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笔记:同步精讲】阶段综合测评3 (第5~6章)(含答案)--高中生物学人教版必修1

文档属性

名称 【学霸笔记:同步精讲】阶段综合测评3 (第5~6章)(含答案)--高中生物学人教版必修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76.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9-06 14:16:36

文档简介

阶段综合测评(三) (第5~6章)
(本套共21小题,共100分。第1~16小题,每小题3分;第17、19、20小题,每小题10分;第18、21小题,每小题11分。)
一、选择题
1.如图表示一种酶与其对应底物,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高温导致该酶空间结构发生改变
B.高温下该酶失活是因其活性位点与底物不吻合
C.降低至最适温度时该酶的活性位点结构能恢复
D.酶的专一性是由酶和底物的空间结构决定的
2.新鲜菠萝肉中的菠萝蛋白酶使人在食用过程中产生刺痛感。研究发现菠萝蛋白酶的活性与温度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菠萝蛋白酶能水解菠萝肉中的纤维素助消化
B.20 ℃处理和80 ℃处理对菠萝蛋白酶结构的影响不同
C.100 ℃处理后的菠萝蛋白酶液中加入双缩脲试剂呈蓝色
D.结合实验结果,建议食用前用40 ℃的水浸泡菠萝
3.多酶片常用于治疗消化不良。多酶片为双层结构,糖衣包裹的是胃蛋白酶,肠溶衣包裹胰蛋白酶、胰淀粉酶等胰酶,如图所示。药物先进入胃,再进入肠,定点崩解发挥疗效。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糖衣有保护胃蛋白酶的作用,且能在胃中溶解
B.胃蛋白酶适宜在低温、低pH条件下保存
C.胃蛋白酶和胰酶的最适pH差异较大,但两者的最适温度相似
D.胰蛋白酶能水解多种蛋白质,说明其不具有专一性
4.磷酸肌酸(C~P)是除ATP外的其他高能磷酸化合物,当动物和人体细胞内的ATP含量过少时, 在相关酶的催化作用下,磷酸肌酸中的磷酸基团连同能量一起转移给ADP,从而生成ATP和肌酸(C);当ATP含量较多时,在相关酶的催化作用下,ATP可将磷酸基团连同能量一起转移给肌酸,使肌酸转变成磷酸肌酸。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磷酸肌酸中磷酸基团的转移势能较高,磷酸肌酸水解是放能反应
B.磷酸肌酸在能量释放、转移和利用之间起到缓冲作用
C.人体剧烈运动时,磷酸肌酸可直接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D.运动员肌肉细胞中磷酸肌酸的含量与普通人相比要多一些
5.癌细胞即使在氧气供应充足的条件下也主要依赖无氧呼吸产生ATP,这种现象称为“瓦堡效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瓦堡效应”导致癌细胞需要大量吸收葡萄糖
B.癌细胞中丙酮酸转化为乳酸的过程会生成少量ATP
C.癌细胞呼吸作用过程中丙酮酸主要在细胞质基质中被利用
D.消耗等量的葡萄糖,癌细胞呼吸作用产生的NADH比正常细胞少
6.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小白鼠吸入18O2,则在其尿液中可检测到O,呼出的CO2中也可能含有18O
B.剧烈运动时,肌细胞产生的CO2全部来自线粒体
C.无线粒体的真核细胞,一定不会进行有氧呼吸
D.有氧呼吸的实质是葡萄糖在线粒体中彻底氧化分解,并且释放大量能量的过程
7.植物可通过呼吸代谢途径的改变来适应缺氧环境。在无氧条件下,某种植物幼苗的根细胞经呼吸作用释放CO2的速率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在时间a之前,植物根细胞无CO2释放,只进行有氧呼吸
B.a~b时间内植物根细胞存在经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CO2的过程
C.每分子葡萄糖经无氧呼吸产生酒精时生成的ATP比产生乳酸时的多
D.植物根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跨膜运输的过程需要消耗ATP
8.“荔枝香暗琉林,砌下落花深处寻。”岭南盛产的荔枝甜美多汁,下列有关细胞呼吸原理及其应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用透气纱布包扎伤口是为了避免伤口处细胞缺氧死亡
B.果蔬保鲜应该在低温无氧环境中进行,尽可能降低呼吸速率
