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同步练习 (含答案解析) (2)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同步练习 (含答案解析) (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8-10 18:17:39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同步练习
1.“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开创祖国航天,他是先行人……”这是组委会给2007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的颁奖词,其中的“两弹”应该是指(  )
A.原子弹、氢弹
B.原子弹、导弹
C.氢弹、导弹
D.原子能、原子弹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作出了发展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即“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钱学森等科学家为“两弹一星”的研制,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答案 B
2.2012年3月在全国上映的电影《钱学森》,真实再现了钱学森冲破重重阻挠,最终回到祖国,成为“两弹一星”之父的传奇经历。下列有关钱学森曾做出过重大贡献的科技成就,表述正确的是(  )
①20世纪50年代初,我国仿制的近程导弹试验成功 ②1964年,我国自行设计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 ③文化大革命时期,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④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 ①是20世纪60年代初,③是1964年,文革还没有发动。
答案 D
3.一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一位“感动中国”当选人物,人们形容他“一个人干了两亿人的活”。这是因为他(  )
A.研制原子弹成功
B.对我国工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C.培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
D.推动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
解析 袁隆平选育出的杂交水稻大大提高了中国粮食产量,同时有助于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因此说他“一个人干了两亿人的活”。
答案 C
4.高二(五)班开展探究性学习时举办了一个“建国以来中国重大科技成果展”,下面是同学们收集到的两枚烟标,它们反映了(  )
“70”烟标
  
“卫星”烟标
A.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中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C.中国仿制近程导弹成功
D.中国“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
解析 由“
‘70’烟标”和“‘卫星’烟标”的名称可判断,这是为纪念中国“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
答案 B
5.中国在信息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的标志是(  )
A.“863计划”的实施
B.“星火计划”的实施
C.“银河-Ⅰ号”的研制成功
D.“神舟五号”的研制成功
解析 “银河-Ⅰ号”巨型计算机的研制成功,标志着我国在信息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促进了国家信息化发展。
答案 C
6.“中国进行必要而有限制的核试验,发展核武器,完全是为了防御,其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消灭核武器。”“在任何情况下,中国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下列说法符合材料所阐述的观点的有(  )
①中国将不再发展核武器 ②中国不承诺不使用核武器 ③中国承诺不使用核武器 ④中国将继续必要的核试验 ⑤发展核武器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消灭核武器 ⑥进行核试验的目的是为了最终消灭核工业
A.③④⑥
B.①②⑥
C.②④⑤
D.②④⑥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发展核武器政策的理解,解题要注意几个关键性词语:必要而有限制的发展;最终目的;消灭核武器而不是核工业;承诺不会首先使用而不是承诺不使用。
答案 C
7.下图是新中国成立后的五个时期的科技发展情况(科技成果)曲线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一五”计划促进了①时期的科技发展
B.“两弹一星”成果是在②时期取得的
C.“文革”使④时期内没有取得任何成就
D.杂交水稻是在⑤时期取得的重大成果
解析 “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促进了相关科技的发展,A项正确。“两弹一星”中最早的是1964年爆炸成功原子弹,B项错误;1973年,袁隆平培育“南优2号”杂交水稻成功,是在“文革”期间,C、D两项错误。
答案 A
8.“文革”期间,一大批有强烈爱国心和责任感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如“两弹一星”元勋钱学森等在恶劣环境下努力工作,使我国科技成果取得了重大突破。这些成果包括(  )
①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②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③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④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③④
