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笔记:同步精讲】课时分层作业(24) 人民解放战争 讲义(学生版+教师版)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上)

文档属性

名称 【学霸笔记:同步精讲】课时分层作业(24) 人民解放战争 讲义(学生版+教师版)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上)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8.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9-06 14:22:21

文档简介

课时分层作业(24)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B C B A B A B C D A A D C D B A
17.(1)有利因素:太原会战国民政府溃败,地方政权处于真空状态;八路军成为华北游击抗日的主体;中国共产党是当时华北最大的政党;平型关大捷扩大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在华北的影响力。(任答3点即可,6分)
(2)积极作用:稳定军心和社会秩序;分化国民党残余部队;有利于民族成分复杂地区的和平解放工作的进行。(任答2点即可,4分)
1.B [材料反映了在抗战胜利后,国共两党谈判协商鼓舞了各界民主人士参政,他们积极整顿组织,发表政见,或者组建新的政党,说明各界民主人士受到了国共两党谈判协商的影响,看到了和平民主建国的希望,这表明当时的中国和平民主成为社会潮流,故选B项;国民党实行的是“假和平、真内战”,各党派并没有达成政治共识,排除A项;抗战胜利后,国民党仍然坚持一党独裁,排除C项;“政治协商制度开始形成”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
2.C [材料漫画绘制于1945年,以“国共谈判”为题,桌面下国民党手握枪支,反映了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的企图,故选C项;材料漫画以“国共谈判”为题,说明此时抗日战争已经结束,排除A项;材料漫画中国民党手握枪支,说明国民党并非真心谈判,排除B项;北平和平谈判是在1949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
3.B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1946年12月是人民解放战争打响的第一年,国民党力量还占据很大优势,边区政府组织家属写信给前方战士是为了坚定信念鼓舞士气,故选B项;A项说法过于片面,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革命统一战线”形成时间是1924—1927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写慰问信”不能“确保”解放战争胜利,D项夸大其作用,排除。]
4.A [根据题干“蒋贼专横”“华东”“沂蒙山区”等信息可知,诗中的战役发生在山东沂蒙山区且胜利在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7年,蒋介石在全面进攻解放区失败后,转而对陕北、山东解放区实行重点进攻,华东野战军在陈毅、粟裕的带领下,在山东孟良崮地区全歼国民党整编第七十四师,粉碎了国民党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故选A项;辽沈战役发生在沈阳、长春地区,主要由林彪、罗荣桓指挥,与题干中的地点和人物均不符,排除B项;淮海战役是主要发生在以徐州为中心的广大地区的战役,与诗中描述的地点不符,排除C项;平津战役是由林彪、罗荣桓和聂荣臻指挥,在北平、天津地区对国民党进行的战略性决战,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5.B [根据材料“1948年,民主派普遍认为,所谓‘民权’,变成了官权”“民族资产阶级更相信国民党是官僚资本、豪门资本的代言人”“农民则对于长期盼望的平均地权彻底灰心”及所学知识可知,民主派、民族资产阶级和农民对国民党统治深深失望,国民党在民众中的信誉已经丧失,说明国民党统治已呈现全面危机,故选B项;在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的时候,国民党就已经摒弃了以三大政策为核心的新三民主义,排除A项;国民党专制独裁的面目此前已经暴露,C项时空不符,排除;1927年之后的国民党始终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并未发生改变,排除D项。]
6.A [根据材料“此批资金或在广州搜购黄金,或套汇来港”可知,随着人民解放战争的逐步推进,越来越多的社会资金向南流出,或者通过套汇转道香港,体现了民族资产阶级对国民政府逐渐失望,转而大规模转移财产导致社会资金外流,故选A项;经济格局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产业结构和经济区域布局的调整上,材料并未体现相关信息,排除B项;当时社会的通货膨胀主要是由战争军费和金圆券的大量发行导致的,排除C项;材料中社会资金外流是民间行为,与政府的财政危机无关,排除D项。]
