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末综合测评(二) 地表形态的变化
一、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雅丹地貌,现泛指干燥地区的一种风蚀地貌,河湖相土状沉积物所形成的地面,经风化作用、间歇性流水冲刷和风蚀作用,形成与盛行风向平行、相间排列的风蚀土墩和风蚀凹地(沟槽)地貌组合。下面两图示意两种常见的雅丹地貌。据此完成1~2题。
图1 图2
1.图1为平顶方山状雅丹地貌,推测该地貌顶部平坦的主要原因为( )
A.风力堆积形成
B.流水沉积作用
C.风力侵蚀残留
D.地壳运动产生地形抬升
2.图2为鲸背状雅丹地貌,多出现在常年风速较快的地方,分析两侧坡度差异及成因( )
A.陡坡为迎风坡,侵蚀而成
B.缓坡为迎风坡,堆积而成
C.陡坡为迎风坡,堆积而成
D.缓坡为迎风坡,侵蚀而成
1.B 2.A [第1题,根据材料可知,雅丹地貌是一种风蚀地貌,它是在河湖相土状沉积物所形成的地面上形成的,所以图1中的这种平顶方山状雅丹地貌,其顶部平坦应该是早期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B正确;风力堆积和风力侵蚀不是该地貌顶部平坦的主要原因,A、C错误;地壳运动产生地形抬升一般形成面积较大、地势高耸的地貌,D错误。第2题,鲸背状雅丹地貌多出现在常年风速较大的地方,受大风的长期吹蚀,迎风坡的岩石侵蚀比较严重,逐渐形成了陡坡,另一侧为背风坡,侵蚀作用较弱,因此为缓坡。故选A。]
下图所示地貌景观位于粤北地区,其形成需要特定的地质条件。读图,完成3~4题。
3.形成图中所示地貌景观的岩石类型、地质构造和所需的外力作用分别是( )
A.变质岩、水平裂隙、流水侵蚀
B.沉积岩、水平裂隙、风力侵蚀
C.岩浆岩、垂直裂隙、风力侵蚀
D.沉积岩、垂直裂隙、流水侵蚀
4.导致图中所示景观岩层出露地表的最直接的内力作用形式是( )
A.垂直抬升 B.水平拉张
C.水平挤压 D.岩浆喷发
3.D 4.A [第3题,由材料可知,该图为广东丹霞山地貌。图中岩层层理结构明显,应该是沉积岩,A、C错误;图中岩层多次出现坡度较大的陡崖,应该是垂直裂隙发育,岩石被侵蚀形成,该地区位于粤北山区,属于湿润地区,风力侵蚀较弱,以流水侵蚀为主,D正确,B错误。第4题,图中岩石为沉积岩,最初形成于低地,形成沉积岩后,受地质构造运动的影响,间歇性的垂直抬升作用使得该地区的地貌发生了变化,因此最直接的内力作用形式是垂直抬升,故选A。]
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
5.最有可能发现溶洞的河谷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6.图中断层 ( )
A.形成后一直在活动
B.比花岗岩形成时间晚
C.导致现代河谷下切
D.比侵蚀面形成时间早
5.A 6.D [第5题,溶洞属于喀斯特地貌,其形成的基础是可溶性的岩石,如石灰岩。读图可知,四处河谷中只有①河谷有可溶性的石灰岩,其他三处河谷的岩石都不可溶蚀,所以最有可能发现溶洞的河谷是①。第6题,读图分析,图中断层切断了石灰岩和页岩,没有切断后来形成的岩层,说明该断层形成之后没有一直活动,A错误;断层没有切穿花岗岩,但是花岗岩侵入了断层,说明断层形成的时间比花岗岩早,B错误;现代河谷下切是由于断层形成之后该地区地壳整体抬升,河流下切侵蚀形成,C错误;侵蚀面覆盖在断层之上,断层没有切穿侵蚀面,说明断层比侵蚀面形成时间早,D正确。]
读图,回答7~8题。
