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分层作业(21)
1 2 3 4 5 6 7 8
B C A D D C B D
9.(除标注外,每空2分,共11分)(1)0.6(1分) 8 (2)A点右移,B点向左下方移动 (3)蓝光比红光时的气孔导度大,进入的CO2多,但蓝光比红光时的光合速率大,消耗的CO2更多,因此蓝光下的胞间CO2浓度低 减小 (4)适当补充一定强度的蓝光;在晴朗的夏季中午要适当遮光
1.B [镁是构成叶绿素的重要成分,缺镁会影响叶绿素的合成,A正确;“田里无粪难增产”,说明粪(有机肥)可增产,原因是有机肥被分解者分解后可为农作物提供无机盐和CO2,植物不能直接吸收有机物,B错误;光照强度影响光合作用速率,是影响作物在夏季生长的主要环境因素之一,C正确;昼夜温差会影响到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有关酶的活性,从而影响植株内有机物的积累,D正确。]
2.C [此时温度已经是最适温度,所以再提高温度会使酶的活性降低,从而使光合作用速率降低,A不符合题意;B点是光饱和点,此时光照不是限制光合作用的因素,B不符合题意;CO2的浓度为0.03%,相对较低,所以增加CO2浓度会提高光合作用的速率,增加光合作用合成量,C符合题意;酶的数量属于内因,D不符合题意。]
3.A [一般情况下,阳台内的蔬菜进行光合作用利用的光主要是自然光,A正确;为提高产量,在晚上可适当降低阳台蔬菜所处环境的温度,以降低呼吸速率,减少有机物的消耗,B错误;夜间没有光照,不能发生光反应来为暗反应提供NADPH和ATP,因此不能持续进行暗反应,C错误;叶绿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而对绿光的吸收则很少,因此叶绿素对光的吸收效率与光的波长不呈正相关,D错误。]
4.D [本实验自变量为光照强度,根据单一变量原则,可知水温为无关变量,可在灯和试管中间放置盛水的玻璃柱,吸收灯光的热量,避免光照对烧杯内水温产生影响,A正确;为防止偶然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干扰,每个条件下需做重复实验,图中数据为每个条件下做重复实验取得的平均值,B正确;由图可知,在一定范围内,试管与灯泡的距离越远,气泡产生速率越低,每分钟产生的气泡数越少,试管和灯泡的距离与每分钟产生的气泡数呈负相关,C正确;与灯泡的距离为60 cm时气泡产生速率不为0,将这个试管放在黑暗处,金鱼藻不进行光合作用,氧气(气泡)产生速率为0,两者不一样,D错误。]
5.D [由题干“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 ℃和30 ℃”可知,温度升到30 ℃,细胞呼吸强度升高,A点下移;光合速率减慢,所以D点时吸收的CO2量减小,D点下移;B点表示光合作用强度=细胞呼吸强度,即光补偿点温度升到30 ℃,细胞呼吸强度增强,光合作用强度降低,在除光照强度外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要再达到光补偿点,需增加光照强度,即B点右移。]
6.C [CO2吸收速率代表净光合速率,由图可知,CT植株和HT植株的CO2吸收速率最大值基本一致,即CT植株和HT植株的净光合速率最大值基本一致,两组植株呼吸速率未知,所以两组植株固定CO2的最大速率不一定相同,A错误;50 ℃时CT植株净光合速率为0,但呼吸速率不为0,且总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所以50 ℃时CT植株能进行光合作用,B错误;由图可知35℃时两组植株的净光合速率相等,所以35 ℃时两组植株单位时间内积累的有机物相等,C正确;由图可知,在较高的温度下HT植株的净光合速率仍大于零,能积累有机物进行生长发育,体现了HT植株对高温环境较适应,D错误。]
7.B [提供O,一段时间后,能在CO2中检测到18O,该转移过程发生在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即水和丙酮酸在线粒体基质中发生反应产生了C18O2,A正确;提供O,一段时间后,能在有机物中检测到18O,该过程通过有氧呼吸第二阶段转移到,而后经过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转移到有机物中,B错误;给水稻提供14CO2,14C在水稻光合作用过程中的转移途径大致是:14CO2→14C3→14C6H12O6,根细胞在缺氧状态下进行无氧呼吸时,14C6H12O6会分解形成14C2H5OH,C正确;提供14CO2,CO2作为光合作用的原料,可通过CO2的固定以及C3还原过程转移到有机物中,即其在叶绿体中14C的转移途径大致是14CO2→14C3→(14CH2O),D正确。]
8.D [结合题意及图示可知,本实验有光照强度、是否施肥、土壤含水量三个自变量,A错误;制约B点CO2吸收速率的因素有光照强度,此外可能还有土壤含水量,B错误;D点与C点CO2吸收速率有差别的原因是土壤含水量的不同,C错误;据图可知,同一光照强度下,土壤含水量在40%~60%的条件下施肥,CO2吸收速率最大,说明此时施肥效果较好,D正确。]
9.(1)据图1分析,在光照强度为6 klx时,呼吸速率为0.2 mg·g-1·L-1·h-1,净光合速率为0.4 mg·g-1·L-1·h-1,则总光合速率为0.2+0.4=0.6 mg·g-1·L-1·h-1,每天呼吸消耗能量为0.2×24=4.8 mg·g-1·L-1,则光合积累量必须大于4.8 mg·g-1·L-1,植物才能生长,在光照强度为6 klx时,光照时间4.8÷0.6=8 h才能正常生长。(2)呼吸速率的最适温度为35 ℃。图1是在光合作用最适温度(25 ℃)下的测量结果,若温室温度升高到35 ℃,则光合速率下降,呼吸速率上升,达到光饱和点的光照强度降低,则A点右移,B点向左下方移动。(3)据图2分析,蓝光比红光时的气孔导度大,进入的 CO2多,但蓝光比红光时的光合速率大,消耗的CO2更多,因此蓝光下的胞间CO2浓度低。由于只有叶绿素吸收红光,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都吸收蓝紫光,所以若蓝光照射绿色植物转变为用红光照射,光反应下降,为暗反应提供的ATP和NADPH减少,C3的还原减少,叶绿体中C5的浓度将减小。(4)据图2可知,蓝光组的光合速率最大,所以在阴雨天可以适当补充蓝光,增加光合速率;晴朗的中午光照太强,会出现光合午休现象,则需要适当遮光。