7.B [根据材料“1946年”“言论自由”“太多的自由”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漫画体现的是国民政府控制人们言论,是国民党专制独裁的表现,这是人民对国民政府限制言论自由的不满,B项正确;1946年国人对民主建国很向往,但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材料说的是民众没有充分享有自由权,“太多的自由”是对国民政府的讽刺,排除C项;1945年抗日战争已取得胜利,排除D项。]
8.C [根据材料可知,1948年是人民解放战争的关键时期,国民党军队力量被逐步削弱,而人民解放军则日益壮大,此时中共中央提出这样的口号,很可能是预示着即将到来的战略决战(如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并表现出对战争胜利的坚定信心,这与口号中的“中国人民走向全国胜利的日子”相呼应,故选C项;解放军挫败国民党全面进攻发生在1946年底至1947年初,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1947年6月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标志着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的阶段,排除B项;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被消灭是在三大战役(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之后,排除D项。]
9.D [根据材料“百万雄狮过大江”并结合人民解放战争的史实可知,此为渡江战役,其加速了统治中国的旧政府——南京国民政府的覆灭,故选D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排除B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排除C项。]
10.A
11.A [根据题图可知,人民解放战争爆发初期,国共两党的力量对比中,在兵力、城市数、地区面积、人口数等方面国民党均占据明显优势,说明中国共产党面对的对手强劲,人民解放战争形势严峻,故选A项;题图不能反映解放区根据地面积缩小,排除B项;题图反映的是国共双方实力对比,不能体现国民党内战准备情况,排除C项;材料没有国共双方实力前后的数据对比,不能得出“国共力量对比出现逆转”的结论,排除D项。]
12.D [根据材料“1947年”“吃八路,穿八路,住八路,为什么不去当八路”“好日子是毛主席给的,不打老蒋是没心肝的,所以我要坚决打老蒋”“我得报恩,我老了,我送我儿子参军”及所学知识可知,老百姓感恩共产党、报恩共产党,主要是由于1947年解放区进行了土地改革,使亿万农民在政治上、经济上获得解放,由此可知土地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故选D项;1948年秋,人民解放战争进入夺取全国胜利的决定性阶段,陆续开始了三大战役,排除A项;减租减息是抗日战争时期的土地政策,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解放区的土地改革,没有关于国民政府的信息,排除C项。]
13.C [1948年2月,中共中央发出的《关于注意总结城市工作经验的指示》和对收复石家庄的城市工作经验的肯定,以及要求各中央局、分局、前委对于人口五万以上的占领城市进行工作总结,这些举措表明中国共产党在人民解放战争后期开始重视城市工作经验的总结,反映出党的工作重心正在从乡村向城市转移,故选C项;虽然要求在一定时间内完成工作总结可以看作是提升工作效率,但这不是该指示的核心目的,排除A项;指示中并没有直接提到谋划城市经济的发展,而是注重于总结城市工作经验,排除B项;虽然总结城市工作经验可以有助于明确城市管理职责,但这不是该指示的主要目的,排除D项。]
14.D [根据材料“反蒋、保田、保饭碗”“翻了身,上前线……鲁苏豫皖都走遍”可知,斗争的对象是国民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人民解放战争时期,山东一部分老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朴实的山东人民以高涨的热情,投入生产和革命中,在淮海战役战场上,以山东支前民工为代表的广大人民群众与党所领导的人民军队同生死、共命运,故选D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伐战争时期的斗争对象是帝国主义和军阀,排除A项;红军长征是战略转移,最终在陕北会师,并非走遍鲁苏豫皖地区,排除B项;全国抗战时期是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斗争的对象是日本法西斯势力,排除C项。]