甲 乙
7.该地区的地形和地质构造分别是( )
A.平原、背斜 B.盆地、向斜
C.山地、向斜 D.谷地、断层
8.该地质构造形成此种地形的原因是( )
A.槽部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成为山岭
B.槽部岩性松软易被侵蚀,流水侵蚀成为盆地
C.槽部受到张裂,岩石易被侵蚀成平原
D.槽部岩性破裂疏松,流水侵蚀成为谷地
7.C 8.A [第7题,图示地区地势中心高,四周低,最高海拔在500 m以上,为山地;该地中心岩层新,两翼岩层老,为向斜构造。第8题,向斜山是由于向斜槽部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而成为山岭。]
下图(图1)为某地沿海一处著名地质景观——“薄饼岩”。硬石灰岩和软砂岩堆积形成数以百计的多层区域,沿着悬崖沟壑垂直形成,形似层层薄饼,故而得名。据此完成9~10题。
9.从岩石成因看,“薄饼岩”属于图2中( )
A.甲 B.乙
C.丙 D.丁
10.“薄饼岩”景观的形成过程影响最小的地质作用为( )
A.海浪侵蚀 B.内力抬升
C.固结成岩 D.流水溶蚀
9.A 10.D [第9题,由材料可知,“薄饼岩”由硬石灰岩和软砂岩堆积形成,属于沉积岩。读图2可知,甲岩石是由沉积物形成,可知甲岩石属于沉积岩。第10题,“薄饼岩”位于沿海地带,该区域的海浪侵蚀作用比较强烈,A错误;沉积岩需要经过内力抬升作用露出地表,然后再经过一系列的外力作用,最终形成“薄饼岩”,可知“薄饼岩”景观的形成受内力抬升的影响较大,B错误;“薄饼岩”属于沉积岩,其形成需要沉积物经过固结成岩作用,C错误;由材料可知,该区域受到的流水溶蚀作用最小,D正确。]
读某地貌剖面示意图,回答11~12题。
11.由图可知( )
A.该地貌属于流水侵蚀地貌
B.由扇形地上部到扇缘带,沉积物颗粒逐渐变大
C.扇形地中下部土壤肥沃,排水条件良好,适合农耕
D.扇缘带地下水埋藏深
12.该地貌最可能形成于( )
A.河流入海口 B.山间河谷出口
C.大江大河中下游 D.盆地中心
11.C 12.B [第11题,该地貌为冲积扇或洪积扇, 是由流水堆积作用形成的,A错误;根据河流在不同河段的作用不同,大的颗粒先沉积,小的颗粒后沉积,图中的沉积物颗粒从上部到下部逐渐变小,B错误;根据图中的绿洲分布区分析,扇形地中下部水源条件较好,土壤肥沃,是农业发达区,C正确;根据图中冲积扇的各段位置分析,扇缘带地下水埋藏浅,土层薄,D错误。第12题,该地貌为山麓冲积扇,是由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多分布在河流出山口处。]
埃尔斯米尔岛是加拿大第三大岛,是加拿大到北极群岛地势最崎岖的地方,有耸立的群山和曲折的海岸线,岛上遍布灰黑色山岩,岩石中富含硫黄。七八月份岛上大部分地区没有冰雪。蜿蜒的雪山,连绵的冰河,覆盖在冰河表面的色彩明亮的黄色雪堤成为这个年均温只有-20 ℃的人迹罕至的白色冰原上最为常见的景观,下图为埃尔斯米尔岛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13~14题。
13.埃尔斯米尔岛的形成主要原因是( )
A.冰川堆积 B.海浪沉积
C.火山作用 D.板块碰撞
14.黄色雪堤中黄色堆积物来自( )
A.大气中黄色尘埃物质
B.地表黄色荒漠土
C.人类排放黄色废弃物
D.周边岩石风化物
13.C 14.D [第13题,根据材料可知,岛上遍布灰黑色山岩,岩石中富含硫黄,可判断该岛屿为火山作用下形成的岛屿,C正确。第14题,根据材料“岩石中富含硫黄”可知,黄色堆积物为岩石中的硫黄,故黄色堆积物来自周边岩石风化物。]
