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
“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同步练习
1.(2015·成都摸底测试)下图为毛泽东关于“双百方针”的题词。该方针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是( )
A.中共“七大”召开
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C.社会主义建设逐步展开
D.十一届三中全召开答案:C
2.中国共产党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百家争鸣”主要针对( )
A.艺术领域
B.政治领域
C.经济领域
D.学术领域答案:D
3.(2015·云南学业水平)“现在春天来了,一百种花都让他开放,不要只让几种花开放,还有几种花不让它开放,这就叫百花齐放。”对毛泽东的这句话理解错误的是( )
A.春天是指新中国的建立
B.强调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
C.无论什么思想都可以自由传播
D.百花齐放能促进文学艺术创作的繁荣答案:C
4.以下最能体现“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文艺方向的是( )
A.“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B.“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
C.“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D.“办好样板戏,服务工农兵”解析:本题考查再认再现能力。联系所学可知“文革”时期“双百”方针遭到破坏。“样板戏”一统天下,故选D项。
答案:D
5.下列关于文艺界“二为”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提出于新中国成立初期
B.含义是“洋为中用,古为今用”
C.是新时期文艺工作的总方向
D.取代了“双百”方针答案:C
6.下列关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百花齐放是针对文学艺术的不同风格而言
B.百家争鸣是针对科学上的不同学派而言
C.“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一个暂时性的方针
D.这一方针在贯彻过程中留下了深刻的经验和教训答案:C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之初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史学界就中国社会发展动力问题开展广泛讨论,出现了诸如“生产力说”“让步政策说”“阶级斗争说”等多种史学观点。
材料三 1965年《光明日报》发表青年学者孙达人《应该怎样估计“让步政策”》的文章。毛泽东十分赞赏:“现在出了个小将孙达人,写文章反对翦伯赞所谓封建地主阶级对农民实行‘让步政策’……”“文化大革命”中,林彪、“四人帮”的御用文人借孙达人的学术观点对范文澜、翦伯赞等著名史学家进行迫害批判。
问题:
(1)材料一中毛泽东的题词发表于何时?其内涵是什么?
(2)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史学界关于社会发展动力问题的研究上出现了多种学术观点,你如何认识当时的这种学术氛围?
(3)“文化大革命”期间,“四人帮”的御用文人借孙达人的学术观点,对范文澜、翦伯赞等人的批判,实质上反映了怎样的社会思潮?造成了怎样的危害?
(4)“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文艺领域再次呈现繁荣景象,请举两例说明。答案:(1)时间:1956年春。内涵:艺术问题上要“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要“百家争鸣”。
(2)党和国家以“双百”方针作为指导文艺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的基本方针,它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活跃了思想,这种思想有利于形成学术气氛相对宽松的局面,有利于知识分子学术研究的深入。
(3)社会思潮:“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极“左”思潮。
危害:“双百”方针遭到冲击和破坏;知识分子遭到歧视和压迫;妨碍了社会主义学术的正常发展。
(4)例子:出现了以反映“文化大革命”为主题的“反思文学”“伤痕文学”;出现了反映丰富社会生活的戏剧、电影,如《许茂和他的女儿们》《被爱情遗忘的角落》等。
1.下列说法体现了“双百”方针内涵的是( )
A.“要革命派,不要流派”
B.“争论会引起党内思想不一致”
C.“让样板戏占领革命舞台”
