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分层作业(1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B B A B B D A C C D C C D C C A
17.观点归纳:学者认为,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清政府不能忠实履行不平等条约。(2分)
评:此观点是错误的(片面的),有违历史事实。(1分)
析:广州民众反入城斗争是有其发生条件的,鸦片战争期间,英国的暴行和战后多起英国人恃强作恶导致的中外纠纷,是引发广州民众仇外情绪的一个基本原因。(2分)要求修约,则是西方列强企图从中国攫取更多权益的策略和手段。《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签订后,西方列强虽从中国取得了许多特权。但他们仍要求鸦片贸易合法化、全境通商、北京设立使馆等特权。(2分)谋求在华全面经济与政治利益是西方列强侵华的根本目标,这个目标达不到,新的一场侵略战争迟早爆发,问题在于发动战争的时机和借口而已。(2分)
总结:事实证明,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在于西方列强要求越过条约特权在中国谋求更大利益。(2分)然而,这位学者却抛开这一点,孤立片面强调清政府应严格执行现有条约,避免与列强正面冲突,似乎只要清政府遵守条约,就能避免战争。(1分)
1.B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1827—1845年,中国银贵钱贱趋势加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由于列强向中国走私鸦片导致白银外流,引发白银价格上涨,故选B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白银大量流出中国,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外贸情况,排除C项;材料说明白银升值而非贬值,排除D项。]
2.B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道光在位时期为1820—1850年,鸦片战争发生于1840年至1842年,处于道光时期,故选B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噶尔丹叛乱发生于康熙时期,排除A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小和卓叛乱发生于乾隆时期,排除C项;中法战争发生于1883年到1885年,处于光绪时期,排除D项。]
3.A [根据材料“1840年前后中英枪支的对比”并结合鸦片战争的史实可知,该表可用于研究1840年爆发的中英鸦片战争,故选A项;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于1856年,排除B项;中法战争发生于1883年,排除C项;甲午中日战争正式开始于1894年,排除D项。]
4.B
5.B [由材料“乡民共愤,鸣锣聚众,杀死逆夷六、七人……聚至百有余乡”可知,这是三元里地区民众在遭受英军侵扰后,自发组织起来进行的反抗斗争。这种斗争是民众基于自身利益和民族情感而自发发起的,没有外部力量的推动或组织,故选B项,排除A项;鸦片战争的导火线是林则徐虎门销烟,而非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活动,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发生在鸦片战争期间,排除C项;清政府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是在《辛丑条约》签订后,排除D项。]
6.D
7.A [根据材料“荒岛、孤峙海中”“每种货物……可省除争执”“免致小事酿成大案”及所学知识可知,《南京条约》中的割地、协定关税、领事裁判权等内容侵犯了中国的领土主权、关税主权和司法主权,但清政府并未认识到其对主权的危害,反而认为条约“可省除争执”,这说明清政府缺乏近代国家主权观念,故选A项;根据材料“暂行赏借”“让夷人管夷人”可知,清政府此时并未“摒弃‘天朝上国’观念”,排除B项;材料中清政府“免致小事酿成大案”等态度表明其并未认识到列强对中国主权的侵略,排除C项;材料强调清政府以“天朝上国”心态解读《南京条约》,因此不能得出其“积极应对国际形势变化”的结论,排除D项。]
8.C [根据材料信息“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走入近代的最初一步”可知这是鸦片战争,中国被迫打开国门,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故选C项。]
9.C [鸦片战争后,中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民族危机,这促使中国士人寻求救国之道。魏源提出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以抵御外侮,姚莹则强调加强“边海之防”,这些主张都反映了民族危机对士人思想的深刻影响,即引发了士人思想的嬗变,故选C项;“中体西用”理念是洋务运动时期提出的,强调在维护中国传统纲常伦理的基础上,采用西方的科学技术以维护清王朝的统治,而魏源和姚莹的主张均早于洋务运动,排除A项;魏源提出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虽然表明他认识到了西方技术的先进性,但并未完全否定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制度,因此不能说传统华夷观念已得到扭转,且姚莹的加强“边海之防”体现了对边疆防御的重视,与华夷观念无直接关联,排除B项;虽然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民族危机日益加深,但此时的中国社会并未普遍觉醒近代民族意识,排除D项。]
