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 | 语文学科
第一单元 触摸自然 单元检测 基础卷
考生注意:考试时间90分,满分100分。
题号 基础训练营 综合展示厅 课本直通车 阅读检阅台 习作百花园 总分
得分
本试卷围绕语文统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触摸自然”主题展开,旨在全面检测对单元知识的掌握程度。考试时长为90分钟,满分100分,共分为基础训练营、综合展示厅、课本直通车、阅读检阅台和习作百花园五个部分。
一、基础训练营(36分)
基础训练营聚焦语文统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知识,36分的题目涵盖多方面,全面夯实基础。
1. 下列句子中的字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秋风阵阵地吹,折(zhé)叠的落叶像蝴蝶一样,在微醺(xūn)的空气中翩然起舞,铺满了林间小道。
B. 清澈的小溪环绕着村庄,溪底的鹅卵(nuǎn)石五彩斑斓,岸边的芦苇随风摇曳(yè),景色十分迷人。
C. 雨后的山林,云雾缭(liáo)绕,空气里弥漫着泥土和青草的芬芳,偶有几声鸟鸣,打破了山林的静密(mì)。
D. 夕阳西下,天边泛起了橘红色的霞光,远处的山峦(luán)被染成了金色,这样的美景令人陶(tāo)醉。
2. 读拼音,写词语。(5分)
(1)清晨,薄雾笼罩着田yě( ),máo( )茸茸的小草上还挂着晶莹的露珠,远处传来几声鸡鸣,为这片土地增添了几分生机。
(2)我们沿着弯弯曲曲的小jìng( )往山上走,路边的野花开得格外鲜艳,偶尔还能看到几只小松鼠在树枝间tiào( )跃,真是太有趣了!
3. 词语巧搭配。(4分)
( )的溪流 ( )的月光 ( )的野花 ( )的树林
( )的山风 ( )的云朵 ( )的歌声 ( )的露珠
4. 用“清”字组成不同的词语,填入句子中的括号里。(4分)
(1) 漫步在林间小道上,呼吸着( )的空气,让人感觉神清气爽。
(2) 她有着一双( )的眼眸,仿佛能看透人心。
(3) 这条小河的水非常( ),可以看见水底的石头和小鱼。
(4) 爷爷写的毛笔字,字迹( ),笔锋有力。
5. 把词语补充完整,并完成练习。(8分)
( )山( )水 ( )光( )色 层( )叠( )
( )( )欲滴 ( )花( )草 ( )( )生机
(1) 上面的词语中,“ ”形容色彩繁多;“ ”形容植物鲜嫩,仿佛要滴出水来。
(2) 画“ ”的词语,让我想到的画面是: 。
6. 写出下列句子主要运用的修辞手法。(4分)
(1) 春风像一位温柔的母亲,轻轻地抚摸着大地,唤醒了沉睡的万物。( )
(2) 树上的苹果红着脸,低着头,好像在害羞似的。( )
(3)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
(4) 难道大自然不是一位神奇的画家吗?( )
7. 按要求写句子。(8分)
(1) 大自然的美景,难道不令人陶醉吗?(改成陈述句)
(2) 秋天的田野,既像一幅绚丽的画卷,又像一片金色的海洋。(仿写句子,用上加点的词)
(3) 我们要积极响应“保护大自然”,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修改病句)
(4) 花儿开放了。花儿吸引了许多蜜蜂。(用合适的关联词语把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二、综合展示厅(15分)
综合展示厅共15分,含三部分:给并列关系分句加标点,掌握分号用法;结合语境填诗词,如李白、杜甫、王维的经典句;口语交际涉及地名拼音规范及路线判断,全面检测语言运用能力。
1. 读句子,在“ ”中加标点,谈发现。(8分)
(1) 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 小草探出了脑袋 花儿绽开了笑脸 小鸟唱起了欢歌
(2) 我喜欢大自然的声音 喜欢清晨的鸟鸣 喜欢山间的溪流声 喜欢风吹树叶的沙沙声
(3) 大自然有很多神奇的景象 日出时的霞光万丈 日落时的余晖满天 雨后的彩虹绚丽
我发现: 。
2. 根据语境,填入合适的诗词句。(3分)
(1) 站在山顶,眺望远方,群山连绵,云雾缭绕,我不禁想起了杜甫《望岳》中的诗句“ , ”。
(2) 春天,漫步在湖边,看到柳树抽出新枝,低垂的柳枝轻拂湖面,这让我想起了贺知章《咏柳》中的诗句“ , ”。
(3) 中秋之夜,月光皎洁,洒在庭院里,我望着天上的圆月,想起了李白《静夜思》中的诗句“ , ”。
3. 口语交际。(4分)
