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块二 组合练9 语言文字运用+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教师版+学生版)—2026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复习与策略

文档属性

名称 板块二 组合练9 语言文字运用+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教师版+学生版)—2026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复习与策略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1.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06 11:53:53

文档简介

组合练9 语言文字运用+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
一、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9分)
(2024·广州二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生命在于运动,体育运动有益于人体健康,但是,运动必须要适度。早在1924年就有研究人员指出,剧烈的身体运动会缩短寿命。荷兰脑研究所研究显示,以下两个因素决定寿命长短:新陈代谢和大脑的体积。 A ,人的寿命就越短,这与观察到的世界上顶尖运动员的寿命都较短的现象是一致的,因为剧烈的体育运动需要消耗大量的身体能量,加快新陈代谢,从而缩减人的寿命。研究者在动物身上也发现了类似的现象,果蝇的飞行活动越多,死得就越早。如果适当限制果蝇的飞行活动,可观察到它们的寿命会延长。
影响人的寿命的第二个因素是大脑的容量。大脑容量越大,思维越活跃,人的寿命也越长。众所周知,世界上杰出科学家的大脑体积都是比较大的,他们的寿命也更长一些。相反,那些拥有较小大脑体积的个体,比如唐氏综合症或小脑畸形综合症患者,他们的寿命通常都较短。那么, B ?研究表明,经常给大脑提供新信息来刺激大脑有助于大脑容量的提高。
1.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A处,根据前句“以下两个因素决定寿命长短:新陈代谢和大脑的体积”和后面“加快新陈代谢,从而缩减人的寿命”等信息可知,此处是说新陈代谢与人的寿命长短之间的关系,即新陈代谢越快,人的寿命就越短,故补写内容是“新陈代谢越快”。B处,由句中问号和后句“经常给大脑提供新信息来刺激大脑有助于大脑容量的提高”可知,此处的补写内容是针对后句话问的,即问的是如何提高大脑的容量,故补写内容应是“如何提高大脑容量”或“如何使大脑体积增大”。
[答案] A.新陈代谢越快 B.如何提高大脑容量(如何使大脑体积增大)
2.材料对保持长寿有何启迪?请简要概述。要求:使用包含正反对比关系的句子,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50个字。(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要保持适度运动,而不要长期剧烈运动(要适度减缓新陈代谢,而不要加快新陈代谢);②要经常用新信息刺激大脑,活跃思维,而不要封闭外界信息。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1分)
(2024·烟台一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5题。
听到电话铃声,你会紧张吗?
根据一项七千多人参与的投票结果显示,85.7%的人会从突如其来的电话铃声产生紧张,铃声一响便会开始不自觉各种脑补。“电话恐惧症”引起广泛共鸣。
“电话恐惧症”,恐的是什么?有人嫌电话耽误时间,有人怕尴尬、怕沉默,有人怕加班、怕出事,还有人怕诈骗骚扰……实质上,电话恐惧症,恐的不是铃声,而是来电背后的人和事所带来的压力。铃声一响,电话里的内容,是完全未知的,是不可掌控的。正是“电话盲盒”的不可预测性,令人( ① )。这种社交症候更多聚集在年轻群体中,而那些“玩不转”社交软件的老年人,拨响老友的号码,接通后听一句“最近还好吗”,还是会被温暖到。
