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统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单元测试·基础卷 含参考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统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单元测试·基础卷 含参考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18.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08 14:58: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 | 语文学科
第二单元 革命岁月 单元检测 基础卷
考生注意: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题号 基础训练营 综合展示厅 课本直通车 阅读检阅台 习作百花园 总分
得分
本试卷围绕语文统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革命岁月”主题展开,旨在全面检测对单元知识的掌握程度。考试时长为90分钟,满分100分,共分为基础训练营、综合展示厅、课本直通车、阅读检阅台和习作百花园五个部分。
一、基础训练营(37分)
基础训练营围绕单元知识设题,含多类基础题型。先考查字音辨析、词语拼写;再涉及近义词运用、词语搭配;还包括查字典、成语积累与运用;最后通过句式转换、病句修改等,全面检测字、词、句的掌握与运用能力,夯实语文基础。
1. 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标出。(3分)
崎岖(qí qǐ) 岷(mín mǐn)山 瞻(zhān shàn)仰
璀璨(càn chàn) 歼(jiān qiān)灭 绷(bēng běng)紧
2. 认真拼读写词语。(5分)
kāi pì bào fā lóng zhòng shǒu liú dàn qí zhì
yǎn hù shén mì zhēng zhá qīng yíng cuī gān liè dǎn
3. 在横线上填上表示“看”的词语。(不重复,不能含“看”字)(5分)
(1)站在山顶,( )远方,连绵的群山尽收眼底。
(2)他( )着烈士的照片,眼眶渐渐湿润了。
(3)同学们好奇地( )着新来的老师,想知道老师会带来怎样的课程。
(4)老将军久久地( )着纪念碑上的名字,仿佛在回忆那些并肩作战的日子。
(5)我( )了一眼试卷,发现很多题目都是平时练习过的。
4. 选出能与下列词语搭配的词语,画“——”。(3分)
展开(攻击 进攻) 坚守(阵地 地方) 寄托(希望 愿望)
完成(任务 工作) 发扬(精神 品质) 举行(典礼 仪式)
5. 查字典填空。(6分)
“临”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 部,再查 画。“临”在字典中的释义有:①靠近,对着;②来到,到达;③将要,快要;④照着字画模仿。请为下列各词中的“临”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居高临下( )  身临其境( )  临危不惧( )  临帖练字 ( )
6. 把词语补充完整,并根据意思选词语。(10分)
( )山( )海 斩( )截( ) 昂( )挺( ) 气( )轩( )
( )钉( )铁 不( )不( ) 惊( )动( ) 舍( )取( )
(1)战士们( )地站在岗位上,随时准备迎接挑战。
(2)在战斗的关键时刻,指挥员( )地做出了决策,带领大家取得了胜利。
(3)国庆阅兵仪式上,受阅部队迈着整齐的步伐走过天安门,那( )的气势,引来观众阵阵掌声。
(4)革命先烈们( ),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7. 按要求写句子。(5分)
(1) 战士们冲向敌人的阵地。(改为比喻句)
(2) 红旗飘扬。(扩写句子,至少扩两处)
(3) 他用生命保护了群众的安全。(缩句)
(4) 我们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要铭记革命先烈。(用恰当的关联词把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5) 通过学习革命故事,使我深受教育。(修改病句)