15.B [由于在征求意见过程中引发热烈讨论且各解放区分歧较大,所以中共中央原则通过的《关于目前党的政策中的几个重要问题》最终未成为正式决定,代之以一系列细致且分门别类的具体指示,这说明中国共产党在党的政策制定和政务处理上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故选B项;统一战线涉及不同的阶级阶层或者党派,题干中体现的是各解放区,所以据此不能得出巩固统一战线的结论,排除A项;人民解放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转变工作重心的标志是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这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C项;由“中共中央原则通过《关于目前党的政策中的几个重要问题》”可知,这不是关于党的自身建设问题,而是党对解放区的政策问题,二者不属于同一范畴,排除D项。]
16.A [根据材料“英国‘紫石英’号军舰闯入长江人民解放军防线”“该舰被击伤后搁浅”“灰溜溜地逃走了”可知,人民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军队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打击,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维护国家主权,反对外来干涉的正义形象,直接表明了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决心,故选A项。]
1 / 4课时分层作业(24) 人民解放战争
总分:58分(选择题共16个,每小题3分;17题10分)
1.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两党谈判协商的政治氛围鼓舞了各界民主人士参政的信心和勇气。他们积极整顿组织,发表政见,或者组建新的政党。这表明当时的中国(  )
A.各党派达成政治共识
B.和平民主成为社会潮流
C.国民党一党独裁结束
D.政治协商制度开始形成
2.如图是关于1945年时局的一幅漫画,该漫画反映了(  )
A.全国人民争取抗战胜利的决心
B.国共双方成立联合政府的愿望
C.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的企图
D.国共两党北平和平谈判的破裂
3.1946年12月,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发动军属以村县专署为单位给前方战士写慰问信,考虑到很多士兵家属和区村干部不会写字,还专门号召小学教师协同办理。这一做法旨在(  )
A.缓解士兵思乡之情
B.坚定信念鼓舞士气
C.巩固革命统一战线
D.确保解放战争胜利
4.陈毅诗云:“蒋贼专横嗟命薄,美帝侵略徒空劳。华东战场捉笼鸟,沂蒙山区似虎牢。原野麦黄家家足,人民军队胆气豪。”此诗描写的战役为(  )
A.孟良崮战役 B.辽沈战役
C.淮海战役 D.平津战役
5.1948年,民主派普遍认为,所谓“民权”,变成了官权,变成土豪劣绅的权、地痞流氓的权。民族资产阶级更相信国民党是官僚资本、豪门资本的代言人。农民则对于长期盼望的平均地权彻底灰心。据此可知,国民党(  )
A.开始摒弃新三民主义
B.统治已呈现全面危机
C.初现专制独裁的面目
D.所属阶级利益发生改变
6.(2024·广西卷·T11)1946年6月,国内资金自北向南流动。1948年2月,资金南流加剧;10月,上海《正言报》报道:“近周沪资金南流,约在五千至一亿金圆,此批资金或在广州搜购黄金,或套汇来港。”这反映了(  )
A.民族资产阶级对国民政府丧失信心
B.民国经济格局发生重大变化
C.美国商品大量倾销加剧了通货膨胀
D.国民政府出现严重财政危机
7.如图是画家丁聪在1946年绘制的漫画,该漫画(  )
A.体现了对民主建国的向往
B.表达了对国民政府的不满
C.说明民众充分享有自由权
D.反映了对抗战胜利的向往
8.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发布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指出:“今年的‘五一’劳动节,是中国人民走向全国胜利的日子……打到南京去,活捉伪总统蒋介石!”这一口号的提出背景是(  )
A.解放军挫败国民党全面进攻
B.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的阶段
C.人民解放战争即将进入战略决战
D.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被消灭
9.毛泽东诗句“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所反映的历史事件(  )
A.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B.表明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
