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美版《中国绘画的独特意蕴》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单元教学主题 中国绘画的独特意蕴 学科 美术 年级 八年级
单元 第二单元 授课人
单元内容 本单元教学内容: 本单元聚焦中国绘画中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三大画科,以 “独特意蕴” 为核心,通过经典作品赏析、笔墨技法实践、文化内涵探究三大维度展开教学。 核心内容: 1.山水画:以 “山水相逢” 为主题,赏析《洛神赋图》《溪山行旅图》《千里江山图》等作品,掌握 “三远” 法(高远、深远、平远)和青绿山水技法。 2.花鸟画:以 “花鸟为伴” 为主题,赏析《寒雀图》《水墨牡丹图》等作品,学习勾勒法、点染法、没骨法等笔墨技巧。21世纪教育独家原创 3.人物画:以 “传神写照” 为主题,赏析《韩熙载夜宴图》《汉宫春晓图》等作品,理解人物画布局结构与写意线条技法。 单元思维导图:
新课标要求 依据《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造型·表现”学习任务群的要求,本单元强调学生对中国传统绘画语言的理解与运用。要求学生能识别中国画的三大画科,理解“六法”作为中国古代绘画品评标准的核心内涵,掌握基本的笔墨技法与构图原理,并能运用于临摹与创作。注重审美感知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从线条、墨色、构图、意境等角度赏析经典作品,体会中国画“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创作理念。同时,强调文化理解,鼓励学生探究中国画背后蕴含的哲学思想、审美情趣与人文精神,理解其在世界美术中的独特地位。通过项目式学习,提升学生的创意实践能力,实现从“知”到“行”的转化。
单元学情 八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美术基础知识与技能,对素描、色彩等西方绘画体系有一定了解,但对中国传统绘画的认知多停留在“水墨画”“毛笔画”的浅层印象,缺乏系统理解。学生对中国画的笔墨语言、构图逻辑、审美意境较为陌生,尤其对“气韵生动”“经营位置”“三远法”等专业术语理解困难。部分学生因书写毛笔字经验不足,对执笔、运笔、控墨存在畏难情绪。然而,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正在觉醒,通过《洛神水赋》《只此青绿》等爆款文化节目,学生对传统美学有了直观感受,具备一定的文化认同基础。本单元需在激发兴趣的基础上,通过直观演示、情境创设、分层任务等方式,帮助学生跨越认知障碍,建立对中国画艺术体系的整体认知。
单元目标 能系统说出中国画三大画科(山水、花鸟、人物)的代表作品与艺术特征,理解“六法”作为中国古代绘画品评标准的基本内涵,并能结合具体作品进行初步赏析。 掌握“三远法”在山水画构图中的运用,能辨识高远、深远、平远三种空间处理方式;熟练运用勾勒法、点染法、没骨法等基本笔墨技法,掌握浓、淡、干、湿、破等墨色变化规律,并能运用于青绿山水小品、写意花鸟画的临摹与创作。21世纪教育独家原创 3. 能理解中国画“以形写神”“形神兼备”的审美追求,体会画家通过笔墨传达的情感与意境;能结合生活经验,创作一幅反映校园生活的写意人物长卷,表达对当代生活的观察与感悟;能通过比较分析,理解中国传统绘画在世界美术中的独特价值与文化意义。
单元重难点 重点:掌握中国画“六法”审美标准的核心内涵;理解并运用“三远法”进行山水画构图;掌握勾勒、点染、没骨等基本笔墨技法,体会墨色浓淡干湿的变化规律;理解“以形写神”的艺术追求,能结合具体作品分析其表现方式。 难点:“气韵生动”这一抽象审美概念的理解与体会;“经营位置”在长卷创作中的整体布局与节奏把控;写意人物画中线条的“意象造型”与情感表达;在创作中实现传统笔墨语言与现代生活题材的有机融合。21世纪教育独家原创