作为社会性动物,大部分人喜欢并习惯于游走在各种社交场合,在不同的交际场景中,任何状态的出现都是( ② )的。因此,关于电话恐惧症的探讨,不必赋予其过多的价值评判。我们剖析这一现象,去了解当代人的社交心理,也是对社交中的自我进行内寻。从1876年贝尔发明电话算起,穿梭于电波之中的信息( ③ ),堪称海量。今天,沟通的途径足够多元,有太多方式去和一个人建立连接。无论媒介如何更新,声音构筑的对话桥梁依然坚韧。人们在一些时刻仍需要电话,需要通话时那一对一的专注沟通,需要那不经修饰、直截了当的情感抵达,更需要某个听到会瞬间心安的声音。
3.请在文中括号处填写恰当的成语。(3分)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解析] 第①空,语境强调“电话盲盒”的不可预测性给人的感觉,可用“无所适从”。无所适从:不知听从哪一个好。指不知怎么办才好。第②空,语境强调任何状态的出现都不奇怪,可用“不足为奇”。不足为奇:某种事物或现象很平常,没有什么奇怪的。第③空,语境指信息数量极多,可用“不计其数”。不计其数:无法计算数目,形容数量极多。
[答案] ①无所适从 ②不足为奇 ③不计其数
4.下列对文中加点的关联词的使用,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而是”与“不是”相呼应,在前文否定的基础上肯定来电背后压力的实质。
B.“因此”承上表明“电话恐惧症”是社交正常反应,不必进行过多价值评判。
C.“无论”指任何条件下的结果都不会改变,强调媒介更新背景下要多元交流。
D.“更”表示前后句子之间的层进关系,突出电话沟通时心与心交流的重要性。
C [C项,“要多元交流”错,强调媒介更新背景下声音都是情感表达的需要。]
5.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四处表述不当,请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画线句有四处语病:一是“根据……显示”句式杂糅,删掉其中一个;二是搭配不当,“从……产生”状中不搭配,改为“对……产生”;三也是搭配不当,“产生紧张”动宾不搭配,应改为“产生紧张感”;四是语序不当,“开始”与“不自觉”应调换顺序。
[答案] 一项七千多人参与的投票结果显示(或:根据一项七千多人参与的投票结果),85.7%的人会对突如其来的电话铃声产生紧张感,铃声一响便会不自觉开始各种脑补。
二、文言文阅读(20分)
(2024·泉州三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
材料一:
公(指姚崇)登庙堂运天下者久矣,人之情伪,事之得失,所更多矣。然而意有不尽未可息,区区之怀,或以见容。君侯既遇非常之主,已践难得之机。际会易失,功业垂成,而举朝之众倾心,前人之弊未尽,往往疑议,愚用惜焉。何者?任人当才,为政大体,与之共理,无出此途。而曩之用才,非无知人之鉴,其所以失,溺在缘情之举。夫见势则附,俗人之所能也;与不妄受,志士之所难也。初则许之以死殉体面俱柔终乃背之而饱飞身名已遂。小人恒态,不可不察。自君侯职相国之重,持用人之权,而浅中弱植之徒,已延颈企踵而至,谄亲戚以求誉,媚宾客以取容。其间岂不有才?所失在于无耻。君侯或弃其所短,收其所长。其有议者,则曰不识宰相,无以得迁。明主在上,君侯为相,安得此言犹出其口?某所以为君侯至惜也。且人可诚感,难以户说,为君侯之计,谢媒介之徒,即虽有所长,一皆沮抑;专谋选众之举,息彼讪上之失。修之至极,何谤不息?夫长才广度,珠潜璧匿。今岂无之?但问于其类,人焉廋哉?此君侯之度内耳,安用小人之说为?固知山藏海纳,言之无咎,是以不敢默默而已也。
(节选自张九龄《上姚令公书》)
材料二:
从微至著,唯以直道为业,匪以曲路期通。历官三朝,凡所称荐,罕避嫌疑。则天之世,已被流言,行之有恒,久而自辨。近蒙奖擢,倍励驽庸,每以推贤进士为务,欲使公卿大夫称职。而悠悠之徒,未足矜察;嗷嗷之口,欲以中伤。但知信心而前,然顾无隐匿,亦死为分明矣。猥惟不敏,敬承厥休,持当座铭,永为身宝。
(节选自姚崇《答张九龄书》)
6.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
初则许之以死殉体面俱柔终乃背之而饱飞身名已遂。
