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笔记:同步精讲】课时分层作业(13) 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含答案)--高中生物学人教版必修1

文档属性

名称 【学霸笔记:同步精讲】课时分层作业(13) 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含答案)--高中生物学人教版必修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81.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9-06 14:17:10

文档简介

课时分层作业(13) 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
(本套共9小题,共35分。第1~8小题,每小题3分;第9小题11分。)
题组一 主动运输
1.下列有关主动运输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主动运输过程中,需要载体蛋白协助并消耗能量
B.主动运输的结果是细胞内外物质的浓度差趋于0
C.细胞膜上的载体种类决定了细胞主动吸收或排出的物质类别
D.温度可通过影响生物膜的流动性来影响物质运输速率
2.下图表示Ca2+通过载体蛋白的跨膜运输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Ca2+顺浓度梯度跨膜运输
B.该运输过程需要消耗能量
C.该跨膜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
D.载体蛋白的空间结构不发生改变
3.如图为氨基酸和Na+进出肾小管上皮细胞的示意图。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A.①过程为协助扩散
B.②过程需要消耗能量
C.③过程为主动运输
D.Na+进出肾小管上皮细胞需要载体蛋白
题组二 胞吞与胞吐
4.如图为巨噬细胞将细菌吞噬的过程以及细胞中的溶酶体发挥作用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菌以胞吞形式进入细胞,细菌的细胞膜与巨噬细胞的膜发生了融合
B.溶酶体与吞噬体的融合体现了生物膜具有流动性
C.巨噬细胞吞噬的过程中既不需要载体蛋白,也不需要能量
D.胞吞的过程中细菌共穿过了两层生物膜
5.外泌体是活细胞衍生的一种囊泡状结构,可以作为细胞间信息交流的载体。外泌体分布广泛,在血液、脑脊液、尿液、乳汁等液体中都存在,不同细胞来源的外泌体的内容物也存在差异。如图为外泌体的形成过程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外泌体中含有两层磷脂分子
B.外泌体分泌时需要消耗能量
C.外泌体中通常都包裹着能传递信息的物质
D.外泌体的形成体现了生物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6.图甲中曲线a、b表示物质跨膜运输的两种方式,图乙表示细胞对大分子物质“胞吞”和“胞吐”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胞吞时,大分子首先与膜上的蛋白质结合
B.曲线a可表示Na+进入小肠上皮细胞
C.图乙中的胞吞和胞吐过程需要消耗能量
D.图甲中曲线b达到最大转运速率后的限制因素,可能是转运蛋白的数量有限
7.下图是小肠上皮细胞吸收铁离子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蛋白1运输亚铁血红素的动力是浓度差
B.蛋白2具有催化功能
C.蛋白3运输Fe2+的方式属于主动运输
D.蛋白4运输Fe2+需要消耗能量
8.植物叶肉细胞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以蔗糖的形式经筛管不断运出。蔗糖分子利用H+形成的浓度差借助蔗糖载体与H+同向跨膜运输,相关过程如图所示。蔗糖浓度的变化可调节膜上蔗糖载体的数量。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维持筛管细胞H+浓度的内低外高需要消耗能量
B.ATP酶转运K+和H+时,会发生自身构象的改变
C.蔗糖的跨膜运输没有直接消耗ATP,属于协助扩散
D.蔗糖可作为信息分子起到调控自身运输的作用
9.(11分)科学家通过实验研究表明:在盐胁迫下大量的Na+进入植物根部细胞,会抑制K+进入细胞,导致细胞中Na+/K+的比例异常,使细胞内的酶失活,影响蛋白质的正常合成。碱蓬等耐盐植物能够在盐胁迫逆境中正常生长,如图是耐盐植物根细胞参与抵抗盐胁迫有关的结构示意图,其根细胞生物膜两侧H+形成的电化学梯度,在物质转运过程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可以看出,同种物质进出同一细胞的方式不一定相同,图中Na+进出细胞的方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2种)。为了减少
Na+对胞内代谢的影响,这种H+分布特点可使根细胞将Na+转运到细胞膜外或液泡内,Na+转运所需的能量来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盐碱地上大多数植物很难生长,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植物无法从土壤中获取充足的水分导致萎蔫。
(3)耐盐植物根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的物质基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据图分析,图示各结构中H+浓度分布存在差异,该差异主要由位于________________(填“细胞膜”“液泡膜”或“细胞膜和液泡膜”)上的H+-ATP泵转运H+来维持的。
