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
学案
[课标要求]
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预习导学]
一、从《诗经》到唐诗
1.《诗经》
(1)内容:收录了西周至
的三百多首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春秋中期)
(2)特点:以
为主,多重章叠句,语言丰富,内容古朴,现实感强。(四言)
(3)地位:是中国第一部
总集,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
的基础,被后世奉为儒家经典。(诗歌、现实主义)
2.楚辞
(1)形成:战国时期屈原以南方民歌为基础,采用
方言创作了一种新的诗歌体裁——楚辞,又称“骚体”。(楚辞)
(2)特点:句式灵活,易于表达情感。
(3)代表作:《离骚》。想象奇特,具有
风格,是楚辞的代表作,表达了诗人对人民的无比热爱。(浪漫主义)
3.汉赋
(1)含义:以
为基础,半诗半文的综合文体。(楚辞)
(2)特点:词藻华丽,手法夸张,内容丰富,表现出
时代恢弘的文化气度。(大一统)
(3)代表作:西汉司马相如的《子虚赋》《
》,东汉张衡的《二京赋》。(上林赋)
4.唐诗
(1)初唐:王勃、陈子昂等。
(2)盛唐:边塞诗人(高适、岑参),山水诗人(孟浩然、王维),“诗仙”
,“诗圣”
。(李白、杜甫)
(3)中唐:白居易。
[误区警示]
《诗经》和楚辞的体裁都是诗歌,但文学风格不同。《诗经》主要是现实主义,楚辞是浪漫主义。
二、宋词和元曲
1.宋词
(1)繁荣原因
①商业的发展,
的繁荣。(城市)
②市民数量的增加,市井生活的需要。
(2)演变
①唐代出现了诗的另一种形式——词。
②词成为宋代文学的主流形式和标志。
(3)特点:句子长短不齐,便于抒发感情,能够歌唱。
(4)代表人物:婉约派的柳永、
,豪放派的苏轼、辛弃疾。(李清照)
2.元曲
(1)形成:宋代,民间兴起一种新的诗歌形式,即
。元代,散曲与
一起,合称元曲。(散曲、元杂剧)
(2)特点:元曲大多通俗生动,豪放飘逸。
(3)代表:以关汉卿、
等人的创作成就最高。(马致远)
[知识点拨]
(1)诗:主要是指绝句和律诗,讲究严格的格律,句式整齐,对仗工整,用韵规范。
(2)词:句子长短参差,更便于抒发感情和演唱。
(3)曲:可雅可俗,抒情叙事兼长,更为生动活泼。
三、明清小说
1.兴起:
,出现了《搜神记》等志怪小说。(魏晋南北朝)
2.发展:唐朝的传奇和宋朝的
,把中国小说创作推向一个新阶段。(话本)
3.繁荣
(1)背景
①
进入强化阶段。(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②经济领域手工业、商业繁荣,
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③
阶层扩大,为小说创作提供了丰富素材。(市民)
(2)特点
数量繁多,体裁多样,表现手法丰富,在反映社会生活的深度和广度、人物性格的塑造、细节的描绘、语言的运用等各个方面,都大大超过了前代。
(3)代表作品
①四大名著:以《
》《水浒传》《西游记》和《
》四部长篇小说最为著名,是中国和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珍品。(三国演义、红楼梦)
②其他: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和讽刺小说《
》。(儒林外史)
[误区警示]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特别是通俗文学作品,以描述才子佳人、王侯将相的生活、情感为多,而反映下层人民生活、情感的较少。
[课堂讲义]
主题一 中国古代文学的风格特点
1.屈原在我国古代文化史上的地位
(1)屈原是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采用楚国的方言,利用民歌的形式,开创了诗歌新体裁——“楚辞”。“楚辞”在中国诗歌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诗》《骚》并称,成为中国古典诗歌的两大源头,对后世文学产生了巨大影响。
(2)屈原也是世界文化名人之一。他的诗作传入西方许多国家,被译成多国文字,1953年,世界和平理事会决定把屈原作为世界文化名人之一,在各国为他举行隆重的纪念活动。
2.中国古代文学呈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势?
从汉赋、唐诗、宋词到明清小说,语言由词藻华丽、对仗工整、句式严整的文言文到句式活泼、通俗易懂的白话文,说明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趋势是逐渐平民化。这是随着经济的发展,适应不断壮大的市民阶层的需要而出现的变化。
3.李白与白居易诗歌的特点有何不同?
