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1张PPT)
复习任务群一
现代文阅读Ⅰ
把握共性之“新” 打通应考之“脉”
进阶二 单元学习任务探究
第二单元
劳动光荣·实用性阅读与交流
任务一 分析概括新闻报道的异同
新闻报道是对新闻事实的客观报道,报道角度的不同,体现在文本考查上,就是从比较具体事件、人物精神和作者立场异同的角度命制题目。
人物通讯要深入挖掘典型事件以表现人物精神,并在其中体现作者的立场和态度。阅读本单元的三篇人物通讯,梳理其中的具体事件、人物精神和作者立场。根据提示,填写下表。(见教材P55“单元学习任务”第二题第1小题)
人物 具体事件 人物精神 作者立场
袁隆平 袁隆平发现天然杂交稻杂种第一代,但试种失败 以科学的态度面对失败 ①______________
袁隆平寻找并发现天然雄性不育株 ②_____________ 赞扬了袁隆平的创新精神
③_______________ 实事求是,尊重科学,平和大度 赞扬袁隆平实事求是,捍卫真理的态度
人物 具体事件 人物精神 作者立场
张秉贵 张秉贵用糖哄哭闹的小孩 ④_______________ 赞扬张秉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⑤_____________ 热情大度,和蔼耐心 赞扬张秉贵无私奉献、尽心尽力的精神
人物 具体事件 人物精神 作者立场
钟扬 采集到世界上生长在海拔最高处的种子植物 不畏艰辛,不懈努力 ⑥______________
钟扬负责接收“转导师”学生 ⑦_____________ ⑧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赞扬了袁隆平的实践精神 ②尊重权威但不迷信权威 ③袁隆平用事实反驳对杂交稻的贬斥 ④耐心细致,周到体贴 ⑤张秉贵接待气呼呼的女顾客 ⑥赞扬钟扬坚韧不拔的品质及对事业的执着热爱 ⑦仁爱、有责任心 ⑧赞扬钟扬的担当精神与奉献意识
分析概括新闻报道异同“3关注”
1.关注新闻视角
新闻的视角即什么人在报道,从什么角度报道。新闻报道的视角与作者立场观点、内容话题密切相关,不同的人呈现出不同的视角,表现不同的观点。
2.关注报道深度
有的新闻材料,仅就新闻事实进行报道,涉及的层面较浅;有的新闻,除新闻事实外,还有深厚的新闻背景、原因分析和结果预测,有作者的观点态度和相关人员的分析评论,涉及层面较深。
3.关注报道宽度
所谓新闻报道的宽度,就是新闻的涉及面,有的仅就某一事件、现象做客观纵向的报道,有的由此及彼,对同类现象和相关事件进行横向类比分析,如综述类新闻。新闻的宽度不同,侧重点也不相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材料一:
遗传背景单一的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是科研人员梦寐以求多年但无法达成的目标,而非人灵长类动物首选对象肯定是猴子。
2017年11月27日,世界上首只体细胞克隆猴“中中”在中科院非人灵长类研究平台诞生;同年12月5日,第二只克隆猴“华华”诞生。这一成果标志着中国率先开启了以体细胞克隆猴作为实验动物模型的新时代。2019年1月,孙强团队与同属于中科院神经所的张洪钧团队合作,再获佳绩:在张洪钧团队利用CRISPR/Cas9技术成功构建世界首批核心节律基因BMAL1敲除猕猴模型的基础上,孙强团队通过一只症状最明显的公猴的体细胞克隆出五只小猴。这项进展说明中国科学家已可以批量生产遗传背景均一的疾病猕猴模型。
(摘编自操秀英《体细胞克隆猴:开启新药研发
“灵长类”时代》,《科技日报》2019年3月5日)
材料二:
中国体细胞克隆猴的系列成果在国际上引起了巨大反响。美国《大西洋月刊》写到,中国科学家不仅仅是采用,尤其是改良了当年克隆绵羊的技术。美国克隆专家舒克拉特·米塔利波夫在接受《自然》杂志访问时表示,应该恭喜中国科学家,“我明白其中的难度有多大”——他在21世纪前10年尝试克隆时,使用了1.5万个猴子卵子,虽然已做到从克隆胚胎中提取干细胞系,但是怀孕的灵长类动物最终未能诞下活胎。
英国达林·格里芬教授说:“已知的、统一遗传背景的灵长类动物模型,无疑可以对人类疾病,尤其是遗传疾病的研究、理解和最终治疗,提供非常有用的帮助。”路透社的报道则认为,基因型相同的动物模型对于生命医学研究至关重要,可以有效排除复杂基因背景对实验的干扰,并为一大批新药研究提供有效的测试模型。
(摘编自《〈细胞〉期刊报道全球首例体细胞克隆猴》,
《参考消息》2019年3月5日)
材料三:
对于公众高度关注的伦理问题,团队成员明确表示,中科院做这项工作是为了提高人类健康,研究脑科学的基本问题。我们严格遵守了国际各项相关协议和规则。相反,这项工作还可能使一些伦理争议得到化解。
