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 “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教案 (1)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0课 “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教案 (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21.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8-10 18:21:33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课程标准
展现本课课标,并离析出具体的知识点,使学生对于本课的学习目标做到了然于胸。
●重点难点
通过多媒体或者小黑板展现,让学生对于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做到心中有数,便于在学习中重点把握,重点学习。
重点难点
处理方法
重点
“双百”方针的含义、实施作用。
难点
“双百”方针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
(1)结合【互动探究】栏目,运用史料,创设情境,设置问题“双百”方针提出的原因和“双百”方针遭受挫折的原因。然后师生合作探究,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和探究问题的能力。(2)结合【名师总结】栏目,首先归纳出清晰的条目,然后运用实例和历史的逻辑,逐条讲解透析,使学生透彻全面理解,并牢记于心。
●新课导入建议
 案例一——图片导入
毛泽东题词
二千多年前春秋战国时代,中国曾有一个诸子百家的百家争鸣时代。二千年后的20世纪50年代,也出现了一个艺术问题“百花齐放”,学术问题“百家争鸣”的时期,我国科学发展、文学艺术进入到一个繁荣时期。毛泽东说:现在春天来了嘛,一百种花都让它开放,不要让几种花开放,还有几种花不让它开放。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时代。
案例二——文字导入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我们党促进科学技术进步和文艺事业发展的基本方针。今天,贯彻这一方针,对于建设和谐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004年温家宝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讲话
那么为什么要贯彻这一基本方针,我们在贯彻的路上都经历了哪些坎坷,让我们穿越时空一同来回顾这段历史。
●教学流程设计
1.阅读教材填写【课前基础导学】,并阅读【学习思考】
2.通过【判断回扣】栏目回扣知识步骤1:明确教学目标,选择最佳的方案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步骤2:师生互动完成探究1“‘双百’方针的含义、实质”。可利用教材第一目插图和相应的文学艺术作品创设情境,也可利用【互动探究】提供的史料由浅入深地进行步骤3:师生通过【探究归纳】共同归纳“‘双百’方针提出的含义、实质”,然后学生做【典题对练】,教师讲解步骤4:师生互动完成“‘双百’方针的贯彻”,可利用教材第97页“历史纵横”和第98页“学思之窗”和教材插图,或利用【互动探究】探究2进行步骤5:师生利用【探究归纳】共同归纳“双百”方针的贯彻,然后学生做【典题对练】,教师讲解步骤6:师生利用【名师总结】共同归纳“双百”方针中的经验教训和意义,教师进行透彻讲解和点拨,并引导学生研读【典题例证】步骤7: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完成【当堂双基达标】,验证学生对本课知识的掌握情况步骤8:教师多媒体出示【课堂小结】,学生对照明确掌握已学知识,自主完成【课后知能检测】
课 程 标 准
重 点 难 点
1.知道我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2.讨论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
1.掌握“双百”方针的内涵及提出的目的。(重点)2.理解贯彻“双百”方针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难点)3.探究“双百”方针贯彻过程中的经验教训。(重难点)
(见学生用书第71页)
知识1
“双百”方针的提出
1.背景
(1)新中国成立后,人民的生活方式、社会交往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
(2)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大规模经济建设已经开始。
2.目的
让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3.提出
1956年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
4.内涵
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5.特点
是一个基本性的同时也是长期性的方针。
6.表现
(1)主要内容:描绘人民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新风貌。
(2)主要成果:老舍的话剧《茶馆》,郭沫若的历史剧《蔡文姬》,杨沫的长篇小说《青春之歌》等。
7.影响
(1)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领域出现了繁荣景象。
(2)丰富了社会主义时期人民的文化生活。
1.阅读教材第96页【历史纵横】:
建国初,思想领域的争论发生在什么学科?有何危害?中共采取了什么对策?
【提示】 生物学。伤害了知识分子,知识分子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不高,需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贯彻“双百”方针。
2.阅读教材第97页【历史纵横】:
我国电影界有“难忘的1959年”之称,为什么?