核心素养 本单元聚焦艺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 审美感知:通过赏析《洛神赋图》《溪山行旅图》《韩熙载夜宴图》等经典作品,感知中国画独特的线条美、墨色美、构图美与意境美,提升对传统艺术形式的敏感度。 艺术表现:通过临摹与创作实践,掌握中国画的基本工具材料使用方法,运用笔墨语言表达对自然与生活的观察和感受,提升造型表现能力。 创意实践:在理解传统技法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结合校园生活进行主题创作,如绘制“我们的运动会”人物长卷,实现传统形式的当代表达。21世纪教育独家原创 4. 文化理解:探究中国画背后蕴含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等哲学思想,理解其作为中华文化重要载体的独特价值,增强文化自信与民族认同。
单元情景 2021 年 6 月,在河南广播电视台端午节晚会《2021 端午奇妙游》的开场节目《洛神水赋》中,舞蹈演员凭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的曼妙身姿,于水中生动再现了中国传世名画之一——《洛神赋图》中的仙人芳姿。这幅由东晋顾恺之绘制的人物画长卷被认为是我国第一幅改编自文学作品的传世画作,画面由多个故事情节组合而成,其中重点描绘了曹植在洛水河边同洛水女神相遇又离别的情景,构图连贯,人物安排疏密得宜且极具情感张力和象征意义。中国画有着悠久的历史、深厚的底蕴、典雅的品格和精绝的笔法,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鲜明的风格特色在世界艺苑中独树一帜。 在本单元,我们将从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三个画科出发,以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为品评标准,在表现内容、构图关系、笔墨技巧、审美意境等多个方面赏析中国画的艺术特征,深入学习中国画的表现方法,并临摹名作、开展创作,用隽永的笔意勾勒新时代的美好画卷。21世纪教育独家原创
达成单元评价表 单元评价表 评价项目评价内容自我评价 知道与表达能知道山水、花鸟、人物是中国画的三个画科。 2.能知道“六法”是中国古代品评绘画的准则,并能说出其基本含义。 ☆☆☆☆☆掌握与运用能运用中国传统的美术品评方式分析作品的画作形制、笔墨语言、色彩构成等艺术特色。21世纪教育独家原创 能掌握“三远”法、勾勒法、点染法、没骨法,并合理运用于中国画创作。 3.能运用中国画的工笔或写意技法,创作花鸟画、山水画、人物画作品。☆☆☆☆☆理解与交流理解中国画追求“ 以形写神”,注重表现意境和精神。2.能理解中国传统绘画在世界美术中自成体系,具有独树一帜的审美观念和表现方式。☆☆☆☆☆
单元课时规划和活动实施表(或用单元结构流程图表示) 单元课时规划 授课类型课时设置课程 内容课时目标核心素养达成新授课《山水相逢》第1课时赏析《葛稚川移居图》《溪山行旅图》,学习“三远法”与“六法”了解山水画的艺术特征,掌握“三远法”构图原理,初步理解“六法”审美感知、文化理解新授课《山水相逢》第2课时青绿山水小品创作:学习设色技法,绘制山水小品掌握青绿山水的敷色要领,完成一幅山水小品临摹或创作 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新授课《花鸟为伴 》第1课时 花鸟为伴:赏析《水墨牡丹图》《花卉图》,学习笔墨语言理解花鸟画的笔墨情趣,掌握勾勒、点染、没骨等技法21世纪教育独家原创审美感知、艺术表现新授课《花鸟为伴 》第2课时写意花鸟创作:观察生活,创作花鸟小品运用所学技法,创作一幅表现生活之美的写意花鸟画创意实践、文化理解新授课《传神写照 》第1课时 赏析《韩熙载夜宴图》,学习长卷构图与“以形写神”理解人物长卷的叙事结构与“意象造型”特点,掌握布局方法审美感知、文化理解新授课《传神写照 》第2课时 校园人物长卷创作:绘制“我们的校园生活”主题长卷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一幅反映校园生活的写意人物长卷创意实践、艺术表现
第二单元大单元教学(第1课第1课时)学习规划
课型课时 新授课2课时第1课时
核心素养目标 审美感知:感受中国山水画 “可行、可望、可游、可居” 的意境之美,理解 “三远” 法(高远、深远、平远)的布局特色与审美价值。 艺术表现:初步掌握山水画的基本鉴赏方法,能区分 “三远” 法的不同视角特点(仰视、平视、俯视)。 创意实践:运用 “三远” 法和谢赫 “六法” 对经典山水画进行简单解读,培养审美分析能力。 文化理解:体会山水画中蕴含的自然观与人文精神,认同 “意境是山水画灵魂” 的传统艺术理念。21世纪教育独家原创
