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笔记:同步精讲】课时分层作业(18) 无氧呼吸、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含答案)--高中生物学人教版必修1

文档属性

名称 【学霸笔记:同步精讲】课时分层作业(18) 无氧呼吸、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含答案)--高中生物学人教版必修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0.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9-06 14:17:10

文档简介

课时分层作业(18)
1 2 3 4 5 6 7 8 9
A B D C B A C B D
10.(除标注外,每空2分,共13分)(1)丙酮酸(1分) NADH和能量 (2)二氧化碳和乙醇 无 (3)更强 在低氧条件下甲品种的根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的乙醇比乙品种多,品种甲根系中乙醇含量的上升幅度较大 (4)促进根的有氧呼吸,防止无氧呼吸产物积累对根造成伤害(如乙醇会导致烂根)
1.A [无氧呼吸只在第一阶段释放少量能量,过程②不产生能量,A错误;过程①②分别是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均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B正确;两个②过程丙酮酸被分解成不同的产物,是因为不同细胞中参与第二阶段的酶不同,C正确;无氧呼吸属于有机物不彻底氧化分解,最终产生的酒精和乳酸仍含有大部分能量,而有氧呼吸属于有机物的彻底氧化分解,故与有氧呼吸相比,若释放等量的能量,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更多,D正确。]
2.B [同一植物的不同细胞中可能同时出现催化生成乳酸的酶和催化生成酒精的酶,如马铃薯部分细胞无氧呼吸产生酒精,部分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乳酸,A错误;非必需氨基酸是人体细胞能够合成的,细胞呼吸的中间产物会转化为甘油、氨基酸等非糖物质,B正确;丙酮酸产生于细胞质基质,需要有氧气存在时才能进入线粒体进行分解,C错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释放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少部分能量用于生成ATP,D错误。]
3.D [水稻根部主要进行有氧呼吸,而无氧呼吸会产生酒精,对根细胞产生毒害作用,所以不能长期适应缺氧环境,A错误;荔枝等水果蔬菜的保存要求零上低温、低氧、湿度适宜,B错误;登山时人体主要是从有氧呼吸分解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和水的过程中获得能量,C错误;高等生物保留无氧呼吸的能力,有利于适应低氧等不良环境,D正确。]
4.C [耐低氧的水稻种子撒播于农田,灌水覆盖,减少氧气的接触,同时可以有效防治鸟害、鼠害,A正确;油菜种子播种时宜浅播,是因为油菜种子中富含脂肪,而脂肪中含有的C和H多,O少,萌发时需要消耗大量氧气,B正确;小麦种子入库储藏时,需要在低氧和低温环境储存,C错误;苹果表面涂一层果蜡,可以减缓苹果的水分流失和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消耗,延长其保鲜期,D正确。]
5.B [图甲呼吸速率随着变量①的升高而升高,则变量①可以表示在一定呼吸强度范围内细胞中的含水量,A正确;图甲呼吸速率随着变量①的升高而升高,但影响呼吸作用的因素除了O2之外,还有酶的数量等,所以曲线不能一直增加,且无氧条件下呼吸速率不是最低,适合储藏时应是有机物消耗最少时,即低氧浓度下,B错误;图乙呼吸速率随着变量②的升高而先升高后下降,温度和pH可以影响呼吸酶的活性,所以该图可以表示呼吸速率与温度或pH之间的关系,大棚种植时夜间适当降温,减弱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消耗,有利于增产,C、D正确。]
6.A [丙酮酸转化为乳酸是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不产生ATP,所以不能为肌细胞供能,A错误;在高强度运动时,机体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在有氧条件和无氧条件下肌糖原都能氧化分解提供能量,B正确;乳酸分子中所含能量小于葡萄糖分子中所含能量,肝细胞中乳酸转化为葡萄糖的过程属于吸能反应,该过程通常与ATP的水解相联系,C正确;在有氧条件下,肌细胞中有氧呼吸产生的[H]与O2结合生成水,释放大量能量,无氧呼吸产生的[H]把丙酮酸还原成乳酸,D正确。]
7.C [据图可知,甲曲线表示无氧呼吸过程中CO2的释放量的变化,即没有O2的条件下只进行无氧呼吸,但是随着O2浓度的增加,无氧呼吸受抑制,直至消失,A正确;O2浓度为a时,细胞只进行无氧呼吸,只在细胞质基质中产生少量能量,B正确;c点是无氧呼吸消失点,O2浓度为b时,细胞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C错误;O2浓度高于c时,细胞只进行有氧呼吸,有氧呼吸分解葡萄糖时,O2吸收量和CO2释放量相等,D正确。]
8.B [在相同时间内,种子活力越高,呼吸作用越强,产生的[H]越多,生成的TTF越多,红色越深,因此,可根据相同时间内红色深浅判断种子活力高低,A错误;细胞呼吸中产生[H],而温度影响细胞呼吸酶的活性,故TTF生成速率与保温的温度有关,B正确;无氧条件也产生[H],故无氧条件下,种子中会产生TTF,C错误;细胞呼吸过程中,有氧呼吸第一阶段、第二阶段均可以产生[H],所以TTF既可以在细胞质基质中生成,也可以在线粒体基质中产生,D错误。]
9.D [面积S1和S2加上共有面积,均可表示无氧呼吸释放的CO2量,因此面积S1与面积S2相等,D错误。]
