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美版《传神写照》教学设计(第3课第1课时)
课题 传神写照 单元 第二单元 学科 美术 年级 八年级
核心素养教学目标 审美感知:感受中国人物画 “传神” 的艺术特点,理解经典作品的布局美感与文化内涵。 艺术表现:初步掌握用纵横、起伏、虚实、疏密等方法构思人物场景布局的技巧。 创意实践:能够结合校园生活场景,运用所学布局方法进行简单的线条勾勒创作。 文化理解:体会中国传统人物画中蕴含的人文精神与时代背景,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属于人美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国绘画的独特意蕴》,聚焦中国人物画的核心特点 “传神写照”。通过赏析《韩熙载夜宴图》《簪花仕女图》等经典作品,引导学生理解人物画注重刻画人物心灵与精神、通过布局展现场景逻辑的特点;结合黄胄《帕米尔之舞》等现代作品,学习人物布局中的纵横、起伏、虚实、疏密等技法,并最终将技法运用到校园生活场景的创作构思中。21世纪教育独家原创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美术基础,对中国画的题材(山水、花鸟、人物)有初步认知,但对人物画 “传神” 的深层内涵、经典作品的布局逻辑及技法运用缺乏系统理解。学生对校园生活场景熟悉,具备一定的观察与表达能力,适合通过直观赏析、小组讨论和实践创作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学习。
教学重点 理解中国人物画 “传神” 的核心特点(注重人物性格与内心世界的揭示)。 掌握经典人物画长卷的布局结构(如分场景叙事、道具分隔等)及人物组构的关键技法(纵横、起伏、虚实、疏密)。
教学难点 将纵横、起伏、虚实、疏密等布局技法灵活运用到校园生活场景的构思与勾勒中,做到画面既富有变化又和谐统一。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实践练习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一: 复习导入 展示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代表作品图片,提问:“中国画按题材可分为哪几类?你能区分这三幅作品分别属于哪类吗?” 引导学生对比三类作品,追问:“与山水画的意境之美、花鸟画的生机之美相比,人物画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感受?”21世纪教育独家原创 3. 总结学生回答,引出课题:“人物画重在刻画人物的心灵与精神,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传神写照’。” 过渡语:同学们对中国画的题材分类掌握得很好!山水画让我们感受自然的磅礴,花鸟画让我们体会生命的灵动,而人物画又有怎样独特的魅力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中国人物画的世界,探索 “传神写照” 的奥秘。21世纪教育独家原创 1. 观察图片,回顾中国画题材分类,准确区分山水、花鸟、人物画。 2. 小组讨论后分享对人物画的感受(如 “能看到人物的表情和生活场景”“好像能感受到人物的心情” 等)。 1. 激活学生已有知识,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 2. 通过对比突出人物画的核心特点,自然引出课题。
环节二: 探究经典,理解 “传神” 与布局 布置任务一: 赏析人物画长卷,了解人物画的布局结构。 展示《韩熙载夜宴图》(宋摹本),介绍作品背景:“这是五代画家顾闳中受南唐后主李煜委托创作的长卷,记录了大臣韩熙载的夜宴场景。” 播放作品背景故事及布局解析视频,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分为几个场景?每个场景用什么道具分隔?韩熙载在不同场景中的神态、动作有什么特点?”作品的布局结构有哪些? 3. 小结:“作品以屏风为界分为‘听琴、观舞、休息、清吹、散宴’五个场景,像连环画一样连贯叙事,通过韩熙载的神态变化揭示其复杂内心 —— 这就是人物画的‘传神’与布局智慧。”同时播放《韩熙载夜宴图》神还原视频深入讲解作品的布局结构。 4.布置任务,展示周昉《簪花仕女图》,提问:“画中人物在做什么?画面通过哪些细节体现贵族生活的闲适?”21世纪教育独家原创 观看视频,结合图片观察作品的场景划分与道具运用。 小组讨论后分享自己的看法。 记录作品布局构思特点(分场景、道具分隔、连贯叙事)。 4. 观察《簪花仕女图》,分享对贵族生活状态的感受(如 “衣着华丽、动作缓慢,很闲适”)。 1.《韩熙载夜宴图》不仅让我们看到了古代的夜宴场景,更通过巧妙的布局和对人物神态的刻画,让我们读懂了韩熙载的内心。这种 “以形写神” 的智慧和独特的布局方式,是中国人物画的精髓。接下来,我们再看看另一幅经典作品,感受不同时代人物画的 “传神” 魅力。 2.通过任务驱动,深入理解长卷的叙事性与艺术表现手法,培养合作探究能力。21世纪教育独家原创
环节三: 技法解析,学习人物组构方法 布置任务二:通过纵横、起伏、虚实、疏密的变化来表现多组人物。21世纪教育独家原创 展示现代作品黄胄《帕米尔之舞》《民族大团结》《幸福一代》(局部),引导分析:“当画面人物较多时,画家是如何安排人物的?观察人物的站位、动作有什么变化(纵横、起伏)?画面中哪些地方密集、哪些地方稀疏(疏密)?哪些人物刻画细致、哪些较简略(虚实)?” 总结技法:“人物长卷不是简单堆叠,而是通过纵横站位、起伏动态、虚实对比、疏密分布营造节奏,让画面既丰富又和谐。” 展示《帕米尔之舞》,提问:“多人物场景如何避免杂乱?” 小组讨论:结合校园运动会案例,示范用“纵横”“起伏”布局人群(如比赛区密、观众区疏)。 过渡语:“长卷的魔力在于‘节奏’,就像音乐中的强弱拍——下一站,我们的校园生活如何‘入画’?” 聚焦《帕米尔之舞》,小组合作标注画面中的 “纵横、起伏、虚实、疏密” 之处,派代表展示分析结果。
记录人物组构的核心技法:纵横、起伏、虚实、疏密。 分析《帕米尔之舞》的层次关系。21世纪教育独家原创 4.小组讨论后分享自己的看法。 1. 从古代到现代作品的衔接,让学生理解技法的传承与发展。 2. 通过具象作品的分析,将抽象的 “布局技法” 转化为可观察的画面元素,突破教学难点。 将经典技法迁移到现实场景,为下节课创作铺垫。
环节四: 课堂小结 总结人物画“传神”的关键:动态捕捉、心理刻画、构图节奏。 记录作业要求,提出创作疑问(如“如何表现人群远近?”)。 巩固课堂知识,衔接下节课的实践创作
作业布置 选取校园一个场景(如课间走廊、社团活动一角 ),用简单线条勾勒布局构思,体现场景分隔、人物组的纵横 / 疏密等关系 。21世纪教育独家原创
教学反思 1.学生是否理解“以形写神”的内涵? 2.构图分析环节是否需要更多生活化案例?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