教学内容 分析 本节课属于人美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国绘画的独特意蕴》,聚焦中国山水画的核心内涵与鉴赏方法。通过《洛神水赋》视频及《洛神赋图》导入,引出山水画的历史地位;赏析《葛稚川移居图》《浮玉山居图》等经典作品,理解山水画 “意境” 的核心(情与景的统一);重点讲解 “三远” 法(高远、深远、平远)的透视原理与视角特点;结合谢赫 “六法”(气韵生动、骨法用笔等),引导学生小组合作解读《溪山行旅图》,掌握山水画的鉴赏逻辑,深化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理解中国山水画的核心审美追求 ——“意境”(情与景的统一,“可行、可望、可游、可居”)。 2. 掌握 “三远” 法的内涵:高远(仰视,巍峨耸立)、深远(俯视,层峦叠嶂)、平远(平视,平静旷远)。 难点:运用 “三远” 法和谢赫 “六法” 中的 “经营位置”“骨法用笔” 等标准,对经典山水画进行有条理的赏析与解读。
学习活动 任务一:赏析佳作,了解中国传统山水画的意境。
任务二:了解古人对画作的品评标准,学习画面布局方式。
作业设计 “连一连” 游戏:将 “高远、深远、平远” 与 “仰视、平视、俯视”“巍峨、开阔、深邃” 匹配。 查阅资料,对比观察王希孟《千里江山图》这幅作品与范宽的《溪山行旅图》有何不同?写一篇小评论。
拓展 播放视频介绍谢赫 “六法”:“南齐谢赫提出的‘六法’是中国画的品评标准,其中‘经营位置’(构图)、‘骨法用笔’(笔墨)与山水画密切相关。” 出示范宽《溪山行旅图》,布置小组任务:“结合‘三远’法和‘六法’,讨论:① 作品用了哪种‘远’法?② 如何体现‘经营位置’和‘骨法用笔’?”21世纪教育独家原创
第二单元大单元教学(第1课第2课时)学习规划
课型课时 新授课2课时第1课时
核心素养目标 审美感知:感受青绿山水的色彩美感(石青、石绿的厚重清丽)与笔墨韵味,理解青绿设色山水的视觉特点与文化内涵。 艺术表现:掌握青绿山水的基本技法 —— 勾(轮廓)、皴(质感)、擦(层次)、染(底色)、设色(石青、石绿),能按步骤完成简单的青绿山水小品。 创意实践:结合 “三远” 法和 “六法” 中的 “随类赋彩”,临摹或创作青绿山水片段,注重构图与色彩和谐。 文化理解:体会青绿山水所体现的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感受传统绘画中 “天人合一” 的审美追求。21世纪教育独家原创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第 1 课第 2 课时,承接上节课 “三远” 法和意境赏析,聚焦青绿山水的技法实践。通过复习巩固 “三远” 法和谢赫 “六法”,引入王希孟《千里江山图》解析青绿山水的定义(以石青、石绿为主色);重点示范青绿山水的绘画步骤(勾、皴、擦、染、设色);引导学生通过临摹实践掌握技法,并拓展至自然观察与画家风格探究,深化对山水画 “人与自然关系” 的理解。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理解青绿山水的定义:以石青、石绿为主色,展现山水青翠碧绿的色彩效果。 2. 掌握青绿山水的基本步骤:勾(墨线轮廓)、皴(披麻皴等塑质感)、擦(增强层次)、染(赭石 / 花青打底)、设色(石青、石绿叠加)。 难点: 连贯运用勾、皴、擦、染、设色技法表现山石质感,做到色彩层次分明(近浓远淡)、笔墨与色彩和谐统一。
学习活动 任务一:布置任务三:绘制青绿设色山水小品。
课外拓展 1.美术和其他艺术形式在本质上是相通的。围绕同一题材,我们除了可以进行美术表现外,也可以借由文学、舞蹈等艺术形式来表现。 2.观察作业:拍摄校园附近的山水景致,对比古画思考:“我会如何用笔墨表现它?” 3.文化探究:查找1位你喜欢的山水画家,分析其作品中的“人与自然关系”(如倪瓒的疏淡、石涛的恣肆)。
作业设计 布置实践任务:“选择《千里江山图》局部或简化山水素材,用今天学的步骤临摹青绿山水小品,要求:① 构图符合‘三远’法;② 完成勾、皴、擦、染、设色五步;③ 色彩有近浓远淡层次。”21世纪教育独家原创
第二单元大单元教学(第2课第1课时)学习规划
课型课时 新授课2课时第1课时