(2024·广东卷)发育于云南省临沧市某处半山腰的硝洞是一个石灰岩溶洞,洞内有较厚的夹杂石灰岩砾石块的粉砂质黏土沉积物,其表层有约2 m厚的文化层(含有古人类活动遗留物的沉积层)。图1为硝洞剖面示意图,图2为自洞内望向洞口方向的景观照片。据此完成15~16题。
15.参与该溶洞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包括( )
①化学溶蚀 ②重力崩塌 ③冰川刨蚀 ④风力吹蚀 ⑤流水侵蚀
A.①②③ B.①②⑤
C.①④⑤ D.③④⑤
16.可推断,该溶洞内的粉砂质黏土沉积物主要源自( )
A.洞顶的滴水化学淀积物
B.人类活动遗留的堆填物
C.洞内石灰岩崩塌堆积物
D.地质时期的流水搬运物
15.B 16.D [第15题,具体思路如下:
第16题,具体思路如下:
二、综合题(共3小题,共52分。)
17.(14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南迦巴瓦峰是中国西藏林芝市最高的山。地理学家杨逸畴先生这样描述南迦巴瓦峰:“南迦巴瓦峰历来以陡峭险峻著称……雅鲁藏布江下游绕南峰急拐弯南流,构成举世闻名的大拐弯峡谷。”下图为喜马拉雅山脉东段地层地貌剖面示意图。
(1)说出多雄拉的构造地貌类型并解释其成因。(6分)
(2)分析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峡谷高峰耸峙、峡谷幽深的原因。(4分)
(3)从地质构造的角度,说明隧道选择在多雄拉建设的原因。(4分)
[解析] 第(1)题,根据多雄拉岩层的弯曲状况可知,其为背斜构造,该地谷地的形成是外力侵蚀作用的结果。第(2)题,雅鲁藏布江大拐弯位于板块的交界处,板块的碰撞挤压形成高大的山脉,后经流水的侵蚀作用形成了幽深的峡谷。第(3)题,多雄拉为背斜构造,结构稳定且不易储水,适宜隧道的修建。
[答案] (1)构造地貌类型:背斜谷。成因:背斜顶部因受张力作用,易被外力侵蚀形成谷地。
(2)该地位于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消亡边界,岩层受挤压隆起,地壳不断上升,形成高大的山体;流水不断向下侵蚀,形成幽深的峡谷。
(3)该处为背斜构造,拱形结构,稳定性强;地下水顺岩层向两侧流,(隧道处)不易汇集地下水,便于施工。
18.(14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河流作用是地球表面最经常、最活跃的外力作用,它贯穿于河流地貌的形成全过程。流水不断以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塑造形态各异的河谷和河流地貌。
材料二 图1为恒河流域简图,图2为流域中甲处大峡谷景观图。
(1)甲处有世界上最大的峡谷,说出其名称并据图描述其地貌特点。(4分)
(2)乙处有牛轭湖分布,说明其形成过程。(6分)
(3)丙处地势平坦,河网密布,河汊众多,地表物质颗粒细小,据此判断该处地貌类型及形成该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4分)