李华要去“青云山”调研自然生态情况。他制作了一个写有目的地的指示牌,上面“青云山”的拼音标注应为 。在路上,他看到一个路牌,上面写着“望月路 8km WANGYUE LU”“枫林路 15km FENGLIN LU”。若李华当前位置距离“望月路”8千米,他继续前行,再走( )千米就能到达“枫林路”。
三、课本直通车(6分)
课本直通车共6分,考查《草原》中草原的自然风光及民族交往场景;默写《丁香结》中对丁香花形态、颜色的描写;填写关于植物光合作用的简单原理,全面检测对课内知识的记忆与理解。
1. 《草原》一文,作者笔下的草原,天空是 的,空气是 的,小丘是 的。蒙古族人民用 招待客人,展现了两族人民之间深厚的情谊。
2. 《丁香结》中,作者描写丁香花,有的 ,有的 ,颜色有 、 等,十分美丽。
3. 植物的叶子能进行光合作用,它们吸收空气中的 ,利用阳光的能量,制造出 ,同时释放出 ,为其他生物提供了生存的基础。
四、阅读检阅台(19分)
阅读检阅台共19分,选两篇文章,《山林之晨》和《秋菊》,检测阅读理解、分析及情感把握能力。
(一)山林之晨(节选)
清晨,我走进山林。雾气还未散尽,像一层薄薄的纱,笼罩着整个山林。踩在铺满落叶的小路上,脚下发出“沙沙”的声响,仿佛是山林在轻声呢喃。
不一会儿,太阳从东边的山坳里探出头来,金色的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地上,形成一个个光斑,像撒了一地的金子。鸟儿们被这阳光唤醒,纷纷唱起歌来。有的在树枝上跳跃着唱,有的在半空中盘旋着唱,还有的躲在树叶间,只闻其声,不见其影。它们的歌声清脆悦耳,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首山林晨曲。
路边的野花也睡醒了,它们伸了伸懒腰,绽放出美丽的花朵。红色的像火焰,粉色的像云霞,白色的像雪花,五颜六色,争奇斗艳。蝴蝶也赶来凑热闹,在花丛中翩翩起舞,一会儿停在这朵花上,一会儿又飞到那朵花上,像是在和花儿们嬉戏。
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空气中满是泥土的芬芳和花草的清香,让人感到无比舒畅。我想,这山林之晨,真是太美妙了!
1. 在加点字的正确读音下画横线。(2分)
笼(lǒng lóng)罩 绽(zhàn dìng)放
2. 文中描写了山林之晨的哪些景物?它们各有什么特点?(2分)
3. 用“ ”画出文章中任意一个比喻句。(2分)
4. 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二)秋菊
秋天,百花凋零,唯有菊花傲然开放。校园的花坛里,种满了各种各样的菊花,成了秋日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菊花的颜色繁多,红的似火,黄的如金,白的像雪,紫的若霞,还有那粉中带白、黄中透绿的,真是色彩斑斓,让人目不暇接。它们的形态也各不相同。有的花瓣细细长长,像姑娘的发丝,微风一吹,轻轻摇曳;有的花瓣层层叠叠,像一个个绣球,饱满圆润;还有的花瓣卷曲着,像一个个小喇叭,仿佛在吹奏着秋天的赞歌。
清晨,菊花上沾满了露珠,晶莹剔透,像是给菊花戴上了一串珍珠项链。阳光洒在菊花上,露珠折射出五彩的光芒,让菊花显得更加娇艳动人。课间,同学们常常来到花坛边,欣赏这美丽的菊花。有的同学忍不住低下头,闻一闻菊花的清香;有的同学拿出画笔,想要把这美丽的景色画下来;还有的同学轻声细语地讨论着,哪一朵菊花最漂亮。
菊花不仅美丽,还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它们不畏严寒,在秋风中昂首挺胸,绽放出自己的光彩。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1. 题目中的“秋菊”,点明了描写的对象是 ,描写的季节是 。(2分)
2. 揣摩语句,谈谈你的理解。(注意修辞手法的运用,并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力。(3分)
(1) 秋天,百花凋零,唯有菊花傲然开放。
(2) 菊花的颜色繁多,红的似火,黄的如金,白的像雪,紫的若霞。
(3) 有的花瓣细细长长,像姑娘的发丝,微风一吹,轻轻摇曳。
3. 第3自然段中,同学们在花坛边做了哪些事?(2分)
4. 作者为什么说菊花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2分)
5. 文中通过描写菊花的哪些方面,展现了它的特点?(2分)
五、习作百花园(25分)
习作百花园占25分,要求以变成小蜜蜂的视角,发挥想象写探索自然的经历,重点部分需详细描绘,以此考查想象能力、叙事能力和对自然景色的观察与表达能力。
题目:__________的探索之旅