二、综合展示厅(10分)
综合展示厅设置两部分试题。第一部分为积累题,要求补全指定的古诗文及名言句子;第二部分为情境写作题,考查相关知识的掌握与运用能力,以及结合情境表达情感的能力。
1. 日积月累,将下列句子补充完整。(7分)
(1)描写战争的诗句震撼人心。“醉卧沙场君莫笑, ”写出了战士们的豪迈;“ ,不破楼兰终不还”体现了战士们的决心。
(2)爱国名言激励人心。“ ,匹夫有责”提醒我们每个人都要为国家贡献力量;“人生自古谁无死, ”展现了文天祥的英雄气节;“捐躯赴国难, ”是曹植对爱国情怀的诠释。
2. 在革命历史博物馆里,你看到了一件战士们用过的破旧棉衣,棉衣上还留着战斗时的弹痕。如果让你给这件棉衣写一段解说词,你会怎么写?(3分)
三、课本直通车(10分)
课本直通车设置两部分试题。第一部分为判断题,针对单元课文相关内容进行正误判断;第二部分为填空题,依据课文内容填写关键信息。通过这两类题型,考查对单元课文内容的掌握程度,包括重要细节、事件及语句等知识点的理解与记忆。
1. 我当小判官。(对的打“√”,错的打“×”,4分)
(1)《开国大典》中,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时,全场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
(2)《七律·长征》是毛泽东在长征胜利结束后写的,赞扬了红军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精神。( )
(3)《灯光》一课中,郝副营长牺牲后,“我”再也没有见过像他那样热爱孩子、向往光明的人。( )
(4)《狼牙山五壮士》按照“接受任务——诱敌上山——顶峰歼敌——跳下悬崖——痛击敌人”的顺序叙述。( )
2.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6分)
(1)《开国大典》中,“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________________,传到________________,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2)“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这两句诗中,“暖”字暗示了________________,“寒”字突出了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诗表现了红军战士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
四、阅读检阅台(18分)
阅读检阅台共18分,选两篇文章作为阅读材料。试题设置选择题与简答题,通过这些题型,综合考查对文章的整体感知、细节把握及情感主旨的理解能力。
(一)丰碑(8分)
红军队伍在冰天雪地里艰难地前进。严寒把云中山冻成了一个大冰坨。狂风呼啸,大雪纷飞,似乎要吞掉这支装备很差的队伍。
将军早把他的马让给了重伤员。他率领战士们向前挺进,在冰雪中为后续部队开辟一条通路。等待着他们的是恶劣的环境和残酷的战斗,可能吃不上饭,可能睡雪窝,可能一天要走一百几十里路,可能遭到敌人的突然袭击。这支队伍能不能经受住这样严峻的考验呢?将军思索着。
队伍忽然放慢了速度,前面有许多人围在一起,不知在干什么。
军边走边喊:“不要停下来,快速前进!”
“前面有人冻死了。”警卫员跑回来告诉他。
将军愣了一下,什么话也没说,快步朝前走去。
一个冻僵的老战士,倚靠光秃秃的树干坐着。他一动不动,好似一尊塑像,身上落满了雪,无法辨认他的面目,但可以看出,他的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详:右手的中指和食指间还夹着半截纸卷的旱烟,火早已被雪打灭;左手微微向前伸着,好像在向战友借火。单薄破旧的衣服紧紧地贴在他的身上。
将军的脸色顿时严峻起来,嘴角边的肌肉抽动着。忽然他转过脸向身边的人吼道:“把军需处长给我叫来!为什么不给他发棉衣?”
呼啸的狂风淹没了将军的话音。没有人回答他,也没有人走开。他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豹子,样子十分可怕。
“听见没有,警卫员?叫军需处长跑步过来!”将军两腮的肌肉抖动着。
这时候,有人小声告诉将军:“他就是军需处长……”
