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任务式】人美版《传神写照》核心素养教学设计(第3课第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大单元·任务式】人美版《传神写照》核心素养教学设计(第3课第2课时)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美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5-09-09 15:09: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美版《传神写照》教学设计(第3课第2课时)
课题 传神写照 单元 第二单元 学科 美术 年级 八年级
核心素养教学目标 审美感知:感受中国写意人物画线条的笔墨韵味(粗、细、浓、淡等变化),理解线条作为 “国画灵魂” 的艺术价值。 艺术表现:掌握写意人物画线条的基本变化(粗、细、浓、淡、干、湿、顿、挫)及控笔技巧,能运用线条勾勒人物动态与细节。 创意实践:结合校园生活场景,运用写意线条与布局知识创作人物画,突出人物动态与生活氛围。 文化理解:体会中国写意人物画的笔墨精神及水墨动画的民族特色,增强对传统艺术的认同与创新意识。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第 3 课第 2 课时,承接上节课人物长卷布局知识,聚焦中国写意人物画的核心技法。通过复习布局要点与动态捕捉,引导学生探索写意人物画 “以线造型、线条多变” 的特点;通过控笔训练、临摹示范,掌握线条的浓淡、粗细等变化技巧;最终结合校园生活场景(如运动会、课间活动),运用布局与写意线条进行创作,并拓展至水墨动画的民族特色赏析,深化对 “传神” 内涵的理解。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在上节课已掌握人物长卷布局方法,对人物动态有初步观察能力,但对写意人物画的线条变化、笔墨控制缺乏系统练习,控笔能力较弱。学生对校园生活场景熟悉,具备一定的创作热情,适合通过 “观察 — 练习 — 创作” 的步骤提升技法,需教师加强示范与针对性指导。
教学重点 理解写意人物画 “以线造型” 的特点,掌握线条的基本变化(粗、细、浓、淡、干、湿、顿、挫)。 运用写意线条结合校园场景创作,突出人物动态与生活氛围。
教学难点 精准控制线条的笔墨变化(如浓淡过渡、顿挫转折),并通过线条准确表现人物动态与情感。
教学方法 示范教学法、分层练习法、小组互评法、情境迁移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一: 复习回顾,衔接新知 1. 提问引导复习:“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人物长卷的布局要点,谁能说说关键是什么?绘制人物画除了布局,还需要关注什么?” 2. 展示学生上节课校园场景速写作业,点评动态捕捉的优点与不足:“这位同学的场景疏密处理很好,但人物动态稍显僵硬,今天我们就来解决‘如何让人物更生动’的问题。” 过渡语:上节课我们用布局让校园场景有了节奏,但若想让画面中的人物 “活起来”,还需要一个关键 “密码”—— 这就是国画人物画的灵魂:线条。今天我们就一起探索写意人物画的线条奥秘,让笔下的人物更传神。 1. 回顾回答:“布局要点是纵横、起伏、虚实、疏密”“还需要关注人物动态和表情”。 2. 观察作业点评,明确本节课需提升的重点(人物动态与线条表现)。 1. 巩固上节课知识,建立新旧知识衔接点。 2. 通过作业点评直击问题,激发学生对新技法的学习需求。