大自然充满了奥秘,你是不是很想近距离探索它的神奇?那你就变成一只小蜜蜂吧。请你发挥想象,写出自己变化后的经历,注意重点部分要详细写。要求:题目自拟,句子通顺,内容完整,条理清楚。
第一单元 触摸自然 单元检测 基础卷参考答案
一、基础训练营(36分)
1. 答案:A
解析:B选项中“鹅卵(nuǎn)石”读音错误,正确读音为“luǎn”;C选项“静密”字形错误,应为“静谧”;D选项“陶(tāo)醉”读音错误,正确读音为“táo”。
2. 答案:(1)野;毛(2)径;跳
解析:根据拼音及语境判断汉字,“田yě”对应“田野”,“máo茸茸”为“毛茸茸”;“小jìng”指小路,即“小径”,“tiào跃”为“跳跃”。
3. 答案:示例:清澈;皎洁;五颜六色;茂密;凉爽;洁白;动听;晶莹
解析:结合自然景物特点搭配词语,如“溪流”可从水质角度用“清澈”形容,“月光”从亮度和色彩角度用“皎洁”形容,符合“触摸自然”主题即可。
4. 答案:(1)清新(2)清澈(3)清澈(4)清秀
解析:“清”可组成多种词语,“清新”形容空气新鲜;“清澈”可形容眼眸明亮、水质纯净;“清秀”形容字迹工整美观,结合语境选择合适词语。
5. 答案:青;绿;五;十;峦;嶂;翠;色;奇;异;勃;勃
(1) 五光十色;翠色欲滴
(2) 示例:春天的公园里,小草冒出嫩绿的芽,树叶舒展着新叶,各种花朵竞相开放,到处都是充满活力的景象,一派生机勃勃的模样。
解析:先补全词语,“五光十色”侧重色彩丰富,“翠色欲滴”突出植物鲜嫩;“生机勃勃”形容充满生命力,结合自然场景联想画面即可。
6. 答案:(1)比喻(2)拟人(3)排比、比喻(4)反问
解析:(1)将“春风”比作“母亲”,是比喻;(2)“红着脸,低着头”“害羞”赋予苹果人的神态动作,是拟人;(3)三个“漓江的水……”句式并列,且将水比作“翡翠”,是排比和比喻;(4)用疑问语气表达肯定意思,是反问。
7. 答案:
(1) 大自然的美景,令人陶醉。
解析:反问句改陈述句,去掉“难道不”“吗”,问号改为句号。
(2) 示例:夏天的荷塘,既像一幅灵动的水墨画,又像一个热闹的游乐场。
解析:用“既……又……”句式,结合自然景物特点仿写,体现事物的两个不同特点。
(3) 我们要积极响应“保护大自然”的号召,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
解析:句子缺少宾语,“响应”后应加“的号召”,使句子成分完整。
(4) 因为花儿开放了,所以吸引了许多蜜蜂。(或:花儿一开放,就吸引了许多蜜蜂。)
解析:两句话存在因果关系或承接关系,可选用“因为……所以……”“一……就……”等关联词语连接。
二、综合展示厅(15分)
1. 答案:
(1) 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小草探出了脑袋;花儿绽开了笑脸;小鸟唱起了欢歌。
(2) 我喜欢大自然的声音:喜欢清晨的鸟鸣;喜欢山间的溪流声;喜欢风吹树叶的沙沙声。
(3) 大自然有很多神奇的景象:日出时的霞光万丈;日落时的余晖满天;雨后的彩虹绚丽。
发现:分句与分句之间是并列关系,且分句内部有逗号时,总分句之间用冒号,并列分句之间用分号;若分句内部无逗号,并列分句之间也可直接用分号。
解析:根据并列分句的特点添加标点,总分结构的句子,总起句后用冒号,并列的分句间用分号,最后一句末尾用句号。
2. 答案:
(1)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3)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解析:(1)《望岳》中描写站在山顶望群山的诗句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2)《咏柳》中描写柳树形态的诗句是“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3)《静夜思》中描写月光的诗句是“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结合语境准确填写。
3. 答案:QINGYUN SHAN;7
解析:地名拼音书写规则为:专名和通名分开,首字母大写,“青云山”为专名,拼音为“QINGYUN SHAN”;当前位置距“望月路”8千米,距“枫林路”15千米,两者距离差为158=7千米。
三、课本直通车(6分)
1. 答案:明朗;清鲜;碧绿;奶茶、手抓羊肉(或:丰盛的饭菜)
解析:根据《草原》原文,作者描写草原天空“明朗”,空气“清鲜”,小丘“碧绿”;蒙古族人民用奶茶、手抓羊肉等招待客人,体现民族情谊。
2. 答案:三瓣;四瓣;白色;紫色(或:淡紫色、深紫色)
解析:《丁香结》中提到丁香花有三瓣或四瓣,颜色有白色、紫色等,准确回忆课文内容填写。
