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笔记:同步精讲】课时分层作业(22) 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 讲义(学生版+教师版)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上)

文档属性

名称 【学霸笔记:同步精讲】课时分层作业(22) 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 讲义(学生版+教师版)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上)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5.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9-06 14:22:21

文档简介

课时分层作业(2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A B B A C C A B B B B B B B B B
17.论题:近代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2分)
阐述: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略中国,接着制造了一系列侵略中国的事件,东北沦陷,中华民族到了濒临亡国灭种的危急时期。中国共产党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1937年随着日本全面侵华,全民族抗战开始(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10分)
1.A [根据材料“币制改革”“加强内地经济建设”“整编军队”“考察西南地区”可知,随着中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国民政府从经济、政治和军事领域不断为战争做准备,包括稳定金融、整训军队、巩固国防和重视西南建设等,故选A项;材料表格中包括了国防、军队和西南建设等多项措施,大多与军事建设有关,排除B项;材料中关于经济发展的举措以服务备战为核心,是战时统制经济的一部分,与经济近代化进程无关,排除C项;材料只涉及国民党在备战方面的措施,而且国共还处于对峙状态,双方矛盾依然尖锐,排除D项。]
2.B [根据材料“《看呀!倭奴把二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点燃了!》”可知,漫画中一人在“东三省”点燃了“世界二次大战”的炮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次事件即九一八事变,此漫画表明时人认识到日本侵华的国际影响,故选B项;漫画并未呈现他国对九一八事变的态度,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寄托于国际联盟的调节无果,因此无法得出“九一八事变已被各国重点关注”的结论,排除A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7年卢沟桥事变标志着中国全面的抗日战争开始,排除C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5年华北事变标志着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排除D项。]
3.B [根据题干可知,1935年华北事变爆发,华北掀起了由中国共产党组织的、学生大规模参与的一二·九运动,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场爱国运动以反对日本侵占中国东北、反对华北“自治”为主要内容,带动了全国社会各界的抗日救亡浪潮,推动了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故选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全民族抗战开始于七七事变之后,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37年9月国民党发表《国共合作宣言》,标志着国共第二次合作正式形成,排除C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一二·九运动爆发时,西安事变还未发生,不能推出该事件促进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排除D项。]
4.A [根据材料“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团结各方共赴国难”可知,卢沟桥事变爆发之后,包括国共两党在内的多股政治力量都宣传“全民族团结抗日”,这反映了进行全民族抗战已经迫在眉睫,故选A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是1937年9月《国共合作宣言》的发表,排除B项;“中国共产党是抗战中流砥柱”体现在整个抗战过程的实践中,仅凭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的通电无法完全印证这一点,排除C项;1935年的一二·九运动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排除D项。]
5.C [1935年华北事变发生,中共发表了“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并在瓦窑堡会议后,适时调整统一战线策略,将“抗日反蒋”的方针改为“逼蒋抗日”,这说明民族危机的加深助推了国共走向第二次合作,故选C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是在1937年9月,标志是国民党公布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与题干时间和主旨均不符,排除A项;1935年,全民族抗战尚未达成社会共识,B项不符合史实,排除;题干所述表明中国共产党把民族利益放在了阶级利益之上,体现出国共两党间的共同利益是抗日,而不是强调二者间的阶级利益,排除D项。]
6.C [1937年,随着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中华民族与日本帝国主义之间的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中国共产党在此背景下发表宣言,表达与国民党合作的意愿,并愿意为实现三民主义而奋斗,这明显是根据主要矛盾的变化而做的政策调整,故选C项;(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合作政治基础指的是国民革命时期国共合作的史实,排除A项;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转换时局的枢纽,从此,国共十年内战的局面基本结束,全国团结抗战的局面初步形成,排除B、D两项。]