[解析] 第(1)题,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处的峡谷为雅鲁藏布大峡谷,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为典型的“V”形谷,峡谷深且险峻,长且弯曲,两侧山体较为陡峭。第(2)题,牛轭湖又称河迹湖,一般出现在平原地区。在平原地区流淌的河流流速较慢,下蚀较弱,河流侵蚀以侧蚀为主,河道容易发育河曲,河曲处凹岸不断侵蚀,凸岸不断堆积,导致河道愈来愈弯曲;在汛期,河流流量增大,流速增加,河流自然裁弯取直;河道裁弯取直后,原有河道被废弃,旧河道形成湖泊。由于湖泊形状恰似牛轭,故称之为牛轭湖。第(3)题,读图可知,丙处为河流入海口,河流挟带泥沙在河口处堆积,由于该地坡度平缓,加之海水的顶托作用,泥沙堆积形成(河口)三角洲,因此形成该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流水(或者河流)堆积。
[答案] (1)雅鲁藏布大峡谷;峡谷深且险峻,长且弯曲,两侧山体较为陡峭。
(2)在平原地区流淌的河流(以侧蚀为主),河曲发育,凹岸不断侵蚀,凸岸不断堆积,河道愈来愈弯曲;在汛期,河流流量增大,流速增加,河流自然裁弯取直;河道裁弯取直后,原有河道被废弃,形成牛轭湖。
(3)(河口)三角洲;流水(或者河流)堆积。
19.(24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盐风化作用是盐类物质被风或雾从海水、盐湖或含盐表土带到空气中,降落在岩石表面,被雨、露等溶解带进岩石孔隙或裂隙中,导致岩石表面颗粒分解或脱落的物理风化作用,常形成风化穴或蜂窝石构造等地貌景观。图1、图2分别示意甘肃酒泉砂岩盐风化穴景观及其形成机理,且巨大的盐风化穴能够成为动物的避难所。
(1)指出影响盐风化作用的主要因素。(6分)
(2)推测图示地区盐风化作用过程中风发挥的主要作用。(6分)
(3)分析图示地区西北坡的盐风化穴一般较东南坡发育弱的主要原因。(6分)
(4)说明图示地区巨大的盐风化穴能够成为动物避难所的原因。(6分)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岩石表面具有可渗水孔隙或裂隙结构,利于盐分随降水渗入;渗入水分含盐量较高,盐分结晶、膨胀会导致岩石背风面崩裂;干湿交替的小气候环境利于岩石风化形成风化穴。第(2)题,风挟带盐类粉尘降落在岩石表面,被雨、露等溶解带进岩石孔隙或裂隙中,在蒸发强烈的岩石表面附近因过饱和而结晶膨胀,导致岩石表面颗粒分解或脱落;风会使当地空气交换加快,水分蒸发以后促进盐类结晶;风也会将雨滴(含有盐类物质)吹向相对干燥的东南坡,易发育盐风化穴。第(3)题,我国西北干旱地区盐风化现象常发生在岩石的东南侧,原因是西北地区盛行西风,西北侧为迎风坡,雨水较丰富;而东南侧一般保持干燥,且南侧是阳面,比北侧光照强,南侧昼夜温差大,蒸发量大,盐分易结晶,破坏岩石表面。第(4)题,巨大的盐风化穴能够提供足够的生存空间,盐风化穴有较大的空间可供动物栖息;图示地区的盐风化穴一般发育在东南坡,该地冬季盛行西北风,冬季气温低,风速大,该盐风化穴可躲避寒冷的西北风的侵扰,使动物安全过冬;该地夏季气候炎热,洞穴内气温相对阴凉,便于动物避暑等。
[答案] (1)岩石结构(可渗水孔隙或裂隙);含盐溶液;干湿交替的气候环境。
(2)挟带盐类粉尘;加速岩石表面的水分蒸发,促进盐类结晶;将雨滴(含有盐类物质)吹向相对干燥的东南坡。
(3)图示地区的东南坡较西北坡日照多,蒸发量大,相对干燥,盐风化作用较为强烈,冬季西北坡降水较东南坡多,雨水冲刷或稀释含盐溶液,盐风化作用较弱。
(4)巨大的盐风化穴有较大的空间可供动物栖息;图示地区的盐风化穴一般发育在东南坡,冬季可躲避寒冷的西北风的侵扰,使动物安全过冬;夏季气候炎热,洞穴相对阴凉,便于动物避暑等。