3. 答案:二氧化碳;有机物(或:淀粉);氧气
解析:植物光合作用的原理是吸收二氧化碳,利用阳光制造有机物(如淀粉),同时释放氧气,结合科学知识及课本相关内容填写。
四、阅读检阅台(19分)
(一)《山林之晨》(节选)
1. 答案:笼(lǒng)罩;绽(zhàn)放
解析:“笼罩”中“笼”读“lǒng”,表示遮盖;“绽放”中“绽”读“zhàn”,表示开放,结合字词含义判断读音。
2. 答案:描写的景物有雾气、落叶小路、太阳、鸟儿、野花、蝴蝶。特点:雾气轻薄;落叶小路踩上去有“沙沙”声;太阳带来金色阳光,形成光斑;鸟儿歌声清脆悦耳;野花五颜六色、争奇斗艳;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
解析:通读文章,梳理文中提到的景物,再从形态、声音、色彩等角度概括各自特点。
3. 答案:示例:雾气还未散尽,像一层薄薄的纱,笼罩着整个山林。(或:金色的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地上,形成一个个光斑,像撒了一地的金子。)
解析:比喻句需有本体、喻体和比喻词,从文中找出符合这一特点的句子即可。
4. 答案:表达了作者对山林之晨美丽景色的喜爱和赞美,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解析:结合文中“这山林之晨,真是太美妙了!”等抒情语句,以及对景物的细致描写,体会作者的情感。
(二)《秋菊》
1. 答案:菊花;秋天
解析:题目“秋菊”中,“菊”指描写对象菊花,“秋”点明描写季节为秋天。
2. 答案:
(1) 运用对比手法,将“百花凋零”与“菊花傲然开放”对比,突出菊花不畏严寒、坚韧的特点,表达作者对菊花的赞美。
(2) 运用比喻和排比手法,将不同颜色的菊花分别比作火、金、雪、霞,且用四个结构相似的句子构成排比,生动形象地写出菊花颜色繁多、艳丽的特点,体现作者对菊花的喜爱。
(3) 运用比喻手法,将菊花细细长长的花瓣比作姑娘的发丝,形象地写出花瓣的形态特点,“轻轻摇曳”赋予花瓣动态美,表达作者对菊花的欣赏。
解析:先判断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再结合语句内容分析其表达效果,体会作者情感。
3. 答案:同学们在花坛边做的事有:闻菊花的清香、用画笔描绘菊花、讨论哪朵菊花最漂亮。
解析:定位第3自然段,提取“有的同学忍不住低下头,闻一闻菊花的清香;有的同学拿出画笔,想要把这美丽的景色画下来;还有的同学轻声细语地讨论着,哪一朵菊花最漂亮”等关键信息,概括即可。
4. 答案:因为菊花具有顽强的生命力,不畏严寒,在秋风中昂首挺胸、绽放光彩,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能给人启发,所以值得我们学习。
解析:结合文中“菊花不仅美丽,还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它们不畏严寒,在秋风中昂首挺胸,绽放出自己的光彩。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提炼原因即可。
5. 答案:文中通过描写菊花的颜色(繁多、艳丽)、形态(各不相同)、清晨带露珠的样子(晶莹剔透、娇艳动人)以及顽强的生命力(不畏严寒),展现了它的特点。
解析:梳理文章内容,从颜色、形态、外观状态、精神品质等方面总结描写角度,概括菊花特点。
五、习作百花园(25分)
评分标准
1. 内容(10分):
符合“变成小蜜蜂探索自然”的要求,有明确的探索经历,重点部分详细描写,能体现“触摸自然”主题,得810分;
有探索经历,但重点部分不够突出,主题体现较明显,得57分;
探索经历简单,重点不明确,主题体现不清晰,得14分;
脱离“小蜜蜂探索自然”的要求,得0分。
2. 语言(8分):
句子通顺流畅,用词准确生动,有丰富的想象和恰当的描写(如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得68分;
句子基本通顺,用词较准确,有一定想象和描写,得35分;
句子不通顺,用词不准确,缺乏想象和描写,得12分;
语言混乱,难以理解,得0分。
3. 结构(4分):
结构完整,条理清晰,有开头、中间(探索过程)和结尾,过渡自然,得34分;
结构基本完整,条理较清晰,有开头和结尾,但过渡稍显生硬,得12分;
结构不完整,条理混乱,无明确开头或结尾,得0分。
4. 书写(3分):
书写工整,无错别字,标点使用正确,得23分;
书写较工整,有少量错别字和标点错误,得1分;
书写潦草,错别字多,标点使用混乱,得0分。
范文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