目前,全世界每年对猕猴的使用量高达10万只,这些猕猴主要被用于药物筛选实验。利用体细胞克隆猴技术,人们就能使用体细胞在体外有效地做基因编辑,准确地筛选基因型相同的体细胞,产生基因型完全相同的大批胚胎,用母猴载体怀孕出生一批基因编辑和遗传背景相同的猴群。团队成员还表示:“体细胞克隆猴技术让人们在一年内就能制备大批遗传背景相同的模型猴,大大减少了个体差异对实验的干扰。这样,只要使用很少数量的克隆猴,就能够完成很有效的筛选。”
(摘编自吴月辉《世界首例!这几只克隆猴可不
简单》,《人民日报》2019年1月24日)
材料四:
2月27日,基于体细胞核移植技术成功克隆出猕猴等10项重大科学进展入选2018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已成功举办14届,是观察我国科技发展成就的重要窗口,对我国加快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具有重要作用。研究成果能否入选,原创性是最重要的衡量标准。从近些年入选的项目来看,近年来,我国以“墨子号”“悟空号”和FAST望远镜等为代表的大科学装置建设成效显著,不断取得重要成果,例如“悟
空号”暗物质探测卫星首次直接探测到电子宇宙射线能谱在1TeV附近的拐折,该成果入选2018年“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主任表示,近些年来,围绕特色科学资源,我国已在一些特色科学领域具有引领优势,如寒武纪生物大爆发、人类起源、青藏高原演化等。2018年,我国科学家“将人类生活在黄土高原的历史推前至距今212万年”的研究成果入选“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摘编自刘垠《克隆猴等入围2018年度“中国科学
十大进展”》,《科技日报》2019年2月28日)
新闻提倡“用事实说话”,但客观的事实中往往蕴含着思想情感和价值倾向。以上四则材料分别侧重于哪些新闻事实?四则材料蕴含了怎样的思想情感和价值倾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第一问,材料一“在张洪钧团队利用CRISPR/Cas9技术成功构建世界首批核心节律基因BMAL1敲除猕猴模型的基础上,孙强团队通过一只症状最明显的公猴的体细胞克隆出五只小猴。这项进展说明中国科学家已可以批量生产遗传背景均一的疾病猕猴模型”,侧重介绍我国从无到有,到可批量生产疾病猕猴模型的技术发展历程;材料二“中国体细胞克隆猴的系列成果在国际上引起了巨大反响……应该恭喜中国科学家”,侧重介绍外国专家对我国体细胞克隆猴技术的看法;材料三“对于公众高度关注的伦理问题,团队成员明确表示,中科院做这项工作是为了提高人类健康,研究脑科学的基本问题”,侧重于报道团队成员对社会伦理关注的回应;材料四“2018年,我国科学家‘将人类生活在黄土高原的历史推前至距今212万年’的研究成果入选‘中国科学十大进展’”,侧重分类呈现近些年来“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入选项目。
第二问,归纳概括这四则材料蕴含的思想情感和价值倾向,要以这些新闻事实为依托,这几则材料指出我国科技发展成就显著,且为人类发展作出贡献,这些成果和贡献当然会激起国人的自豪感;这些材料多数涉及克隆技术,所以人们会有伦理方面的问题,根据团队成员对社会伦理关注的回应可知,科技发展可以对伦理问题起到积极作用,科学发展应以生命伦理为底线。
[答案] (1)新闻事实:①材料一侧重介绍我国从无到有,到可批量生产疾病猕猴模型的技术发展历程。②材料二摘编多家外媒围绕我国体细胞克隆猴技术的报道,侧重介绍外国专家对我国体细胞克隆猴技术的看法。③材料三侧重于团队成员对社会伦理关注的回应。④材料四侧重分类呈现近些年来“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入选项目。
(2)思想情感和价值倾向:①我国科技发展成就显著,且为人类发展作出贡献,令人自豪。②科技发展可以对伦理争议的化解起到积极作用,科学发展应以生命伦理为底线。
任务二 分析新闻评论的思路
分析新闻评论的思路常常是围绕中心话题,立足于整体,着眼于词、句、段、层,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分析评论者的倾向性,具有内隐性和主观性。