10 / 10章末综合测评(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B A D A A D C A A D C B C D B D
17.(1)构造地貌类型:背斜谷。成因:背斜顶部因受张力作用,易被外力侵蚀形成谷地。
(2)该地位于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消亡边界,岩层受挤压隆起,地壳不断上升,形成高大的山体;流水不断向下侵蚀,形成幽深的峡谷。
(3)该处为背斜构造,拱形结构,稳定性强;地下水顺岩层向两侧流,(隧道处)不易汇集地下水,便于施工。
18.(1)雅鲁藏布大峡谷;峡谷深且险峻,长且弯曲,两侧山体较为陡峭。
(2)在平原地区流淌的河流(以侧蚀为主),河曲发育,凹岸不断侵蚀,凸岸不断堆积,河道愈来愈弯曲;在汛期,河流流量增大,流速增加,河流自然裁弯取直;河道裁弯取直后,原有河道被废弃,形成牛轭湖。
(3)(河口)三角洲;流水(或者河流)堆积。
19.(1)岩石结构(可渗水孔隙或裂隙);含盐溶液;干湿交替的气候环境。
(2)挟带盐类粉尘;加速岩石表面的水分蒸发,促进盐类结晶;将雨滴(含有盐类物质)吹向相对干燥的东南坡。
(3)图示地区的东南坡较西北坡日照多,蒸发量大,相对干燥,盐风化作用较为强烈,冬季西北坡降水较东南坡多,雨水冲刷或稀释含盐溶液,盐风化作用较弱。
(4)巨大的盐风化穴有较大的空间可供动物栖息;图示地区的盐风化穴一般发育在东南坡,冬季可躲避寒冷的西北风的侵扰,使动物安全过冬;夏季气候炎热,洞穴相对阴凉,便于动物避暑等。
1~2 第1题,根据材料可知,雅丹地貌是一种风蚀地貌,它是在河湖相土状沉积物所形成的地面上形成的,所以图1中的这种平顶方山状雅丹地貌,其顶部平坦应该是早期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B正确;风力堆积和风力侵蚀不是该地貌顶部平坦的主要原因,A、C错误;地壳运动产生地形抬升一般形成面积较大、地势高耸的地貌,D错误。第2题,鲸背状雅丹地貌多出现在常年风速较大的地方,受大风的长期吹蚀,迎风坡的岩石侵蚀比较严重,逐渐形成了陡坡,另一侧为背风坡,侵蚀作用较弱,因此为缓坡。故选A。
3~4 第3题,由材料可知,该图为广东丹霞山地貌。图中岩层层理结构明显,应该是沉积岩,A、C错误;图中岩层多次出现坡度较大的陡崖,应该是垂直裂隙发育,岩石被侵蚀形成,该地区位于粤北山区,属于湿润地区,风力侵蚀较弱,以流水侵蚀为主,D正确,B错误。第4题,图中岩石为沉积岩,最初形成于低地,形成沉积岩后,受地质构造运动的影响,间歇性的垂直抬升作用使得该地区的地貌发生了变化,因此最直接的内力作用形式是垂直抬升,故选A。
5~6 第5题,溶洞属于喀斯特地貌,其形成的基础是可溶性的岩石,如石灰岩。读图可知,四处河谷中只有①河谷有可溶性的石灰岩,其他三处河谷的岩石都不可溶蚀,所以最有可能发现溶洞的河谷是①。第6题,读图分析,图中断层切断了石灰岩和页岩,没有切断后来形成的岩层,说明该断层形成之后没有一直活动,A错误;断层没有切穿花岗岩,但是花岗岩侵入了断层,说明断层形成的时间比花岗岩早,B错误;现代河谷下切是由于断层形成之后该地区地壳整体抬升,河流下切侵蚀形成,C错误;侵蚀面覆盖在断层之上,断层没有切穿侵蚀面,说明断层比侵蚀面形成时间早,D正确。
7~8 第7题,图示地区地势中心高,四周低,最高海拔在500 m以上,为山地;该地中心岩层新,两翼岩层老,为向斜构造。第8题,向斜山是由于向斜槽部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而成为山岭。