将军愣住了,久久地站在雪地里。他的眼睛湿润了。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缓缓地举起右手,举到齐眉处,向那位跟云中山化为一体的军需处长敬了一个军礼。
风更狂了,雪更大了。大雪很快地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1.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属于(  )描写。(2分)
A. 外貌 B. 动作 C. 神态 D. 语言
2. 将军一开始对军需处长“吼”,后来又向他敬礼,原因是(  )(2分)
A. 将军一开始误以为军需处长失职,后来得知真相,为自己的冲动和误解感到愧疚,同时敬佩军需处长的牺牲精神。
B. 将军觉得军需处长不应该冻死,后来意识到是自己的错,所以敬礼道歉。
C. 将军看到军需处长的样子很感动,所以敬礼表达敬意。
D. 将军想通过敬礼让其他战士学习军需处长的精神。
3. 文中“晶莹的丰碑”指的是(  )(2分)
A. 军需处长冻僵后被大雪覆盖的身体,像一座洁白的丰碑。
B. 军需处长舍己为人、无私奉献的精神,像丰碑一样永垂不朽。
C. 云中山上的冰雪堆积成的像丰碑一样的景象。
D. 将军为军需处长立的纪念碑。
4. 读完这篇文章,你觉得军需处长是一个怎样的人?你从他身上学到了什么?(2分)
(二)小交通员(10分)
我们住的村子旁边就是粤汉铁路。一天,爸爸对我和弟弟说:“明天我要出差去广州,你们俩在家要听话,不要到处乱跑。”
第二天一早,爸爸就走了。过了几天,妈妈收到爸爸从广州寄来的信,信里说他在广州一切都好,让我们不要担心。可是,我总觉得爸爸的信有些奇怪,因为爸爸平时写信,结尾总是会画一个小太阳,可这封信没有。
又过了几天,村里来了一个陌生的叔叔,他穿着一件蓝色的褂子,戴着一顶旧草帽,手里提着一个布包。他找到妈妈,压低声音说了几句话,妈妈听了之后,脸色变得很严肃。然后,妈妈把我叫到身边,轻声说:“孩子,你爸爸在广州遇到了一些困难,需要你帮他送一封信到火车站旁边的茶馆里,交给一个穿黑色衣服、戴眼镜的叔叔。记住,路上一定要小心,不要让别人发现你。”
我接过妈妈手里的信,信被缝在我的衣角里。我把衣角系好,装作去河边放牛的样子,向火车站走去。路上,我看到有几个国民党兵在巡逻,他们手里拿着枪,到处张望。我赶紧低下头,牵着牛慢慢走,心里怦怦直跳。
到了火车站旁边的茶馆,我看到了那个穿黑色衣服、戴眼镜的叔叔。我假装要喝水,走到他身边,小声说:“叔叔,我爸爸让我给您带个东西。”叔叔看了看我,点了点头。我趁没人注意,把缝着信的衣角递给他。叔叔接过衣角,快速地把信取出来,然后又把衣角还给我,说:“告诉你爸爸,东西收到了,让他放心。”
我转身走出茶馆,牵着牛往家走。路上,我心里特别高兴,因为我完成了爸爸交给我的任务。我想,爸爸一定在为我骄傲呢!
后来我才知道,爸爸是一名地下党员,那个陌生的叔叔是爸爸的战友,而我送的信,是关于敌人兵力部署的重要情报。原来,我不知不觉中,已经成了一名小交通员。
1. 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2分)
奇怪——( ) 严肃——( ) 小心——( ) 骄傲——( )
2. 爸爸的信“有些奇怪”,奇怪之处在于________________。从这个细节可以看出________________。(2分)
3. “我”作为小交通员,是怎样完成送情报任务的?(2分)
4. 文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2分)
5. 读完这篇文章,你对“小交通员”有了怎样的认识?(2分)
五、习作百花园(25分)
习作百花园占25分,要求围绕“革命岁月”主题,结合自身感受写一篇文章,重点部分需详细描绘,以此考查想象能力、叙事能力和对革命精神的理解与表达能力。
题目:《我心中的革命英雄》
提示:①选择一位你熟悉的革命英雄,如雷锋、董存瑞、黄继光等。
②简要介绍英雄的主要事迹,突出英雄的高尚品质。
③结合自身实际,谈谈英雄事迹对你的影响,以及你将如何向英雄学习。
要求:题目自拟(也可直接用给出的题目),句子通顺,内容完整,条理清楚,不少于450字。
第二单元 革命岁月 单元检测 基础卷参考答案
一、基础训练营(37分)
1. 答案:崎岖(qí√);岷(mín√)山;瞻(zhān√)仰;璀璨(càn√);歼(jiān√)灭;绷(bēng√)紧
解析:“崎岖”的“崎”只有“qí”一个读音,注意区分声调;“岷山”的“岷”是前鼻音“mín”,避免误读为后鼻音“mǐn”;“瞻仰”的“瞻”声母为“zh”,不是“sh”;“璀璨”的“璨”是平舌音“càn”,别读成翘舌音“chàn”;“歼灭”的“歼”声母为“ji”,非“qi”;“绷紧”表示拉紧时,“绷”读“bēng”。
