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笔记:同步精讲】课时分层作业(5) 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含答案)--高中生物学人教版必修1

文档属性

名称 【学霸笔记:同步精讲】课时分层作业(5) 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含答案)--高中生物学人教版必修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6.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9-06 14:16:36

文档简介

课时分层作业(5)
1 2 3 4 5 6 7 8
D B B D B C C D
9.(除标注外,每空2分,共11分)(1)③(1分) 通过①②途径分别参与合成肌糖原和肝糖原,通过④途径转化为脂肪 (2)苏丹Ⅲ染液和显微镜 (3)①加快 饥饿条件下血浆中酮体的浓度快速升高,而酮体来自脂肪的分解 ②酸中毒
1.D [糖类分子一般是C、H、O三种元素组成的,多糖中的几丁质中含有N元素,A正确;红糖、白糖的主要成分是蔗糖,蔗糖是二糖,可以进一步水解为两分子的单糖,B正确;饴糖主要成分是麦芽糖,为还原糖,加入斐林试剂后,水浴加热会形成砖红色沉淀,C正确;生物体内的糖绝大多数以多糖的形式存在,D错误。]
2.B [海藻糖为非还原糖,不能与斐林试剂在水浴加热条件下产生砖红色沉淀,A错误;海藻糖是一种由两个葡萄糖分子脱水缩合而成的二糖,其分子式为C12H22O11,B正确;组成海藻糖的化学元素为C、H、O,组成磷脂的化学元素为C、H、O、N、P,C错误;动物细胞中常见的二糖是乳糖,麦芽糖是植物特有的二糖,D错误。]
3.B [几丁质是一种多糖,又称为壳多糖,广泛存在于甲壳类动物和昆虫的外骨骼中,A正确;淀粉、糖原和纤维素的组成元素为C、H、O,与几丁质不相同,B错误;几丁质是高等陆生真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为纤维素和果胶,所以高等陆生真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与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不同,C正确;几丁质能与溶液中的重金属离子有效结合,因此可用于废水处理,D正确。]
4.D [开始节食后,为满足能量供应,体内脂肪可以转化为糖类实现供能,但脂肪不能大量转化为糖类,A错误;脂肪是由一分子甘油与三分子脂肪酸发生反应形成的酯,B错误;为了健康考虑,需要适量摄入胆固醇,因为胆固醇是人体细胞膜的重要成分,而且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C错误;大多数动物脂肪含有丰富的饱和脂肪酸,熔点高,因此,室温时呈固态,D正确。]
5.B [脂肪是细胞中良好的储能物质,而不是脂肪酸,A错误;瓜子中含有丰富的Ca、Fe、P等元素,可以促进人体骨骼的生长,以及牙齿的发育,其中Ca、P为大量元素,Fe为微量元素,B正确;维生素D不含Ca,能促进Ca和P的吸收,C错误;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成分之一,瓜子细胞是植物细胞,植物细胞膜中不含胆固醇,D错误。]
6.C [脂质包括脂肪、磷脂和固醇,若甲图中①为脂肪,则②可表示磷脂,A正确;固醇包括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若甲图中③为固醇,则④可能表示胆固醇,也可能表示性激素或维生素D,B正确;甲图中的物质为脂质,脂质中只有脂肪才能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C错误;若乙图表示植物细胞中糖类的种类与关系图解,则a是具有还原性的二糖,可表示麦芽糖,D正确。]
7.C [由题干信息可知,奶茶中含有果糖、淀粉,这说明奶茶能为人体提供能量,A正确;由图2可知奶茶中反式脂肪酸使低密度胆固醇脂蛋白的比值升高,导致脂质更多的停留在血液中,故长期饮用奶茶易使脂质在血液中积累,诱发高血脂,B正确;由图1可知,奶茶中的反式脂肪酸含有不饱和的C===C双键,故反式脂肪酸是不饱和脂肪酸,C错误;奶茶中含有高浓度果糖、淀粉等糖类,故长期食用奶茶会使过剩的糖类转化为脂肪导致肥胖,D正确。]
8.D [几丁质是多糖,其组成元素为C、H、O、N,A错误。生物体内的糖类绝大多数以多糖形式存在,其中糖原和淀粉可作为细胞的储能物质,而纤维素作为结构组分构成植物细胞的细胞壁,纤维素不是储能物质,B错误。等质量的糖原和脂肪,后者含氢量更多,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更多,C错误。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肪可以互相转化,糖类在供应充足的情况下,可以大量转化为脂肪;而脂肪一般只在糖类供能不足时,才会分解供能,而且不能大量转化为糖类,因此,减肥瘦身的人要注意控糖,D正确。]
9.(1)当人和动物血液中葡萄糖含量低于正常值时,会通过图中③途径及时补充葡萄糖。结合图1分析,当葡萄糖有富余时,多余的葡萄糖可通过①②途径分别参与合成肌糖原和肝糖原,通过④途径转化为脂肪,从而使血液中葡萄糖浓度降低。(2)检测脂肪细胞中的脂肪颗粒时,需使用的试剂及观察仪器分别是苏丹Ⅲ染液和显微镜。(3)①由图2可知,在饥饿条件下,血浆中酮体的浓度快速升高,而酮体来自脂肪的分解,因此判断脂肪的分解速度加快。②依据题意可知,人在长期不能进食时需注射葡萄糖溶液,除及时满足人体的能量需求外,还可避免脂肪大量分解使酮体含量过高,破坏细胞的酸碱平衡,导致酸中毒现象。
1/3课时分层作业(5) 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