[解析] 句意:最初以性命相许以表忠心,体态容貌都十分恭顺;最终却背离而去远走高飞,此时的地位名声都已成就了。“体面俱柔”中“体”作主语,“俱柔”作谓语,后面要停顿;“初则许之以死殉”处应停顿,该句子省略了主语“俗人”,是状语后置句,正常的语序为“初则以死殉许之”;“终乃背之而饱飞”连词“而”连接“背之”和“饱飞”,中间不能断开,故“饱飞”后要停顿。
[答案] CDF
7.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更,指经过、经历,与现在所说“年少不更事”中的“更”词义相同。
B.重,指重任、重担,与《过秦论》“尊贤而重士”中的“重”用法不同。
C.固,指原来、本来,与《促织》“少年固强之”中的“固”词义不同。
D.厥,用作代词,与《报任安书》“厥有《国语》”中的“厥”用法相同。
D [A项,正确。相同。“更”,经过、经历。句意:所经历的已经很多了。/年纪轻,没有经历过什么事情。B项,正确。不同,“重”,重任、重担/重视。句意:从您承担宰相的重任后。/尊敬贤才又重视士人。C项,正确。不同,“固”,原来、本来/坚持、一定。句意:我本来知道您有容山纳海一般宽广的心胸。/少年坚持要较量较量(蟋蟀)。D项,错误。不同,“厥”,代词,相当于“其”/句首语气词。句意:但会珍视您的建议和信任。/有了《国语》这部伟大的著作。故选D。]
8.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张九龄提醒姚崇,君臣际遇难得,功业易失,之前的弊端尚未完全清除,如今肩负着君臣重托就当谨慎行事,避免受到徇私用人的质疑。
B.张九龄告诫姚崇,庸俗之人容易趋炎附势,而有志之士嫌恶中饱私囊,身为宰相应坚守节操谢绝他人攀附奉承,即便对方拥有一技之长。
C.张九龄劝谏姚崇应做好分内之事,不要埋没人才;姚崇在回信中表明自己一直唯才是举,近来更致力举贤授能,力求官员都能恪尽职守。
D.张九龄借夸赞姚崇胸怀宽广,委婉地表达了对自己建议能被接受的期望;姚崇则自谦平凡,表达对张九龄的信任,并表示会牢记其教诲。
B [B项,“而有志之士嫌恶中饱私囊”错误,根据“与不妄受,志士之所难也”可知,有志之士面对给予而不轻易接受,也难以做到。]
9.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然而意有不尽未可息,区区之怀,或以见容。(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微至著,唯以直道为业,匪以曲路期通。(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息”,停止,不说;“区区之怀”,我的一点愚见;“见容”,被您采纳。(2)“微”,卑微;“著”,显扬;“直道”,正直;“曲路”,不正当手段。
[答案] (1)但是心里有想说的话就不能不说,我的一点愚见,或许能被您采纳。
(2)从卑微到显扬,我一直把正直作为行事准则,从未通过不正当手段来谋求通达。
10.在如何面对“非议”的问题上,张九龄、姚崇和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各自有何看法?请简要说明。(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根据材料一“修之至极,何谤不息”,在张九龄看来,当面对他人非议诽谤之时,应注重提升个人内在修养,努力完善自我。可知张九龄面对“非议”的态度是应修己守规。根据材料二“行之有恒,久而自辨”,在姚崇看来,坚信自我并持之以恒,是非曲直便自有公论;“但知信心而前,然顾无隐慝,亦死为分明矣”,更是表明了自己信念坚定,襟怀坦荡。可知姚崇面对“非议”的态度是应自信直行。《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认为“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表明只要确认自己做的是对的,就没有任何退缩后悔的理由和必要。可知王安石面对“非议”的态度是应坚持义理。
[答案] 张九龄认为应修己守规;姚崇认为应自信直行;王安石认为应坚持义理。
【参考译文】
材料一:
