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课件
第二章 有理数的运算
2.1.1 有理数的加法
情 境 导 入
第1课时 有理数的加法
(1)按定义分:
有理数
正有理数
负有理数
零
有理数
整数
分数
(2)按正负性分:
1.如果-5表示向西走5个单位长度,那么+3表示 .
2.|-5|= ,|5|= ,如果|a|=8,则a= .
3.有理数的分类:
向西走3个单位
5
5
±8
复习
情境导入
新课探究
课堂小结
在小学,我们学过正数及0的加法运算.引入负数后,怎样进行加法运算呢?
实际问题中,有时也会遇到与负数有关的加法运算.例如,在本章引言中,把收入记作正数,支出记作负数,在求“结余”时,需要计算8.5+(-4.5),4.0+(-5.2)等.
思考:小学学过的加法类型是正数与正数相加、正数与0相加.引入负数后,加法的类型还有哪几种呢?
探究
情境导入
新课探究
课堂小结
第2个数 第1个数
正数 0 负数
正数 正数+正数 正数+0 正数+负数
0 0+正数 0+0 0+负数
负数 负数+正数 负数+0 负数+负数
结论:共三种类型.①同号;②异号;③加0
新 课 探 究
一个物体向左右方向运动,我们规定向右为正,向左为负.比如:向右运动5 m记作5 m,向左运动5 m记作-5 m.
0
1
2
3
4
5
6
-1
-2
-3
-4
-5
-6
7
8
-7
-8
5
3
8
(1)如果物体先向右运动5 m,再向右运动了3 m,那么两次运动后总的结果是什么?可以用怎样的算式表示?
探究
第1课时 有理数的加法
-3
-5
-8
(2)如果物体先向左运动5 m,再向左运动了3 m,那么两次运动后的结果是什么?可以用怎样的算式表示?
同号两数相加
0
1
2
3
4
5
6
-1
-2
-3
-4
-5
-6
7
8
-7
-8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探究
根据以上两个算式,能否尝试总结同号两数相加的法则?
取相同的符号
取相同的符号
定符号——不变!
1
算绝对值——相加!
2
绝对值相加
同号两数相加
总结归纳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例1:计算
同号两数相加,和取相同的符号,且和的绝对值等于加数的绝对值的和
归纳
典例精析
(1)(-2)+(-3);
(2)(+1.2)+(+3.7);
(3)(-3)+(-5).
解:(1)原式=-(2+3)=-5;
(2)原式=+(1.2+3.7)=3.9;
(3)原式=-(3+5=9.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5
-3
2
(3)如果物体先向左运动3 m,再向右运动了5m,那么两次运动后总的结果是什么?可以用怎样的算式表示?
异号两数相加
探究
0
1
2
3
4
5
6
-1
-2
-3
-4
-5
-6
7
8
-7
-8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4)如果物体先向右运动3 m,再向左运动了5m,那么两次运动后总的结果是什么?可以用怎样的算式表示?
-5
3
-2
探究
0
1
2
3
4
5
6
-1
-2
-3
-4
-5
-6
7
8
-7
-8
异号两数相加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取绝对值较大加数的符号
取绝对值较大加数的符号
绝对值相减
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相加
根据以上两个算式,能否尝试总结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
异号两数相加
总结归纳
定符号!
1
算绝对值——相减!
2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例2:计算
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和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且和的绝对值等于加数的绝对值中较大者与较小者的差
归纳
典例精析
(1)(-2)+(+3);
(2)(-1.2)+(+3.7);
(3)(+3)+(-5).
解:(1)原式=+(3-2)=1;
(2)原式=+(3.7-1.2)=2.5;
(3)原式=-(5-=2.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5)如果物体先向右运动5m,再向左运动了5m,那么两次运动后总的结果是什么?可以用怎样的算式表示?
注意: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异号两数相加
5
-5
0
探究
1
2
3
4
5
6
-1
-2
-3
-4
-5
-6
7
8
-7
-8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直接写出算式
(6)如果物体第1 s向右(或左)运动5 m,第2 s原地不动,那么2 s后物体从起点向右(或左)运动了5 m.如何用算式表示呢?
5+0=5. 或 (-5)+0=-5.
结论: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一个数同0相加
探究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有理数加法法则
一、同号两数相加
和取相同的符号,且和的绝对值等于加数的绝对值的和
二、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
和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且和的绝对值等于加数的绝对值中较大者与较小者的差
三、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
得0
四、一个数与0相加:
仍得这个数
总结归纳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例3 计算:
(1)(-4)+(-8);
(2)(-5)+13;
(3) 0+(-7);
(4)(-4.7)+4.7.
解:(1)(-4)+(-8)
=-(4+8) =-12;
(2)(-5)+13=+(13-8)=8;
(3)0+(-7)=-7;
(4)(-4.7)+4.7=-4.7+4.7=0.
典例精析
①要辨别加数的类型(同号、异号);②要确定和的符号;③要计算绝对值的和(或差).即“一看、二定、三算”.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练习
1.计算:
(1)(-3)+(-6) (2)(-20)+(+15)
(3)10+(-4) (4)(+16)+7
(5)(-13)+(-25) (6)(-7)+0
(7)100+(-88) (8)(-1.4)+ 4.4
解:(1)-9;(2)-5;(3)6;(4)23;
(5)-38;(6)-7;(7)12;(8)3.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2.计算 的结果是( )
A. B.5 C. D.1
3.计算 的结果是( )
A. B.10 C. D.50
C
C
4.比 大4的数是( )
C
A. B. C.1 D.7
练习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5.下列各式运算正确的是( )
D
A. B.
C. D.
6.若两个数在数轴上对应的点分别在原点的两侧,则这两个数相加
所得的和( )
D
A.一定是正数
C.一定是0
B.一定是负数
D.以上都不对
练习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7.下列问题情境,不能用算式 表示的是( )
D
A.水位先下降,再上升 后的水位变化情况
B.某日最低气温为,温差为 ,该日最高气温
C.用10元纸币购买2元文具后找回的零钱
D.数轴上表示 与10的两个点之间的距离
练习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C
练习
8.若规定向东走为正,小明从学校出发先走了 m,又走了 m,则此时小明的位置在学校的( )
A.西面40 m B.东面40 m C.西面60 m D.东面60 m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课 堂 小 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
1.你掌握了哪些知识?
2.你学会了哪些解题方法?
3.你运用了哪些数学思想?
4.你总结了哪些学习经验?
5.还有什么感悟和思考?
第1课时 有理数的加法
有理数加法法则
同号两数相加,和取相同的符号,且和的绝对值等于加数的绝对值的和.
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和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且和的绝对值等于加数的绝对值中较大者与较小者的差.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一个数与0相加,仍得这个数.
情境导入
新课探究
课堂小结
完成课后对应的习题
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