【提示】 数量多且为优秀影片;内容题材新,包括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欣欣向荣的生活;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人物形象新,思想深,艺术精湛;投入国际市场,且广受好评。
知识2
曲折的年代
1.原因
(1)由于政治运动的扩大化,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到来。
(2)学术问题被当成政治问题,甚至上升为阶级斗争问题。
2.表现
(1)一些优秀作品受到错误批判。如,王蒙的小说《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艾青的寓言诗《蝉的歌》,昆曲《李慧娘》和电影《北国江南》《早春二月》等。
(2)作者多被划为“右派”或“反动学术权威”。
3.影响
(1)知识分子受到伤害,文艺园地百花凋零。
(2)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也受到很大影响。
阅读教材第98页【学思之窗】:
这种状况是否符合“双百”方针?对于人口众多、地域广大的中国合适吗?为什么?
【提示】 不符合。不合适。样板戏实际是强行推行文艺的“一言堂”,与“双百”方针的宗旨背道而驰。中国人口众多、地域广阔,文艺形式多种多样,样板戏无法满足广大人民的需要,同时,也大大束缚了文艺工作者的文艺创作,严重阻碍了文艺的繁荣发展。
知识3
文艺的春天
1.背景
(1)“文革”结束后,文学艺术和学术领域清算了林彪、江青的极“左”路线。
(2)党明确文艺必须植根于人民生活。
(3)邓小平指出,文艺属于人民,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4)邓小平强调坚持贯彻“双百”方针,发展我国的科学文化。
(5)20世纪80年代初,以“五讲”“四美”为内容的精神文明建设开展起来。
2.表现
(1)出现了以反映“文化大革命”为主题的“反思文学”“伤痕文学”。
(2)出现了以改革实践为主题的文学作品。
(3)出现了反映丰富的社会生活的戏剧、电影。
3.前景
进入21世纪,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文学艺术的内容更加丰富,形式也向多样化发展,中国文化正走向世界。
【判断回扣】
1.“百家争鸣”并不是想说什么就可以说什么,想怎么说就可以怎么说。(√)
“百家争鸣”指科学上不同派别可以自由争论。文艺科研领域应该有思考与辩论、创作和批评的独立与自由,但要在宪法范围之内。
2.“双百”方针中的“百家争鸣”与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含义一致。(×)
“双百”方针中的“百花齐放”与“百家争鸣”适用领域分别是文学艺术、科学研究。“双百”方针中的“百家争鸣”与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也有区别,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斗争的激烈与复杂。而“双百”方针中的“百家争鸣”主要体现在学术问题上。
3.“双百”方针是一个暂时性的方针。(×)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不是一个暂时性的方针。它的提出不仅促进了科学文化的繁荣,而且有利于思想的解放和社会的稳定发展。能够大大丰富人民的文化生活。
4.“双百”方针在贯彻中遇到了挫折,并不是“双百”方针本身的问题,而是受到了“左”倾错误的干扰。(√)
“双百”方针并未能坚持贯彻下去。由于政治运动的扩大化,一些学术问题被当成政治问题,甚至上升为阶级斗争问题。
(见学生用书第72页)
探究1
“双百”方针的含义、实质
1.史料 现在春天来了,一百种花都让它开放,不要只让几种花开放,还有几种花不让它开放,这就叫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诸子百家,春秋战国时代,有许多学说自由争论。现在我们也需要这个,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范围之内,各种学术思想,让他们去说,不去干涉他们。在刊物上、报纸上可以说各种意见。
——毛泽东
问题:结合史料分析,毛泽东不让哪几种花开放?这从根本上反映了“双百”方针的实质是什么?