D.“不打棍子、不戴帽子、不抓辫子”答案:D
2.关于1956年“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提出,不符合史实的是( )
A.确保了学术文化事业此后十多年的繁荣
B.吸取了我国历史上学术、文化发展的经验
C.纠正了科学文化领域存在的教条主义倾向
D.总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科学文化事业的教训解析:本题考查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结合所学可知:“双百”方针提出不到两年,就出现了反右派斗争扩大化、反右倾斗争等错误,它未能确保学术文化事业此后十多年的繁荣,故选A项。
答案:A
3.(2014·齐齐哈尔一模)1956年5月,中宣部部长陆定一发表讲话说:“我国的历史证明,如果没有对独立思考的鼓励,没有自由讨论,那么学术发展就会停滞。相反,有了自由讨论,学术就能迅速发展。”这一讲话( )
A.强调多研究历史以服务现实
B.有利于“双百”方针的全面贯彻
C.方便了文学领域的统一领导
D.提高了文艺工作者的社会地位解析:本题考查材料解读和理解分析能力。根据材料信息可知陆定一是鼓励学术上自由讨论、自由争鸣的,这体现“双百”方针的内涵,故B项正确。
答案:B
4.“庆祝建国十周年国产新片展览月”活动展出的35部优秀电影中,大部分是1959年拍摄的,这是新中国电影创作的一个辉煌时期。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B.“双百”方针的提出
C.三大改造的完成
D.社会主义教育的发展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文艺发展主要受文化政策和文化环境影响,结合所学可知1956年“双百”方针的提出促成20世纪五六十年代文学艺术的繁荣,故B项正确。A、C两项是“双百”方针提出和实施的基础;D项社会主义教育发展与文艺繁荣关系不大。
答案:B
5.“它是20世纪流行于中国的八个文艺作品,其产生和发展和中央文革小组的领导和推动有直接关系,并对当时的文艺创作风格有很大影响。”这一文艺形式( )
A.有利于“双百”方针的落实
B.推动了中国文学艺术的迅速发展
C.是当时中国民众的主要精神食粮
D.被奉为文艺工作者占领舞台的典范答案:C
6.(2015·韶关第一次调研)1980年初,风光片《三峡的传说》插曲《乡恋》经中央电视台播出后风靡全国,但因唱法上的创新遭到了来自各方的质疑,被批为“靡靡之音”而被禁播3年,其说明( )
A.改革开放还未实行
B.“不结盟”外交正推行
C.“文革”理论未被否定
D.“双百”方针贯彻的必要性答案:D
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节目表(第一套节目)(节选)
4:00 合唱《东方红》,预报节目4:15 革命文艺5:30 对人民公社社员广播6:00 学习马列著作、毛主席著作节目6:20 革命文艺6:30 新闻和报纸摘要8:00 体育节目8:15 革命文艺8:30 新闻和报纸摘要
11:00 合唱《东方红》,预报节目11:30 人民解放军节目12:00 对工人广播12:30 新闻13:00 教唱革命现代京剧、革命歌曲;革命文艺……15:40 学习马列著作、毛主席著作节目16:00 红小兵节目16:20 红卫兵节目
材料二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节目表(节选)
周一至周五逢整点安排10分钟《整点新闻》,逢半点安排5分钟《半点新闻》和5分钟《气象·生活》
周六、日
0:30 午夜剧场 1:30 怀旧影院 2:30 夜读心灵 4:30 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 5:00 老年之友/残疾人之友 7:20 早知天下 8:00 体育直播间8:20 做客中央台
8:40 财经在线
11:10 法治中国12:35 体彩时间12:40 中国质量报道(含整点新闻)19:20 城乡纪实20:30 天天福彩20:30 小喇叭 22:30 神州夜航(含整点新闻)
0:10 生活资讯4:30 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
5:00 老年之友/残疾人之友
8:35 流行经典
9:30 娱乐周报
12:00 天天体彩8:00 天天福彩20:35 体育沙龙
问题:
(1)判断材料一、材料二分别是我国哪个历史时期电台广播节目表,简要说明你的判断依据。
(2)依据上述节目表,分别指出这两个时期电台节目的特点。结合时代背景概括形成这些特点的原因。答案:(1)材料一:“文革”时期。依据:节目表中出现红小兵、红卫兵;节目的意识形态色彩非常浓烈,反映了极“左”思想泛滥。
材料二:改革开放后。依据:出现关于彩票的节目;宣传法治;节目名称更加人性化。
(2)材料一:①特点:节目呆板、枯燥、单调;强调意识形态、革命性。②原因:受“文革”极“左”思潮影响。
材料二:①特点:节目丰富多彩;关注民生,关注时政;注重时尚。②原因:改革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