李白诗歌想象丰富,韵调清新激越,风格雄奇豪迈,语言明快生动,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气息;白居易诗歌采用现实主义写实手法,讽刺批判了统治阶级的腐朽、贪婪。
材料一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论语》
材料二 东坡在玉堂,有幕士善讴。因问:“我词比柳词何如?”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公为之绝倒。
——《历代词话》卷五《宋二》
(1)用史实说明材料一中“思无邪”观点的正确性。
《诗经》中的风,内容丰富,或揭露讽刺统治者的剥削与压迫,或赞颂劳动人民的反抗精神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真实而深刻。
(2)材料二中,宋词出现哪两派?试比较两派的主要差异。
①派别:豪放派和婉约派。
②差异:豪放派风格豪放,气势雄伟,如苏轼与辛弃疾;婉约派风格委婉含蓄,细腻感人,如柳永、李清照。
(3)以上材料说明影响文学作品风格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影响文学作品风格的因素主要有社会环境和作家本身。社会环境是第一要素,作家是第二要素,其中社会环境决定了作家因素的形成和发展。
[方法总结]
古代文学成就归纳为“二、六、七”
主题二 古代文学体现的时代特点
1.唐诗繁荣的原因
(1)国家的统一和国力的强盛,为诗歌的发展准备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2)南北、中外的文化交流也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基础。
(3)开明兼容的政治及文化政策和科举“以诗取士”,不仅使文人思想开放、活跃,也直接刺激了诗歌创作的迅猛发展。
(4)中唐以后,社会动荡、政治黑暗,提供了另一种社会基础。
2.词曲在宋元流行的原因
(1)城市手工业、商品经济的繁荣,是宋词兴盛的物质基础。
(2)市民阶层的扩大,生活水平的提高,需要丰富的文化娱乐生活,能够歌唱的词和表演的曲,更适应了市民生活的需要。
(3)宋元时期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文学家用词更能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3.苏轼和辛弃疾两人作品在内容和风格上有何不同?
苏轼的词以记事、说理为主,表达内心的感受;辛弃疾继承和发扬了苏轼豪放派的风格,其叙述的事件多与军事有关,词风沉郁悲凉,反映了南宋偏安江南,诗人壮志未酬的情怀。
4.明清小说的种类
明清小说体裁多样,表现手法丰富。明清时期的长篇小说按题材和思想内容可分为历史演义小说、英雄传奇小说、神魔小说、公案小说、世情小说、志怪传奇类小说、现实主义小说等。如《三国演义》属于历史演义小说、《水浒传》属于英雄传奇小说、《西游记》属于神魔小说、《儒林外史》属于写实性的讽刺小说、《红楼梦》属于现实小说、《聊斋志异》属于志怪传奇类小说等。
材料一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屈原《离骚》
材料二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材料三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1)屈原的诗歌体裁的主要文学特色和他的代表作。
楚辞采用楚国方言,句式灵活,易于表达情感。代表作:《离骚》。
(2)从材料二、三看,李白与辛弃疾的诗词表现了什么不同的时代特征?
李白的诗出现在繁荣、开放和文化多元的盛唐,体现了盛唐张扬个性,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辛弃疾的词体现了国家分裂,政府苟且偷安、外族侵扰的特征,表达了渴望恢复中原的雄心和壮志未酬的悲愤。
(3)从以上描述中,你能得到哪些认识?
文学体裁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任何艺术形式都是一定历史时期社会状况的反映。
[方法总结]
表格法记忆、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时代特色
时期
时代特色
先秦
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促进了文学艺术的繁荣,《诗经》《离骚》成册。
秦汉
国家统一,生产发展,民族联系加强,文化得到迅速发展。汉赋描绘气势恢弘的时代。
隋唐
政治统一,经济繁荣,民族融合,法度规范成为社会的需要,文化全面繁荣;中唐以后,政治黑暗,出现大量表达人民痛苦、揭露黑暗统治的作品。
宋元
商业繁荣,城市发展,市民阶层扩大,民间通俗文化繁荣,出现众多描绘民间风情的作品。话本和词兴起。
明清
封建制度盛极而衰,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出现许多描写日常生活、人情世俗的艺术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