【提示】 决不能让反对党的领导、反对社会主义、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思想之花开放。反映了“双百”方针的实质就是在保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的前提下,承认社会主义科学文化的多层次和多样化格局。
2.史料 “在某一医学上,生物学或其他自然科学学说上,贴上什么‘封建’‘资本主义’‘社会主义’‘无产阶级’‘资产阶级’之类的阶级标签……就是错误的。”……“只许写工农兵题材,只许写新社会,只许写新人物等,这种限制是不对的。”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对批评工作者来说,就是批评的自由和反批评的自由,而现在的批评,有些令人害怕,应当纠正……文艺工作者和科学工作者要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以此来指导文学艺术创作和科学研究工作。
——1956年5月26日陆定一在关于
知识分子问题会议上的讲话
问题:史料中陆定一的讲话集中体现了党中央的什么方针?
【提示】 集中体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双百”方针的含义、实质
1.含义
(1)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是指文学艺术上的不同形式和风格共同发展;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是指科学上的不同学派可以自由争论。
(2)具体指在文学艺术领域和科学研究领域,有独立思考和辩论的自由,有创作和批评的自由,有发表意见和保留意见的自由。
(3)“双百”方针主要适用于文学艺术和科学研究领域,而非其他领域。
(4)“双百”方针实施的前提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允许范围内。
(5)“双百”方针实施的目的是推动社会主义建设。
2.实质
是承认社会主义科学文化的多层次和多样化格局。
(2013·大连高二检测)关于1956年“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提出,不符合史实的是(  )
A.确保了学术文化事业此后十多年的繁荣
B.吸取了我国历史上学术、文化发展的经验
C.纠正了科学文化领域存在的教条主义倾向
D.总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科学文化事业的教训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1956年“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提出,吸取了我国历史上学术、文化发展的经验;总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科学文化事业的教训;纠正了科学文化领域存在的教条主义倾向。B、C、D三项符合史实。由于反右派运动的扩大化和“文化大革命”的到来,一些学术问题被当成政治问题,甚至学术争论被说成是阶级斗争,所以说“确保了学术文化事业此后十多年的繁荣”是不正确的。
【答案】 A
【备选史料】(教师用书独具)
史料一 “知识界的面貌发生了根本变化,中国知识分子的绝大部分已经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在社会主义时代,比以前任何时代都更加需要知识分子参加。”
——1956年5月周恩来《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报告》
史料二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我看这应该成为我们的方针。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1956年4月28日毛泽东在中共
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探究2
“双百”方针的贯彻
1.史料 ……从1966年6月到1972年,整整7年中国影坛没有拍摄过一部故事片。……当时,虽然拍出八个样板戏电影,可充其量还是让八亿人民看八个样板戏,群众对此意见很大……
——《中国电影史》
问题:根据史料回答“文革”期间电影创作的情况。“双百”方针遭到挫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提示】 情况:“文革”期间,电影创作数量大幅度减少,创作题材是八个样板戏。根本原因:“左”倾错误的影响。
2.史料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为首的党中央,提出以“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作为文艺工作的总方针。1991年,党中央把“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注: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定为整个文化工作的总方针之一。
问题:联系史料探究“二为”方针与“双百”方针有何关系?
【提示】 