环节二: 探索写意,解析线条特点 任务三:绘制写意人物画。 展示写意人物画作品,提问:“这些作品与上节课的工笔人物画相比,线条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观察并总结 “写意线条更自由、变化更丰富”。 板书线条变化类型:粗、细、浓、淡、干、湿、顿、挫,结合图片举例说明:“粗线条显厚重,细线条显灵动;浓墨突出主体,淡墨表现层次。” 播放线条控笔技巧视频,强调:“线条变化的关键在控笔,中锋行笔要稳,提按转折要果断。” 4.示范 9 种控笔训练:横线(中锋匀速)、竖线(中锋匀速)、圆弧线(腕部运动)、曲线(转弯降速)、提按线(匀速渐变)等,边示范边讲解:“提按线要像呼吸一样自然,顿笔要果断有力。” 对比工笔与写意人物画,小组讨论后分享线条差异(如 “写意线条更简练,有浓淡变化”)。
2. 记录线条变化类型,结合示例理解不同线条的表现力。
3. 观看视频,标注控笔要点(中锋、提按、转折速度等)。 4.跟随教师示范进行控笔练习,重点练习提按、转折线条。 1. 通过对比明确写意人物画的核心特点,聚焦线条变化。 2. 用直观示例与视频降低抽象技法的理解难度,为后续练习打基础。
环节三: 技巧练习,掌握控笔与临摹 分发《天山鼓声》临摹步骤图,引导学生分步练习:“第一步勾勒基本造型,注意人物动态;第二步添加细节,关注线条疏密;第三步简单染墨,体会浓淡变化。” 2. 巡视指导,针对线条僵硬的学生示范:“手腕放松,让笔尖自然运行。” 过渡语:线条练习就像学走路,基础打稳了才能跑起来。刚才的控笔练习让大家熟悉了线条的 “脾气”,现在我们通过临摹《天山鼓声》,把这些技巧用到人物画中,感受线条如何表现人物动态与细节。 1.按步骤临摹《天山鼓声》,先画动态轮廓,再添细节,最后尝试染墨。 2.小组内互相展示练习成果,交流控笔难点(如 “转折处总画不流畅”)。 1. 通过示范与分层练习,帮助学生掌握控笔技巧,突破线条控制的难点。 2. 临摹经典作品,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线条的疏密、浓淡运用,强化 “以线造型” 的能力。
环节四: 课堂实践创作校园写意画 1. 提出创作主题:“用写意线条记录校园生活,可选‘难忘的运动会’‘课间舞者’‘读书学子’等场景,若画长卷片段需注意场景衔接。” 2. 强调要求:“突出人物动态,运用粗、细、浓、淡线条区分主体与背景,体现画面疏密节奏。” 3. 提供校园场景照片参考,对创作困难的学生提示:“先快速勾勒动态轮廓,再用浓墨强调主体人物。” 过渡语:掌握了线条技巧,我们就可以用画笔记录身边的校园生活了。无论是运动会上的奋力奔跑,还是课间的轻松欢笑,都可以用写意线条生动表现。大胆下笔,让你的线条 “说话”,传递校园的活力吧! 1. 选择创作主题,构思画面布局(主体人物、场景元素)。 2. 用写意线条创作,先画动态,再添细节,尝试用墨色浓淡区分层次。 3. 创作中遇到问题及时向教师或同学请教(如 “如何让线条更流畅”)。 1. 将所学技法与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结合,激发创意实践热情。 2. 强调线条与布局的结合,落实艺术表现与创意实践的核心素养目标。
环节五:评价交流,拓展水墨动画 1. 组织作品展示:选取 3-4 幅作品,邀请作者介绍创作思路(布局、线条用意)。 2. 引导互评:“这幅作品的线条是否表现出了人物动态?墨色浓淡运用有什么优点?” 结合教材第 23 页评价表点评。 3. 拓展引入水墨动画:播放《牧笛》片段,讲解:“水墨动画融合了水墨线条与动画语言,体现了传统艺术的创新魅力。” 1. 上台介绍自己的作品:“我画的是拔河比赛,用粗线条画选手发力的手臂,淡线条画背景观众。” 2. 参与互评,说出对其他作品的看法:“他的线条很流畅,动态抓得很准,但背景可以再疏一点。” 3. 观看《牧笛》片段,感受水墨动画的线条美感。 1. 通过评价交流,提升学生的审美判断能力,巩固技法要点。 2. 拓展水墨动画,拓宽文化视野,激发对传统艺术创新的兴趣。
课后拓展 请你综合运用本单元学到的知识,尝试编创简单的水墨动画作品。
教学反思 重点关注学生对线条变化的掌握程度、人物动态的捕捉能力,以及创作中布局与写意技巧的结合情况,针对线条僵硬、墨色单一等问题调整后续指导策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