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块二 组合练14 语言文字运用+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写作(教师版+学生版)—2026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复习与策略

文档属性

名称 板块二 组合练14 语言文字运用+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写作(教师版+学生版)—2026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复习与策略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3.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06 11:53:53

文档简介

组合练14 语言文字运用+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写作
一、语言文字运用(18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7分)
(2024·保定一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当今年轻人对玩梗的喜爱更上一层楼。玩梗就像在迷宫中寻找乐趣,①是一种巧妙的语言艺术——用解构、颠覆或附和的方式,艺术性表达自己的态度和见解。由此也产生了很多“新词”,大到家国社稷,小到( A ),都可涉及。这些被赋予崭新意义的“新词”,大都出自年轻人的手笔,也大都是随着时代发展而产生、变化的。
某企业产品发布会上的“遥遥领先”,原本多用来夸大、赞赏某些事物或场景,有种“( B )”的意味,但伴随着新产品的惊艳亮相,该企业用这台“争气机”再次证明了中国科技创新的硬实力,②“遥遥领先”开始代表了更多的情绪——夹杂着三分骄傲三分认真四分热血,寓意了DDDD(懂的都懂)。“显眼包”指从人群中( C )、获得关注的人。讨厌的“显眼包”是爱出风头的跳梁小丑,喜欢的“显眼包”是活泼外向、自带C位气场的人。
这些梗大多幽默风趣,因此也存在缺乏文化内涵的问题,进而让人们走向模糊底线、缺乏原则的群体认同。所以,要用辩证的思维看待网络玩梗,努力引导营造良好的公共讨论氛围。
1.请在文中括号内填入恰当的成语或俗语。(3分)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2.最后一段有两处隐藏的逻辑谬误,请指出并简要分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1分)
(2024·保定一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5题。
聪明的牲口确乎知道人意,刚刚望见宅门,那马便立刻放缓脚步了,并且和它背上的主人同时垂了头,一步一顿,像捣米一样。
暮霭笼罩了大宅,邻屋上都腾起浓黑的炊烟,已经是晚饭时候。家将们听得马蹄声,早已迎了出来,都在宅门外垂着手直挺挺地站着。羿在垃圾堆边懒懒地下了马,家将们便接过缰绳和鞭子去。他刚要跨进大门,低头看看挂在腰间的满壶的簇新的箭和网里的三匹乌老鸦和一匹射碎了的小麻雀,心里就非常踌躇。但到底硬着头皮,大踏步走进去了;箭在壶里豁朗豁朗地响着。
刚到内院,他便见嫦娥在圆窗里探了一探头。他知道她眼睛快,一定早瞧见那几匹乌鸦的了,③不觉一吓,脚步登时也一停,——但只得往里走。使女们都迎出来,给他卸了弓箭,解下网兜。他仿佛觉得她们都在苦笑。
“太太……”他擦过手脸,走进内房去,一面叫。
嫦娥正在看着圆窗外的暮天,慢慢回过头来,似理不理的向他看了一眼,没有答应。
这种情形,羿倒久已习惯的了,至少已有一年多。他仍旧走近去,坐在对面的铺着脱毛的旧豹皮的木榻上,搔着头皮,④支支吾吾地说——“今天的运气仍旧不见佳,还是只有乌鸦……”。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放缓”表面上写马的动作,实际上暗示了主人的心情,与下文“踌躇”形成呼应。
B.“大踏步”承接前句“但到底硬着头皮”,写出了羿对打猎无甚收获的不以为意。