D.①③④
解析 ①发生在1964年,②发生在1965年,③发生在1967年,④发生在1970年。
答案 C
9.新华社电:“这次卫星发射成功,是我国发展空间技术的一个良好开端,是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伟大胜利,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又一丰硕成果……给反革命的美帝国主义和社会帝国主义以沉重的打击,粉碎了他们垄断空间技术的迷梦。”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标志着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
B.当时的舆论宣传带有浓厚的“左”倾色彩
C.打破了美苏对空间技术的垄断
D.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发射卫星的国家
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的意义。中国是当时世界上第五个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
答案 D
10.20世纪初科学技术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到10%,现在已达50%,有的发达国家甚至达到80%以上,我国目前科学技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0%。这说明(  )
①我国已开始步入中等发达国家行列 ②我国的科技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 ③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④我国科技应用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 材料不能说明我国开始步入中等发达国家行列,中国现在还属于发展中国家。
答案 B
11.①2013年6月11日,“神舟十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②中国已跻身于世界上实现载人航天飞行的三个国家之列,显示出中国日益强大的科技实力。③2013年6月20日,我国女航天员王亚给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的学生们进行了首次太空授课。④中国在载人航天领域的快速发展,令西方发达国家叹为观止。以上文字中,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 ①③是对历史事件的真实记述,②④则是对历史事件的评价。
答案 B
12.中国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于1999年1月在杭州宣布,当今农业的一个世界性难题——超级水稻的培育技术将由中国人率先攻破。这种杂交水稻亩产量超过800公斤,技术难题目前已经基本解决,3—5年内将大面积推广生产,这是世界水稻育种的又一次新的飞跃。材料反映了(  )
A.技术创新促进产业的更新发展
B.科技发展导致农业商品化的提高
C.技术革命催化了新的产业部门
D.新技术革命引起产业结构的调整
解析 材料表明,水稻培育技术的突破促进了水稻产量的增加,A项符合对材料的理解。
答案 A
13.(节选)科学技术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从1958年起,由聂荣臻主持的国防科技研究已迈开步伐。党和政府克服苏联政府单方面撕毁协定、撤走专家、停止供应设备所造成的困难,自力更生发展国防科技工业,终于取得了国防尖端技术的突破。中国国防尖端技术的巨大发展,标志着中国国防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大大加强了我国国防力量。这也集中代表了我国科学技术当时达到的新水平,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摘自何沁《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根据材料,指出我国国防尖端技术发展的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文化大革命”前我国“国防尖端技术的重大突破”的表现。
(2)你对我国发展科学技术有何建议?
解析 本题考查建国初期我国国防尖端科技发展的史实、作用及认识。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信息“大大加强了我国国防力量”“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进行回答;第二小问要注意条件“‘文化大革命’前”和“国防尖端技术”。第(2)问属于开放性设问,言之成理即可。
答案 (1)作用:加强了国防力量;提高了国际地位。表现:成功试验了第一颗原子弹。
(2)坚持独立自主,加大科技创新力度等。
14.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据英国学者罗伯特·坦普尔《中国——发明和发现的国度》一书统计,现代世界赖以建立的基本的发明创造,几乎有一半以上源于中国,如下表:
材料二 
(1)据材料一,说明中国古代科技在世界科技史上的地位。
(2)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材料二所反映的各领域取得的在世界上具有影响力的科技成就各一项(包括时间、事件和影响)。
(3)结合所学知识,以“科技的力量”为主题设计一篇历史小论文的提纲。
解析 第(1)问结合图表可知中国古代科技在数量和百分比等各方面都居世界领先地位。第(2)问结合所学知识总结即可。第(3)问要注意“科技的力量”的主题,即要突出科技对生产、生活等的影响。
答案 (1)明清(或16世纪)以前,中国科技居世界领先地位。
(2)核技术领域: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我国跨入核大国行列,增强了我国国防能力;航天技术领域:2003年“神舟5号”载人航天成功,标志着中国航天和运载火箭技术进入世界先进行列;农业科技领域:1973年袁隆平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杂交水稻成功,为解决世界粮食短缺问题作出了贡献。
(3)科技发展推动了生产力和经济发展;科技发展改变人类生活;科技发展冲击了传统观念,改变了人们的思想;科技发展拓展了人类对宇宙与自然的认识;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