10.(1)有氧呼吸第一阶段中,1分子的葡萄糖分解成2分子的丙酮酸,产生少量的NADH和能量。(2)该植物根细胞进行无氧呼吸第二阶段中,丙酮酸在相关酶的催化作用下分解成二氧化碳和乙醇,无氧呼吸第一阶段产生NADH,第二阶段消耗NADH,故在无氧呼吸过程中无NADH的积累。(3)在低氧条件下甲品种的根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的乙醇比乙品种多,品种甲根系中乙醇含量的上升幅度较大,故品种甲对氧气浓度的变化较为敏感。(4)农田要适时排水的主要目的是促进根的有氧呼吸,防止无氧呼吸产物积累对根造成伤害(如乙醇会导致烂根)。
1/3课时分层作业(18) 无氧呼吸、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
(本套共10小题,共40分。第1~9小题,每小题3分;第10小题13分。)
题组一 无氧呼吸
1.如图表示细胞无氧呼吸的过程,①②依次代表两个阶段。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过程②只释放少量的能量
B.过程①②发生的场所都是细胞质基质
C.两个②过程产物不同,原因是发挥催化作用的酶不同
D.与有氧呼吸相比,若释放等量的能量,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更多
2.下列关于细胞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同一植物的不同细胞中不可能同时出现催化生成乳酸的酶和催化生成酒精的酶
B.细胞呼吸的中间产物可能会转化为丙氨酸等非必需氨基酸
C.丙酮酸产生于细胞质基质,有无氧气都可以进入线粒体进行分解
D.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释放的能量全都用于生成ATP
题组二 影响细胞呼吸因素及其应用
3.关于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水稻根部主要进行无氧呼吸,所以能长期适应缺氧环境
B.荔枝在无O2、保持干燥、零下低温中,可延长保鲜时间
C.登山时人体主要是从分解有机物产生乳酸的过程中获得能量
D.高等生物保留无氧呼吸,有利于对不良环境的适应
4.下列有关细胞呼吸原理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耐低氧的水稻种子撒播于农田,灌水覆盖,可以有效防治鸟害、鼠害
B.油菜种子播种时宜浅播,原因是萌发时需要消耗大量氧气
C.小麦种子入库储藏时,在无氧和低温条件下储藏时间延长
D.苹果表面涂一层果蜡,可以减缓苹果的水分流失和呼吸作用,延长其保鲜期
5.甲、乙两图描述的是环境因素与呼吸作用间的关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甲中的变量①可表示在一定呼吸强度范围内细胞中的含水量
B.图甲中的变量①可表示O2浓度,无氧条件下呼吸速率最低,适合储藏
C.图乙中的变量②可表示温度,大棚种植时夜间适当降温,有利于增产
D.图乙中的变量②可表示pH,pH过高会抑制细胞呼吸
6.无氧运动产生的乳酸会导致肌肉酸胀乏力,乳酸在肌肉和肝脏中的部分代谢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无氧运动时丙酮酸转化为乳酸可为肌细胞迅速供能
B.肌糖原在有氧条件和无氧条件下都能氧化分解提供能量
C.肝细胞中乳酸转化为葡萄糖的过程属于吸能反应
D.肌细胞中有氧呼吸产生的[H]与O2结合,无氧呼吸产生的[H]不与O2结合
7.如图为小麦非绿色器官在不同O2浓度下有氧呼吸CO2释放量、无氧呼吸CO2释放量的变化曲线(呼吸底物只考虑葡萄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甲可以表示无氧呼吸CO2释放量
B.O2浓度为a时,只在细胞质基质中产生少量能量
C.O2浓度为b时,只进行有氧呼吸
D.O2浓度高于c时,O2的吸收量和CO2释放量相等
8.种子质量是农业生产的前提和保障。生产实践中常用TTC法检测种子活力,TTC(无色)进入活细胞后可被[H]还原成TTF(红色)。大豆充分吸胀后,取种胚浸于0.5% TTC溶液中,30 ℃保温一段时间后部分种胚显现红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种胚红色越深,其种子活力越低
B.TTF生成速率与保温的温度有关
C.无氧条件下,种子中不会产生TTF
D.TTF只能在细胞质基质中生成
9.某植株的非绿色器官在不同O2浓度下,单位时间内O2吸收量和CO2释放量的变化如图所示。若细胞呼吸分解的有机物全部为葡萄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甲、乙、丙曲线分别表示CO2释放总量、O2吸收量、无氧呼吸产生CO2量
B.O2浓度由0到a的过程中,无氧呼吸释放CO2的速率逐渐降低
C.O2浓度由0到a的过程中,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速率逐渐增加
D.面积S1与面积S2不相等
10.(13分)科研小组研究了低氧胁迫对某种植物根细胞呼吸作用的影响。取该种植物甲、乙两个品种,分别在正常通气和低氧条件下进行实验,并在一周后测定根系中乙醇的含量,结果如下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品种甲 品种乙
正常通气一周后乙醇含量(μmol·g-1) 2.5 2.5
低氧处理一周后乙醇含量(μmol·g-1) 6 4
(1)该植物根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第一阶段中,1分子的葡萄糖分解成2分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产生少量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植物根细胞进行无氧呼吸第二阶段中,丙酮酸在相关酶的催化作用下分解成____________,在无氧呼吸过程中__________(填“有”或“无”)NADH的积累。
(3)低氧处理条件下,甲品种比乙品种对氧气浓度变化的敏感性____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借鉴该实验结果,在农业生产上,农田要适时排水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