C.文中“仿佛”与《荷塘月色》“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中的“仿佛”都表示想象。
D.“似理不理”表现嫦娥对现在生活的不满,也见出她对羿既牵挂又冷淡的矛盾心情。
4.语言文字运用Ⅰ和Ⅱ中画横线部分的四处破折号分为三种用法,请对应序号概括其用法。(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概括文中画波浪线部分表达上的特点并分析其效果。(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16分)
(2024·长沙一中押题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出租车司机
薛忆沩
出租车司机将车开进公司的停车场。他发现他的车位已经被人占用了。他没有去留心那辆车的车牌号。他看到北面那一排有一个空位。他将车开过去,停好。
他走进值班室,将车钥匙交给正在值班的那个老头儿。老头儿胆怯地看了出租车司机一眼,马上又侧过脸去,好像怕出租车司机看到了他的表情。出租车司机转身走了出去。老头儿从值班室的窗口探出头,大叫着:“经理让你星期四来办手续。”
雨没有能够落下来。空气显得十分沉闷。
出租车司机横穿过两条马路,走进了全市最大的那家意大利薄饼店。刚才就是在这家薄饼店的门口,那个女人坐进了他的出租车。
出租车司机要了一杯大号的可乐和一个他女儿最爱吃的那种海鲜口味的薄饼。他在靠窗的一张桌子旁坐下。他的女儿有时候就坐在他的对面。她总是在薄饼刚送上来的时候急急忙忙去咬一口,烫得自己倒抽一口冷气。从这个位置,出租车司机可以看到繁忙的街景。这就是十五年来,他生活于其中的环境。可是几天前,他突然对这环境感到隔膜了。刚才他没有去留意占用了他的车位的那辆车的车牌号。出租车司机已经不需要去留心并且记下那辆车的车牌号了,因为他不会再有下一次出车的安排。在他将车开进停车场之前,他已经送走了自己出租车司机生涯中的最后一批客人。
出租车司机擦去眼眶中的泪水。他深深地吸了一口可乐。他好像又看见了那个表情沉重的女人。她坐进了出租车。他问她要去哪里。她要他一直往前开。
出租车司机从后视镜里瞥了那个女人一眼。她的衣着很庄重,她的表情很沉重。不一会儿,电话铃声响了。“是的,我已经知道了。”她对着电话说。
“这有什么办法!”出租车司机从这简单的回答里听出了她的伤感。
他开始想象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给他的乘客打来了这个让她伤感的电话。
“这不是你能够想象得出来的。”那个女人对着电话说。
是的,出租车司机想象不出来。他开始觉得那应该是一个男人。可是,他马上又觉得,那也完全可能是一个女人。最后他甚至想,那也许是一个孩子呢?这最后的想法让他的方向盘猛烈地晃动了一下。
出租车司机减慢了车速,他担心那个女人因为接听电话而错过了目的地。
“这是多余的担心。”那个女人挂断了电话。
“过了前面的路口找一个地方停下来。”她冷冷地说。
出租车司机如释重负。他猛地加大油门,愤怒地超过了一直拦在前面的那辆货柜车。
出租车刚停稳,那个女人就递过来一张一百元的钞票。然后,她推开车门,下车走了。
出租车司机本想把那个女人当成他的最后一批客人。可是,另一对男女坐进了他的出租车。他们要去的地方正好离出租车公司的停车场不远。出租车司机犹豫了一下,但是他没有拒绝他们。
那一对男女很在意他们彼此之间的距离。那个男人终于冲破了那个女人冷漠的防线。“有时候,我会很留恋……”他含含糊糊地说。
“有时候?”女人生硬地说,“有什么好留恋的!”
马路非常堵塞,出租车的行进相当艰难。出租车司机有了更多的悠闲。但是,他提醒自己不要总是去打量后视镜。他故意强迫自己去回想刚才的那个女人。他想那个打电话给她的人一定不是一个孩子,因为她的表情始终都那样沉重,她的语气始终都那样冷漠。这种想法让出租车司机有点气馁。
后排的男人和女人也在艰难地进行着对话。
“你不要以为……”男人最后很激动地说。
“我没有以为。”女人生硬地回应,又一次截断了男人的表达。
出租车在那一对男女说定的地点停稳。那个女人也递过来一张一百元的纸币。出租车司机回头找钱给她的时候,发现她的脸上布满了泪水。
出租车司机将一张纸巾递给他的女儿。“擦擦你的脸吧。”他不大耐烦地说。大多数时候,她就坐在他的对面。她的脸上沾满了意大利薄饼的配料。出租车司机一直是一个很粗心的人。但现在,那些长期被他忽略的生活中的细节突然变得栩栩如生。