C.土壤板结不利于土壤中微生物的有氧呼吸,对植物影响不大
D.酿酒过程中利用了酵母菌的细胞呼吸
9.将小球藻放入密封玻璃瓶内,在温度适宜的暗室中进行实验,第5 min时给予适当光照,第20 min 时补充适量,实验结果如图,不考虑小球藻的数量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0~5 min,小球藻有氧呼吸强度基本不变
B.7 min时,瓶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与实验开始时基本相同
C.18~20 min,光合作用的主要限制因素是二氧化碳含量
D.20~30 min,小球藻光合作用产生了5×10-7mol的氧气
10.研究发现,某突变型水稻叶片中的叶绿素含量约为野生型水稻的一半,但参与固定CO2的酶的活性显著高于野生型水稻。如图表示两者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的CO2吸收速率。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光照强度在a~b时,野生型水稻光合作用吸收CO2的速率大于突变型水稻
B.光照强度为p时,野生型水稻光合作用固定CO2的速率等于突变型水稻
C.光照强度在p~q时,限制突变型水稻光合作用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光照强度
D.由突变型水稻叶片中参与固定CO2的酶的活性显著高于野生型水稻,可推测突变型水稻可能更适于生长在高温环境中
11.已知图甲为某生物的细胞有丝分裂部分时期的示意图;图乙表示该生物的细胞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细胞内核DNA、染色体、染色单体的数量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因为有中心体无细胞壁,所以该生物是动物
B.图乙中 abc分别对应染色体、染色单体、核DNA
C.图甲中Ⅰ细胞为有丝分裂后期,对应图乙中的②
D.图甲中Ⅱ细胞对应图乙中的①,此时赤道板清晰可见
12.如图表示某高等动物细胞的一个细胞周期中,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变化曲线。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AB段处于细胞分裂的间期
B.纵坐标中N=1或2
C.CD段表示分裂期的后期
D.BC段细胞中存在姐妹染色单体
13.将某种动物细胞分别进行正常培养和药物处理培养,一段时间后统计不同DNA含量的细胞数,结果如图所示。据图推测该药物的作用可能是(  )
A.通过抑制DNA的复制抑制细胞分裂
B.通过抑制纺锤体的形成抑制细胞分裂
C.通过促进DNA的复制促进细胞分裂
D.通过促进着丝粒分裂促进细胞分裂
14.某种细胞中,进入细胞核的蛋白APOE可作用于细胞核骨架和异染色质蛋白,诱导这些蛋白发生自噬性降解,影响异染色质上的基因的表达,促进该种细胞的衰老。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细胞自噬过程与细胞内酶的功能密切相关
B.细胞自噬不利于生物体内部环境的稳定
C.衰老细胞细胞膜的物质运输功能增强
D.衰老细胞的细胞体积增大、代谢速率降低
15.凋亡素是人体内固有的天然蛋白,将凋亡素注入癌症患者体内,能使癌细胞凋亡,控制肿瘤;将凋亡素注入发育正常的蝌蚪体内,能加速尾部的消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凋亡素能加快癌细胞的分裂和分化
B.凋亡素能激活细胞死亡基因,可特异性杀死癌细胞
C.蝌蚪尾部的自溶现象是细胞正常凋亡的具体体现
D.蝌蚪发育过程中,凋亡素能使其细胞的产生和凋亡始终保持动态平衡
16.激活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可延缓细胞衰老。Sirt1激活程度与NAD+/NADH的值呈正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NADH转化为NAD+过程通常伴随O2产生
B.NADH转化成NAD+过程通常伴随磷酸产生
C.科学运动增加NADH相对含量,可以延缓衰老
D.适度寒冷增加NAD+相对含量,可以延缓衰老
二、非选择题
17.(10分)可利用“荧光素—荧光素酶生物发光法”对市场上泡菜中的细菌含量进行检测。原理是荧光素接受细菌细胞ATP中提供的能量后被激活,在荧光素酶的作用下形成氧化荧光素并且发出荧光,根据发光强度可以计算出生物组织中ATP的含量。下图是用不同条件处理荧光素酶后,测定酶浓度与发光强度的关系。回答下列问题:
