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03讲 位置变化快慢的描述--速度
析教材 学知识
知识点1 速度
1.定义:物理学中用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之比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这就是速度。通常用字母v表示。
2.定义式:v=。
3.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符号是m/s或m·s-1。常用的单位还有千米每时(km/h或km·h-1)、厘米每秒(cm/s或cm·s-1)等。换算关系:1 m/s=3.6 km/h。
4.标矢性:速度是矢量,它既有大小,又有方向。速度v的方向与时间Δt内的位移Δx的方向相同。
5.物理意义: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知识点2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1.平均速度:由求得的速度v,表示的只是物体在时间Δt内运动的平均快慢程度,叫作平均速度。
2.瞬时速度:用由时刻t到t+Δt一小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来代替时刻t物体的速度,当Δt非常非常小时,运动快慢的差异可以忽略不计,此时,我们就把叫作物体在时刻t的瞬时速度。
3.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是瞬时速度保持不变的运动。在匀速直线运动中,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相等。
4.速率:瞬时速度的大小通常叫作速率。瞬时速度是矢量,而速率是标量。
知识点3 实验:测量纸带的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1.测量平均速度:如图甲所示是打点计时器打出的一条纸带示意图。若想计算实验时运动的纸带在D、G两点间的平均速度v。只需测出D、G间的位移Δx和所用时间Δt,就可以算出平均速度v=。
2.测量瞬时速度:图甲中E点的瞬时速度,可用包含E点在内的D、G两点间的平均速度粗略地代表。如果把包含E点在内的间隔取得小一些,如图乙中的DF段,那么经过D、F两点所用的时间Δt就会变短,则用两点间的位移Δx和时间Δt算出的平均速度代表纸带在E点的瞬时速度,就会精确一些。
知识点4 速度—时间图像
1.概念:以时间t为横轴,速度v为纵轴,坐标系中的图像即为速度—时间图像或v t图像。
2.物理意义:v t图像非常直观地反映了物体运动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3.图像的建立
(1)以时间t为横轴,速度v为纵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
(2)根据测量数据计算出的不同时刻的瞬时速度值,在坐标系中描点。
(3)用平滑的曲线把这些点连接起来,即得到如图所示的v t图像。
过关测 稳提升
一、单选题
1.一个可视为质点的物体做直线运动,下列描述其位移或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中,可能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详解】A.该图像中0.8s时刻对应有三个位移值,该种情况不可能存在,即该图像不符合要求,故A错误;
B.该图像中2s时刻对应有两个位移值,该种情况不可能存在,即该图像不符合要求,故B错误;
C.图像中,任意时刻均只对应一个速度,可知,该图像符合要求,故C正确;
D.该图像中2s时刻对应有三个速度值,该种情况不可能存在,即该图像不符合要求,故D错误。
故选C。
2.一物体沿半径分别为r和R的半圆弧由A点经B点到达C点,经历的时间为t,如图所示,则它的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分别为( )
A.;
B.,向东;
C.,向西;,向东
D.,向东;
【答案】D
【详解】平均速度等于位移与时间的比值,则平均速度的大小
其方向是这段位移的方向,由A→C,即向东。平均速率等于路程与时间的比值,则平均速率
平均速率是标量,无方向。
故选D。
3.下列情况中的速度,属于平均速度的是( )
A.炮弹飞出炮管的速度为1000m/s
B.返回地球的太空舱落到太平洋水面时的速度为8m/s
C.由于堵车,汽车在通过隧道过程中的速度仅为1.2m/s
D.赛车经过某路标时,车内速度计的示数为150km/h
【答案】C
【详解】A.炮弹飞出炮管的速度为1000m/s,指的是瞬时速度,故A错误;
B.返回地球的太空舱落到太平洋水面时的速度为8m/s,指的是瞬时速度,故B错误;
C.由于堵车,汽车在通过隧道过程中的速度仅为1.2m/s,指的通过隧道过程的平均速度,故C正确;
D.赛车经过某路标时,车内速度计的示数为150km/h,指的是瞬时速度,故D错误。
故选C。
4.某一物体做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图像如图所示,根据图像可知,以下说法错误的( )
A.t=1s时物体距离出发点最远
B.前四秒内物体的位移为2m
C.第3s内物体以2m/s向规定正方向的反方向运动
D.前四秒内物体通过的路程10m