出租车司机知道自己的这种精神状态非常危险。他向公司递交了辞职报告。一个星期以来,他总是看到自己的女儿和妻子。当然,他不愿意看到她们突然出现在出租车的前面。他误以为自己就是那不可饶恕的肇事者。直到又有货柜车出现在他的视野之中,出租车司机才会重新被事故的真相触怒。他会愤怒地加大油门,从任何一辆货柜车旁边愤怒地超过去。那辆运送图书的货柜车从出租车司机的女儿和妻子身上碾过的时候,他正在去广州的路上。
出租车司机吸干净最后一点可乐之后,将纸杯里的冰块掏出来,在桌面上摆成一排。这是他女儿很喜欢玩的游戏。
星期四办完手续,他就不再是出租车司机了。他决定回到自己的家乡去,去守护和陪伴他年迈的父亲和母亲。他相信只有在他们的身旁,自己的思绪才可能安静下来。他离开他们已经十五年了。他甚至幻想十五年之后,他的女儿和妻子也会这样奇迹般地回到他的身边来。他希望在家乡能够找回他生活的意义和他需要的宁静。
出租车司机将脸从陌生的街景上移开。他发现刚才的那一排冰块已经全部融化了。他动情地抚摸着融化在桌面上的冰水,好像是在抚摸缥缈的过去。突然,他的指尖碰到了他女儿的指尖。她用娇嫩的指尖顶住了他的指尖,好像在邀请他跟她玩那个熟悉的游戏。她的指尖被他的顶着在冰水中慢慢地后退,一直退到了桌面的边沿。在最后的一刹那,他想猛地抓住他女儿的小手。但是,他没有能够抓住。
对这座他忽然感到陌生的城市来说,他已经随着他的女儿和妻子一起离去了和消失了。这种“一起”离去和消失让出租车司机感到一阵从来没有感到过的宁静,纯洁无比的宁静。这提前出现的神圣感觉使出租车司机激动得放声大哭起来。
(有删改)
6.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开头写值班的老头儿看出租车司机时目光“胆怯”,“马上又侧过脸去”,说明他可能已经知道了关于出租车司机的不幸。
B.小说中出租车司机看女儿吃“刚送上来”的薄饼时,对女儿的行为观察细致,可见他其实并不是个粗心的人,而是因为工作繁忙,没时间陪伴妻女。
C.从小说中两批客人的遭遇来看,生活在现代化城市里的人,往往也有很多不幸或难题,心灵中也相应地会有纠结和迷茫。
D.小说倒数第二段描写出租车司机想象与女儿做游戏的情景,极为细腻感人,暗示了出租车司机的愧疚、后悔和无奈的心情。
7.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开头描写出租车司机停车,叙述语调平直而机械,然而意味丰富,这恰恰写出了出租车司机在特殊心境下的麻木状态。
B.小说两次写到出租车司机“愤怒地超过货柜车”,表现了出租车司机对妻女遭受意外的事难以释怀,为他辞职做了铺垫。
C.小说反复写出租车司机“没有去留心那辆车的车牌号”,这一细节暗示了他心境的变化,为下文写他将要离开城市埋下了伏笔。
D.小说语言简洁,内蕴丰厚,并运用象征手法,符合海明威小说创作的“冰山理论”,与他的《老人与海》有异曲同工之妙。
8.本文内容的展开体现了思维的跳跃性,事情的真相在情节发展中逐渐显现。作者是如何展开叙述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不同的时代,一样的烟火。老舍《骆驼祥子》里的祥子是拉洋车的,祥子不就是那个时代的“出租车司机”吗?与《骆驼祥子》结尾相比,请结合文本,分析本文结尾的独到之处。(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写作(60分)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人说现代社会的生活离不开虚拟世界,虚拟世界拉近了生活的距离;也有人说卸载游戏软件,停用社交空间,放下智能手机会使你离生活更近。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1 / 7组合练14 语言文字运用+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写作
一、语言文字运用(18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7分)
(2024·保定一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当今年轻人对玩梗的喜爱更上一层楼。玩梗就像在迷宫中寻找乐趣,①是一种巧妙的语言艺术——用解构、颠覆或附和的方式,艺术性表达自己的态度和见解。由此也产生了很多“新词”,大到家国社稷,小到( A ),都可涉及。这些被赋予崭新意义的“新词”,大都出自年轻人的手笔,也大都是随着时代发展而产生、变化的。
