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学案
一、文艺复兴
1.发展历程:____世纪在________兴起,16世纪以后扩展到欧洲其他国家。
2.兴起背景。
(1)经济:意大利出现____________,经济繁荣。
(2)政治:新兴资产阶级希望有自己的新文化。
(3)文化上:意大利地区较多地保留了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
3.实质:借古代文化之名宣传新的____________。
4.核心思想——________。
(1)以________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2)反对教会宣扬的__________,提倡追求自由、幸福和________。
(3)鼓励发财致富和冒险精神。
(4)崇尚理性和________,追求知识。
5.成就:首先表现在________领域。
6.意义。
(1)推动欧洲文学、艺术和科学的发展。
(2)使人们从封建愚昧中解放,开始更多地关注人及人生活的世界。
答案:一、
1.14 意大利
2.(1)资本主义萌芽
3.资产阶级思想
4.人文主义 (1)人 (2)禁欲苦行 物质享受 (4)科学
5.文学艺术 (1)十日谈 封建道德 (2)神曲
(3)彼特拉克 人文主义之父 (4)莎士比亚 哈姆雷特
(5)达·芬奇 蒙娜丽莎
【问题导思1】 文艺复兴是古典文化的“再生”吗?
提示:不是。从表面上看,文艺复兴是复兴古希腊罗马时期的哲学、文学和艺术的活动。但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只是一种手段,目的是宣传资产阶级思想文化。
【预习检测1】 法国历史学家布罗代尔说:“一种文明的历史,就是对古代材料中那些对今天仍然行之有效的东西的探索。”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们践行这种观点的做法是( )
A.整理古希腊、古罗马文化典籍
B.修复了古希腊、古罗马的雕塑
C.到希腊和罗马修学、旅游
D.弘扬古典人文精神,尊重人性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根据提示和所学可知文艺复兴利用古希腊时期的人文主义精神为近代资产阶级反对封建提供思想武器。
答案:D
二、宗教改革
1.兴起的背景。
(1)思想基础:________运动的影响。
(2)主要原因:16世纪天主教会对欧洲特别是德意志的压榨。
(3)直接原因:1517年罗马教皇出售“________”。
2.兴起——德意志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1)开始标志:1517年,马丁·路德发表
“______________”。
(2)思想主张。
①“因信称义”(只要有虔诚的________,灵魂便可获救)。
②信徒都有直接阅读和解释《________》的权利。
③简化宗教仪式,坚持________高于教权。
3.发展:形成不受罗马教廷控制的路德派、________和英国国教等新教。
4.影响:民众开始打破对________的迷信,促进人文主义进一步发展。
答案:二、
1.(1)文艺复兴 (3)赎罪劵
2.(1)九十五条论纲 (2)①信仰 ②圣经 ③国家权力
3.加尔文派
4.罗马教会
【问题导思2】 为什么说马丁·路德的“信仰得救”学说具有人文主义色彩?
提示:马丁·路德强调人可以并且只有依靠虔诚和信仰才能摆脱“罪恶”而得救,否定罗马教会、教皇与神职人员的中介作用和权威,使人民获得了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强调人的主观性,从而带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
【预习检测2】 马丁·路德在《九十五条论纲》中说:“基督徒有权读《圣经》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
由此可知马丁·路德( )
A.主张人是自由和独立的
B.反对宗教信仰
C.认为教皇无权阅读《圣经》
D.支持废除基督教
解析:本题考查材料解读能力。马丁·路德主张不需要教会,基督徒可以阅读《圣经》,与上帝沟通,强调了基督徒是自由和独立的,故A项正确;马丁·路德只是反对教会精神独裁,不反对宗教信仰,不支持废除基督教,故B、D两项错误;教皇作为基督徒也可以独立阅读《圣经》,故C项错误。
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