核心素养目标 审美感知:感受中国花鸟画 “气韵生动” 的艺术魅力,理解笔墨变化(焦、浓、重、淡、清)与 “形神兼备” 的审美内涵。 艺术表现:初步感知花鸟画的基本笔墨技法(勾、皴、擦、点、染),能区分工笔、写意、兼工带写等不同表现形式的特点。 创意实践:通过简单临摹体验花鸟画的笔墨意趣,尝试用线条表现花鸟的基本形态。 文化理解:体会花鸟画中寄托的人文情感与自然生机,认同传统绘画 “以形写神” 的艺术理念。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属于人美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国绘画的独特意蕴》,聚焦中国花鸟画的核心知识。通过赏析齐白石昆虫水墨画引入主题,明确花鸟画的定义与地位;以崔白《寒雀图》为核心案例,解析花鸟画的动静构图、笔墨语言(线条、墨色变化)及 “兼工带写” 的特点;结合徐渭、陈淳、朱耷等名家作品,区分工笔、写意、墨骨、兼工带写四种表现形式,理解 “形神兼备”“似与不似之间” 的艺术理念;最终通过简单临摹,让学生初步体验花鸟画的笔墨意趣。21世纪教育独家原创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花鸟画的定义(以花卉、鸟禽、鱼虫等为对象)及其在中国画中的地位。 掌握花鸟画的基本笔墨要素:墨分五色(焦、浓、重、淡、清)和核心技法(勾、皴、擦、点、染)。 区分工笔、写意、兼工带写、墨骨花鸟四种表现形式的特点。 难点:理解中国画 “形神兼备” 的内涵,体会 “似与不似之间” 的艺术追求(既不照搬自然,又不脱离物象本质)。
学习活动 任务一:了解名家名作的用墨特色
作业设计 用勾线笔简单临摹《墨梅图》或《墨兰图》的局部,注意线条的粗细、墨色的浓淡变化。 2.对比本课赏析的 2-3 幅花鸟画作品,用文字简述它们在笔墨意趣上的不同(如工笔与写意的差异)。21世纪教育独家原创
第二单元大单元教学(第2课第2课时)学习规划
课型课时 新授课2课时第2课时
核心素养目标 审美感知:感受花鸟画中勾勒法、点染法、没骨法等技法的笔墨韵味,理解中锋与侧锋用笔的不同表现力。 艺术表现:掌握勾勒法(线条勾勒轮廓)、点染法(墨色点缀晕染)、没骨法(直接用色墨表现)的基本技法,能区分并运用中锋、侧锋用笔。 创意实践:运用所学技法创作一幅花鸟小品,注重构图与笔墨变化的协调。 文化理解:体会花鸟画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感受传统艺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对传统文化的创新认同。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第 2 课第 2 课时,承接上节课花鸟画的基本概念与笔墨要素,聚焦技法实践。通过复习旧知回顾花鸟画核心特点,重点讲解勾勒法、点染法、没骨法等创作技法,解析破墨法、中锋 / 侧锋用笔等细节技巧;结合潘天寿《水仙》、齐白石《和平图》等作品示范创作步骤(构图、勾勒、点染、整理);引导学生通过临摹与创作掌握技法,并拓展至花鸟画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插花),深化对 “花鸟为伴” 人文内涵的理解。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掌握花鸟画的核心技法:勾勒法(线条勾勒轮廓)、点染法(墨色点缀晕染)、没骨法(直接用色墨表现,无轮廓线)。 2. 区分并运用中锋用笔(线条圆浑)与侧锋用笔(墨色丰富)。 难点:灵活运用勾勒、点染、没骨等技法表现花鸟的形态特征,做到构图合理、笔墨变化自然(如浓淡、干湿对比)
学习活动 任务一:布置教材任务二:“今天我们学习勾勒法、点染法、没骨法,创作花鸟小品。”21世纪教育独家原创
课外拓展 1.播放视频《中国花鸟画的发展》 2.欣赏现代花鸟装饰设计(如茶几、抱枕、衣服),分析其中的技法转化(如没骨法在印花中的应用)。
作业设计 1.课堂作业:布置创作任务:“自选花鸟素材(如梅花、兰花、菊花),用勾勒、点染或没骨法创作小品,要求:① 构图合理;② 运用中锋 / 侧锋用笔;③ 体现墨色变化。”提供素材图片(花形、叶片特征),提示:“先观察花瓣形态 —— 梅花圆润、兰花修长,再选对应技法。” 课后作业:通过生动形象的花鸟我们可以感受 到中国古人对花木的钟情、对自然的崇尚。 此外,中式插花也是一种彰显自然神韵、极富雅逸之趣的文化传统。请你尝试完成一件别出心裁的插花作品,用它点缀生活空间。21世纪教育独家原创