(1)“荧光素—荧光素酶生物发光法”中涉及的能量转换的形式是________________。在此过程,ATP的水解与____________(填“吸能反应”或“放能反应”)相联系。
(2)“荧光素—荧光素酶生物发光法”的操作过程是①将泡菜研磨后离心处理,取一定量上清液放入分光光度计(测定发光强度的仪器)反应室内,再加入__________,在适宜条件下进行反应;②记录____________并计算ATP含量;③测算出细菌数量。
(3)据图分析,Mg2+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Hg2+处理后酶活性降低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11分)为研究酶的特性,科研人员做了如下研究。图甲是一个含有淀粉的琼脂块,1~4代表分别用不同方法处理的4个位置。图乙为某些酶抑制剂(抑制酶催化作用的物质)的作用机理。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将图甲所示方法处理后的含有淀粉的琼脂块放入37 ℃恒温箱中保温处理24 h后,用等量碘液滴在4个三角形位置,观察到的现象是三角形__________________(填数字)呈蓝色,由此说明酶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2)依据作用机理,①若抑制剂分子在外形上与作用底物相似,能与底物竞争结合酶的活性位点,这种抑制剂称为酶的竞争性抑制剂;②若抑制剂不是与酶活性位点结合,而是与活性位点以外的位点结合,则属于非竞争性抑制剂。据图乙判断抑制剂A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抑制剂B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均填“竞争性抑制剂”或“非竞争性抑制剂”)
(3)已知某物质X为淀粉酶抑制剂,欲探究其是竞争性抑制剂还是非竞争性抑制剂,请依据抑制剂的作用机理的实验思路、写出预期实验结果。
实验思路:取甲、乙两组试管加入等量且足量的淀粉和淀粉酶溶液;在乙组加入X试剂,甲组不加X试剂;检测两组试管中淀粉的分解速率。
预期实验结果及相应结论:
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物质X为竞争性抑制剂;
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物质X为非竞争性抑制剂。
19.(10分)储存水果时应尽量降低其呼吸强度以减少有机物的消耗。为探究草莓果实的适宜储存条件,某生物兴趣小组称取三等份同一品种、大小一致、成熟度相同的草莓果实分别装入容积相同的瓶内,密封后置于不同温度下储存,每隔12 h测定各瓶中CO2的生成速率,结果如下表。
处理 温度 不同时间测定的CO2 生成速率/(mL·kg-1·h-1)
12 h 24 h 36 h 48 h 60 h
15 ℃ 47 43 40 38 37
10 ℃ 24 21 19 17 16
5 ℃ 4.9 3.7 2.8 2.5 2.5
(1)上述实验__________(填“是”或“不是”)对比实验,其中的果实品种、大小、成熟度属于本实验的__________变量。
(2)与15 ℃相比,同一时间测量时5 ℃条件下草莓果实的CO2生成速率较低,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期间,随着储存时间的增加,CO2生成速率持续降低,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检测发现,实验初期瓶中气体的压强基本不变,后期压强逐渐增大。请对这一现象作出解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以葡萄糖为底物,写出有氧呼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0分)光呼吸是所有利用卡尔文循环进行碳固定的细胞在光照和高氧、低二氧化碳情况下发生的一个生化过程。在该过程中氧气被消耗,并且会生成二氧化碳。如图是光呼吸和卡尔文循环的生理过程,其中Rubisco是光呼吸中不可缺少的酶,也是卡尔文循环中固定二氧化碳最关键的酶。如果光呼吸发生在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中,那么光呼吸会抵消约30%的光合作用。因此降低光呼吸被认为是提高光合作用效能的途径之一。回答下列问题。