您入朝为官担任宰相已经很久了,人的真情假意,政事的成败得失,所经历的已经很多了。但是心里有想说的话就不能不说,我的一点愚见,或许能被您采纳。您已经遇到了圣明的天子,也登上了难以求取的官位。君臣遇和的良机很容易失去,功业即将告成之际,满朝文武官员无不拥护于您,前朝的弊端还没有全都革除,常常有怀疑的议论,我因之而感到惋惜。为什么呢?用人应该选拔有才干的,处理政事的基本原则,是与这些有才能的人共同治理天下,没有超过这种方法的手段。但您从前任用人才,并不是没有识别人才的洞察力,失误的地方,在于陷入了个人情感的好恶。看到他人有权势而归附于他,是世俗之人擅长的事;面对给予而不轻易接受,是有志之士所难以做到的事。最初以性命相许以表忠心,体态容貌都十分恭顺;最终却背离而去远走高飞,此时的地位名声都已成就了。这是趋炎附势的小人常有的行为,您不可不留意体察。从您承担宰相的重任后,掌握着用人的权力,而那些知识浅薄软弱无能之人,已经伸长脖子、踮着脚跟凑过来,谄谀您的亲友以求得您的称誉,讨好您的宾客以求得您的接纳。这些人中间难道没有才能之士吗?他们的问题在于没有羞耻之心。您也许放弃他们之中才干缺失的人,起用有才能的人。有一些口出非议的人,就说不认识宰相,无法得到升迁。如今皇帝圣明,您担任宰相,怎么这样的言论还会从他们嘴里说出来呢?这就是我为您深感惋惜的原因所在啊。况且人可以为诚心所感动,却难以挨门挨户去解释,为您考虑,您应当谢绝那些牵线搭桥以求仕进之人,即使他们有优长之处,也都要一概抑止贬退;专心考虑按现行的选拔制度来选取人才,以平息众人对您的议论指责。自己修养达到最高境界,什么样的谤议不能去除呢?那些才干优长、气度宽广的才能之士,把自己的才能像珍珠、璧玉一样隐藏不露。今天难道没有这样的人吗?只需问一问他交游的朋友就可明了,人怎么能掩盖住自身的真实品性呢?这些都是您能够想得到的,哪里还用得着我来说呢?我本来知道您有容山纳海一般宽广的心胸,说错了话也不会因此获罪,因此我不敢隐瞒自己的看法而默默不言。
材料二:
从卑微到显扬,我一直把正直作为行事准则,从未通过不正当手段来谋求通达。我历经三朝为官,凡是我所推荐选拔的人才,我都不避嫌疑。武则天时期,我就已经蒙受流言蜚语,然而我能持之以恒,时间久了就自然真相大白。最近又得到嘉奖提拔,这使我更加努力地竭尽所能,我常常致力于推荐贤能之士,希望能使公卿大夫们都能称职尽责。然而总有一些庸俗之人,他们不能怜悯体察;还时常散布谣言,想要以此败坏我的声誉。我只会满怀信心勇往直前。只要我始终坦诚无私,那么即使死后也能保持清白。我虽不才,但会珍视您的建议和信任,我将把您的教诲作为座右铭,永远铭记在心视若珍宝。
三、古代诗歌阅读(9分)
(2024·合肥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1~12题。
柳梢青·题四梅图①(其四)
扬无咎
目断南枝。几回吟绕,长怨开迟。雨浥风欺,雪侵霜妒,却恨离披。
欲调商鼎②如期。可奈向、骚人自悲。赖有毫端,幻成冰彩,长似芳时。
【注】 ①四梅图:指扬无咎创作的纸本墨笔画。②调商鼎:喻指宰相治理国家。
1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词人久凝梅枝,吟绕之余发出长叹,希望梅花开得迟些,表达对其命运的担忧。
B.“雨浥风欺”三句插绘梅花饱受风霜雨雪无情摧残,参差飘落,令人怅恨万端。
C.词人借典故寄寓建功立业的渴望,又用“可奈向”写出其怀才不遇的现实处境。
D.“赖有毫端”三句写词人感慨于梅花的际遇,用画笔将梅花的美丽定格为永恒。
A [A项,“希望梅花开得迟些”错,“长怨开迟”是怨梅花开得太晚,欣赏的日子太短,选项理解错误。]
12.这首题画词将梅花、梅画、梅词三者交织,浑然一体。请简要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上阕写词人欣赏梅花,“目断”“吟绕”写出对梅花的留恋、喜爱。“怨”似嗔怪梅花开得太晚,为何?因为在风雨的侵蚀下,在霜雪的欺凌下,梅花很快就“离披”了。“离披”就是凋残,这么美好的花朵如何挽留?下阕说“赖有毫端,幻成冰彩,长似芳时”,幸好可以借助笔墨留其冰彩和芬芳,体现了花与画的交织;词的题目是“题四梅图”,词人惋惜于梅花的凋落,于是提笔作画,把梅花的芳姿画成画永远留住它的美好,然后在梅画之上,辅以梅词,这样就使静止的画面更增灵动和意蕴,体现了画与词的交织;欣赏梅花,惋惜梅花的凋落,于是把它画在纸上,再题词以作纪念,而词乃言志之物,如“欲调商鼎如期。可奈向、骚人自悲”,想要像宰相一样治理国家,奈何只能做个骚人,抒发自己的悲凉之情,借助“词”表达自己功业无成,心怀怅惘;再返回上阕,被风雨霜雪打击的“离披”的梅花原来是词人的化身,由此本词以梅花自喻,以梅画自遣,体现了花、画与词的交织。
[答案] ①春梅凋残,无法挽留,却可借助笔墨留其冰彩和芬芳,体现了花与画的交织;②梅画之上,辅以梅词,使静止的画面更增灵动和意蕴,体现了画与词的交织;③功业无成,心怀怅惘,以梅花自喻,以梅画自遣,体现了花、画与词的交织。