某企业产品发布会上的“遥遥领先”,原本多用来夸大、赞赏某些事物或场景,有种“( B )”的意味,但伴随着新产品的惊艳亮相,该企业用这台“争气机”再次证明了中国科技创新的硬实力,②“遥遥领先”开始代表了更多的情绪——夹杂着三分骄傲三分认真四分热血,寓意了DDDD(懂的都懂)。“显眼包”指从人群中( C )、获得关注的人。讨厌的“显眼包”是爱出风头的跳梁小丑,喜欢的“显眼包”是活泼外向、自带C位气场的人。
这些梗大多幽默风趣,因此也存在缺乏文化内涵的问题,进而让人们走向模糊底线、缺乏原则的群体认同。所以,要用辩证的思维看待网络玩梗,努力引导营造良好的公共讨论氛围。
1.请在文中括号内填入恰当的成语或俗语。(3分)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解析] A处,根据上句“大到家国社稷”可知,语境是指小到家庭和邻居之间的日常生活琐事,应填“家长里短”。家长里短:指代家庭和邻居之间的日常生活琐事。B处,根据上文“原本多用来夸大、赞赏某些事物或场景”可知,语境是指有种自己卖的东西自己夸好的意味,应填“王婆卖瓜,自卖自夸”,或者“王婆卖瓜”“自卖自夸”。王婆卖瓜,自卖自夸:某人自己推销自己的产品或作品,并夸赞其优点。王婆卖瓜:用来形容商家主动宣传,敢于推销。自卖自夸:自己卖的东西自己夸好,比喻为自己吹嘘。C处,语境是指“显眼包”指有才能的人从人群中显露出来,应填“脱颖而出”。脱颖而出:原指锥尖透过囊袋显露出来,比喻有才能的人得到机会,即本领全部显现出来。
[答案] A.家长里短 B.王婆卖瓜,自卖自夸(王婆卖瓜或自卖自夸) C.脱颖而出
2.最后一段有两处隐藏的逻辑谬误,请指出并简要分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这些梗大多幽默风趣,因此也存在缺乏文化内涵的问题”逻辑谬误,“因此……”强加因果,“梗幽默风趣”不是“存在缺乏文化内涵的问题”的必然原因,“梗”可能导致“缺乏文化内涵”,故“梗幽默风趣”不能得出“存在缺乏文化内涵的问题”的结果。“因此也存在缺乏文化内涵的问题”是错误的结论,所以不能在错误的前提下得出结论,“进而让人们走向模糊底线、缺乏原则的群体认同”,前提都是错误的,所以结论不能确定成立。
[答案] ①“这些梗大多幽默风趣,因此也存在缺乏文化内涵的问题”强加因果,“梗幽默风趣”不能得出“存在缺乏文化内涵的问题”的结果。②“进而让人们走向模糊底线、缺乏原则的群体认同”是在错误的前提下得出的结论,不能确定成立。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1分)
(2024·保定一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5题。
聪明的牲口确乎知道人意,刚刚望见宅门,那马便立刻放缓脚步了,并且和它背上的主人同时垂了头,一步一顿,像捣米一样。
暮霭笼罩了大宅,邻屋上都腾起浓黑的炊烟,已经是晚饭时候。家将们听得马蹄声,早已迎了出来,都在宅门外垂着手直挺挺地站着。羿在垃圾堆边懒懒地下了马,家将们便接过缰绳和鞭子去。他刚要跨进大门,低头看看挂在腰间的满壶的簇新的箭和网里的三匹乌老鸦和一匹射碎了的小麻雀,心里就非常踌躇。但到底硬着头皮,大踏步走进去了;箭在壶里豁朗豁朗地响着。
刚到内院,他便见嫦娥在圆窗里探了一探头。他知道她眼睛快,一定早瞧见那几匹乌鸦的了,③不觉一吓,脚步登时也一停,——但只得往里走。使女们都迎出来,给他卸了弓箭,解下网兜。他仿佛觉得她们都在苦笑。
“太太……”他擦过手脸,走进内房去,一面叫。
嫦娥正在看着圆窗外的暮天,慢慢回过头来,似理不理的向他看了一眼,没有答应。
这种情形,羿倒久已习惯的了,至少已有一年多。他仍旧走近去,坐在对面的铺着脱毛的旧豹皮的木榻上,搔着头皮,④支支吾吾地说——“今天的运气仍旧不见佳,还是只有乌鸦……”。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放缓”表面上写马的动作,实际上暗示了主人的心情,与下文“踌躇”形成呼应。
B.“大踏步”承接前句“但到底硬着头皮”,写出了羿对打猎无甚收获的不以为意。
C.文中“仿佛”与《荷塘月色》“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中的“仿佛”都表示想象。
D.“似理不理”表现嫦娥对现在生活的不满,也见出她对羿既牵挂又冷淡的矛盾心情。