7.A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7年以来,陕甘宁边区政府倡导、支持民众成立抗敌后援会、边区文化界救亡会等民众团体,贯彻依靠、团结人民群众积极抗日的全面抗战路线,故选A项;“积极适应工作重心的转移”不符合史实,1937年边区政府的工作重心仍在农村,排除B项;工农武装割据发生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排除C项;“扩展抗日统一战线的范围”不符合题意,应为“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排除D项。]
8.B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日本对东北实行殖民统治时期,伪满洲国对妇女的教育强调道德修养,意在奴化民众,故选B项;日伪政权对妇女的教育强调道德修养是出于其殖民统治的利益需求,意在奴化民众,而非为了规范当地妇女的行为举止,排除A项;材料与家庭结构的革新无关,排除C项;材料不足以说明家庭矛盾得到有效化解,排除D项。]
9.B [由“一九三七……一二一三……侵华倭寇,掳掠烧杀……哀哉国殇”可知,材料是对南京大屠杀的准确描述,故选B项;九一八事变发生在1931年9月18日,是日本驻中国东北地区的关东军突然袭击沈阳,以武力侵占东北的事件,此事件与题干中提到的“一九三七”“一二一三,古城沦丧”等信息不符,排除A项;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指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在北平附近挑起卢沟桥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此事件与题干描述不符,排除C项;重庆大轰炸是指中国抗日战争期间,从1938年2月至1943年8月,日本对战时中华民国陪都重庆进行了长达5年半的战略轰炸和无差别轰炸,此事件与题干描述不符,排除D项。]
10.B
11.B [材料中“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体现了学者的血性,“必须尽量利用科学智识长期作刻苦坚忍的研究……不至失措”体现了学者的理性,故选B项;材料“一切学术皆为强国之源”强调的是学术的重要性,而不是教育改良,排除A项;材料“日本此次侵占辽宁……即使交付国际公断,亦断无成绩可言”体现了沈家诒对日本侵占辽宁的看法,没有涉及国民党不抵抗政策,排除C项;材料“必须尽量利用科学智识长期作刻苦坚忍的研究……不至失措”体现了学者对科学的重视,但并没有强调科学改变国运,排除D项。]
12.B [因为把白银和资金存在香港、纽约等地,政府就可以更方便地从国外购买武器、物资来支持抗战,而且这些钱还能用来稳定金融市场,给抗战提供经济支持,故选B项;虽然把白银和资金存在香港、纽约等地确实能减少被侵华日军抢走的风险,但“避免了”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题目问的是白银和资金外存的做法对中国抗战的影响,而不是它怎么来的或者要用来还什么债,排除C项;虽然把白银和资金存在英美等地可能让政府和他们关系更好一点,但并不能说赢得了英美的战时支持,排除D项。]
13.B [根据材料“蒋委员长夫妇偕宋子文等乘巨型机由西安起飞……降落洛阳机场”及所学知识可知,这描述的是1936年西安事变发生后蒋介石最终安全脱险的历史信息。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从此,十年内战的局面基本结束,全国团结抗战的局面初步形成,故选B项。]
14.B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洛川会议通过了《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和《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全面抗战路线的形成,故选B项;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时间是1936年12月,排除A项;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三三制”原则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
15.B [毛泽东明确表示,与国民党的合作是无产阶级政党与资产阶级政党的合作,而不是无产阶级成为资产阶级的附庸,这实际上是在强调中国共产党在统一战线中的独立地位和原则性,避免成为其他政党的附属品,故选B项;西安事变发生在1936年,而材料中的言论是在1937年,且主要讨论的是与国民党的合作关系和原则,而非解决某一特定事件的方式,排除A项;“三三制”原则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民主联合政府应由国共两党合作建立”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D项。]
16.B [根据表格信息可知,1932—1937年“伪满洲国”木材输出地中,日本的数量不断增多,中国本土的数量逐渐减少,反映了当时日本对中国东北的资源掠夺进一步加剧,故选B项;1935年华北事变标志着中日民族矛盾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与表格时间并不完全相符,排除A项;当时随着局部侵华战事的推进,日本为接下来全面侵华做好准备,排除C项;1910年朝鲜就已经完全沦为日本殖民地,排除D项。]
1 / 4课时分层作业(22) 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
总分:60分(选择题共16个,每小题3分;17题12分)
1.20世纪30年代初期,国民政府在经济、军事、政治方面采取了如下措施。这些措施折射出(  )
类别 措施
经济 加紧币制改革,筹措战争经费;搬迁沿海地区重要的工厂,加强内地经济建设
军事 加强京、沪等战略要地国防工事及江海防建设,扩建兵工厂,征集兵员,整编军队
政治 1935年起,蒋介石数次考察西南地区
A.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B.国民政府积极开展经济建设
C.中国经济近代化进程加快
D.国共两党阶级矛盾趋于缓和
2.如图是发表于1931年的题为《看呀!倭奴把二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点燃了!》的漫画,据此可知(  )
A.九一八事变已被各国重点关注
B.时人认识到日本侵华的国际影响
C.中国全面的抗日战争由此开始
D.中日民族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
3.1935年,北平各校学生强烈呼吁,反对“华北自治运动”,保障地方领土安全,停止一切内战。这些主张得到全国人民的支持和响应。这(  )
A.表明民族战争已经迫在眉睫
B.推动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
C.标志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