2. 答案:开辟;爆发;隆重;手榴弹;旗帜;掩护;神秘;挣扎;轻盈;摧肝裂胆
解析:根据拼音及“革命岁月”主题语境书写,“手榴弹”“旗帜”“摧肝裂胆”等词需注意字形结构,“辟”避免少写笔画,“摧”别误写为“催”。
3. 答案:(1)眺望(2)凝视(3)打量(4)注视(5)瞥
解析:结合“看”的不同语境选择词语,“眺望”侧重向远处看,“凝视”强调专注地看,“打量”指仔细观察,“注视”体现集中目光看,“瞥”表示快速地看一眼,均符合句子情境且不含“看”字。
4. 答案:展开(进攻);坚守(阵地);寄托(希望);完成(任务);发扬(精神);举行(仪式)
解析:“进攻”比“攻击”更侧重有组织的军事行动,搭配“展开”更合适;“阵地”是军事术语,与“坚守”搭配契合革命主题;“希望”常与“寄托”搭配表达愿景;“任务”更强调特定目标,搭配“完成”恰当;“精神”可“发扬”,“品质”多与“培养”搭配;“仪式”比“典礼”范围更广,“举行仪式”更通用。
5. 答案:部首:丨(或“臣”);再查7画(或5画)。居高临下(①);身临其境(②);临危不惧(③);临帖练字(④)
解析:“临”的部首可查“丨”或“臣”,查“丨”时再查7画,查“臣”时再查5画。“居高临下”指占据高处对着低处,“临”选①;“身临其境”指亲自到了那个地方,“临”选②;“临危不惧”指面对危险不害怕,“临”选③;“临帖练字”指照着字帖模仿,“临”选④。
6. 答案:排山倒海;斩钉截铁;昂首挺胸;气宇轩昂;斩钉截铁;不慌不忙;惊天动地;舍生取义
(1)昂首挺胸(2)斩钉截铁(3)排山倒海(4)舍生取义
解析:先补全成语,再结合语境选择。“昂首挺胸”形容战士站立的姿态;“斩钉截铁”体现指挥员决策的果断;“排山倒海”形容阅兵队伍的气势;“舍生取义”符合革命先烈牺牲自我的精神。
7. 答案:
(1) 战士们像猛虎下山一样,冲向敌人的阵地。
解析:将“战士们”比作“猛虎”,突出其勇猛无畏,符合革命战斗场景。
(2) 鲜艳的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上迎风飘扬。
解析:从“红旗”的颜色(鲜艳的)、所属(五星)及地点(天安门广场上)进行扩写,丰富句子内容。
(3) 他保护了安全。
解析:缩句保留主干“主语(他)+谓语(保护了)+宾语(安全)”,删去修饰语“用生命”“群众的”。
(4) 我们既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也要铭记革命先烈。(或:我们之所以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因为要铭记革命先烈。)
解析:两句话存在并列关系,用“既……又……”;也可理解为因果关系,用“之所以……是因为……”。
(5) 通过学习革命故事,我深受教育。(或:学习革命故事,使我深受教育。)
解析:原句“通过……使……”同时使用,导致句子缺少主语,删去“通过”或“使”即可。
二、综合展示厅(10分)
1. 答案:
(1)古来征战几人回;黄沙百战穿金甲
(2)天下兴亡;留取丹心照汗青;视死忽如归
解析:(1)王翰《凉州词》中“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体现战士豪迈;王昌龄《从军行》中“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彰显战斗决心。(2)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强调公民责任;文天祥《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展现气节;曹植“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诠释爱国情怀。
2. 答案:示例:各位参观者,请看这件破旧的棉衣。它的布料早已磨损,边角打着补丁,更触目的是那几道深浅不一的弹痕——这是战火留下的印记。在寒冷的革命岁月里,它曾为战士抵御风雪;战斗中,它替战士挡住过子弹。这件棉衣,不仅是一件衣物,更是战士们不畏艰险、浴血奋战的见证,是革命岁月里坚韧与奉献的象征。
解析:结合棉衣“破旧”“有弹痕”的特点,联系革命背景,点明其历史意义,表达对战士的敬意,语言简洁且富有感染力。
三、课本直通车(10分)
1. 答案:(1)√ (2)√ (3)× (4)×