A [B项,“不以为意”错误。由前后文可知羿对不能为嫦娥猎到满意的猎物心存愧疚。C项,“都表示想象”错误。文中“仿佛”表猜测。D项,“既牵挂又冷淡的矛盾心情”错误。她对羿及现在的生活状态不满,因而对待羿的反应是“似理不理”,表现出对羿的冷淡疏远。故选A。]
4.语言文字运用Ⅰ和Ⅱ中画横线部分的四处破折号分为三种用法,请对应序号概括其用法。(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①句“用解构、颠覆或附和的方式,艺术性表达自己的态度和见解”解释什么是语言艺术;②句“三分骄傲三分认真四分热血”解释情绪的内容;③句中,羿先是一吓、一停(不想走),然后又“只得往里走”,存在转折关系;④句破折号后面是“说”的内容,故是引出对话内容的作用。
[答案] ①②解释说明 ③转折 ④引出对话内容
5.请概括文中画波浪线部分表达上的特点并分析其效果。(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特点:从句式上看,“挂在腰间的满壶的簇新的箭”,“挂在腰间的”“满壶的”“簇新的”三个定语连用,且使用长句。
(2)效果:长句能使表达严密、精确、细致,使条理贯通,气势畅达,适用于政论性文章和文学作品中描写自然景色和心理活动的内容。此处长句的使用,放缓了语势,暗示羿打猎无甚收获的尴尬,以及心存愧疚、踌躇的心理。
[答案] (1)特点:①“挂在腰间的、满壶的、簇新的”三个定语连用;②使用长句。
(2)效果:放缓了语势,暗示羿打猎无甚收获的尴尬,传达了内心的愧疚与踌躇。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16分)
(2024·长沙一中押题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出租车司机
薛忆沩
出租车司机将车开进公司的停车场。他发现他的车位已经被人占用了。他没有去留心那辆车的车牌号。他看到北面那一排有一个空位。他将车开过去,停好。
他走进值班室,将车钥匙交给正在值班的那个老头儿。老头儿胆怯地看了出租车司机一眼,马上又侧过脸去,好像怕出租车司机看到了他的表情。出租车司机转身走了出去。老头儿从值班室的窗口探出头,大叫着:“经理让你星期四来办手续。”
雨没有能够落下来。空气显得十分沉闷。
出租车司机横穿过两条马路,走进了全市最大的那家意大利薄饼店。刚才就是在这家薄饼店的门口,那个女人坐进了他的出租车。
出租车司机要了一杯大号的可乐和一个他女儿最爱吃的那种海鲜口味的薄饼。他在靠窗的一张桌子旁坐下。他的女儿有时候就坐在他的对面。她总是在薄饼刚送上来的时候急急忙忙去咬一口,烫得自己倒抽一口冷气。从这个位置,出租车司机可以看到繁忙的街景。这就是十五年来,他生活于其中的环境。可是几天前,他突然对这环境感到隔膜了。刚才他没有去留意占用了他的车位的那辆车的车牌号。出租车司机已经不需要去留心并且记下那辆车的车牌号了,因为他不会再有下一次出车的安排。在他将车开进停车场之前,他已经送走了自己出租车司机生涯中的最后一批客人。
出租车司机擦去眼眶中的泪水。他深深地吸了一口可乐。他好像又看见了那个表情沉重的女人。她坐进了出租车。他问她要去哪里。她要他一直往前开。
出租车司机从后视镜里瞥了那个女人一眼。她的衣着很庄重,她的表情很沉重。不一会儿,电话铃声响了。“是的,我已经知道了。”她对着电话说。
“这有什么办法!”出租车司机从这简单的回答里听出了她的伤感。
他开始想象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给他的乘客打来了这个让她伤感的电话。
“这不是你能够想象得出来的。”那个女人对着电话说。
是的,出租车司机想象不出来。他开始觉得那应该是一个男人。可是,他马上又觉得,那也完全可能是一个女人。最后他甚至想,那也许是一个孩子呢?这最后的想法让他的方向盘猛烈地晃动了一下。
出租车司机减慢了车速,他担心那个女人因为接听电话而错过了目的地。
“这是多余的担心。”那个女人挂断了电话。
“过了前面的路口找一个地方停下来。”她冷冷地说。
出租车司机如释重负。他猛地加大油门,愤怒地超过了一直拦在前面的那辆货柜车。
出租车刚停稳,那个女人就递过来一张一百元的钞票。然后,她推开车门,下车走了。
出租车司机本想把那个女人当成他的最后一批客人。可是,另一对男女坐进了他的出租车。他们要去的地方正好离出租车公司的停车场不远。出租车司机犹豫了一下,但是他没有拒绝他们。
那一对男女很在意他们彼此之间的距离。那个男人终于冲破了那个女人冷漠的防线。“有时候,我会很留恋……”他含含糊糊地说。
“有时候?”女人生硬地说,“有什么好留恋的!”