D.促进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4.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中国共产党通电全国“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随后国民党也表示要“团结各方共赴国难”。据此可知,当时(  )
A.进行全民族抗战已迫在眉睫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C.中国共产党是抗战中流砥柱
D.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掀起高潮
5.1935年8月1日,中共发表了“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瓦窑堡会议后,中共适时调整统一战线策略,将“抗日反蒋”的方针改为“逼蒋抗日”。这说明(  )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B.全民族抗战已达成社会共识
C.民族危机助推国共走向合作
D.国共两党间的根本利益冲突
6.1937年9月22日,中国共产党发表了题为“共赴国难”的宣言,其中提道: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为中国今日之必需,中国共产党愿为其彻底的实现而奋斗。这说明(  )
A.三民主义成为国共合作政治基础
B.全国团结抗战局面初步形成
C.中国共产党依据主要矛盾变化调整政策
D.国共十年内战局面基本结束
7.1937年以来,在陕甘宁边区政府的倡导支持下,边区民众抗敌后援会、边区文化界救亡会等民众团体纷纷成立。这说明边区政府(  )
A.贯彻落实全面抗战路线
B.积极适应工作重心的转移
C.继续发展工农武装割据
D.扩展抗日统一战线的范围
8.日本对东北实行殖民统治时期,日伪当局要求女子既要注重自身品德修养,还要处理好家庭中的各类关系,也要为“国家”尽“国民”的义务。日伪的这一统治措施(  )
A.规范了妇女的行为举止
B.意在奴化伪满洲国民众
C.推动了家庭结构的革新
D.有效地化解了家庭矛盾
9.“巍巍金陵,滔滔大江,钟山花雨,千秋芬芳。一九三七,祸从天降,一二一三,古城沦丧,侵华倭寇,掳掠烧杀,尸横遍野,血染长江。三十余万,生灵涂炭,炼狱六周,哀哉国殇。”这段文字反映了(  )
A.九一八事变 B.南京大屠杀惨案
C.卢沟桥事变 D.重庆大轰炸惨案
10.1938年10月,日军设立华北开发公司,成为华北最大的掠夺与垄断机构。同时,另组建华中振兴公司垄断和掠夺华中企业。日军此举的动机是(  )
A.在占领区扶植傀儡政权
B.实现以战养战政策部署
C.扭转华北华中经济困境
D.反对国联国际共管方案
11.如表是九一八事变后厦门大学校园刊物《厦大周刊》中的时论(节选)。以下观点反映出(  )
人物(身份) 观点
教职员 代表 “早日消弭内争,一致御侮,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并正告各友邦人士“日人进侵东北,直接是践踏我国主权,间接实向世界挑战”
沈家诒 (博士) “日本此次侵占辽宁,是侵我主权、占我领土、完全是有政治性质的纠纷。根本上说是不能交付国际公断的。即使交付国际公断,亦断无成绩可言”
刘禄 (教授) “一切学术皆为强国之源”“无论是否在战争时期,必须尽量利用科学智识长期作刻苦坚忍的研究,方能一遇外侮,不至失措”
A.教育改良成为救亡主要路径
B.学者血性与理性救国并存
C.国民党不抵抗政策遭到质疑
D.国人意识到科学改变国运
12.(2024·福建卷·T8)1937年5月,中央银行向南京国民政府报告称,截至该年4月30日,该行存于香港、纽约和伦敦等地的白银和资金,合计达到了约1.69亿美元。这种白银和资金外存的做法(  )
A.避免了侵华日军的掠夺
B.支持了中国的对日抗战
C.满足了外债偿付的需求
D.赢得了英美的战时支持
13.下图为《申报》刊登的新闻简讯。
据此可知,当时(  )
A.中国共产党正式提出了逼蒋抗日方针
B.全国团结抗战的局面初步形成
C.上海新闻界为开辟正面战场制造舆论
D.共产国际推动国共两党实行党内合作
14.1937年8月中共中央在洛川会议上指出:“今天所发动的抗战,中间包含着极大的危险性。这主要是由于国民党还不愿意发动全国人民参加抗战。相反的,企图把抗战看成只是政府的事,处处惧怕和限制人民的参战运动。”基于此形势,中国共产党(  )
A.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B.提出了全面抗战路线
C.打退国民党的反共高潮
D.坚持“三三制”原则
15.(2024·北京卷·T9)1937年3月,毛泽东在讨论同国民党的谈判时说:谈判的方针,无疑是无产阶级政党与资产阶级政党的合作的方向,而不是无产阶级做资产阶级的尾巴。如果这样,我们便要失去信仰。这表明(  )
A.中国共产党决定国共和谈解决西安事变
B.中国共产党强调其在统一战线中的地位
C.抗日民主政府应遵循“三三制”原则
D.民主联合政府应由国共两党合作建立
16.下面为“伪满洲国”木材输出年表(单位:元)。据此推知,当时(  )
输出地 1932年 1933年 1934年 1935年 1936年 1937年
日本 日本本土 34 144 62 332 56 562 79 949 93 394 283 066
朝鲜半岛 1 096 355 657 886 1 525 910 1 861 804 1 956 914 2 052 381
总计 1 130 499 720 218 1 582 472 1 941 753 2 050 308 2 335 447
中国(含东北) 4 180 805 2 125 726 2 271 066 1 897 212 927 497 771 534
A.中日矛盾已上升为主要矛盾
B.日本加紧对东北的经济掠夺
C.日本为局部侵华做经济准备
D.朝鲜开始沦为日本的殖民地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 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需要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面对着或者经历了以往没有遇到过的严重危机,甚至整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长期形成的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第二,还需要这个民族能看到新的出路,燃烧起新的希望,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图存和勇于变革,这种状况是可以改变的。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
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自行拟定一个具体题目,并就所拟论题以中国近代史上某一个事例作简要阐述。(要求:紧扣论题、史实准确、逻辑严密、表述清晰)(12分)
1 / 6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