【答案】B
【详解】A.由位移—时间图像可知,t=1s时物体距离出发点最远,为4m,故A正确;
B.前四秒内物体的位移为
位移为矢量,负号表示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反,故B错误;
C.第3s内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故速度为
负号表示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反,故C正确;
D.前四秒内物体通过的路程为
故D正确。
本题选错误项,故选B。
5.如图所示为大型田径比赛中200m比赛刚刚起跑时的情景,其中甲、乙两名运动员的成绩相同,均为26秒4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研究甲运动员跑步动作时,可以将甲运动员看成质点
B.200m指的是运动员的位移
C.甲运动员的平均速率等于乙运动员的平均速率
D.26秒47指的是时刻
【答案】C
【详解】A.研究甲运动员跑步动作时,不可以将甲运动员看成质点,否则就没动作可言了,A项错误;
B.200m指的是运动员的路程,B项错误;
C.甲、乙两运动员路程相同,时间相同,因此平均速率相同,C项正确;
D.26秒47指的是时间间隔,D项错误。
故选C。
6.关于速度的定义式,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速度v与运动的位移成正比,与运动时间成反比
B.速度v的大小与运动的位移和时间都无关
C.此速度定义式适用于任何运动
D.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及方向的物理量
【答案】A
【详解】A.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物体的速度大小和方向不变,A错误,符合题意;
B.为速度的定义式,速度v的大小与运动的位移和时间都无关,B正确,不符合题意;
C.速度定义式适用于任何运动,C正确,不符合题意;
D.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及方向的物理量,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7.两个人以不同的速率同时从圆形轨道的A点出发,分别沿ABC和ADE方向行走,经过一段时间后在F点相遇(图中未画出),从出发到相遇时,描述两人运动情况的物理量相同的是( )
A.位移 B.瞬时速度 C.路程 D.平均速率
【答案】A
【详解】根据题意,两人的初、末位置相同,则位移相同,但瞬时速度、路程、平均速率不一定相同。
故选A。
8.百货大楼一、二楼间有一部正以恒定速度向上运动的自动扶梯,某人以相对扶梯的速度v沿扶梯从一楼向上跑,数得梯子有级,到二楼后他又反过来以相对扶梯的速度v沿扶梯向下跑至一楼,数得梯子有级,那么自动扶梯实际级数为(设人计数的速度恒定)( )
A. B.
C. D.
【答案】B
【详解】设为人的速度,为电梯的速度,电梯总级数为N,自动扶梯每级长度为L,上楼时,时间为,则
下楼时,时间为,则
联立解得
故选B。
9.在一次爬山比赛中,某人从山脚爬上山顶,然后又沿原路返回到山脚。上山的平均速率为v1,下山的平均速率为v2,则此人往返一次的平均速度的大小和平均速率是( )
A., B.,
C.0, D.0,
【答案】D
【详解】设从山脚到山顶的路程为x,此人往返一次对应的位移为0,其平均速度大小为0,而平均速率等于路程与时间的比值,往返一次的平均速率为
故选D。
10.如图所示,在“测量纸带的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实验中,某同学用手拉着纸带运动,利用打点计时器记录了纸带的位移信息。若两点间的位移为 x(包含F点),对应的时间为 t,可用估算F点瞬时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纸带上点迹可知,该同学匀变速拉动纸带
B.选取点迹的间隔越小,测量位移时的误差越小
C.测量F点的瞬时速度时,用D、G两点间的数据比用E、G两点间数据得到的结果更准确
D.从理论上讲,选取的位移(包含F点)越小,计算出的平均速度越接近于F点的瞬时速度
【答案】D
【详解】A.由纸带上点迹可知,点迹越密,速度越小,点迹越疏,速度越大,所以纸带的速度先增大后减小,所以该同学不是匀变速拉动纸带,故A错误;
B.选取点迹的间隔越小,测量位移时的误差越大,故B错误;
C.测量F点的瞬时速度时,用E、G两点间的数据比用D、G两点间数据得到的结果更准确,故C错误;
D.根据瞬时速度的定义可知,从理论上讲,选取包含F点在内的位移间隔越小,用计算的结果越接近于F点的瞬时速度,故D正确。
故选D。
11.图甲是超声波测速示意图,固定的测速仪每隔足够小的时间发出脉冲信号,随后接收到所发出的脉冲信号。图乙中的、、是测速仪发出的信号,、、是、、经汽车反射回来的信号,各信号之间的时间间隔如图乙所示。则( )
A.汽车正在靠近测速仪且速度保持不变 B.汽车正在靠近测速仪且速度逐渐变大
C.汽车正在远离测速仪且速度逐渐变大 D.汽车正在远离测速仪且速度保持不变
【答案】D
【详解】汽车接收脉冲信号时距离测速仪的距离
汽车接收脉冲信号时距离测速仪的距离
汽车接收脉冲信号时距离测速仪的距离
可知汽车距离测速仪越来越远,汽车接收到、两个信号之间的时间内前进的距离与接收到、两个信号之间的时间内前进的距离相等,均为