①“双百”方针符合社会主义社会科学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建设新中国科学文化事业的正确方针和根本保证。②“二为”方针概括了新时期文学艺术发展的根本目的,符合文化艺术发展的规律。③“二为”方针是“双百”方针的补充和发展,为“双百”方针指导下的文化事业指出了正确的方向。
“双百”方针的贯彻
1.遇到的问题
由于一些政治运动的扩大化和“文化大革命”的到来,一些学术问题被当成政治问题,甚至把学术争论说成政治斗争,不同的学术观点,被看作是代表不同的阶级利益。一些正确的甚至是优秀的作品被当成错误的受到批判。
2.解决
(1)“文革”结束和改革开放时期的到来,文学艺术和学术领域清算了林彪、江青的极“左”路线。
(2)党总结了社会主义时期以来科学、文艺工作的经验教训,“双百”方针重新得到贯彻执行。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方针,但在贯彻过程中曾历经曲折,主要原因是(  )
A.“百花齐放”使大部分文艺作品偏离了主题
B.“百家争鸣”仅仅局限在学术上的不同派别
C.这一方针否认了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矛盾的社会现实
D.将学术问题看成政治问题,将学术争论看成阶级斗争
【解析】 “双百”方针在贯彻实施过程中遭到挫折,主要是因为受到“文革”时期“左”倾错误的影响,把学术问题看成政治问题,将学术争论看成阶级斗争,从而导致文化发展过程中的曲折。
【答案】 D
【备选史料】(教师用书独具)
史料一 过去的戏总是那一套,帝王将相,小姐丫环,保镖的是黄天霸,搞这一套不行。……一个时期,《戏剧报》尽宣传牛鬼蛇神……文化部不管文化,封建主义的、帝王将相的、才子佳人的东西很多,文化部都不管……如不改变,就改名为“帝王将相部”“才子佳人部”。
——《自欺欺人》1963年9月毛泽东在中
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史料二 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着眼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不断增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双百”方针的经验教训和意义
1.经验教训
大量的历史事实证明,凡是贯彻“双百”方针的时候,文学艺术和科学事业等就会发展;反之,则会出现倒退。因此
(1)科学与文化的发展需要宽松的环境,需要民主与科学的精神,坚持“双百”方针,必须在宪法范围内。
(2)要处理好科学与文艺工作和政治的关系,和人民的关系,及继承传统与不断革新的关系,在这些关系中,和人民的关系是最基本的。
(3)坚持“双百”方针,使科技、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2.意义
(1)“双百”方针是党在总结我国文化发展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符合文化发展的规律,为繁荣文化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2)“双百”方针是促进艺术发展、科学进步,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方针。
(3)我们要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努力发展学术自由和创作自由。
(4)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大力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在贯彻“双百”(“百花齐放”与“百家争鸣”)方针的过程中,我们得到的认识不包括(  )
A.文艺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B.“双百”方针具有长久性的指导意义
C.正确处理好科学、文艺和政治的关系
D.科学与文化自由发展需要不受束缚的宽松环境
【解析】 A、B、C三项分别属于“双百”方针实行的目的、地位和需要注意的问题;科学与文化的发展需要宽松的环境,需要科学与民主的精神,但必须在宪法范围内,D项叙述错误。
【答案】 D
【备选训练】(教师用书独具)
1.毛泽东说:“百家争鸣’是诸子百家,春秋战国时代,有许多学说自由争论。现在我们也需要这个,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范围之内,各种学术思想,让他们去说,不去干涉他们。在刊物上、报纸上可以说各种意见。”那么对这两个时期的“百家争鸣”表述正确的是(  )
①都是当时科学文化发展的指导方针,并促进了文化的发展 ②前者是一种社会现象,与当时的社会巨变有密切的关系;后者是我党的指导方针 ③前者有多个阶段、阶层参与;后者只允许在宪法范围内争鸣 ④两者都促进了社会的巨变,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
A.①②③④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
【解析】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是一种社会现象,是当时政治、经济领域的巨变在思想领域的反映,他们讨论的主题是如何重新构建未来的社会秩序,侧重于政治;而新中国成立后的“百家争鸣”是我国倡导的一项方针,是我党组织发动的结果,侧重于科技文化领域,并且这种争鸣是严格规范在宪法范围内的。