9~10 第9题,由材料可知,“薄饼岩”由硬石灰岩和软砂岩堆积形成,属于沉积岩。读图2可知,甲岩石是由沉积物形成,可知甲岩石属于沉积岩。第10题,“薄饼岩”位于沿海地带,该区域的海浪侵蚀作用比较强烈,A错误;沉积岩需要经过内力抬升作用露出地表,然后再经过一系列的外力作用,最终形成“薄饼岩”,可知“薄饼岩”景观的形成受内力抬升的影响较大,B错误;“薄饼岩”属于沉积岩,其形成需要沉积物经过固结成岩作用,C错误;由材料可知,该区域受到的流水溶蚀作用最小,D正确。
11~12 第11题,该地貌为冲积扇或洪积扇,是由流水堆积作用形成的,A错误;根据河流在不同河段的作用不同,大的颗粒先沉积,小的颗粒后沉积,图中的沉积物颗粒从上部到下部逐渐变小,B错误;根据图中的绿洲分布区分析,扇形地中下部水源条件较好,土壤肥沃,是农业发达区,C正确;根据图中冲积扇的各段位置分析,扇缘带地下水埋藏浅,土层薄,D错误。第12题,该地貌为山麓冲积扇,是由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多分布在河流出山口处。
13~14 第13题,根据材料可知,岛上遍布灰黑色山岩,岩石中富含硫黄,可判断该岛屿为火山作用下形成的岛屿,C正确。第14题,根据材料“岩石中富含硫黄”可知,黄色堆积物为岩石中的硫黄,故黄色堆积物来自周边岩石风化物。
15~16
第15题,具体思路如下:
第16题,具体思路如下:
17.第(1)题,根据多雄拉岩层的弯曲状况可知,其为背斜构造,该地谷地的形成是外力侵蚀作用的结果。第(2)题,雅鲁藏布江大拐弯位于板块的交界处,板块的碰撞挤压形成高大的山脉,后经流水的侵蚀作用形成了幽深的峡谷。第(3)题,多雄拉为背斜构造,结构稳定且不易储水,适宜隧道的修建。
18.第(1)题,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处的峡谷为雅鲁藏布大峡谷,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为典型的“V”形谷,峡谷深且险峻,长且弯曲,两侧山体较为陡峭。第(2)题,牛轭湖又称河迹湖,一般出现在平原地区。在平原地区流淌的河流流速较慢,下蚀较弱,河流侵蚀以侧蚀为主,河道容易发育河曲,河曲处凹岸不断侵蚀,凸岸不断堆积,导致河道愈来愈弯曲;在汛期,河流流量增大,流速增加,河流自然裁弯取直;河道裁弯取直后,原有河道被废弃,旧河道形成湖泊。由于湖泊形状恰似牛轭,故称之为牛轭湖。第(3)题,读图可知,丙处为河流入海口,河流挟带泥沙在河口处堆积,由于该地坡度平缓,加之海水的顶托作用,泥沙堆积形成(河口)三角洲,因此形成该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流水(或者河流)堆积。
19.第(1)题,读图可知,岩石表面具有可渗水孔隙或裂隙结构,利于盐分随降水渗入;渗入水分含盐量较高,盐分结晶、膨胀会导致岩石背风面崩裂;干湿交替的小气候环境利于岩石风化形成风化穴。第(2)题,风挟带盐类粉尘降落在岩石表面,被雨、露等溶解带进岩石孔隙或裂隙中,在蒸发强烈的岩石表面附近因过饱和而结晶膨胀,导致岩石表面颗粒分解或脱落;风会使当地空气交换加快,水分蒸发以后促进盐类结晶;风也会将雨滴(含有盐类物质)吹向相对干燥的东南坡,易发育盐风化穴。第(3)题,我国西北干旱地区盐风化现象常发生在岩石的东南侧,原因是西北地区盛行西风,西北侧为迎风坡,雨水较丰富;而东南侧一般保持干燥,且南侧是阳面,比北侧光照强,南侧昼夜温差大,蒸发量大,盐分易结晶,破坏岩石表面。第(4)题,巨大的盐风化穴能够提供足够的生存空间,盐风化穴有较大的空间可供动物栖息;图示地区的盐风化穴一般发育在东南坡,该地冬季盛行西北风,冬季气温低,风速大,该盐风化穴可躲避寒冷的西北风的侵扰,使动物安全过冬;该地夏季气候炎热,洞穴内气温相对阴凉,便于动物避暑等。