马路非常堵塞,出租车的行进相当艰难。出租车司机有了更多的悠闲。但是,他提醒自己不要总是去打量后视镜。他故意强迫自己去回想刚才的那个女人。他想那个打电话给她的人一定不是一个孩子,因为她的表情始终都那样沉重,她的语气始终都那样冷漠。这种想法让出租车司机有点气馁。
后排的男人和女人也在艰难地进行着对话。
“你不要以为……”男人最后很激动地说。
“我没有以为。”女人生硬地回应,又一次截断了男人的表达。
出租车在那一对男女说定的地点停稳。那个女人也递过来一张一百元的纸币。出租车司机回头找钱给她的时候,发现她的脸上布满了泪水。
出租车司机将一张纸巾递给他的女儿。“擦擦你的脸吧。”他不大耐烦地说。大多数时候,她就坐在他的对面。她的脸上沾满了意大利薄饼的配料。出租车司机一直是一个很粗心的人。但现在,那些长期被他忽略的生活中的细节突然变得栩栩如生。
出租车司机知道自己的这种精神状态非常危险。他向公司递交了辞职报告。一个星期以来,他总是看到自己的女儿和妻子。当然,他不愿意看到她们突然出现在出租车的前面。他误以为自己就是那不可饶恕的肇事者。直到又有货柜车出现在他的视野之中,出租车司机才会重新被事故的真相触怒。他会愤怒地加大油门,从任何一辆货柜车旁边愤怒地超过去。那辆运送图书的货柜车从出租车司机的女儿和妻子身上碾过的时候,他正在去广州的路上。
出租车司机吸干净最后一点可乐之后,将纸杯里的冰块掏出来,在桌面上摆成一排。这是他女儿很喜欢玩的游戏。
星期四办完手续,他就不再是出租车司机了。他决定回到自己的家乡去,去守护和陪伴他年迈的父亲和母亲。他相信只有在他们的身旁,自己的思绪才可能安静下来。他离开他们已经十五年了。他甚至幻想十五年之后,他的女儿和妻子也会这样奇迹般地回到他的身边来。他希望在家乡能够找回他生活的意义和他需要的宁静。
出租车司机将脸从陌生的街景上移开。他发现刚才的那一排冰块已经全部融化了。他动情地抚摸着融化在桌面上的冰水,好像是在抚摸缥缈的过去。突然,他的指尖碰到了他女儿的指尖。她用娇嫩的指尖顶住了他的指尖,好像在邀请他跟她玩那个熟悉的游戏。她的指尖被他的顶着在冰水中慢慢地后退,一直退到了桌面的边沿。在最后的一刹那,他想猛地抓住他女儿的小手。但是,他没有能够抓住。
对这座他忽然感到陌生的城市来说,他已经随着他的女儿和妻子一起离去了和消失了。这种“一起”离去和消失让出租车司机感到一阵从来没有感到过的宁静,纯洁无比的宁静。这提前出现的神圣感觉使出租车司机激动得放声大哭起来。
(有删改)
6.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开头写值班的老头儿看出租车司机时目光“胆怯”,“马上又侧过脸去”,说明他可能已经知道了关于出租车司机的不幸。
B.小说中出租车司机看女儿吃“刚送上来”的薄饼时,对女儿的行为观察细致,可见他其实并不是个粗心的人,而是因为工作繁忙,没时间陪伴妻女。
C.从小说中两批客人的遭遇来看,生活在现代化城市里的人,往往也有很多不幸或难题,心灵中也相应地会有纠结和迷茫。
D.小说倒数第二段描写出租车司机想象与女儿做游戏的情景,极为细腻感人,暗示了出租车司机的愧疚、后悔和无奈的心情。
B [B项,“可见他其实并不是个粗心的人”错误。由原文“出租车司机一直是一个很粗心的人。但现在,那些长期被他忽略的生活中的细节突然变得栩栩如生”可知,出租车司机是一个粗心的人,只是妻女意外离世的变故,让他开始分外思念与女儿在一起的点点滴滴。]
7.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开头描写出租车司机停车,叙述语调平直而机械,然而意味丰富,这恰恰写出了出租车司机在特殊心境下的麻木状态。
B.小说两次写到出租车司机“愤怒地超过货柜车”,表现了出租车司机对妻女遭受意外的事难以释怀,为他辞职做了铺垫。
C.小说反复写出租车司机“没有去留心那辆车的车牌号”,这一细节暗示了他心境的变化,为下文写他将要离开城市埋下了伏笔。
D.小说语言简洁,内蕴丰厚,并运用象征手法,符合海明威小说创作的“冰山理论”,与他的《老人与海》有异曲同工之妙。
D [D项,“运用象征手法”错误,本文并未运用象征手法。]