新闻评论讲究观点鲜明、针对性强,注重行文的逻辑性。梳理《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一文的思路,体会文章是怎样辩证地讨论有关“工匠精神”的话题的。(见教材P55“单元学习任务”第二题第2小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本文第1段开宗明义,点出时代需要工匠精神;接着第2段引用《说文解字》中的观点,点出什么是工匠精神;然后第3~4段寻因溯果,层层深入,从“为什么”“怎么办”的角度,阐明该怎样、不该怎样;最后第5段联系实际,回扣中心,升华主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在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进程中,科技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两弹一星”、核潜艇等大国重器,令中国人民挺直腰杆;高铁、跨海大桥等基础设施,夯实了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石;5G、物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发展,助推中国技术创新由“跟跑”向“并跑”转变,并逐渐向“领跑”发起冲击。这些辉煌成就背后,凝结着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智慧与心血,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精神品质得以彰显、传承和发扬。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和担当。当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相
互交汇,彼此影响,我们在内外环境上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从内部看,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发展前景向好,同时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实现人民美好生活必须推出更多涉及民生的科技创新成果;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也需要科技实力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从外部看,全球正处于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前夜,科技竞争愈加激烈,各国在能源与资源、信息网络、新材料、医药健康等研究领域持续发力,期望通过重大科技突破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在此背景下,弘扬科学家精神,就要让科学技术更好服务国家发展需要,推动我国融入全球科技创新网络,并通过营造科学氛围和科学环境,在全社会集聚起不懈攀登的力量,实现科学精神的代际传承,助力科技事业不断取得新突破。
(摘编自丁奎岭《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肩负起历史赋予的科技创新重任》)
请简要梳理这篇新闻评论的论证思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原文“在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进程中,科技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从过去的角度高度评价了科学家精神在中国取得辉煌成就中的重要性。原文“当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相互交汇,彼此影响,我们在内外环境上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在此背景下,弘扬科学家精神,就要让科学技术更好服务国家发展需要,推动我国融入全球科技创新网络,并通过营造科学氛围和科学环境,在全社会集聚起不懈攀登的力量,实现科学精神的代际传承,助力科技事业不断取得新突破”,然后从现实的角度,为新时代弘扬科学家精神明确了努力方向。
[答案] ①首先从过去的角度高度评价了科学家精神在中国取得辉煌成就中的重要性。②然后从现实的角度,为新时代弘扬科学家精神明确了努力方向。
任务三 分析概括新闻评论的角度
新闻评论就当前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和重大问题发议论、讲道理,有着鲜明的针对性和指导性。角度的选择对新闻评论非常重要。面对某个事实或问题,评论的角度不同,文章面貌往往迥异。