第二单元大单元教学(第3课第1课时)学习规划
课型课时 新授课2课时第1课时
核心素养目标 审美感知:感受中国人物画 “传神” 的艺术特点,理解经典作品的布局美感与文化内涵。 艺术表现:初步掌握用纵横、起伏、虚实、疏密等方法构思人物场景布局的技巧。 创意实践:能够结合校园生活场景,运用所学布局方法进行简单的线条勾勒创作。 文化理解:体会中国传统人物画中蕴含的人文精神与时代背景,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21世纪教育独家原创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属于人美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国绘画的独特意蕴》,聚焦中国人物画的核心特点 “传神写照”。通过赏析《韩熙载夜宴图》《簪花仕女图》等经典作品,引导学生理解人物画注重刻画人物心灵与精神、通过布局展现场景逻辑的特点;结合黄胄《帕米尔之舞》等现代作品,学习人物布局中的纵横、起伏、虚实、疏密等技法,并最终将技法运用到校园生活场景的创作构思中。
教学重难点 重点:1.理解中国人物画 “传神” 的核心特点(注重人物性格与内心世界的揭示)。2.掌握经典人物画长卷的布局结构(如分场景叙事、道具分隔等)及人物组构的关键技法(纵横、起伏、虚实、疏密)。 难点:将纵横、起伏、虚实、疏密等布局技法灵活运用到校园生活场景的构思与勾勒中,做到画面既富有变化又和谐统一。
学习活动 任务一:赏析人物画长卷,了解人物画的布局结构。
任务二:通过纵横、起伏、虚实、疏密的变化来表现多组人物21世纪教育独家原创
作业设计 1.课堂作业:展示周昉《簪花仕女图》,提问:“画中人物在做什么?画面通过哪些细节体现贵族生活的闲适?” 2.课后作业:选取校园一个场景(如课间走廊、社团活动一角 ),用简单线条勾勒布局构思,体现场景分隔、人物组的纵横 / 疏密等关系 。
第二单元大单元教学(第3课第2课时)学习规划
课型课时 新授课2课时第2课时
核心素养目标 审美感知:感受中国写意人物画线条的笔墨韵味(粗、细、浓、淡等变化),理解线条作为 “国画灵魂” 的艺术价值。 艺术表现:掌握写意人物画线条的基本变化(粗、细、浓、淡、干、湿、顿、挫)及控笔技巧,能运用线条勾勒人物动态与细节。21世纪教育独家原创 创意实践:结合校园生活场景,运用写意线条与布局知识创作人物画,突出人物动态与生活氛围。 文化理解:体会中国写意人物画的笔墨精神及水墨动画的民族特色,增强对传统艺术的认同与创新意识。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第 3 课第 2 课时,承接上节课人物长卷布局知识,聚焦中国写意人物画的核心技法。通过复习布局要点与动态捕捉,引导学生探索写意人物画 “以线造型、线条多变” 的特点;通过控笔训练、临摹示范,掌握线条的浓淡、粗细等变化技巧;最终结合校园生活场景(如运动会、课间活动),运用布局与写意线条进行创作,并拓展至水墨动画的民族特色赏析,深化对 “传神” 内涵的理解。
教学重难点 重点:1.理解写意人物画 “以线造型” 的特点,掌握线条的基本变化(粗、细、浓、淡、干、湿、顿、挫)。 2.运用写意线条结合校园场景创作,突出人物动态与生活氛围。21世纪教育独家原创 难点:精准控制线条的笔墨变化(如浓淡过渡、顿挫转折),并通过线条准确表现人物动态与情感。
学习活动 任务一:布置教材任务三:绘制写意人物画。
拓展 拓展引入水墨动画:播放《牧笛》片段,讲解:“水墨动画融合了水墨线条与动画语言,体现了传统艺术的创新魅力。”
作业设计 课堂实践:1. 提出创作主题:“用写意线条记录校园生活,可选‘难忘的运动会’‘课间舞者’‘读书学子’等场景,若画长卷片段需注意场景衔接。” 2. 强调要求:“突出人物动态,运用粗、细、浓、淡线条区分主体与背景,体现画面疏密节奏。” 3. 提供校园场景照片参考,对创作困难的学生提示:“先快速勾勒动态轮廓,再用浓墨强调主体人物。”21世纪教育独家原创 课后作业:请你综合运用本单元学到的知识,尝试编创简单的水墨动画作品。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