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笔记:同步精讲】课时分层作业3 地球公转与自转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地理意义(含答案)--高中中图版地理选必1

文档属性

名称 【学霸笔记:同步精讲】课时分层作业3 地球公转与自转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地理意义(含答案)--高中中图版地理选必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75.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中图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9-06 11:52:35

文档简介

课时分层作业(三)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C D C D D D D B B B A B A D
11.(1)画图略。 昏线。
(2)23°26′S 冬至日
(3)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
(4)66°34′ 0° 0°
16.(1)(23°26′N,90°W)
(2)B、D、H、G D、B、H、G
(3)6 21 24 46°52′
1~2 第1题,我国北方住宅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住宅楼的影子较短,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小,住宅楼的影子最长,为了使住宅区的一楼正午始终有阳光照射,最好的观察日期是冬至日。第2题,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小,影子越长,楼间距越大;我国南方地区纬度较低,正午太阳高度角比北方大,影子较短,所以住宅区的楼间距比北方要小。
3~4 第3题,①地有太阳直射,且年内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对称分布,所以该地位于赤道;②地有太阳直射,且全年正午太阳都位于正北方向,所以该地位于南回归线;③地有太阳直射,且全年正午太阳都位于正南方向,所以该地位于北回归线;④地无太阳直射,并且有极夜现象,全年正午太阳都位于正南方向,所以该地位于北极圈。我国位于北半球且没有寒带分布,赤道也没有穿过我国。故选C。第4题,根据上题分析可知,②地位于南回归线,南回归线上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大值时是12月22日前后,位于北半球的我国气候寒冷;地球公转的速度较快(在近日点附近);其他三地都位于太阳直射点以北,正午太阳所在方向相同,都位于正南方向;太阳在地球上直射点将北返。故选D。
5~6 第5题,12月22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越向南白昼时间越长,所以自南向北依次为丁、丙、乙、甲。第6题,太阳直射南半球,南半球昼长夜短,昼长大于12小时;丁地昼长大于12小时,所以位于南半球。
7~8 第7题,北京时间2024年11月18日,北半球昼短夜长,越往北昼越短、夜越长。结合题目可知,四地自北向南排列正确的是甲、乙、丁、丙。第8题,北京时间2024年11月18日,石家庄昼短夜长,排除丙和丁;石家庄位于北京附近,故当地的正午(白昼的平分线)应在北京时间12点附近,乙地最符合。
9~10 第9题,图示中6月22日昼长为24小时,12月22日昼长为0小时,可知该地位于66°34′N。第10题,B点是12月22日,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夜。
11.第(1)题,根据地球自转的方向可知,在图中画出的部分晨昏线附近的地区正由昼转向夜,因此是一条昏线。第(2)题,从图中看出,此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是冬至日。第(3)题,此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最大值。第(4)题,赤道与南回归线(H=90°)的纬度差是23°26′,因此赤道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为66°34′,北极圈与南回归线的纬度差是90°,正午太阳高度角则为0°。在晨昏线上,太阳与地平面的夹角为0°。
12~13 第12题,纬度越高,昼夜变化幅度越大,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知,纬度由高到低的是②④①③,且③终年昼夜平分,应是赤道。第13题,昼长最大差值出现的时间点分别是夏至日和冬至日。而④地夏至日的昼长和冬至日的夜长是相等的,因此可以计算出④地的最短昼长为12小时-5小时42分/2=9小时9分。故选B。
14~15 第14题,“一线天”是我国名山奇峰中常见的石景,2月 21日太阳从东南方升起,该日阳光能穿过夹缝照到“一线天”的尽头,说明该“一线天”的走向为东南—西北走向。第15题,据材料可知,2 月 21 日和 A日的清晨日出时,阳光能穿过夹缝照到“一线天”的尽头。2月21日距离春分日有28天左右,则秋分日之后的28天左右是10 月 21 日,一年中这两日的太阳升起的方向与高度相同。