思考《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在选择评论角度方面的特点,在此基础上,从本单元的人物通讯中任选一篇,基于其呈现的事实,考虑可以从哪些角度进行评论。(见教材P55“单元学习任务”第二题第3小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评论的角度是时代品质需要工匠精神,这是一个关乎企业活力、社会风气,乃至国家命运的重要话题,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评论的末尾“我们不必人人成为工匠,却可以人人成为工匠精神的践行者”“工匠精神并不以成功为旨归,却足以为成功铺就通天大道”体现了评论的指导性。
(2)(示例一)《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中的核心新闻事实是:袁隆平发现天然杂交稻杂种第一代,寻找并发现天然雄性不育株,培育出杂交水稻,选育超级杂交稻,引导新的“绿色革命”。基于这样的理解,可以从创造性劳动的角度进行评论;还可以选择在共筑中国梦中发挥知识分子的作用的角度评论,袁隆平这样的知识分子作为杰出劳动者能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勇于担当,敢于创新,服务社会,报效人民,他们的创造性劳动能够为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提供重要的人才支撑、智力支撑、创新支撑。
(示例二)《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中新闻事实表现出的主旨是“在平凡的劳动岗位上作出不平凡的贡献”,因此可以从杰出劳动者突出的劳动技能、业绩和他们的精神世界等角度进行评论,从劳动模范高度的责任心与奉献精神等方面弘扬具有时代精神的先进价值观。
(示例三)《“探界者”钟扬》可以从“追求成为‘探界’精神的践行者”方面进行评论。可以讨论何为“探界”,怎样“探界”,从科学家的精神品格拓展到对于时代精神的倡导。通讯中所表现的钟扬精神品格的每一个侧面,都可以作为一个角度进行评论。
新闻评论选择评论的角度一般基于这几方面的考虑:
1.倾向性。依托新闻事实作出价值判断,这种倾向性往往反映的是主流社会的声音。
2.引导作用。通过对现实生活中的新闻事实和重要问题作出分析,以表彰先进,针砭时弊,明辨是非,引导人们正确认识当前的形势,为他们指明方向。
3.深化作用。新闻评论的政治性决定了评论选择的角度要尽可能从思想、政策理论高度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阐释新闻事实所包含的政治意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近年来,各类“吃播”节目备受社会关注。中华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历来注重敬畏食物、尊重食物。“吃播”的本意,在于推荐优质食材、分享品尝美食的快乐。网络主播不顾食物能不能吃完、好不好吃,或超量点菜或烹饪“黑暗料理”,折射出一种扭曲的食物观。
在拥有海量用户的网络平台上,另类“吃播”造成的食物浪费,会给很多网友传递错误的饮食观念,甚至引发跟风模仿、误导更多消费者,进而影响到社会层面正确消费观、饮食观的形成和传播。
遏制“吃播”浪费,需要多方协同努力。当探店主播有可能超量点餐时,餐厅有责任引导其适量点餐。平台方尤其需要加强价值引领,加强对美食类直播内容的审核,对“吃播”内容进行细化管理。与此同时,相关监管部门也要进一步畅通投诉举报渠道,方便广大消费者随时反映餐饮浪费等问题。在享受美食、倡导健康饮食文化时,广大网络主播应自觉践行“光盘行动”,做坚决抵制餐饮浪费的先行者、倡导者,共创风清气朗的直播氛围。
角度的选择对新闻评论非常重要。说说上述语段围绕另类“吃播”这一话题,选择了哪些评论角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由原文“网络主播不顾食物能不能吃完、好不好吃,或超量点菜或烹饪‘黑暗料理’,折射出一种扭曲的食物观”可见,语段围绕“另类‘吃播’的性质”进行评论。由原文“在拥有海量用户的网络平台上……进而影响到社会层面正确消费观、饮食观的形成和传播”可见,语段围绕“另类‘吃播’的影响”进行评论。由原文“遏制‘吃播’浪费……共创风清气朗的直播氛围”可见,语段围绕“遏制‘吃播’浪费的措施”进行评论。
[答案] ①另类“吃播”的性质。②另类“吃播”的影响。③遏制“吃播”浪费的措施。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