且汽车每次接收信号的时间间隔均为,即相同时间通过的路程相同,则汽车正在远离测速仪且做匀速运动。
故选D。
二、多选题
12.下列关于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速度的大小与位移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 B.平均速度的方向与这段时间内位移的方向相同
C.速度是反映物体位置变化快慢及方向的物理量 D.速度是矢量
【答案】BCD
【详解】A.是速度的定义式,不能认为速度的大小与位移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故A错误;
B.根据平均速度定义式
可知平均速度的方向与这段时间内位移的方向相同,故B正确;
C.速度是反映物体位置变化快慢及方向的物理量, C正确;
D.速度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故D正确。
故选BCD。
13.如图所示,短跑运动员在A点冲刺。为了计算冲刺速度,沿着运动方向依次取点、……,测得,,运动员从点到A点所用时间为,从点到A点所用时间为……,从点到A点所用时间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与相比,更接近A点的冲刺速度
B.与相比,更接近A点的冲刺速度
C.趋近于0,则运动员在内的平均速度就等于冲刺速度
D.这种测量冲刺速度的方法叫做归纳法
【答案】BC
【详解】AB.短跑运动员在A点冲刺,距离A点时间或距离越小的平均速度越接近A点的冲刺速度,所以,更接近A点的冲刺速度,故A错误,B正确;
CD.趋近于0,则运动员在内的平均速度就等于冲刺速度,这种测量冲刺速度的方法叫做极限法,故C正确,D错误。
故选BC。
14.如图所示,在机器人大赛中,某机器人在平面内由点出发,沿直线运动到点,然后又由点沿直线运动到点,再然后又由点沿直线运动到点,最后又由点沿直线运动到点,平面坐标系横、纵坐标轴的单位长度均为。整个过程中机器人所用时间是,则( )
A.机器人的平均速度大小为
B.机器人不会两次通过同一点
C.整个过程中机器人的位移大小为
D.整个过程中机器人的平均速度大小为
【答案】CD
【详解】B.由图可知,机器人运动轨迹不是直线,图线的交点表示机器人两次通过同一点,B错误;
C.整个过程中机器人的位移为从点到点的有向线段,大小为,C正确;
AD.平均速度大小为
A错误,D正确。
故选CD。
15.在“用电磁打点计时器测速度”实验中,已知交流电源的频率为50Hz。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拖动纸带的同时,闭合电源开关
B.先闭合电源开关,让打点计时器正常工作时,拖动纸带
C.纸带上的打点密集,说明纸带运动速度较大
D.此次实验所用电源为220V交流电源
(2)某同学拖动纸带运动,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点,处理时每隔1个点取一个计数点,标上字母A、B、C、D、E、F(中间的点未画出)。
如图所示,某同学用mm刻度尺进行测量,填到下表中:
计数点 B C D E F
位置(cm) 1.32 2.75 4.44 6.22 8.12
由读出数据可计算出打下AF段纸带时小车的平均速度为 m/s(保留3位有效数字)。
(3)打点计时器打下C点时小车的速度vC= m/s(保留3位有效数字)。
【答案】(1)B;(2)0.406;(3)0.390
【详解】(1)AB.为了提高纸带的利用率,同时为了使打点更稳定,减小误差,要先接通电源,待计时器开始打点再释放小车。故A错误;B正确;
C.纸带上打的点密集,在相等的时间内位移较小,说明纸带运动速度较小。故C错误;
D.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8V的交流电源。故D错误。
故选B。
(2)纸带上每隔1个点取一个计数点,所以相邻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
T=0.04s
打下AF段纸带时小车的平均速度为
(3)打点计时器打下C点时小车的速度近似等于BD两点间的平均速度,即
16.如图,是利用位移传感器测量速度的示意图。这个系统由发射器A与接收器B组成,发射器A能够发射红外线和超声波信号,接收器B可以接收红外线和超声波信号。发射器A固定在被测的运动物体上,接收器B固定在桌面上或滑轨上,测量时A向B同时发射一个红外线脉冲和一个超声波脉冲(即持续时间很短的一束红外线和一束超声波)。B接收到红外线脉冲开始计时,接收到超声波脉冲时停止计时。根据两者的时差和空气中的声速,计算机自动算出A与B的距离(红外线的传播时间可以忽略)。经过短暂的时间后,传感器和计算机系统自动进行第二次测量,根据B接收到红外线和超声波的时差和声速,得到物体的新位置。试根据以上信息求出发射器A在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大小。
【答案】
【详解】设A第一次发射超声波时,A与B的距离为
设A第二次发射超声波时,A与B的距离为
发射器A在时间内运动的位移
所以发射器A在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
联立以上解得
2 / 14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03讲 位置变化快慢的描述--速度
析教材 学知识
知识点1 速度
