人,可他自己却说自己一无所知,故与题干材料中的科学家类似,其余A、C、D都不符合题意。
答案:B
3.公元前3世纪前后古希腊的著名雕像《维纳斯》,充分体现了人体之美,这种风格的绘画在当时的世界上几乎是独一无二的。古希腊产生这种艺术的原因不包括(  )
A.民主政治的发展
B.人文精神的影响
C.工商业高度发达
D.重农抑商思想的影响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A、B、C符合古希腊的社会特点。古希腊商品经济发达,从事商业的人们是不会有重农抑商思想的,重农抑商思想是自然经济下人们的一种观念。
答案:D
4.苏格拉底认为“未经检讨反省的生命是没有生存价值的生命”,“有思想力的人是认识万物的尺度”。基于苏格拉底的这一认识,你认为(  )
A.苏格拉底代表了古希腊智者学派的思想
B.苏格拉底完全否认了智者学派的主张
C.这种认识为“人是万物的尺度”的主张注入了理性精神
D.这种认识阻碍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题干中信息反映了苏格拉底的思想:认识你自己,美德即知识。智者学派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极易造成个人主观主义;苏格拉底则认为只有经过自己的思考判断,才能去衡量一切,因而为“人是万物的尺度”注入了理性精神。
答案:C
5.我们把智者运动看做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滥觞主要是因为(  )
A.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清楚地意识到人才是社会舞台的主角
B.认为奴隶制度不符合人性
C.经常使用各式各样的狡辩的语言和方法
D.提出“美德即知识”的观点
解析:本题学生易错选D,错误原因在于仅从表面意义上去理解,而忽略了“美德即知识”是苏格拉底提出的,而苏格拉底并不是智者学派的代表。易错选C,错误原因在于以表面现象取代本质。正确理解是智者学派代表普罗塔戈拉提出的“人是万物的尺度”,把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从而引起了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由此把智者运动看成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滥觞,而把普罗塔戈拉视为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先驱。
答案:A
6.普罗塔戈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据此判断:普罗塔戈拉认为国家治理好坏的标准应是(  )
A.是否人人都遵守习俗和法律
B.是否民主和强盛
C.是否对人有利和符合人性
D.是否由“哲21世纪教育网”来做统治者
解析:“人是万物的尺度”基本的意思就是人是衡量万物的标准,是否对人有利和符合人性当然就成为治理国家好坏的标准。
答案:C
7.庄子主张顺应自然,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在中国历史上有重要影响。在古希腊也有人与庄子持相同的主张,这人可能是(  )
A.普罗塔戈拉
B.苏格拉底
C.芝诺
D.伯里克利
解析:斯多亚学派认为“逻各斯”是贯穿万物的永存不朽的理性,像所有人一样都具有理性,得出了“顺应自然的生活就是至善”的结论。芝诺是斯多亚学派的代表,故选C。
答案:C
8.文艺复兴是欧洲历经了“一千多年的黑暗”之后的一次探索光明的行动,这次行动对欧洲及世界都有巨大影响。那么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根本原因是(  )
A.基督教会对西欧思想文化的束缚
B.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C.古希腊、罗马先哲的推动
D.新兴资产阶级的强烈要求
解析:本题学生易错选A,错误原因在于将客观原因认为根本原因。易错选D,错误原因在于认为这场运动是由新兴资产阶级发起的。正确的理解是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才会有资产阶级队伍的发展壮大,才会有资产阶级要求发展本阶级的文化,同时基督教禁欲主义的束缚才显的格外突出。因此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经济是政治的基础,所以B是D的基础,B是根本原因。
答案:B
9.“我不想变成上帝,或居住在永恒之中,……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我就够了。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这段话体现的思想是(  )
A.启蒙思想
B.人文主义
C.禁欲主义
D.蒙昧主义
解析:重视人的作用与价值,追求现实中的幸福生活,是典型的人文主义,他们否定上帝和神,不想生活在神的笼罩之下过着禁欲主义和蒙昧主义的生活。故选B。
答案:B
