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笔记:同步精讲】课时分层作业(8) 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含答案)--高中生物学人教版必修1

文档属性

名称 【学霸笔记:同步精讲】课时分层作业(8) 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含答案)--高中生物学人教版必修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0.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9-06 14:16:36

文档简介

课时分层作业(8) 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本套共9小题,共40分。第1~8小题,每小题3分;第9小题16分。)
题组一 细胞膜的功能
1.如图表示细胞间信息交流的三种方式,①~④表示相关的物质,下列对相关物质的判断正确的是(  )
A.①激素;②信号分子;③细胞膜表面的受体;④胞间连丝
B.①激素;②胞间连丝;③细胞膜表面的受体;④信号分子
C.①信号分子;②激素;③细胞膜表面的受体;④胞间连丝
D.①激素;②细胞膜表面的受体;③信号分子;④胞间连丝
2.人们常用台盼蓝进行染色来鉴别动物细胞的死活,用红墨水进行染色检测玉米种子(纵剖)的活力。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被台盼蓝染成蓝色的均为死细胞
B.用红墨水对玉米种子进行染色,胚乳着色而胚不着色的种子是具有活力的
C.这两种方法的原理是活细胞的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D.两种方法均体现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题组二 对细胞膜成分和结构的探索
3.科学家对细胞膜成分与结构的研究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欧文顿通过对细胞膜成分的提取与检验得出“细胞膜的主要组成成分中有脂质”这一结论
B.用丙酮从蛙的红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成单分子层,则单分子层的面积恰为红细胞膜表面积的2倍
C.在荧光标记的人—鼠细胞融合实验过程中,若降低实验温度,两种荧光均匀分布的时间会增加
D.罗伯特森通过高倍镜观察到细胞膜清晰的“暗—亮—暗”三层结构
4.下列有关肝细胞膜成分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组成细胞膜的磷脂的头部具有亲水性
B.构成细胞膜的脂质主要是磷脂,磷脂分子在空气—水的界面呈单层分布
C.组成细胞膜的蛋白质分布是对称的
D.细胞膜上存在某些运输水的膜蛋白
5.如图是真核细胞膜的结构模式图,①~③表示物质。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②③在细胞膜上不都是静止的
B.细胞膜的外表面有①
C.②在细胞膜上的分布是不均匀的
D.人体小肠黏膜上皮细胞③的单分子层面积等于该细胞所有膜面积的两倍
6.科学家发现一种能在细胞膜上钻孔的单分子“纳米机器”——分子转子。分子转子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在接受能量的情况下可高速旋转并在靶细胞的细胞膜上钻孔,这有望将药物送入癌细胞而诱导癌细胞死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分子转子在细胞膜上旋转钻孔,说明蛋白质具有运动功能
B.分子转子能否与靶细胞结合,主要取决细胞膜上的糖蛋白
C.细胞膜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钻孔后才能将药物送入
D.将治疗药物运送到细胞中,分子转子需要钻开两层生物膜
7.细胞膜的状态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胆固醇与磷脂分子结合,既可以限制磷脂分子的自由运动,又可以将磷脂分子隔开使其更易流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胆固醇是动植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参与人体血液中脂质的运输
B.无序液体状态的形成可能与高温破坏了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有关
C.低温时,细胞吸收蛋白质等大分子的效率可能会下降
D.胆固醇的存在可能会使细胞膜对高温的适应性加强
8.糖脂普遍存在于细胞膜上,不同的细胞中糖脂的种类不同,下图是人红细胞表面的ABO血型糖脂的结构示意图,据图判断,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糖脂是由糖类和脂质分子结合而成的
B.红细胞ABO血型的不同在于组成糖脂的糖的种类和排列顺序不同
C.糖脂没有识别作用,糖蛋白具有识别作用
D.糖脂位于细胞膜外表面
9.(16分)磷脂分子是组成生物膜的重要成分,请回答下列有关生物膜的探究问题:
(1)科学家将人口腔上皮细胞中的磷脂成分全部抽提出来,并将它在空气—水界面上铺成单分子层,结果发现这个单层分子的面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原来细胞膜表面积的2倍,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单层磷脂分子铺展在水面上时,极性端(亲水)与非极性端(疏水)排列是不同的,搅拌后可形成双层脂分子的球形脂质体(如下图)。
①该人工脂质体与细胞膜相比,不具备的成分主要是______________,该成分在细胞膜上的分布方式为:有的镶在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有的______________于磷脂双分子层。
②红豆杉中的紫杉醇具有抗肿瘤活性,可将紫杉醇药物包裹在脂质体的两层磷脂分子之间,并将其运送到肿瘤细胞发挥作用。紫杉醇药物属于______________(填“脂溶性”或“水溶性”)物质,你作出这个推测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运送药物的过程中,脂质体膜上镶嵌的抗体能够特异性识别癌细胞并与之结合,以实现脂质体精确递送药物,这与癌细胞表面具有的______________有关,该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______________的功能,脂质体能与癌细胞发生融合依赖于细胞膜的______________性。