1/3课时分层作业(21) 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
(本套共9小题,共35分。第1~8小题,每小题3分;第9小题11分。)
题组一 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
1.农谚是我国劳动人民从事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智慧结晶和经验总结,其中蕴含着很多的生物学原理。下列关于农谚的解释错误的是( )
A.“缺镁后期株叶黄,老叶脉间变褐亡”——缺镁会影响叶绿素的合成
B.“锅底无柴难烧饭,田里无粪难增产”——农家肥主要给农作物提供生长所需的有机物
C.“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光照强度是影响作物在夏季生长的主要环境因素之一
D.“白天热来夜间冷,一棵豆儿打一捧”——昼夜温差会影响植株内有机物的积累
2.如图表示某种植物在最适温度和浓度为0.03%的CO2条件下,光合作用合成量随光照强度变化的曲线,若在B点时改变某种条件,结果发生了如曲线b的变化,则改变的环境因素是( )
A.适当提高温度 B.增大光照强度
C.适当增加CO2浓度 D.增加酶的数量
3.阳台菜园逐渐成为城市生活的一种时尚,可为居民提供新鲜蔬菜。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阳台内的蔬菜进行光合作用主要利用自然光
B.为提高产量,在晚上可适当提高阳台蔬菜所处环境的温度
C.增施农家肥可提高二氧化碳浓度,促进夜间暗反应的不断进行
D.蔬菜中的叶绿素对光的吸收效率与光的波长呈正相关
题组二 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4.将金鱼藻放在盛有质量分数为0.2%的碳酸氢钠溶液的试管中,将试管放在离白炽灯不同距离处,观察试管中每分钟产生的气泡数并记录数据,如下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光照强度为实验自变量,水温为无关变量
B.图中数据为每个条件下做重复实验取得的平均值
C.在一定范围内,试管和灯泡的距离与每分钟产生的气泡数呈负相关
D.将这个试管放在黑暗处,气体产生情况同试管与灯泡的距离为60 cm时一样
5.已知某植物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 ℃和30 ℃,如图表示 25 ℃时光合速率与光照强度的关系。若温度升到30 ℃(二氧化碳浓度不变),理论上,图中相应点A、B、D的移动方向分别是( )
A.下移、右移、上移
B.上移、左移、下移
C.上移、左移、上移
D.下移、右移、下移
6.将某种植物置于高温环境(HT)下生长一定时间后,在适宜条件下测定HT植株和生长在正常温度(CT)下的植株在不同温度下的净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总光合速率-呼吸速率),结果如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两组植株固定CO2的最大速率相同
B.50 ℃时CT植株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C.35 ℃时两组植株单位时间内积累的有机物相等
D.CT植株在高温环境中能够更好地生长
7.科研人员用适宜光照条件下正常生长的水稻植株,进行同位素标记实验。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提供O,一段时间后,能在CO2中检测到18O
B.提供O,一段时间后,不能在有机物中检测到18O
C.提供14CO2,则根细胞在缺氧状态下可能出现14C2H5OH
D.提供14CO2,叶绿体中14C的转移途径大致是→14C3→(14CH2O)
8.为探究影响光合速率的因素,研究人员将某品种的玉米苗植株置于20 ℃条件下培养,其余培养条件及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土壤含水量
B.制约B点CO2吸收速率的因素只有光照强度
C.D点与C点CO2吸收速率有差别的原因是施肥与否
D.土壤含水量在40%~60%的条件下施肥的效果较好
9.(11分)某科研小组,研究不同光照强度和不同光质对温室蔬菜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如图1和图2。图1是在光合作用最适温度(25 ℃)下,测定的不同光照强度下蔬菜的氧气释放量,呼吸速率的最适温度为35 ℃。图2测定的是不同光质条件下测得的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和光合速率,其中气孔导度大表示气孔开放程度大。
(1)据图1分析,在光照强度为6 klx时的光合速率为__________mg·g-1·L-1·h-1,在此光照条件下,每天光照时间大于________h才能正常生长。
(2)若温室温度升高到35 ℃,则A点和B点的移动情况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图2分析,蓝光照射下测得的胞间CO2浓度比红光照射下测得的结果低,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用蓝光照射绿色植物转变为用红光照射,叶绿体中C5的浓度将_______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4)温室种植常在阴雨天采用人工光源提供光照,根据上图中的结果分析,对温室蔬菜种植提出合理的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