9 / 9组合练9 语言文字运用+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
一、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9分)
(2024·广州二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生命在于运动,体育运动有益于人体健康,但是,运动必须要适度。早在1924年就有研究人员指出,剧烈的身体运动会缩短寿命。荷兰脑研究所研究显示,以下两个因素决定寿命长短:新陈代谢和大脑的体积。__A__,人的寿命就越短,这与观察到的世界上顶尖运动员的寿命都较短的现象是一致的,因为剧烈的体育运动需要消耗大量的身体能量,加快新陈代谢,从而缩减人的寿命。研究者在动物身上也发现了类似的现象,果蝇的飞行活动越多,死得就越早。如果适当限制果蝇的飞行活动,可观察到它们的寿命会延长。
影响人的寿命的第二个因素是大脑的容量。大脑容量越大,思维越活跃,人的寿命也越长。众所周知,世界上杰出科学家的大脑体积都是比较大的,他们的寿命也更长一些。相反,那些拥有较小大脑体积的个体,比如唐氏综合症或小脑畸形综合症患者,他们的寿命通常都较短。那么,__B__?研究表明,经常给大脑提供新信息来刺激大脑有助于大脑容量的提高。
1.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对保持长寿有何启迪?请简要概述。要求:使用包含正反对比关系的句子,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50个字。(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1分)
(2024·烟台一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5题。
听到电话铃声,你会紧张吗?
根据一项七千多人参与的投票结果显示,85.7%的人会从突如其来的电话铃声产生紧张,铃声一响便会开始不自觉各种脑补。“电话恐惧症”引起广泛共鸣。
“电话恐惧症”,恐的是什么?有人嫌电话耽误时间,有人怕尴尬、怕沉默,有人怕加班、怕出事,还有人怕诈骗骚扰……实质上,电话恐惧症,恐的不是铃声,而是来电背后的人和事所带来的压力。铃声一响,电话里的内容,是完全未知的,是不可掌控的。正是“电话盲盒”的不可预测性,令人( ① )。这种社交症候更多聚集在年轻群体中,而那些“玩不转”社交软件的老年人,拨响老友的号码,接通后听一句“最近还好吗”,还是会被温暖到。
作为社会性动物,大部分人喜欢并习惯于游走在各种社交场合,在不同的交际场景中,任何状态的出现都是( ② )的。因此,关于电话恐惧症的探讨,不必赋予其过多的价值评判。我们剖析这一现象,去了解当代人的社交心理,也是对社交中的自我进行内寻。从1876年贝尔发明电话算起,穿梭于电波之中的信息( ③ ),堪称海量。今天,沟通的途径足够多元,有太多方式去和一个人建立连接。无论媒介如何更新,声音构筑的对话桥梁依然坚韧。人们在一些时刻仍需要电话,需要通话时那一对一的专注沟通,需要那不经修饰、直截了当的情感抵达,更需要某个听到会瞬间心安的声音。
3.请在文中括号处填写恰当的成语。(3分)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4.下列对文中加点的关联词的使用,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而是”与“不是”相呼应,在前文否定的基础上肯定来电背后压力的实质。
B.“因此”承上表明“电话恐惧症”是社交正常反应,不必进行过多价值评判。
C.“无论”指任何条件下的结果都不会改变,强调媒介更新背景下要多元交流。
D.“更”表示前后句子之间的层进关系,突出电话沟通时心与心交流的重要性。
5.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四处表述不当,请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20分)
(2024·泉州三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
材料一:
公(指姚崇)登庙堂运天下者久矣,人之情伪,事之得失,所更多矣。然而意有不尽未可息,区区之怀,或以见容。君侯既遇非常之主,已践难得之机。际会易失,功业垂成,而举朝之众倾心,前人之弊未尽,往往疑议,愚用惜焉。何者?任人当才,为政大体,与之共理,无出此途。而曩之用才,非无知人之鉴,其所以失,溺在缘情之举。夫见势则附,俗人之所能也;与不妄受,志士之所难也。初则许之以死殉体面俱柔终乃背之而饱飞身名已遂。小人恒态,不可不察。自君侯职相国之重,持用人之权,而浅中弱植之徒,已延颈企踵而至,谄亲戚以求誉,媚宾客以取容。其间岂不有才?所失在于无耻。君侯或弃其所短,收其所长。其有议者,则曰不识宰相,无以得迁。明主在上,君侯为相,安得此言犹出其口?某所以为君侯至惜也。且人可诚感,难以户说,为君侯之计,谢媒介之徒,即虽有所长,一皆沮抑;专谋选众之举,息彼讪上之失。修之至极,何谤不息?夫长才广度,珠潜璧匿。今岂无之?但问于其类,人焉廋哉?此君侯之度内耳,安用小人之说为?固知山藏海纳,言之无咎,是以不敢默默而已也。
(节选自张九龄《上姚令公书》)
材料二:
从微至著,唯以直道为业,匪以曲路期通。历官三朝,凡所称荐,罕避嫌疑。则天之世,已被流言,行之有恒,久而自辨。近蒙奖擢,倍励驽庸,每以推贤进士为务,欲使公卿大夫称职。而悠悠之徒,未足矜察;嗷嗷之口,欲以中伤。但知信心而前,然顾无隐匿,亦死为分明矣。猥惟不敏,敬承厥休,持当座铭,永为身宝。
(节选自姚崇《答张九龄书》)
6.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
初则许之以死殉体面俱柔终乃背之而饱飞身名已遂。
7.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更,指经过、经历,与现在所说“年少不更事”中的“更”词义相同。
B.重,指重任、重担,与《过秦论》“尊贤而重士”中的“重”用法不同。
C.固,指原来、本来,与《促织》“少年固强之”中的“固”词义不同。
D.厥,用作代词,与《报任安书》“厥有《国语》”中的“厥”用法相同。
8.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张九龄提醒姚崇,君臣际遇难得,功业易失,之前的弊端尚未完全清除,如今肩负着君臣重托就当谨慎行事,避免受到徇私用人的质疑。
B.张九龄告诫姚崇,庸俗之人容易趋炎附势,而有志之士嫌恶中饱私囊,身为宰相应坚守节操谢绝他人攀附奉承,即便对方拥有一技之长。
C.张九龄劝谏姚崇应做好分内之事,不要埋没人才;姚崇在回信中表明自己一直唯才是举,近来更致力举贤授能,力求官员都能恪尽职守。
D.张九龄借夸赞姚崇胸怀宽广,委婉地表达了对自己建议能被接受的期望;姚崇则自谦平凡,表达对张九龄的信任,并表示会牢记其教诲。
9.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然而意有不尽未可息,区区之怀,或以见容。(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微至著,唯以直道为业,匪以曲路期通。(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在如何面对“非议”的问题上,张九龄、姚崇和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各自有何看法?请简要说明。(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古代诗歌阅读(9分)
(2024·合肥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1~12 题。
柳梢青·题四梅图①(其四)
扬无咎
目断南枝。几回吟绕,长怨开迟。雨浥风欺,雪侵霜妒,却恨离披。
欲调商鼎②如期。可奈向、骚人自悲。赖有毫端,幻成冰彩,长似芳时。
【注】 ①四梅图:指扬无咎创作的纸本墨笔画。②调商鼎:喻指宰相治理国家。
1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词人久凝梅枝,吟绕之余发出长叹,希望梅花开得迟些,表达对其命运的担忧。
B.“雨浥风欺”三句插绘梅花饱受风霜雨雪无情摧残,参差飘落,令人怅恨万端。
C.词人借典故寄寓建功立业的渴望,又用“可奈向”写出其怀才不遇的现实处境。
D.“赖有毫端”三句写词人感慨于梅花的际遇,用画笔将梅花的美丽定格为永恒。
12.这首题画词将梅花、梅画、梅词三者交织,浑然一体。请简要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