【答案】 B
2.“文革”时期文艺界处于万马齐喑的局面,而“文革”后艺术创作重现繁荣。这最能说明(  )
A.文艺的繁荣有其自身规律,不会持久
B.文艺创作有一个兴衰交替的反复过程
C.文艺的兴衰受制于一定时期的政治环境
D.“文革”对文艺有重大影响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理解“一定时期的文化是由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决定的”这一哲学观点。社会实践证明,“双百”方针是符合文学和艺术发展规律的。放弃“双百”方针,科技文化就会受挫;遵循“双百”方针,提倡学术民主,自由讨论,就会出现科技文化繁荣的局面。
【答案】 C
(见学生用书第74页)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双百”方针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B.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
C.是一个过渡方针
D.是一个长期方针
【解析】 “双百”方针是我国关于艺术和学术问题的方针,该方针并非是一个过渡方针,而是一个需要长期执行的方针。
【答案】 C
2.(2013·马鞍山高二检测)1965年6月,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员高二适写文章反驳郭沫若关于《兰亭序》是赝品的观点,但无处发表。为此,毛泽东给郭沫若写信表示“笔墨官司,有比无好”。毛泽东的意见体现了(  )
A.“百家争鸣”的方针   B.“百花齐放”的主张
C.“文化革命”的观点
D.“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解析】 考查学生知识的运用能力。知识点:百家争鸣方针的理解。依据时间信息了解现象出现的背景,再结合毛泽东“笔墨官司,有比无好”的特征来理解。
【答案】 A
3.下列说法体现了“双百”方针内涵的是(  )
A.“要革命派,不要流派”
B.“争论会引起党内思想不一致”
C.“让样板戏占领革命舞台”
D.“不打棍子、
不戴帽子、不抓辫子”
【解析】 “双百”方针是1956年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的,在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在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目的是在文艺工作和科学工作方面,把一切积极因素都调动起来,更好地为人民服务。A、B、C三项提法刚好与之相反。
【答案】 D
4.(创新题)下列是第八届矛盾文学奖获奖作品,那么这一奖项是在什么时候设立的(  )
莫言:《蛙》;张炜:《你在高原》;刘醒龙:《天行者》;
毕飞宇:《推拿》;刘震云:《一句顶一万句》
A.“双百”方针提出时
B.全面建设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改革开放新时期
【解析】 在“双百”方针和“二为”方向指导下,改革开放后,国家相继设立了矛盾文学奖等一批文学艺术奖项,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文艺的繁荣,首届矛盾文学奖是在1985年12月15日颁发的,故这一奖项的设立应该是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
5.
阅读下列材料:
现在春天来了嘛,一百种花都让它开放,不要让几种花开放,还有几种花不让它开放,这就叫百花齐放。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范围之内,各种学术思想,正确的,错误的,让他们去说,不去干涉他们。
——毛泽东
请回答:
(1)上述有关我国文艺工作的讲话是在怎样的背景下提出的?产生了哪些影响?
(2)“文化大革命”时期,我国的文学艺术事业遭到了空前的摧残,造成这种状况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3)结合有关知识,你认为从我国文艺工作方针的变化中应吸取怎样的教训?
【解析】 第(1)问要注意理解材料中领导人讲话的用意,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回答。第(2)问要注意题干中的要求是“直接原因”。第(3)问是开放性题目,要注意言之有理,并要切合实际。
【答案】 (1)背景: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我国即将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影响:文艺工作出现勃勃生机,产生一大批在新中国文艺领域占有重要地位的作品。
(2)文化大革命时期,林彪、江青一伙推行文化专制主义,使我国的文学艺术事业遭到了空前的摧残。
(3)文艺创作应遵循“双百”方针,不能实行文化专制,这样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健康文化的需要,推动我国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见学生用书第133页)
一、选择题
1.