16. 第(1)题,根据甲图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判断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为23°26′N,根据乙图判断EFG为昏线,则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为90°W,所以直射点的坐标是(23°26′N,90°W)。第(2)题,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全球昼夜长短状况为越往北白昼时间越长,所以白昼由长到短依次是B、D、H、G。距离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所以正午太阳高度角由高到低依次是D、B、H、G。第(3)题,A点位于赤道,日出6时;D点昼长为18小时,日出3时,日落21时;B点出现极昼现象,所以昼长为24小时;E点位于北极圈,正午太阳高度角H=90°-(66°34′-23°26′)=46°52′。
3 / 3课时分层作业(三) 地球公转与自转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地理意义
说明:选择题每小题3分,本套试卷共63分
房地产开发是城市建设的重点项目之一。下图为住宅区楼间距与太阳高度角之间的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为了使我国北方住宅区一楼正午也终年有阳光照射,最好的观察日期是(  )
A.夏至日 B.春分日
C.冬至日 D.秋分日
2.我国南方住宅区的楼间距,理论上比北方的要小,原因是(  )
A.南方地势平坦
B.南方气候更温暖潮湿
C.南方的白昼时间比北方长
D.南方正午太阳高度角比北方大
我国某校地理兴趣小组的同学,把世界上四地年内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及方向绘成简图。读图,完成3~4题。
3.下列可能反映该学校所在地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及方向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4.当②地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最大值时(  )
A.地球公转的速度较慢
B.其他三地正午太阳所在方向不同
C.该学校所在地天气炎热
D.太阳在地球上的直射点将北返
下表中所列的是12月22日甲、乙、丙、丁四地的白昼时间。据此完成5~6题。
甲地 乙地 丙地 丁地
白昼时间 5小时30分 9小时09分 11小时25分 13小时56分
5.四地所处位置自南到北排列的是(  )
A.甲、乙、丙、丁 B.甲、乙、丁、丙
C.丙、丁、乙、甲 D.丁、丙、乙、甲
6.四地中位于南半球的是(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下图是北京时间2024年11月18日甲、乙、丙、丁四地的昼夜长短分布示意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读图,完成7~8题。
7.四地自北向南排列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丁 B.丙、丁、乙、甲
C.乙、甲、丁、丙 D.甲、乙、丁、丙
8.四地中最有可能为石家庄的是(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读某地昼长季节变化图,完成9~10题。
9.该图反映的地点是(  )
A.北极点 B.北极圈
C.南极点 D.南极圈
10.下列日照图所示日期与上图中B点所代表的日期相同的是(图中阴影处表示黑夜)(  )
A   B   C   D
11.(9分)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
(1)在图上画出晨昏线,并指出所画的是晨线还是昏线。(2分)
(2)此时太阳直射的纬度是________,北半球是_______(节气)。(2分)
(3)此时,________________的正午太阳高度角达一年中的最大值。(2分)
(4)此时在赤道上,正午太阳高度角是____,北极圈上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是________,晨昏线上的太阳高度角是________。(3分)
表格为四地一年中昼长最大差值(R)和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差值(H)资料。据此完成12~13题。
① ② ③ ④
R 2小时26分 24小时 0小时 5小时42分
H 46°52′ 46°52′ 23°26′ 46°52′
12.四地按纬度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
A.②④①③ B.③②①④
C.④③①② D.①③④②
13.④地的最短昼长为(  )
A.8小时21分 B.9小时9分
C.10小时42分 D.11小时22分
“一线天”是我国名山奇峰中常见的石景,因两壁夹峙,缝隙所见蓝天如一线而得名。右图中的“一线天”一年中有两次(2月21日和A日)清晨日出时,阳光能穿过夹缝照到“一线天”的尽头。读图,完成14~15题。
14.(易错题)该“一线天”的走向为(  )
A.东南—西北走向 B.东北—西南走向
C.东西走向 D.南北走向
15.(易错题)A日可能为(  )
A.4月21日 B.6月22日
C.8月23日 D.10月21日
16.(12分)甲、乙两图为同一时刻的太阳光照图,甲图中的阴影部分为夜半球,图乙中的EFG为晨昏线。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甲         乙  
(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坐标为________。(2分)
(2)图中B、D、G、H四点,白昼由长到短依次是_____________,正午太阳高度角由高到低依次是_____________。(4分)
(3)A点日出为__________时,D点日落为________时,B点昼长为________小时,E点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为________。(6分)
5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