C.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
D.加速了统治中国旧政府的覆灭
10.(2025·陕晋青宁适应性考试·T10)1948年7月,彭真在北岳区城市工作干部会议的报告中指出,“入城以后,要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的社会秩序”。该报告旨在(  )
A.推进新民主主义革命进程
B.总结城市接管经验
C.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
D.借鉴土地革命做法
11.如图所示为1946年7月国共双方力量对比情况。这反映了(  )
A.人民解放战争形势的严峻性
B.解放区根据地面积缩小
C.国民党内战准备工作的完成
D.国共力量对比出现逆转
12.(2024·黑吉辽卷·T9)1947年,河北景县流传着歌谣:“吃八路,穿八路,住八路,为什么不去当八路。”南宫县的新兵说:“好日子是毛主席给的,不打老蒋是没心肝的,所以我要坚决打老蒋。”肥乡县的农民说:“我得报恩,我老了,我送我儿子参军。”这反映出(  )
A.解放战争进入决战阶段
B.减租减息激发了革命热情
C.国民政府陷入统治危机
D.土地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
13.(2024·江西卷·T8)1948年2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注意总结城市工作经验的指示》,对于中央工委总结报告有关收复石家庄的城市工作经验予以肯定,同时责成各中央局、分局、前委对于人口五万以上的占领城市,逐一作出工作总结并限三至四个月内电告中央。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
A.注意工作效率的提升
B.谋划城市经济的发展
C.探索工作重心的转移
D.明确城市管理的职责
14.(2024·6月浙江卷·T6)在中国共产党发起的一次重大战役中,广大农民一致表示“反蒋、保田、保饭碗!”“要人出人,要钱出钱,要粮出粮!”战士队列里常回响着歌声:“翻了身,上前线,个个都是英雄汉。浩浩荡荡出山东,鲁苏豫皖都走遍……”此战役发生在(  )
A.北伐战争时期 B.红军长征时期
C.全国抗战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15.(2024·湖北卷·T9)1948年1月,中共中央原则通过《关于目前党的政策中的几个重要问题》,在征求意见过程中引发热烈讨论。因各解放区分歧较大,该文件最终未成为正式决定,代之以一系列细致且分门别类的具体指示。由此可见中国共产党(  )
A.巩固统一战线 B.坚持实事求是
C.转变工作重心 D.注重自身建设
16.(2024·1月浙江卷·T9)1949年4月20日,英国“紫石英”号军舰闯入长江人民解放军防线,双方发生激烈炮战,该舰被击伤后搁浅。当时的《纽约先驱论坛报》评论道:“这个日子很有可能永垂史册,因为在这天……中共炮手轻蔑地把英国皇家海军撂到了一边,这一天标志着已经破产的中国旧政权终于被迫承认自己的无能。”7月30日,“紫石英”号灰溜溜地逃走了。“紫石英”号事件表明(  )
A.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决心
B.国民党蒋介石集团统治的覆灭
C.人民解放军取得战略决战的完全胜利
D.百余年来旧中国屈辱外交的结束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材料一 晋察冀边区政府是除陕甘宁边区以外中国共产党率先建立的统一战线政权。据聂荣臻回忆,太原失守后,晋东北除五台、盂县两个县政府仍能执行一些政务外,其他各县政府人员逃散一空,社会秩序极端混乱。太原失陷当天毛泽东即指示称,这意味着“华北正规战争阶段基本结束,游击战争阶段开始”,一周后,北方局发布刘少奇起草的决定,明确要求:“在游击战争中,我党应以华北最大政党的资格出来建立统一战线的民主的抗日政权与新的抗日武装部队。”为此,八路军迅速化整为零,分赴各地开展建党、建政、组织游击队等工作,短时间掌握了大片区域,为晋察冀边区政府的成立奠定了重要基础。
——摘编自王龙飞《破旧立新:中共在抗日
根据地的政权建设》
材料二 人民解放战争后期,人民军队的强大力量迫使部分国民党地方政府和军队放弃武力抵抗,采用和平方式,遵照中国共产党的主张改造政权、改编军队,中国共产党针对此种情况组织军政委员会,并将其作为临时过渡机构。采用这种军政合一的过渡政权组织形式可以避免或减少新旧政权交接时期的混乱。另外军政委员会便利谈判、号召各方。对于面积甚广、民族成分十分复杂的西北地区的解放,中国共产党更强调发挥军政委员会维护社会秩序和统战功能的作用。
——摘编自李世源、傅婉娟《军政委员会:
中国共产党地方政权建构中的体制创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晋察冀边区政府成立的有利因素。(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军政委员会在国家政权建设过程中发挥的积极作用。(4分)
1 / 6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