8.本文内容的展开体现了思维的跳跃性,事情的真相在情节发展中逐渐显现。作者是如何展开叙述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小说开头写出租车司机开车回到公司,没有停到常规停车位,没有关注违规停车的车牌号,特别是门卫师傅的传达“老头儿从值班室的窗口探出头,大叫着:‘经理让你星期四来办手续。’”,设置悬念,为后文埋下伏笔,让文本前后照应,环环相扣。“他在靠窗的一张桌子旁坐下。他的女儿有时候就坐在他的对面。她总是在薄饼刚送上来的时候急急忙忙去咬一口……”“他故意强迫自己去回想刚才的那个女人。他想那个打电话给她的人一定不是一个孩子,因为她的表情始终都那样沉重,她的语气始终都那样冷漠”,多次运用插叙,让文章内容更丰富。“他开始想象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给他的乘客打来了这个让她伤感的电话。‘这不是你能够想象得出来的。’那个女人对着电话说。是的,出租车司机想象不出来”,女乘客电话的内容与出租车司机心理的错接,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韵味。在结构上交织三条线索叙述故事:小说运用蒙太奇手法,通过不时切换薄饼店、载客途中、妻女车祸罹难后等不同场景,完成小说结构的时空并置。
[答案] ①开头设置悬念,多次埋下伏笔,让文本前后照应,环环相扣。②多次运用插叙,让文章内容更丰富。③女乘客电话的内容与出租车司机心理的错接,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韵味。④在结构上交织三条线索叙述故事:出租车司机在停车场交车,然后在薄饼店用餐;载送最后一批客人;回忆妻女出车祸的情节及车祸以前的生活。
9.不同的时代,一样的烟火。老舍《骆驼祥子》里的祥子是拉洋车的,祥子不就是那个时代的“出租车司机”吗?与《骆驼祥子》结尾相比,请结合文本,分析本文结尾的独到之处。(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小说结尾“对这座他忽然感到陌生的城市来说,他已经随着他的女儿和妻子一起离去了和消失了。这种‘一起’离去和消失让出租车司机感到一阵从来没有感到过的宁静,纯洁无比的宁静。这提前出现的神圣感觉使出租车司机激动得放声大哭起来”,表面上是写出租车司机一家的不幸,实际上写出更多个体在现代化城市中的不幸遭遇(面对的困境),并引发人们对这种现象的思考;但结局没有让出租车司机陷入绝境,本篇小说结尾,出租车司机找到了一个精神出路,即回归家乡,回归亲情;这样的安排,给读者带来了希望,产生了一种信仰之力。
[答案] ①小说结尾,表面上是写出租车司机一家的不幸,实际上写出更多个体在现代化城市中的不幸遭遇(面对的困境),并引发人们对这种现象的思考;②小说结尾,出租车司机找到了一个精神出路,即回归家乡,回归亲情;③小说结尾给读者带来了希望,产生了一种信仰之力。
三、写作(60分)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人说现代社会的生活离不开虚拟世界,虚拟世界拉近了生活的距离;也有人说卸载游戏软件,停用社交空间,放下智能手机会使你离生活更近。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写作提示]
材料解读:本材料围绕现代社会生活中虚拟世界与现实生活的关系展开,呈现两种观点:
(1)虚拟世界拉近了生活的距离:强调现代生活中虚拟世界(如网络游戏、社交平台、智能手机等)在沟通交流、信息获取、娱乐休闲等方面带来的便利,缩短了人与人、人与信息之间的物理距离和心理距离,发挥着扩大信息交流范围、丰富生活体验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2)卸载游戏软件,停用社交空间,放下智能手机会使你离生活更近:指出过度依赖虚拟世界可能导致人们忽视现实生活,提出通过减少甚至远离虚拟世界的方式,回归真实生活,更直接、深入地感知和体验生活本身,增进人与人之间的面对面交流,提升生活质量。
参考立意:
(1)虚拟与现实的辩证关系:探讨虚拟世界与现实生活的相互影响、相互补充,以及如何在两者之间找到平衡。
(2)虚拟世界的利弊分析:深入剖析虚拟世界(科技产品)对现代社会生活的影响,既关注其带来的便利与乐趣,也反思其可能带来的问题,如过度依赖、社交隔离等。
(3)回归生活的必要性与价值:强调在享受虚拟世界便利的同时,不应忽视现实生活的重要性,强调真实生活体验的重要性,倡导适度“断网”,回归生活本质。
(4)科技与人性的交融,个体与社会的适应性:探讨个体如何在虚拟与现实交织的社会环境中及科技发展背景下,保持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连接,找到自我定位,弘扬人文精神,实现科技与人性的和谐共生。实现个体与社会的和谐共处。
[优秀范文]
虚拟与现实的交响:科技与生活的和谐共生
在科技的浪潮中,虚拟世界与现实生活犹如一对双胞胎,既相互依存又各有特色。有人认为,虚拟世界为我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与体验;也有人担忧,过度沉浸于虚拟之中,会让我们远离真实的生活。然而,在我看来,虚拟与现实并非对立,而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我们应当在科技的引领下,找到虚拟与现实的最佳融合点,实现科技与生活的和谐共生。
首先,虚拟世界无疑拓宽了我们的生活边界。网络购物、远程办公、在线教育等新型生活方式的出现,使得我们的生活更加便捷高效。社交媒体的普及,让我们能够跨越时空的限制,与亲朋好友保持紧密联系。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更是为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沉浸式体验,让我们能够在虚拟世界中感受到真实的震撼与美好。
然而,虚拟世界的便利与美好并非没有代价。过度依赖虚拟世界,可能导致一系列问题的出现。沉迷网络游戏,不仅会影响我们的身心健康,还可能让我们忽视现实生活中的责任与义务。过度依赖网络社交,可能导致我们失去面对面沟通的能力,人际交往变得肤浅而冷漠。此外,信息过载也是虚拟世界带来的一个问题,我们时常被海量的信息包围,难以分辨真伪,从而引发焦虑和不安。
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应该完全摒弃虚拟世界,回归原始的生活方式。现实生活的价值同样不容忽视。线下活动能够让我们更加真实地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促进深度沟通。自然体验能够让我们放松身心,感受大自然的美丽与和谐。实体消费不仅能够满足我们的物质需求,还能够支持地方经济的发展。
因此,我们应当在虚拟与现实中寻求平衡。制定合理的网络使用规则,避免过度沉迷虚拟世界;倡导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生活方式,让虚拟与现实相互补充;培养数字素养与人文素养,既能够熟练运用科技产品,又能够保持对现实生活的热爱与关注。
虚拟与现实的辩证关系,正是科技与生活和谐共生的体现。我们应当珍惜这个时代赋予我们的科技红利,同时也要警惕虚拟世界带来的潜在风险。只有在虚拟与现实中找到平衡点,我们才能够真正享受到科技带来的便利与美好,同时保持对现实生活的热爱与尊重。
最后,我想说的是,虚拟与现实并非水火不容,而是可以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我们应当以开放的心态去拥抱科技,同时也要以理性的态度去面对现实。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在这个充满变革的时代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实现科技与生活的和谐共生。
11 /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