10.1600年,因为坚定不移地同罗马教会、神学作斗争,意大利科学家布鲁诺被罗马教会称作异端处以火刑,其为科学和真理而献身的精神令后人敬仰。但在此之前,马丁·路德同样反对罗马教皇却免遭其难,主要原因在于(  )
A.因反对赎罪券和简化宗教仪式而得到人民的拥护
B.因向罗马教皇忏悔而获得宽恕
C.因主张国家权力高于教会权力而得到德意志诸侯的保护
D.因创立了路德教派同罗马教皇分庭抗礼
解析:本题从马丁·路德宗教改革主张中容易作出判断。
答案:C
11.在马丁·路德进行宗教改革的同时,加尔文也在瑞士进行改革,建立了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新教——加尔文教,他被称为“新教的教皇”,然而就是这位“新教皇”却活活烧死了西班牙著名科学家塞尔维特,这说明(  )
A.新教和天主教同样残暴
B.并不是所有的新教都代表资产阶级利益
C.宗教改革很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D.所有的宗教都是科学发展的障碍
解析:无论是代表资产阶级的新教,还是代表封建势力的天主教或其他任何宗教,都同样阻碍科学的发展。
答案:D
12.薄伽丘的作品中既有对教会修士腐化生活的嘲讽,又有对人们追求感官享受的肯定。这表明其思想(  )
A.自相矛盾,具有局限性
B.倡导建立民主教会
C.肯定人性,具有进步性
D.批判社会风气不够彻底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知识迁移能力。薄伽丘的《十日谈》讽刺教会的虚伪与腐败,批判封建贵族的等级观念,提出了人类平等的思想,故选C项。
答案:C
13.1420~1436年,意大利建筑师布鲁内莱斯基在建造佛罗伦萨大教堂时,匠心独具的设计了一个41米宽、106米高的大圆顶,大胆突破传统的完全封闭风格,在上面开有让阳光照射进来的窗洞。该设计反映出(  )
A.启蒙运动的光辉照耀着人们前进
B.欧洲已告别专制,迎来新的曙光
C.宗教改革运动已经影响到了意大利的建筑
D.人类摆脱束缚奔向自由的精神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的理解能力。15世纪,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欧洲出现了文艺复兴运动,它的核心是人文主义。根据题干时间可排除A、B、C三项,故选D。
答案:D
14.主教扯着嗓子喊:“教皇规定:……抢劫教堂犯出9个金币,谋杀父母或兄弟姐妹的犯人出15个金币,就可以获得赦免。快把购买赎罪券的金币投进这个柜子吧,当啷一响,灵魂就可以升天堂了啊!”对这一材料分析正确的是(  )
①材料中的事件应该发生在16世纪初
②材料中的事件成为路德宗教改革的导火线
③该材料体现了教会的“信仰得救”
④该材料体现了教会对教徒的欺诈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材料中体现的是教皇出售“赎罪券”的情况,他们声称购买“赎罪券”的钱投入钱柜“叮当”作响之时,就是灵魂升天之日,这是1517年教皇大量出售“赎罪券”的谎言及搜刮人民的情况。故①②④正确,③是宗教改革的内容。
答案:B
15.右图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美术三杰之一的达·芬奇的名画《蒙娜丽莎》,在这幅名画中主要体现的时代精神的是(  )
A.禁欲主义
B.蒙昧主义
C.人文主义
D.理性主义
解析:根据题干“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三杰之一的达·芬奇”和这幅画的特点可以判断当时的时代精神是人文主义,故选C;其余A、B是天主教的精神,D是启蒙运动的精神,均不属“文艺复兴”时期的特征。
答案:C
16.民国时期著名的军事理论家蒋方震说,欧洲近代史之曙光,发自两大潮流:其一,希腊思想复活……其二,原始基督教复活。这“两大潮流”指的是(  )
A.智者运动和文艺复兴
B.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C.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
D.社会主义和自由主义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注意题干中的信息“欧洲近代史之曙光,发自两大潮流”可知“希腊思想复活”指文艺复兴运动,“原始基督教复活”是宗教改革。
答案:B
17.1517年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引发德意志宗教改革,其直接原因是(  )
A.教皇派人到德意志兜售赎罪券
B.德意志四分五裂的局面阻碍了经济的发展
C.教会在德意志大肆搜刮财富
D.马丁·路德受人文主义的影响
解析:注意题干关键词“直接原因”。马丁·路德《九十五条论纲》是在教皇派人到德意志兜售赎罪券,引起各阶层人民愤怒的条件下发表的。
答案:A
18.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点燃了德国人民反对教会的火焰,建立了路德教派,但根据马丁·路德的主张,当时获益最大的可能是(  )
A.德国人民