右图所示邮票中文学艺术方针在建国后首次提出的背景包括(  )
①中国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已经消失 ②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③大规模经济建设已开始 ④知识分子还未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 1956年随着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国内矛盾变为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故社会矛盾已经消失的说法错误,排除①。
【答案】 B
2.(2013·福州高二检测)1956年,毛泽东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旨在(  )
A.大力弘扬民族传统文化
B.强调文艺必须为工农兵服务
C.提高人民群众的文艺水平
D.推动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解析】 “双百”方针是在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我国开始大规模建设社会主义、中共中央号召知识分子为社会主义建设作出更多贡献的背景下提出的,故D项符合题意。
【答案】 D
3.(2013·扬州月考)下列对“双百”方针中“百家争鸣”的理解,正确的是(  )
A.文学艺术上的不同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
B.科学上的不同学派可以自由争论
C.政治上不同派别可以自由争论,自由发展
D.类似于战国时期的众多学说的自由讨论
【解析】 “百花齐放”和“百家争鸣”的含义分别是:文学艺术上的不同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科学上的不同学派可以自由争论。
【答案】 B
4.(2012·广东学业水平考试)1956年,为调动知识分子的积极性,促进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领域的繁荣,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方针是(  )
A.“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B.“另起炉灶”
C.“科技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D.“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解析】 考查基础知识的识记和再现。
【答案】 D
5.右图是1957年周恩来总理观看戏剧《闹天宫》后,怀抱演员小六龄童的留影。这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科学和文化艺术领域出现繁荣景象的一个缩影。出现这一繁荣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
A.三大改造的完成
B.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C.“双百”方针的推动
D.文艺工作者的创作热情高涨
【解析】 “双百”方针使人们的眼界开阔起来,思想活跃起来,学术文化各领域都显示出生机勃勃的景象。三大改造的完成是社会背景,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文艺繁荣没有直接联系,文艺工作者的创作热情只是推动因素之一,不起主要作用。
【答案】 C
6.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的讲话中说:“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是促进艺术发展和科学进步的方针,是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方针。艺术上不同的形式可以自由发展,科学上不同的学派可以自由争论。”由此,“双百”方针的作用是(  )
A.为发展文化事业而提出的
B.繁荣了我国的文化艺术,促进了科学的进步
C.确保了学术文化事业此后的繁荣
D.总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科学文化事业的教训
【解析】 A项是“双百”方针提出的国内背景。“双百”方针在“文革”开始后遭到破坏,没有能够推行下去,故排除C项。D项也不属于“双百”方针的作用。故选B项。
【答案】 B
7.在国庆十周年电影展览中,共展出35部电影,其中大部分为1956年拍摄的,被称为“难忘的1959年”。你认为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B.“双百”方针的提出
C.文艺为无产阶级专政服务
D.文艺界出现繁荣局面
【解析】 1956年,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正式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答案】 B
8.1956年毛泽东提出的“双百”方针一个很大特点是“自由”。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文学艺术在形式风格上可自由发展
B.科学上的不同学派可以自由争论
C.有创作和批评的自由
D.可以把学术问题当作政治问题斗争的自由
【解析】 “双百”方针中的“自由”是学术争论和文学艺术创作的自由,不能将文学艺术和学术问题政治化,否则就会偏离社会主义文艺的轨道。
【答案】 D
9.“文化大革命”期间,出现了“八亿人民八个戏”的局面,其主要原因是(  )
A.大量文艺工作者被下放劳动改造
B.传统戏剧失去了观众群
C.“左”倾错误的持续发展
D.戏剧艺术得到了空前提高
【解析】 “左”倾错误的持续发展使当时的文艺界出现了百花凋零的局面。
【答案】 C
10.(2013·连云港月考)1961年8月,北方昆曲剧院公演《李慧娘》,受到首都文艺界的广泛赞誉;1963年5月《文汇报》发表文章,公开批判《李慧娘》;“文革”期间,北方昆曲剧院被解散;1979年4月,北方昆曲剧院恢复建制,《李慧娘》一剧恢复上演。上述状况揭示的本质问题是(  )
A.政治运动左右文艺发展
B.该剧剧本存在严重问题
C.“双百”方针贯彻的曲折
D.党的文艺指导方针不断变化
【解析】 本题考查新中国文艺的发展。材料反映了该剧的曲折经历,“文革”中,因为受到了“左”倾思想的影响而遭受批判。
【答案】 A
11.(2013·济宁月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提出的“百家争鸣”与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从争论内容上讲最主要的不同点是(  )
A.前者侧重于文学艺术,后者侧重于政治主张
B.前者侧重于科学研究的自由争论和发展,后者侧重于文学艺术
C.前者侧重于政治运动,后者侧重于思想文化
D.前者侧重于科学研究的自由争论和发展,后者侧重于政治主张
【解析】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自由争论的是各学派对时局的看法及各自的政治主张;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的“百家争鸣”指的是科学研究,两个时期都倡导学术自由,但侧重点不同,含义各异。
【答案】 D
12.