10.D [鸦片战争后,面对西方的坚船利炮,中国一些先进知识分子开始反思自身不足,提出了“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等主张,即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来抵御外侮,这标志着中国近代化思想启蒙的开始,故选D项;鸦片战争后,宗藩体制还未解体,排除A项;鸦片战争后,中国面临割地赔款、主权受损的局面,国家实力遭受重创,排除B项;虽然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开放通商口岸,开始与世界市场产生联系,但这与题目强调爱国知识分子在战争后的反思无关,排除C项。]
11.C [图名“烟之牢笼”揭示了鸦片对当时中国社会的影响,而文字“官、绅、士、庶”则代表了社会的不同阶层。漫画展示了鸦片对中国各阶层的广泛危害,揭示了虎门销烟的必要性,故选C项。]
12.C [根据材料“1855年,在华外商共1 038人……在开放口岸投资办厂”可知,近代西方国家加强对华经济侵略,根据材料“依附于外国商人的特殊阶层——买办”可知,买办是为在华外商服务的阶层,故其是西方对华进行殖民渗透的工具,故选C项;根据材料“依附于外国商人的特殊阶层”可知,买办是西方对华经济侵略中产生的阶层,而列强对华经济侵略导致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解体,故买办并不是自然经济解体的结果,且当时自然经济尚未完全解体,排除A项;根据材料“西方商人还在开放口岸投资办厂,由此产生了……买办”可知,买办为西方列强在中国进行经济侵略的工具,是列强侵略下的特殊产物,而非西方经济发展的产物,排除B项;根据材料“依附于外国商人的特殊阶层——买办”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买办确实能连接外商与中国市场,但这并不能保障商品交易的安全,排除D项。]
13.D [根据材料“如果在鸦片之外还有其他好的选择……糖蜜战争或者大米战争”及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英国想要打开中国市场,获取侵略权益,因此战争不可避免,具有必然性,故选D项。]
14.C [《瀛寰志略》详细介绍了欧美国家的地理、历史、政治、文化和风土人情等内容,为当时的中国提供了宝贵的外部世界信息,不仅满足了当时中国人对外部世界的好奇心,也为中国知识分子了解和学习西方提供了重要参考,故选C项;该书主要是一部地理著作,侧重于介绍世界各国的情况,而并未涉及在中国建立何种政治制度的问题,排除A项;“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是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的主张,排除B项;“自强”和“求富”是洋务运动的口号,旨在通过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来增强国家实力和促进经济发展,并非出自《瀛寰志略》,排除D项。]
15.C [根据材料“性情缜密,善于运思……非偶然也”可知,徐继畬指出了欧洲人性情缜密、善于制作武器等特征,加深了当时国人对欧洲人的认识,故选C项;材料强调徐继畬对欧洲人的介绍,并未涉及民族民主意识,排除A项;材料强调徐继畬对欧洲人的认识,而非“经世致用”思想,排除B项;材料仅介绍欧洲人的性格及其善于制作武器,并未提及西方领先的根本原因——工业文明,排除D项。]
16.A [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次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成为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其本质就是中国半殖民地的程度加深,故选A项;中国商品出口量增加是现象,排除B项;中国开放程度加大是现象,排除C项;在材料中只涉及出口,没有进口数量,无法判断中国是否由贸易逆差转为贸易顺差,排除D项。]
1 / 4课时分层作业(15) 两次鸦片战争
总分:60分(选择题共16个,每小题3分;17题12分)
1.下表呈现的是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白银价格的变化情况,据此可知( )
1820年之前 每两(约36克)白银约值1 000枚铜钱
1827年 1 300枚铜钱
1838年 1 600枚铜钱
1845年 2 200枚铜钱或更多一些
A.鸦片战争后白银大量流入中国
B.白银外流导致白银价格上涨
C.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居出超地位
D.鸦片输入是白银贬值的主要原因
2.(2024·1月浙江卷·T7)有学者认为:“道光(皇帝)算是个幸运者,白莲教的事是他父亲嘉庆皇帝了结的;洪秀全的大动干戈则留给了他的儿子咸丰皇帝去担当。但是,他躲开了这些,却躲不开另一种灾难,那就是相继困扰的边衅与外患。”下列“边衅与外患”中,发生于道光时期的是( )
A.噶尔丹叛乱 B.鸦片战争
C.大、小和卓叛乱 D.中法战争
3.如表为某学者对1840年前后中英枪支的对比。该表可直接用于研究( )
枪型 枪长(米) 射程(米) 射速 (发/分钟) 枪刺 配置
中方 兵丁 鸟枪 2.010 约100 1至2发 无
英方 伯克式 1.166 约200 2至3发 有
布伦士 威克式 1.420 约300 3至4发 有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中法战争 D.甲午中日战争
4.几名高中生在某博物馆的一处展区中,看到了英国走私鸦片的飞剪船、虎门销烟、《四洲志》的相关介绍。由此可知,该展区是为了纪念( )
A.徐继畬 B.林则徐
C.洪秀全 D.康有为
5.据《广东军务记》记载:“初九、初十日,逆夷又往三元里及萧冈各乡,复行扰害。由是乡民共愤,鸣锣聚众,杀死逆夷六、七人,余逆脱回……十一日,乡民仍鸣锣传递,富者捐资,贫者出力,备乃器械,持乃糗粮,响应风从,不谋而合者遥遥百有余里,聚至百有余乡……逆夷各狐凭鼠伏,潜避两炮台中,不敢出入。”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清政府支持民众抗击英军的斗争