B.资产阶级
C.路德本人
D.世俗统治者
解析:综观马丁·路德的宗教主张,获益最大的是当时的世俗统治者,因为马丁·路德认为教会从属于国家,他本人是教士,也归国家管理,但从长远来看,资产阶级获得了迅速发展,以致于后来建立了资产阶级政权,但从当时看,世俗的统治者——封建诸侯获利最大。故选D。
答案:D
19.“宗教神秘主义的面纱和覆盖真相的无知之幕被理性之手揭开一角,传统的权威受到撼动,人类第一次从对自然恐惧的阴影下走出来,重新审视自身的价值和能力。”导致上述变化的历史事件是(  )
A.新航路开辟
B.文艺复兴
C.宗教改革
D.启蒙运动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依据材料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从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解题关键是认识到该历史事件把斗争矛头指向宗教和传统权威,即天主教会专制统治,“重新审视自身的价值和能力”指肯定和尊重人的价值,再紧扣“第一次”,可知这是文艺复兴,故B项正确。A项不属于思想解放运动,C、D两项不符合“第一次”。
答案:B
20.马丁·路德是德意志维登堡大学的神学教授,他反对罗马教皇的权威,揭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但也有人说马丁·路德的改革是“新瓶装旧酒”。下列能够证明这一观点的是(  )
A.人人有信仰自由
B.虔诚地信仰上帝才能获得灵魂自由
C.无须教士和教皇作为宗教信仰“中介”
D.教会应从属于国家
解析:马丁·路德属于虔诚的基督教教士,他进行宗教改革是反对罗马教皇的控制,并不是反对基督教,他把原来的信仰上帝继续下来,属于“新瓶装旧酒”,故选B;他仍然以宗教作为麻醉人们心灵的工具,不可能主张让人们信仰佛教、伊斯兰教等,故不会主张人人有信仰自由;C和D都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答案:B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普罗塔戈拉
材料二:
“美德即知识。美德不是孤立存在的一些观念和准则,任何美德都须具备相应的知识,无知的人不会真正有美德,每一种美德都离不开知识,知识是美德的本质。”
材料三:皮阿《论人的尊严》中说“上帝赋予了人按自己的意志塑造自身的能力,也可以下降为动物,也可以上升到与上帝相似的东西。”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中写道:“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在理性上多么高贵!”
材料四:马丁·路德提出“因信称义”说。他认为,灵魂得救只须靠个人虔诚的信仰,根本不需要教会的烦琐仪式。上帝的恩典是上帝给人的礼物,只有上帝才能赦免罪人。信徒得救不靠行为,全凭信仰。要得救上天堂,不靠教会或行善,更不靠赎罪券。
——《路德选集》
(1)什么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滥觞?材料一中普罗塔戈拉的观点有何积极意义?
(2)材料二是哪位思想家的思想,他的主要思想是什么?
(3)材料三反映了当时欧洲社会意识形态领域发生了哪一重大变革运动?其核心思想是什么?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时期核心思想所包含的内容。材料三反映的内容与材料一有何关系?
(4)如何理解材料四马丁·路德“因信称义”说的人文主义色彩?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材料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第(1)题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2)题抓住材料二中“美德即知识”这一信息判断,这是苏格拉底的思想。第(3)题注意材料中强调人的地位及尊严,这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体现。第(4)题结合材料及宗教改革的意义分析即可。
答案:(1)智者运动。强调了人的价值和决定作用,否定了神或者命运等超自然力量对社会人生的作用,体现了希腊文化人文主义的本质。
(2)苏格拉底。主要思想:有思想的人是万物的尺度,美德即知识,善是人的内在灵魂。
(3)文艺复兴运动。人文主义。重视人的价值,崇尚人性,追求人的个性解放和平等自由;鼓励对现世幸福生活的追求、提倡乐观主义的人生态度和进取精神;推崇人的经验、理智和创造性,倡导追根究底的探索精神。是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复兴”与发展(继承与发展)。
(4)否定教皇的权威,打破了教会的精神枷锁,使人们获得了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树立了人文主义宗教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