4 / 4章末综合测评(二) 地表形态的变化
一、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雅丹地貌,现泛指干燥地区的一种风蚀地貌,河湖相土状沉积物所形成的地面,经风化作用、间歇性流水冲刷和风蚀作用,形成与盛行风向平行、相间排列的风蚀土墩和风蚀凹地(沟槽)地貌组合。下面两图示意两种常见的雅丹地貌。据此完成1~2题。
图1 图2
1.图1为平顶方山状雅丹地貌,推测该地貌顶部平坦的主要原因为( )
A.风力堆积形成
B.流水沉积作用
C.风力侵蚀残留
D.地壳运动产生地形抬升
2.图2为鲸背状雅丹地貌,多出现在常年风速较快的地方,分析两侧坡度差异及成因( )
A.陡坡为迎风坡,侵蚀而成
B.缓坡为迎风坡,堆积而成
C.陡坡为迎风坡,堆积而成
D.缓坡为迎风坡,侵蚀而成
下图所示地貌景观位于粤北地区,其形成需要特定的地质条件。读图,完成3~4题。
3.形成图中所示地貌景观的岩石类型、地质构造和所需的外力作用分别是( )
A.变质岩、水平裂隙、流水侵蚀
B.沉积岩、水平裂隙、风力侵蚀
C.岩浆岩、垂直裂隙、风力侵蚀
D.沉积岩、垂直裂隙、流水侵蚀
4.导致图中所示景观岩层出露地表的最直接的内力作用形式是( )
A.垂直抬升 B.水平拉张
C.水平挤压 D.岩浆喷发
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
5.最有可能发现溶洞的河谷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6.图中断层 ( )
A.形成后一直在活动
B.比花岗岩形成时间晚
C.导致现代河谷下切
D.比侵蚀面形成时间早
读图,回答7~8题。
甲 乙
7.该地区的地形和地质构造分别是( )
A.平原、背斜 B.盆地、向斜
C.山地、向斜 D.谷地、断层
8.该地质构造形成此种地形的原因是( )
A.槽部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成为山岭
B.槽部岩性松软易被侵蚀,流水侵蚀成为盆地
C.槽部受到张裂,岩石易被侵蚀成平原
D.槽部岩性破裂疏松,流水侵蚀成为谷地
下图(图1)为某地沿海一处著名地质景观——“薄饼岩”。硬石灰岩和软砂岩堆积形成数以百计的多层区域,沿着悬崖沟壑垂直形成,形似层层薄饼,故而得名。据此完成9~10题。
9.从岩石成因看,“薄饼岩”属于图2中( )
A.甲 B.乙
C.丙 D.丁
10.“薄饼岩”景观的形成过程影响最小的地质作用为( )
A.海浪侵蚀 B.内力抬升
C.固结成岩 D.流水溶蚀
读某地貌剖面示意图,回答11~12题。
11.由图可知( )
A.该地貌属于流水侵蚀地貌
B.由扇形地上部到扇缘带,沉积物颗粒逐渐变大
C.扇形地中下部土壤肥沃,排水条件良好,适合农耕
D.扇缘带地下水埋藏深
12.该地貌最可能形成于( )
A.河流入海口 B.山间河谷出口
C.大江大河中下游 D.盆地中心
埃尔斯米尔岛是加拿大第三大岛,是加拿大到北极群岛地势最崎岖的地方,有耸立的群山和曲折的海岸线,岛上遍布灰黑色山岩,岩石中富含硫黄。七八月份岛上大部分地区没有冰雪。蜿蜒的雪山,连绵的冰河,覆盖在冰河表面的色彩明亮的黄色雪堤成为这个年均温只有-20 ℃的人迹罕至的白色冰原上最为常见的景观,下图为埃尔斯米尔岛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13~14题。