1.定义:物理学中用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之比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这就是速度。通常用字母v表示。
2.定义式:v=。
3.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符号是m/s或m·s-1。常用的单位还有千米每时(km/h或km·h-1)、厘米每秒(cm/s或cm·s-1)等。换算关系:1 m/s=3.6 km/h。
4.标矢性:速度是矢量,它既有大小,又有方向。速度v的方向与时间Δt内的位移Δx的方向相同。
5.物理意义: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知识点2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1.平均速度:由求得的速度v,表示的只是物体在时间Δt内运动的平均快慢程度,叫作平均速度。
2.瞬时速度:用由时刻t到t+Δt一小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来代替时刻t物体的速度,当Δt非常非常小时,运动快慢的差异可以忽略不计,此时,我们就把叫作物体在时刻t的瞬时速度。
3.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是瞬时速度保持不变的运动。在匀速直线运动中,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相等。
4.速率:瞬时速度的大小通常叫作速率。瞬时速度是矢量,而速率是标量。
知识点3 实验:测量纸带的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1.测量平均速度:如图甲所示是打点计时器打出的一条纸带示意图。若想计算实验时运动的纸带在D、G两点间的平均速度v。只需测出D、G间的位移Δx和所用时间Δt,就可以算出平均速度v=。
2.测量瞬时速度:图甲中E点的瞬时速度,可用包含E点在内的D、G两点间的平均速度粗略地代表。如果把包含E点在内的间隔取得小一些,如图乙中的DF段,那么经过D、F两点所用的时间Δt就会变短,则用两点间的位移Δx和时间Δt算出的平均速度代表纸带在E点的瞬时速度,就会精确一些。
知识点4 速度—时间图像
1.概念:以时间t为横轴,速度v为纵轴,坐标系中的图像即为速度—时间图像或v t图像。
2.物理意义:v t图像非常直观地反映了物体运动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3.图像的建立
(1)以时间t为横轴,速度v为纵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
(2)根据测量数据计算出的不同时刻的瞬时速度值,在坐标系中描点。
(3)用平滑的曲线把这些点连接起来,即得到如图所示的v t图像。
过关测 稳提升
一、单选题
1.一个可视为质点的物体做直线运动,下列描述其位移或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中,可能正确的是( )
A. B.
C. D.
2.一物体沿半径分别为r和R的半圆弧由A点经B点到达C点,经历的时间为t,如图所示,则它的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分别为( )
A.;
B.,向东;
C.,向西;,向东
D.,向东;
3.下列情况中的速度,属于平均速度的是( )
A.炮弹飞出炮管的速度为1000m/s
B.返回地球的太空舱落到太平洋水面时的速度为8m/s
C.由于堵车,汽车在通过隧道过程中的速度仅为1.2m/s
D.赛车经过某路标时,车内速度计的示数为150km/h
4.某一物体做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图像如图所示,根据图像可知,以下说法错误的( )
A.t=1s时物体距离出发点最远
B.前四秒内物体的位移为2m
C.第3s内物体以2m/s向规定正方向的反方向运动
D.前四秒内物体通过的路程10m
5.如图所示为大型田径比赛中200m比赛刚刚起跑时的情景,其中甲、乙两名运动员的成绩相同,均为26秒4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研究甲运动员跑步动作时,可以将甲运动员看成质点
B.200m指的是运动员的位移
C.甲运动员的平均速率等于乙运动员的平均速率
D.26秒47指的是时刻
6.关于速度的定义式,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速度v与运动的位移成正比,与运动时间成反比
B.速度v的大小与运动的位移和时间都无关
C.此速度定义式适用于任何运动
D.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及方向的物理量
7.两个人以不同的速率同时从圆形轨道的A点出发,分别沿ABC和ADE方向行走,经过一段时间后在F点相遇(图中未画出),从出发到相遇时,描述两人运动情况的物理量相同的是( )
A.位移 B.瞬时速度 C.路程 D.平均速率
8.百货大楼一、二楼间有一部正以恒定速度向上运动的自动扶梯,某人以相对扶梯的速度v沿扶梯从一楼向上跑,数得梯子有级,到二楼后他又反过来以相对扶梯的速度v沿扶梯向下跑至一楼,数得梯子有级,那么自动扶梯实际级数为(设人计数的速度恒定)( )