(本套共9小题,共35分。第1~8小题,每小题3分;第9小题11分。)
题组一 细胞中的糖类
1.糖画是一种传统民间手工艺,用料一般是红糖、白糖(主要成分是蔗糖)和少量的饴糖(主要是麦芽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糖类分子一般是C、H、O三种元素组成的
B.红糖、白糖的主要成分可以被进一步水解成更简单的化合物
C.向饴糖中加入斐林试剂后,水浴加热会形成砖红色沉淀
D.生物体内的糖绝大多数以葡萄糖的形式存在
2.海藻糖是一种由两个葡萄糖分子脱水缩合而成的非还原二糖。《自然》杂志提到“对于许多生命体而言,海藻糖的有无,意味着生存或者死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海藻糖与斐林试剂在水浴加热条件下可产生砖红色沉淀
B.海藻糖的分子式为C12H22O11
C.组成海藻糖与磷脂的化学元素完全相同
D.动物细胞中常见的二糖是麦芽糖和乳糖
3.几丁质是高等陆生真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其化学式为(C8H13O5N)n,元素组成为C、H、O、N。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几丁质也广泛存在于甲壳类动物和昆虫的外骨骼中
B.几丁质与淀粉、糖原和纤维素的组成元素相同
C.高等陆生真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与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不同
D.几丁质能与溶液中的重金属离子结合,因此可用于废水处理
题组二 细胞中的脂质
4.近期,15岁高中生小玲 (化名)因为减肥得了厌食症,近50天没吃过东西,只喝水,身高165 cm,体重只有24.8公斤。她的身上已经出现了14种疾病。过度节食减肥会引起营养不良、头晕甚至昏迷,严重时甚至会出现全身所有器官衰竭。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开始节食后,为满足能量供应,体内脂肪可以马上大量转化为糖类
B.脂肪是由三分子甘油与一分子脂肪酸发生反应形成的酯
C.胆固醇可造成动脉粥样硬化,为了健康考虑,不摄入胆固醇,使其在血液中含量越少越好
D.饱和脂肪酸熔点较高,容易凝固,多存在于动物体内
5.瓜子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被记载是在北宋初年成书的《太平寰宇记》上,到了明清时期,嗑瓜子的习俗已经非常流行了,但那时的主角是西瓜子,后来不断地向葵花子演变。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瓜子中存在的不饱和脂肪酸是植物细胞中良好的储能物质
B.瓜子中含有的大量元素Ca、P等,可以促进人体骨骼的生长以及牙齿的发育
C.瓜子中含有的维生素D可为人体细胞代谢提供大量元素Ca
D.胆固醇是构成瓜子细胞膜的成分之一
6.甲、乙分别表示动植物细胞中脂质和糖类的种类与关系图解,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若甲图中①为脂肪,则②可表示磷脂
B.若甲图中③为固醇,则④不一定表示胆固醇
C.甲图中的物质均可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
D.若乙图表示植物细胞中糖类的种类与关系图解,则a可表示麦芽糖
7.奶茶中含有反式脂肪酸、高浓度果糖、淀粉、乳化剂、甜味剂、咖啡因等,其中反式脂肪酸与顺式脂肪酸(如图1)相比,前者除不易被人体分解,还可影响智力发育,使高密度胆固醇脂蛋白与低密度胆固醇脂蛋白(如图2)比值降低。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
A.奶茶能为人体提供能量
B.长期饮用奶茶易使脂质在血液中积累,诱发高血脂
C.奶茶中的反式脂肪酸是饱和脂肪酸
D.长期食用奶茶会使过剩的糖类转化为脂肪导致肥胖
8.适当强度的运动不仅能强健体魄,还能燃烧脂肪达到减脂的效果。下列有关糖类和脂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糖类都只含有C、H、O三种元素,可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
B.生物体内的糖类绝大多数以多糖形式存在,均可作为储能物质
C.等质量的糖原和脂肪,后者含氧量更多,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更多
D.糖类供应充足时可以大量转化为脂肪,减肥瘦身的人要注意控糖
9.(11分)图1是人体中相关物质的变化过程,①~④表示物质合成或分解、转化途径。回答下列问题:
(1)当人和动物血液中葡萄糖含量低于正常值时,会通过图1中__________(填图中序号)途径及时补充葡萄糖。结合图1分析,当葡萄糖有富余时,葡萄糖转化和储存的具体途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要求写出转化过程和转化后的产物)。
(2)检测脂肪细胞中的脂肪颗粒时,需使用的试剂及观察仪器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酮体是脂肪酸分解代谢的中间产物,其酸性较强。研究发现,在饥饿条件下,人体血浆中葡萄糖和酮体浓度变化的趋势如图2所示。
①由图2可知,饥饿条件下脂肪的分解速度__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依据上述结果,人在长期不能进食时需注射葡萄糖溶液,除及时满足人体的能量需求外,还可避免________现象。
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