(1)Rubisco是一种酶,它作用的底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竞争性抑制是指当抑制物与底物的结构类似时,它们竞争酶的同一可结合部位——活性中心,阻碍了底物与酶的结合,导致酶促反应速率降低。非竞争性抑制是指抑制物与酶活性部位以外的部位结合,改变酶的构型,使酶不能与底物结合。光呼吸出现的原因是Rubisco的活性中心不能分辨氧气和二氧化碳,在酶动力学上该现象被称为____________(填“竞争性抑制”或“非竞争性抑制”)。结合题图分析光呼吸会抵消一部分光合作用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两个)。
(3)根据以上分析,请提出一个降低光呼吸,提高光合作用的思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研究发现并非所有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都会发生光呼吸。例如进行还原性三羧酸循环的绿硫细菌、进行3-羟基丙酸途径的橙色绿屈挠菌等。推测这些生物不会发生光呼吸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11分)小豆蔻明是一种姜科植物产生的化学物质,为验证小豆蔻明可以诱导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株K562细胞凋亡,科研人员进行了相关实验,所得结果如图所示。请根据以下提供的实验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与用具:K562细胞株,小豆蔻明溶液,细胞培养液,培养箱,酶标仪(测定各吸光度值A,按公式:生长抑制率(%)=1-实验组A值/对照组A值×100%,计算抑制率),培养瓶若干(要求与说明:培养液及不同浓度小豆蔻明溶液的配制不作要求,不考虑加入小豆蔻明溶液对培养液体积的影响,实验条件适宜)。
(1)实验思路:
①取相同培养瓶若干,均分为________组,实验组分别加入______________的一系列浓度梯度的小豆蔻明溶液。
②接种等量的K562细胞株至培养瓶,放在____________的条件下培养。
③定期(如24 h、48 h、72 h)用酶标仪测定各组的吸光度值A,并计算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
(2)设计一个记录实验结果的表格(不需要填实验结果的数据)。
(3)分析与讨论:
①在该实验中,“K562细胞株的量”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变量。
②根据实验结果,你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10阶段综合测评(三) (第5~6章)
1 2 3 4 5 6 7 8
C B D C B D B D
9 10 11 12 13 14 15 16
D B D B B A C D
17.(除标注外,每空2分,共10分)(1)化学能→光能 吸能反应(1分) (2)等量适量的荧光素和荧光素酶 发光强度(1分) (3)“促进”对荧光素酶的催化效率(或促进/激活了荧光素酶的活性) Hg2+破坏了荧光素酶的空间结构
18.(除标注外,每空2分,共11分)(1)1、2、3(1分) 专一性(1分) 作用条件较温和(1分) (2)竞争性抑制剂 非竞争性抑制剂 (3)乙组反应速率与甲组大致相同 乙组反应速率小于甲组
19.(除标注外,每空2分,共10分)(1)是(1分) 无关(1分) (2)低温降低了细胞呼吸相关酶的活性 由于草莓果实进行细胞呼吸需消耗O2释放CO2,密闭容器中CO2浓度增加,O2浓度减少,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草莓的细胞呼吸,导致CO2生成速率逐渐降低 (3)实验初期O2浓度高,草莓果实进行有氧呼吸消耗的O2与产生的CO2量相同,装置中气体量不变,因此实验初期瓶中气体的压强基本不变;随着储存时间的增加,密闭容器中CO2浓度增加,O2浓度减少,草莓果实会进行无氧呼吸,无氧呼吸不消耗O2但可产生CO2,导致装置中气体量增加,压强逐渐增大 (4)C6H12O6+6O2+6H2O6CO2+12H2O+能量
20.(每空2分,共10分)(1)RuBP、CO2、O2 (2)竞争性抑制 光呼吸降低了Rubisco固定CO2的效率;光呼吸消耗了RuBP (3)通过蛋白质工程对Rubisco进行改造,提高其对CO2的亲和力,降低对O2的亲和力;提高环境中(植物叶肉细胞中)的CO2浓度,限制光呼吸过程 (4)这些生物体内没有Rubisco
21.(除标注外,每空2分,共11分)(1)①4(1分) 等量且适量(1分) ②相同且适宜(1分) ③生长抑制率(1分) ④统计分析数据
(2)
组别 0 μg/mL 5 μg/mL 10 μg/mL 20 μg/mL
24 h 48 h 72 h 24 h 48 h 72 h 24 h 48 h 72 h 24 h 48 h 72 h
抑制 率
(3)①因(1分) ②小豆蔻明能诱导细胞凋亡,且诱导效果与浓度和时间呈正相关