解析:(1)《开国大典》原文描述毛主席宣布成立新中国时,全场掌声雷鸣,正确。(2)《七律·长征》写于1935年10月长征胜利后,赞扬红军精神,正确。(3)《灯光》中“我”后来多次想起郝副营长,并非“再也没有见过”,错误。(4)《狼牙山五壮士》顺序应为“接受任务——痛击敌人——诱敌上山——顶峰歼敌——跳下悬崖”,错误。
2. 答案:
(1) 长城内外;大江南北
(2) 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的喜悦;飞夺泸定桥的惊险悲壮;英勇无畏、乐观向上
解析:(1)根据《开国大典》原文填空,“这庄严的宣告……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2)“暖”暗示红军巧渡金沙江的顺利与喜悦;“寒”突出飞夺泸定桥的艰险;两句诗整体表现红军战士的英勇与乐观。
四、阅读检阅台(18分)
(一)《丰碑》
1. 答案:C
解析:画横线句子(“他的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详”)描写老战士的神情,属于神态描写,故选C。
2. 答案:A
解析:将军起初以为军需处长未给老战士发棉衣,所以愤怒“吼”;得知老战士就是军需处长,为自己的误解愧疚,同时敬佩其舍己为人,故敬礼,A项符合文意。
3. 答案:B
解析:“晶莹的丰碑”表面指军需处长被雪覆盖的身体,深层指其无私奉献的精神永垂不朽,核心是精神象征,故选B。
4. 答案:军需处长是一个舍己为人、无私奉献、忠于职守的人。他把棉衣让给战友,自己却冻僵牺牲,用生命诠释了革命精神。我从他身上学到了要关爱他人、甘于奉献,在集体中多为他人着想,不自私自利。
解析:结合军需处长“把棉衣留给战友,自己冻僵”的事迹概括品质,再联系自身谈感悟,围绕“奉献”“关爱他人”展开。
(二)《小交通员》
1. 答案:奇特;庄重;谨慎;自豪
解析:“奇怪”指不寻常,近义词“奇特”;“严肃”指神情庄重,近义词“庄重”;“小心”指谨慎,近义词“谨慎”;“骄傲”指自豪,近义词“自豪”。
2. 答案:爸爸平时写信结尾会画小太阳,这封信没有;爸爸可能在执行秘密任务,用特殊方式传递信息(或:爸爸的信可能隐藏着特殊含义)
解析:从文中“爸爸平时写信,结尾总是会画一个小太阳,可这封信没有”找到奇怪之处;结合后文爸爸是地下党员可知,细节暗示爸爸的秘密任务。
3. 答案:妈妈将信缝在“我”的衣角,“我”装作放牛的样子去火车站;路上遇到国民党兵时,“我”低头慢慢走,避免被发现;到茶馆后,“我”假装喝水,趁没人注意将缝着信的衣角交给指定叔叔,完成任务后回家。
解析:梳理文中“我”送情报的过程,按“准备—路上—交接—返程”的顺序概括,突出“伪装”“谨慎”的细节。
4. 答案:文中的“我”是一个勇敢、机智、负责任的孩子。面对危险的任务,“我”没有害怕,勇敢前往;路上遇到国民党兵时,“我”假装放牛、低头慢走,机智躲避;认真完成送情报的任务,体现责任感。
解析:结合“我”面对国民党兵不慌乱、成功传递情报等事例,分析“勇敢”“机智”“负责任”的品质。
5. 答案:小交通员虽然年纪小,但在革命中承担着重要任务,他们勇敢、机智,不怕危险,为革命事业做出了贡献。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着革命,是值得敬佩的小英雄。
解析:从“小交通员的年龄”“任务的重要性”“品质”“贡献”等方面谈认识,表达敬佩之情。
五、习作百花园(25分)
评分标准
1. 内容(10分):
准确选择革命英雄,详细介绍主要事迹,清晰突出英雄高尚品质,结合自身实际谈影响与学习方向,得810分;
选择英雄恰当,事迹介绍较完整,品质有体现,能简单结合自身谈感受,得57分;
英雄选择模糊,事迹介绍简略,品质不明确,缺乏自身结合,得14分;
脱离“革命英雄”主题,内容与要求无关,得0分。
2. 语言(8分):
句子通顺流畅,用词准确生动,有具体事例支撑,表达情感真挚,得68分;
句子基本通顺,用词较准确,有事例但不够具体,情感表达较自然,得35分;
句子不通顺,用词不当,事例模糊,情感表达生硬,得12分;
语言混乱,难以理解,得0分。
3. 结构(4分):
结构完整,条理清晰,有明确的开头(点出英雄)、中间(事迹与品质)、结尾(自身感悟),过渡自然,得34分;
结构基本完整,有开头、中间、结尾,但过渡稍显生硬,条理较清晰,得12分;
结构不完整,条理混乱,无明确段落划分,得0分。
4. 书写(3分):
书写工整,无错别字,标点使用正确,得23分;
书写较工整,有少量错别字和标点错误,得1分;
书写潦草,错别字多,标点使用混乱,得0分。
范文略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