邓小平指出:“我们的文艺属于人民。”这是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在其鼓舞下,科学和文艺工作者迎来了又一个春天,学术讨论空前热烈,文学艺术创作欣欣向荣。文学艺术的“又一个春天”不包括(  )
A.出现了《茶馆》《青春之歌》等优秀文学作品
B.出现《许茂和他的女儿们》《被爱情遗忘的角落》等作品
C.以改革实践为主题的文学作品大量出现
D.以“伤痕文学”“反思文学”为先锋的文艺流派争相引领风骚
【解析】 A项是1956年“双百”方针提出后在文学领域取得的成就,而非“又一个春天”文学艺术领域所取得的成就。
【答案】 A
二、非选择题
13.(2013·东莞月考)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文学事业中)“绝对必须保证有个人创造性和个人爱好的广阔天地,有思想和幻想、形式和内容的广阔天地”。
——列宁《党的组织和党的出版物》
材料二 艺术问题上的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的百家争鸣,我看应该成为我们的方针。“百花齐放”是群众中间提出来的,不晓得是谁提出来的。人们要我题词,我就写了“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百家争鸣”,这是两千年以前就有的事,春秋战国时代,百家争鸣。讲学术,这种学术也可以讲,那种学术也可以讲,不要拿一种学术压倒一切。你讲的如果是真理,信的人势必就会越来越多。
——1956年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
扩大会议上的总结讲话》
材料三 雄伟和细腻,严肃和诙谐,抒情和哲理,只要能够使人们得到教育和启发,得到娱乐和美的享受,都应当在我们的文艺园地里占有自己的位置。英雄人物的业绩和普通人们的劳动、斗争与悲欢离合,现代人的生活和古代人的生活,都应当在文艺中得到反映……
——1979年邓小平《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
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祝词》
请回答:
(1)以上三则材料论述的中心问题是什么?有何相同之处?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三讲话的历史背景。
【解析】 第(1)问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材料的能力。解答的关键是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经过分析可知三则材料都是围绕文学艺术等展开论述的,都强调了学术讨论和艺术创作的自由。第(2)问,抓住材料中的时间提示“1956年”和“1979年”,结合所学知识,可轻松作答。
【答案】 (1)中心问题是阐述文艺学术等意识形态领域的方针政策。相同之处是强调学术讨论的自由和艺术创作的自由。
(2)毛泽东讲话的背景是:社会主义制度刚刚确立,党和国家面临的迫切任务是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迅速发展我国的经济、科学和文化事业。
邓小平讲话的背景是:“文革”中“双百”方针遭到破坏,党要恢复文艺、学术等领域的正确方针,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加快社会主义建设而努力。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64年3月1日,第三届“百花奖”开始征集选票。影协原拟定于6月下旬发奖,但这时文艺界的整风、思想大批判如火如荼。有的获奖者正在作检查、接受批判;有的作品被诬陷。如按评选结果发奖,定会招致对“百花奖”的围攻和批判,也将连累获奖的创作人员。无奈之下,影协不得不于1964年底,违心地自诬获奖影片不符合当前的革命形势,呈请撤销这次评奖。至此,第三届“百花奖”黯然隐入了历史深处。“百花奖”由此停办了17年之久。
材料二
名称
《闪闪的红星》《地雷战》《英雄儿女》《红灯记》……
拍摄时间
“文革”前
“文革”期间
数量(部)
25
13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归纳第三届“百花奖”黯然撤销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你能简单分析“文革”期间电影创作的情况吗?
(3)对建国以来文艺工作曲折发展的历程,你有何认识?
【解析】 本题以建国初期和“文革”时期文艺工作的曲折发展历程及其经验教训为主题,考查学生对“双百”方针的内涵以及其历史价值的准确理解与判断。回答时要结合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准确判断及归纳。
【答案】 (1)政治运动扩大化,知识分子和作品受到错误批判。
(2)“文革”期间,电影创作数量大幅度减少,文艺工作者受到错误批判。
(3)表明凡是受“左”倾思想影响和干扰,文艺发展的生机和活力就会被扼杀;凡是遵循“双百”方针,坚持创作自由,提倡艺术民主,文艺创作就会出现百花齐放的繁荣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