1.C [由图可知,高温导致该酶空间结构发生了改变,该酶的活性位点与底物不吻合,导致酶失活,不能催化底物分解,A、B正确;高温使酶的结构发生的改变是不可逆的,即使降低至最适温度,酶的结构也不能恢复,C错误;酶的专一性是由酶和底物的空间结构决定的,当底物与酶的活性位点形成互补结构时,酶才可催化底物发生变化,D正确。]
2.B [酶有专一性,菠萝蛋白酶只能水解蛋白质,不能水解纤维素,A错误;据图可知,菠萝蛋白酶的最适温度为40 ℃,此时酶活性最高,20 ℃处理酶活性受到抑制,80 ℃处理酶的结构发生改变,所以20 ℃处理和80 ℃处理对菠萝蛋白酶结构的影响不同,B正确;100 ℃处理后的菠萝蛋白酶液中加入双缩脲试剂呈紫色,C错误;食用前在40 ℃浸泡菠萝,该菠萝蛋白酶的活性高,食用后对口腔黏膜的作用最大,疼痛感较强,不建议食用前在此温度下浸泡菠萝,D错误。]
3.D [糖衣有保护胃蛋白酶的作用,防止其变性失活,且能在胃中溶解,释放出胃蛋白酶,A正确;胃蛋白酶的最适pH为2.0左右,所以胃蛋白酶适宜在低温、低pH条件下保存,B正确;胃蛋白酶的最适pH为2.0左右,胰酶的最适pH为7.0左右,两者最适pH差异较大,但两者的最适温度相似,均为37 ℃左右,C正确;胰蛋白酶能水解多种蛋白质,催化底物都为蛋白质,能体现酶的专一性,D错误。]
4.C [磷酸肌酸中磷酸基团的转移势能较高,磷酸肌酸水解是放能反应,释放的能量用于ATP的合成,A正确;磷酸肌酸可以与ADP反应生成ATP和肌酸,ATP也可以与肌酸反应生成磷酸肌酸和ADP,因此磷酸肌酸在能量释放、转移和利用之间起到缓冲作用,B正确;磷酸肌酸不能直接为细胞的生命活动供能,磷酸肌酸水解放出的能量用于合成ATP后,由ATP水解释放的能量直接用于细胞的生命活动,C错误;磷酸肌酸是高能磷酸化合物,与一般人相比,运动员肌肉细胞中磷酸肌酸的含量要多一些,D正确。]
5.B [癌细胞主要进行无氧呼吸,无氧呼吸产生的ATP较少,对于能量需求量大的癌细胞而言,需要大量吸收葡萄糖,A正确;无氧呼吸第一阶段会产生少量ATP,而第二阶段丙酮酸转化为乳酸的过程中不生成ATP,B错误;癌细胞主要进行无氧呼吸,因此其呼吸作用过程中丙酮酸主要在细胞质基质中被利用,C正确;癌细胞主要在无氧呼吸第一阶段产生NADH,正常细胞在有氧呼吸第一、二阶段产生NADH,因此消耗等量的葡萄糖,癌细胞呼吸作用产生的NADH比正常细胞少,D正确。]
6.D [小白鼠吸入18O2,经过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可以形成含18O的水,经过体液循环则在尿液中可检测到O经过体内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又可以形成含18O的CO2,故呼出的CO2可能含有18O,A正确;人体剧烈运动时,肌细胞可以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但是无氧呼吸只能产生乳酸,因此产生的CO2全部来自线粒体,B正确;线粒体是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无线粒体的真核细胞,一定不会进行有氧呼吸,C正确;葡萄糖不进入线粒体,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中分解成丙酮酸后,由丙酮酸进入线粒体进行进一步的氧化分解,D错误。]
7.B [在时间a之前,植物根细胞无CO2释放,推知植物根细胞只进行产生乳酸的无氧呼吸,A错误;a~b时间内CO2释放速率逐渐增加,因此a~b时间内植物根细胞存在产生酒精和CO2的无氧呼吸过程,B正确;无论是产生酒精还是产生乳酸的无氧呼吸,都只在第一阶段释放少量能量,故每分子葡萄糖经无氧呼吸产生酒精时生成的ATP与产生乳酸时的相同,C错误;酒精跨膜运输的方式是自由扩散,不消耗ATP,D错误。]
8.D [用透气纱布包扎伤口是为了避免伤口处厌氧细菌的繁殖,A错误;果蔬保鲜要在低温低氧条件下进行,尽可能降低呼吸速率,B错误;土壤板结不利于土壤中微生物的有氧呼吸,也不利于植物根系的有氧呼吸,C错误;酿酒过程中,酵母菌进行细胞有氧呼吸大量繁殖,通过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D正确。]
9.D [0~5 min没有光照,小球藻只进行呼吸作用,有氧呼吸消耗氧气,使玻璃瓶中氧气减少,根据曲线的斜率可知小球藻的呼吸速率几乎不变,因此有氧呼吸强度基本不变,A正确;在第5 min时给予光照,小球藻开始进行光合作用,玻璃瓶中氧气含量开始增加,由图可知,第7 min时,瓶中氧气含量与实验开始时基本相同,光合作用消耗1分子二氧化碳,释放1分子氧气且小球藻有氧呼吸速率基本不变,因此二氧化碳的含量也与实验开始时基本相同,B正确;18~20 min,玻璃瓶中氧气含量不再发生变化,即光合作用速率不再增加,因该实验是在温度适宜的环境中进行的,且补充NaHCO3后氧气含量上升,因此推测光合作用的主要限制因素是二氧化碳含量,C正确;20~30 min,玻璃瓶中氧气含量增加了5×10-7mol,因为小球藻进行呼吸作用还要消耗氧气,因此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含量应大于5×10-7mol,D错误。]