(4)有人提出,耐盐碱水稻根部细胞的细胞液浓度比普通水稻品种(生长在普通土壤上)的细胞液浓度高。请利用质壁分离实验方法设计实验进行验证(简要写出实验设计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5课时分层作业(13)
1 2 3 4 5 6 7 8
B B D B D B D C
9.(除标注外,每空2分,共11分)(1)主动运输、协助扩散(1分) H+的梯度势能(1分) (2)土壤盐分过多,土壤溶液浓度大,甚至大于植物根部细胞细胞液浓度 (3)细胞膜上转运蛋白的种类和数量 细胞膜和液泡膜 (4)配制一系列浓度梯度的蔗糖溶液,分别取耐盐碱水稻根的成熟区细胞和普通水稻根的成熟区细胞,进行质壁分离实验,观察对比两种植物细胞在每一浓度下发生质壁分离的情况(3分)
1.B [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协助并消耗能量,A正确;主动运输的结果是使细胞内外维持一定的浓度差,B错误;载体蛋白具有专一性,细胞膜上的载体种类决定了细胞主动吸收的物质的类别,C正确;温度可通过影响生物膜的流动性和有关酶的活性来影响物质运输,D正确。]
2.B [细胞转运Ca2+出细胞的过程,该过程是逆浓度梯度转运Ca2+,A错误;据图可知,该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B正确,C错误;该载体蛋白能与Ca2+结合和分离,结合会导致该载体蛋白自身构象的改变,分离后,该载体蛋白自身构象恢复,D错误。]
3.D [①过程管腔中氨基酸进入肾小管上皮细胞是逆浓度梯度,需要载体蛋白并消耗能量,属于主动运输,A错误;②过程管腔中Na+进入肾小管上皮细胞是顺浓度梯度,需要载体蛋白,但不消耗能量,属于协助扩散,B错误;③过程肾小管上皮细胞中氨基酸进入组织液是顺浓度梯度,需要载体蛋白,但不消耗能量,属于协助扩散,C错误;Na+进出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方式有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所以都必须有载体蛋白协助,D正确。]
4.B [细菌以胞吞形式进入细胞,该过程依赖细胞膜的流动性,根据图示可知,两者的细胞膜未发生融合,A错误;溶酶体与吞噬体的融合依赖膜的流动性,B正确;巨噬细胞吞噬的过程中不需要载体蛋白,但需要能量,C错误;由图可知,胞吞的过程中细菌并未穿过生物膜,而是被细胞膜包裹进入细胞内,D错误。]
5.D [据图可知外泌体中含有两层磷脂分子,A正确;据图可知外泌体由多泡体包裹以胞吐的方式分泌出细胞,该过程中需要消耗能量,B正确;外泌体可作为细胞间信息交流的载体,因此外泌体中通常都包裹着能传递信息的物质,C正确;外泌体的形成体现了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D错误。]
6.B [胞吞时,大分子首先与膜上的蛋白质结合,进行识别,A正确;Na+进入小肠上皮细胞为主动运输,而曲线a只与被转运物质的浓度有关,且与浓度呈正相关,属于自由扩散,B错误;胞吞和胞吐过程需要消耗细胞呼吸所释放的能量,C正确;曲线b表示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故曲线b达到最大转运速率后的限制因素可能是转运蛋白的数量有限,D正确。]
7.D [分析题图可知,蛋白1运输亚铁血红素是由高浓度向低浓度,属于协助扩散,其运输亚铁血红素的动力是浓度差,A正确;蛋白2能把Fe3+变为Fe2+,是一种酶,能起催化作用,B正确;图中看出,蛋白3运输Fe2+是由低浓度向高浓度,属于主动运输,C正确;图中看出,蛋白4运输Fe2+是由高浓度向低浓度,属于协助扩散,不需要消耗能量,D错误。]
8.C [据图可知,需要维持筛管细胞H+浓度的内低外高,即H+需要逆浓度运输至细胞外,属于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A正确;ATP酶具有载体和催化两种功能,ATP酶既作为K+、H+的载体,又可以催化ATP的水解,在转运时,会发生自身构象的改变,B正确;蔗糖的跨膜运输没有直接消耗ATP,依赖H+浓度差产生的能量,属于主动运输,C错误;据题干信息“蔗糖浓度的变化可调节膜上蔗糖载体的数量”可知,蔗糖可作为信息分子起到调控自身运输的作用,D正确。]
9.(1)据图可以看出,图中Na+ 进出细胞的方式有借助H+浓度势能的主动运输和顺浓度梯度进行的协助扩散;根据各部分的pH可知,H+借助转运蛋白SOSI顺浓度梯度从细胞膜外运输到细胞质基质形成的势能,为Na+从细胞质基质运输到细胞膜外提供了动力;H+借助转运蛋白NHX顺浓度梯度从液泡内运输到细胞质基质形成的势能,为Na+从细胞质基质运输到液泡内提供了动力,这一转运过程可以帮助根细胞将Na+转运到细胞膜外或液泡内,从而减少Na+对细胞内代谢的影响,由此可知根细胞将Na+转运到细胞膜外或液泡内的过程中消耗了H+的梯度势能。(2)盐碱地土壤盐分过多,土壤溶液浓度大于植物根部细胞细胞液浓度,植物无法从土壤中获取充足的水分导致萎蔫,故盐碱地上大多数植物很难生长。(3)细胞膜的功能主要由膜上的蛋白质种类和数量决定,耐盐植物根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的基础是细胞膜上转运蛋白的种类和数量,转运蛋白空间结构的变化;Na+顺浓度梯度进入根部细胞的方式为协助扩散,图示H+顺浓度的运输需要借助于细胞膜上的SOSI和液泡膜上的NHX,且同时实现Na+的逆浓度梯度转运,保证了盐分的排出和盐分集中到液泡中的过程,结合图示各部分的pH可知,各结构中H+浓度分布存在差异,该差异主要由位于细胞膜和液泡膜上的H+-ATP泵转运H+来维持的。(4)耐盐碱水稻根部细胞的细胞液浓度比一般水稻品种(生长在普通土壤上)的高,实验设计时遵循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利用质壁分离实验方法设计实验进行验证,可以通过设置一系列不同浓度的外界溶液,去培养各自的根细胞,观察比较每一浓度下发生质壁分离的情况,从而得出结论,因此其实验设计思路是:配制一系列浓度梯度的蔗糖溶液,分别取耐盐碱水稻根的成熟区细胞和普通水稻根的成熟区细胞,进行质壁分离实验,观察对比两种植物细胞在每一浓度下发生质壁分离的情况。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