④将脂质体放置于清水中,一段时间后发现,脂质体的体积基本不变,说明水分子不容易通过纯粹的脂质体,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科学家推测水分子进出细胞可能与膜上的某种蛋白质有关,并成功分离出一种膜蛋白——CHIP28。请利用上述脂质体设置甲、乙两组对照实验,证明CHIP28是一种与水进出细胞有关的蛋白质。
实验思路:甲组在脂质体中加入CHIP28,乙组______________,一段时间后,观察并比较两组脂质体的体积的变化情况。
预期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CHIP28是一种与水进出细胞有关的蛋白质。
4/4课时分层作业(8)
1 2 3 4 5 6 7 8
D C C C D D A C
9.(除标注外,每空1分,共16分)(1)大于 细胞中还包含其他具膜(磷脂)结构 (2)①蛋白质 贯穿 ②脂溶性 紫杉醇药物被包裹在脂质体的两层磷脂分子之间(2分) ③糖蛋白 信息交流 流动 ④脂质体是由磷脂分子在水中形成的稳定双层膜结构,磷脂分子的尾部具有疏水性,而头部具有亲水性,这种结构使得水分子不能通过纯粹的磷脂双分子层(3分) ⑤不加CHIP28 甲组脂质体体积有变化,乙组脂质体体积基本不变(2分)
1.D [据题图分析可知,甲方式中①可表示的是内分泌细胞分泌的一些化学物质(如激素)至细胞外,通过体液运输到靶细胞处与靶细胞膜上的②受体结合;乙方式中③表示的是信号分子,可直接与靶细胞膜上的②相应受体结合;丙方式中④表示高等植物细胞的胞间连丝传递信息,D正确。]
2.C [用台盼蓝对动物细胞进行染色,凡被染成蓝色的均为死细胞,用红墨水对玉米种子进行染色,胚乳细胞是死细胞,胚乳着色而胚不着色的种子是具有活力的,体现了细胞膜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A、B、D正确,C错误。]
3.C [欧文顿通过大量物质通透性实验,推测出“细胞膜的主要组成成分中有脂质”这一结论,A错误;蛙的红细胞中除了细胞膜,还具备核膜、细胞器膜等其他膜结构,故其细胞中提取的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成单分子层面积应大于其细胞膜表面积的2倍,B错误;若降低实验温度,分子运动的速度会变慢,故两种荧光均匀分布的时间会增加,C正确;罗伯特森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到细胞膜清晰的“暗—亮—暗”三层结构,D错误。]
4.C [磷脂的头部是磷酸基团及其衍生物,具有亲水性,A正确;构成细胞膜的脂质主要是磷脂,磷脂分子的头部亲水,尾部疏水,磷脂分子在空气—水的界面呈单层分布,B正确;细胞膜内、外侧蛋白质的分布是不对称的,如糖蛋白只存在于细胞膜外侧,C错误;水分子可通过细胞膜上的水通道蛋白进行运输,D正确。]
5.D [图中②是蛋白质,③是磷脂双分子层,膜结构中的磷脂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是可以运动的,A正确;①是糖蛋白,具有细胞识别、保护、润滑、免疫等作用,B正确;②蛋白质以不同方式镶嵌在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贯穿于整个磷脂双分子层,故其分布是不均匀的,C正确;人体小肠黏膜上皮细胞内含具膜结构的细胞器,故③的单分子层面积小于该细胞所有膜面积的两倍,D错误。]
6.D [分子转子能高速旋转且化学本质为蛋白质,说明蛋白质具有运动功能,A正确;分子转子通过与靶细胞膜上特定糖蛋白结合,才能识别靶细胞,B正确;细胞膜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细胞不需要的药物类物质不能进入细胞,在细胞膜上钻孔后才能送入,C正确;将治疗药物运送到细胞中,分子转子需要钻开细胞膜,其由单层生物膜构成,D错误。]
7.A [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体内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A错误;温度很高会破坏膜中蛋白质的空间构象,使得蛋白质失去活性,从而使生物膜变成无序液体状态,B正确;低温时,细胞膜呈凝胶态,流动性降低,细胞吸收蛋白质等大分子的效率可能会下降,C正确;据题干信息,“胆固醇与磷脂分子结合,既可以限制磷脂分子的自由运动,又可以将磷脂分子隔开使其更易流动”,说明胆固醇可以调节动物生物膜的流动性,胆固醇的存在可能会使细胞膜对高温的适应性加强,使生物膜适应温度的范围变大,D正确。]
8.C [糖类和脂质分子结合形成糖脂,A正确;题干图示红细胞ABO血型的不同在于组成糖脂的糖链不同,即糖的种类和排列顺序不同,B正确;糖脂和糖蛋白都具有识别作用,C错误;糖脂位于细胞膜外表面,D正确。]
9.(1)由于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中还包含其他具膜结构,且它们的膜中都含有磷脂分子,故在空气—水界面平铺后得到的单层分子的面积大于原来细胞膜表面积的2倍。(2)①细胞膜主要由磷脂和蛋白质组成,而人工脂质体仅含磷脂,故其与细胞膜相比,不具备的成分主要是蛋白质;由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可知,该成分(蛋白质)在细胞膜上的分布方式为:有的镶在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有的贯穿于磷脂双分子层。②两层磷脂分子之间是磷脂的疏水端,为脂溶性的尾部,据题干信息“紫杉醇药物包裹在脂质体的两层磷脂分子之间”可知,紫杉醇药物脂溶性物质。③癌细胞细胞膜表面具有识别功能的糖蛋白,能与脂质体上镶嵌的抗体特异性结合;该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信息交流的功能;脂质体能与癌细胞发生融合依赖于细胞膜在结构上具有一定的流动性。④脂质体是由磷脂分子在水中形成的稳定双层膜结构,磷脂分子的尾部具有疏水性,而头部具有亲水性,这种结构使得水分子不能通过纯粹的磷脂双分子层。⑤本实验的目的是证明膜蛋白CHIP28是一种水通道蛋白,实验设计应该遵循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该实验的单一变量为是否加入CHIP28,因变量是为脂质体的体积变化,因此本实验的设计思路为:在甲组中加入CHIP28,作为实验组,乙组不加CHIP28,作为对照组,将两组脂质分别置于清水中放置相同时间后,观察并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脂质体体积变化情况;由于本实验为验证实验,故实验预期结果应为:甲组脂质体体积有变化,乙组脂质体体积基本不变,即甲组脂质体的体积大于乙组。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