13.埃尔斯米尔岛的形成主要原因是( )
A.冰川堆积 B.海浪沉积
C.火山作用 D.板块碰撞
14.黄色雪堤中黄色堆积物来自( )
A.大气中黄色尘埃物质
B.地表黄色荒漠土
C.人类排放黄色废弃物
D.周边岩石风化物
(2024·广东卷)发育于云南省临沧市某处半山腰的硝洞是一个石灰岩溶洞,洞内有较厚的夹杂石灰岩砾石块的粉砂质黏土沉积物,其表层有约2 m厚的文化层(含有古人类活动遗留物的沉积层)。图1为硝洞剖面示意图,图2为自洞内望向洞口方向的景观照片。据此完成15~16题。
15.参与该溶洞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包括( )
①化学溶蚀 ②重力崩塌 ③冰川刨蚀 ④风力吹蚀 ⑤流水侵蚀
A.①②③ B.①②⑤
C.①④⑤ D.③④⑤
16.可推断,该溶洞内的粉砂质黏土沉积物主要源自( )
A.洞顶的滴水化学淀积物
B.人类活动遗留的堆填物
C.洞内石灰岩崩塌堆积物
D.地质时期的流水搬运物
二、综合题(共3小题,共52分。)
17.(14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南迦巴瓦峰是中国西藏林芝市最高的山。地理学家杨逸畴先生这样描述南迦巴瓦峰:“南迦巴瓦峰历来以陡峭险峻著称……雅鲁藏布江下游绕南峰急拐弯南流,构成举世闻名的大拐弯峡谷。”下图为喜马拉雅山脉东段地层地貌剖面示意图。
(1)说出多雄拉的构造地貌类型并解释其成因。(6分)
(2)分析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峡谷高峰耸峙、峡谷幽深的原因。(4分)
(3)从地质构造的角度,说明隧道选择在多雄拉建设的原因。(4分)
18.(14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河流作用是地球表面最经常、最活跃的外力作用,它贯穿于河流地貌的形成全过程。流水不断以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塑造形态各异的河谷和河流地貌。
材料二 图1为恒河流域简图,图2为流域中甲处大峡谷景观图。
(1)甲处有世界上最大的峡谷,说出其名称并据图描述其地貌特点。(4分)
(2)乙处有牛轭湖分布,说明其形成过程。(6分)
(3)丙处地势平坦,河网密布,河汊众多,地表物质颗粒细小,据此判断该处地貌类型及形成该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4分)
19.(24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盐风化作用是盐类物质被风或雾从海水、盐湖或含盐表土带到空气中,降落在岩石表面,被雨、露等溶解带进岩石孔隙或裂隙中,导致岩石表面颗粒分解或脱落的物理风化作用,常形成风化穴或蜂窝石构造等地貌景观。图1、图2分别示意甘肃酒泉砂岩盐风化穴景观及其形成机理,且巨大的盐风化穴能够成为动物的避难所。
(1)指出影响盐风化作用的主要因素。(6分)
(2)推测图示地区盐风化作用过程中风发挥的主要作用。(6分)
(3)分析图示地区西北坡的盐风化穴一般较东南坡发育弱的主要原因。(6分)
(4)说明图示地区巨大的盐风化穴能够成为动物避难所的原因。(6分)
9 /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