B.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具有自发性
C.抗英活动成为鸦片战争的导火线
D.清政府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6.结束1757年以来广州一口通商局面的不平等条约是( )
A.《北京条约》 B.《黄埔条约》
C.《天津条约》 D.《南京条约》
7.下表描述了清政府对《南京条约》及其附件中某些条款的态度,这反映出清政府( )
相关条款 清政府的态度
割香港岛给英国 荒岛、孤峙海中、贫困、有伤国体、暂行赏借
中英协定关税 每种货物应纳多少关税明白地载于条约,可省除争执
领事裁判权 免致小事酿成大案,不过是让夷人管夷人……这是最方便、最省事的办法
A.缺乏近代国家主权观念
B.摒弃“天朝上国”观念
C.认识到列强侵华的本质
D.积极应对国际形势变化
8.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写道:“对于中国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了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走入近代的最初一步。”这场战争( )
A.是中国现代史的开端
B.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C.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D.使中国开启政治民主化
9.鸦片战争后,魏源编撰了《海国图志》,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姚莹则考察西南地区,并撰写《康輶纪行》,提出要加强“边海之防”。这反映出当时( )
A.“中体西用”理念渐成社会主流
B.传统华夷观念已得到扭转
C.民族危机引发士人思想的嬗变
D.近代民族意识的普遍觉醒
10.陈旭麓说:“在鸦片战争的整个过程里,中国以中世纪的武器、中世纪的政府、中世纪的社会来对付近代化的敌人。战争以严酷的事实暴露了这些差距,促使一批爱国知识分子在比较中思考。”这表明近代中国( )
A.宗藩体制已经解体
B.国家实力不断增强
C.被迫卷入世界市场
D.师夷长技观念开启
11.某历史学习小组梳理中国近代史时发现以下漫画(如图)。该漫画作为例证可用于说明( )
A.鸦片战争的经过
B.清政府已沦为“洋人的朝廷”
C.虎门销烟的必要
D.《马关条约》签订的影响
12.(2024·江西卷·T6)1855年,在华外商共1 038人,比1837年增加了3倍,分属于219家洋行。西方商人还在开放口岸投资办厂,由此产生了依附于外国商人的特殊阶层——买办。据此推知,买办阶层是( )
A.自然经济解体的结果
B.西方经济发展的产物
C.西方殖民渗透的工具
D.商品交易安全的保障
13.关于鸦片战争,有人认为,“自由贸易者背后的经济能力极其强大,无法遏制或阻挡”“如果在鸦片之外还有其他好的选择,比如说糖蜜或大米,这场冲突就可能被称为糖蜜战争或者大米战争”。这意在强调( )
A.自由贸易的重要性
B.战争起因的复杂性
C.鸦片输入的危害性
D.战争发生的必然性
14.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瀛寰志略》在福建省福州抚署刊行面世,“甫一付梓,即腾谤议”。两年后作者徐继畬也因此书“张大外夷”而被免职。1865年,徐继畬被重新起用。此后30年间,该书不断被翻刻,影响日深。这主要是由于此书( )
A.主张在中国建立资本主义制度
B.首倡“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C.注重对欧美国家的考察和介绍
D.标榜“自强”和“求富”
15.徐继畬在《瀛寰志略》中指出,欧洲人“性情缜密,善于运思,长于制器,金木之工,精巧不可思议,运用水火,尤为奇妙……造舟尤极奥妙……越七万里而通于中土,非偶然也”。据此可知当时先进知识分子( )
A.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
B.使经世致用思想成为主流
C.启迪人们开眼看世界
D.全面认识到西方领先原因
16.1842—1846年,中国茶出口增长一倍,丝的出口增长将近五倍;1846—1856年,茶出口又增长55%,丝的出口增长三倍多。海关税收从1861年的490余万两增加到1902年的3 000余万两。反映出本质的问题是( )
A.中国半殖民地的程度加深
B.中国商品出口量大幅增加
C.中国开放程度加大
D.中国由贸易逆差转为贸易顺差
17.(2024·重庆卷·T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 有学者认为,引发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在于:一是英国政府要求清政府忠实履行《江宁条约》的规定,其中重要一点是让英国官员和商人可以自由进入广州城。让洋人进城,现在看来,完全是不值一提的小事,当时在五口通商的其他四口尽管也有过大小不一的纠纷,但都一一化解,没有酿成巨祸。惟独在广州,却惊动朝野上下,闹得天翻地覆,开各地反入城斗争的先河,历时十多年无法解决,直至兵戎相见。二是《望厦条约》规定:“所有贸易及海关各款恐不无稍有变通之处,应俟十二年后,两国派员公平酌办。”《黄埔条约》亦规定:“若有应行更易章程条款之处……核计满十二年之数,方可与中国再行筹议。”修改有关通商条款,本属平常外交事务,清政府也一再拖延,加深了双方的矛盾。
——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张海鹏集》
根据材料,归纳这位学者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评析。(要求:观点正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12分)
1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