A. B.
C. D.
9.在一次爬山比赛中,某人从山脚爬上山顶,然后又沿原路返回到山脚。上山的平均速率为v1,下山的平均速率为v2,则此人往返一次的平均速度的大小和平均速率是( )
A., B.,
C.0, D.0,
10.如图所示,在“测量纸带的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实验中,某同学用手拉着纸带运动,利用打点计时器记录了纸带的位移信息。若两点间的位移为 x(包含F点),对应的时间为 t,可用估算F点瞬时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纸带上点迹可知,该同学匀变速拉动纸带
B.选取点迹的间隔越小,测量位移时的误差越小
C.测量F点的瞬时速度时,用D、G两点间的数据比用E、G两点间数据得到的结果更准确
D.从理论上讲,选取的位移(包含F点)越小,计算出的平均速度越接近于F点的瞬时速度
11.图甲是超声波测速示意图,固定的测速仪每隔足够小的时间发出脉冲信号,随后接收到所发出的脉冲信号。图乙中的、、是测速仪发出的信号,、、是、、经汽车反射回来的信号,各信号之间的时间间隔如图乙所示。则( )
A.汽车正在靠近测速仪且速度保持不变 B.汽车正在靠近测速仪且速度逐渐变大
C.汽车正在远离测速仪且速度逐渐变大 D.汽车正在远离测速仪且速度保持不变
二、多选题
12.下列关于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速度的大小与位移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 B.平均速度的方向与这段时间内位移的方向相同
C.速度是反映物体位置变化快慢及方向的物理量 D.速度是矢量
13.如图所示,短跑运动员在A点冲刺。为了计算冲刺速度,沿着运动方向依次取点、……,测得,,运动员从点到A点所用时间为,从点到A点所用时间为……,从点到A点所用时间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与相比,更接近A点的冲刺速度
B.与相比,更接近A点的冲刺速度
C.趋近于0,则运动员在内的平均速度就等于冲刺速度
D.这种测量冲刺速度的方法叫做归纳法
14.如图所示,在机器人大赛中,某机器人在平面内由点出发,沿直线运动到点,然后又由点沿直线运动到点,再然后又由点沿直线运动到点,最后又由点沿直线运动到点,平面坐标系横、纵坐标轴的单位长度均为。整个过程中机器人所用时间是,则( )
A.机器人的平均速度大小为
B.机器人不会两次通过同一点
C.整个过程中机器人的位移大小为
D.整个过程中机器人的平均速度大小为
15.在“用电磁打点计时器测速度”实验中,已知交流电源的频率为50Hz。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拖动纸带的同时,闭合电源开关
B.先闭合电源开关,让打点计时器正常工作时,拖动纸带
C.纸带上的打点密集,说明纸带运动速度较大
D.此次实验所用电源为220V交流电源
(2)某同学拖动纸带运动,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点,处理时每隔1个点取一个计数点,标上字母A、B、C、D、E、F(中间的点未画出)。
如图所示,某同学用mm刻度尺进行测量,填到下表中:
计数点 B C D E F
位置(cm) 1.32 2.75 4.44 6.22 8.12
由读出数据可计算出打下AF段纸带时小车的平均速度为 m/s(保留3位有效数字)。
(3)打点计时器打下C点时小车的速度vC= m/s(保留3位有效数字)。
16.如图,是利用位移传感器测量速度的示意图。这个系统由发射器A与接收器B组成,发射器A能够发射红外线和超声波信号,接收器B可以接收红外线和超声波信号。发射器A固定在被测的运动物体上,接收器B固定在桌面上或滑轨上,测量时A向B同时发射一个红外线脉冲和一个超声波脉冲(即持续时间很短的一束红外线和一束超声波)。B接收到红外线脉冲开始计时,接收到超声波脉冲时停止计时。根据两者的时差和空气中的声速,计算机自动算出A与B的距离(红外线的传播时间可以忽略)。经过短暂的时间后,传感器和计算机系统自动进行第二次测量,根据B接收到红外线和超声波的时差和声速,得到物体的新位置。试根据以上信息求出发射器A在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大小。
2 /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