10.B [光照强度在a~b时,野生型水稻净光合速率大于0,而突变型水稻的净光合速率小于0,所以野生型水稻光合作用吸收CO2的速率大于突变型水稻,A正确;光照强度为p时,野生型水稻净光合作用吸收CO2的速率等于突变型水稻的净光合速率,B错误;光照强度在p~q时,突变型水稻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CO2吸收速率增加,所以限制突变型水稻光合作用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光照强度,C正确;高温会使气孔关闭,减少CO2的进入,由突变型水稻叶片中参与固定CO2的酶的活性显著高于野生型水稻,可推测突变型水稻可能更适于生长在高温环境中,D正确。]
11.D [中心体分布于低等植物和动物细胞中,因为无细胞壁,所以该生物是动物,A正确;图乙中,②中没有染色单体,染色体∶核DNA分子=1∶1,①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核DNA分子数之比为1∶2∶2,所以abc分别表示染色体、染色单体和核DNA,B正确;图甲中细胞Ⅰ着丝粒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对应图乙中的②(无染色单体,染色体∶DNA=1∶1),C正确;图甲中细胞Ⅱ的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对应图乙中的①,赤道板是虚拟的,不能观察到,D错误。]
12.B [AB段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由N增加至2N,其原因是发生了DNA 复制,据此可推知AB段处于细胞分裂的间期,A正确;每条染色体上含有1个或2个DNA分子,由图可知,纵坐标中N=1,B错误;C点时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减半,说明发生了着丝粒分裂,因此CD段表示分裂期的后期,C正确;BC段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为2N,说明细胞中存在姐妹染色单体,D正确。]
13.B [由题图可知,正常培养时DNA含量为2n的细胞数多,药物处理后,DNA含量为4n的细胞数多,即DNA完成了复制而加倍,且细胞不分裂而DNA含量保持在4n,因纺锤体不形成细胞就不分裂,故该药物的作用可能类似于秋水仙素,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从而抑制细胞分裂,B符合题意。]
14.A [细胞自噬过程离不开细胞内溶酶体的功能,而溶酶体是细胞中的“消化车间”,其中有多种水解酶,可见细胞自噬与细胞内酶的功能密切相关,A正确;结合题意可知,细胞自噬能促进细胞的衰老,进而凋亡,这些都是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有利于生物体内部环境的稳定,B错误;衰老细胞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C错误;衰老细胞的细胞核体积增大、细胞体积变小,代谢速率降低,D错误。]
15.C [凋亡素能使癌细胞凋亡,控制肿瘤,说明凋亡素能抑制癌细胞的分裂,A错误;凋亡素使癌细胞发生凋亡属于细胞的正常凋亡,而不是特异性杀死癌细胞,B错误;蝌蚪尾部的自溶现象是细胞凋亡的结果,C正确;蝌蚪尾部的消失是细胞凋亡速率大于细胞的产生速率导致的,D错误。]
16.D [有氧呼吸第一、二阶段均会生成NADH,并合成少量ATP,NADH的消耗是在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完成的,该阶段NADH转化为NAD+过程通常伴随ATP的合成与O2消耗,ATP的合成消耗磷酸,因此该过程通常伴随磷酸消耗,A、B错误;根据题意可知,Sirt1激活程度与NAD+/NADH的值呈正相关,增加NADH相对含量,NAD+/NADH的值会减小,则Sirt1激活程度就会降低,减缓细胞衰老的作用就会减弱,所以科学运动增加NADH相对含量,不可以延缓衰老,C错误;增加NAD+相对含量时,NAD+/NADH的值会变大,则Sirt1激活程度就会增加,减缓细胞衰老的作用就会增强,所以适度寒冷增加NAD+相对含量,可以延缓衰老,D正确。]
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