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第一部分 板块二 专题五 民主政治——近现代中国的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课件(2026版高三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与策略通史版)

文档属性

名称 14 第一部分 板块二 专题五 民主政治——近现代中国的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课件(2026版高三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与策略通史版)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3.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9-06 15:13: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0张PPT)
第一部分 通史复习 主题突破 专题融会 精准备考
板块二 中国近现代史
专题五 民主政治——近现代中国的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板块提升 专题融会 认知升华 创新整合新思路
近代中国为了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农民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等不同的社会力量都进行了不同的探索,提出了不同的救国方案,也有过多次民主政治的追求。辛亥革命后,民主政治的尝试,抗日战争胜利后,和平民主的机遇,事实证明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行不通,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现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发展完善,官员选拔与管理,公务员制度,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都彰显了制度自信,中国特色的民主法制和社会治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施政为民的信仰和理念。
关注点——线索梳理纲目化
01
培优点——创新训练情境化
02
关注点——线索梳理纲目化
线索一 民主共和制在中国建立的历程
时期 历程
辛亥 革命 建立了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构建了民主共和制的雏形
北洋政府 政党政治名存实亡,民主共和国徒有虚名
南京国民 政府 蒋介石完全背离了孙中山先生的设想,借“训政”之名实行一党专政的独裁统治
时期 历程
土地 革命 革命根据地建立的苏维埃政权(人民革命政权)
全国抗日 战争 抗日根据地建立的抗日民主政权、边区政府、“三三制”原则
解放 战争 在解放区设置行政区、建立的人民民主政权得到了人民的支持和拥护,为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共和国奠定了基础
时期 历程
新中 国成立  民主共和制在中国真正建立起来,人民当家作主得以实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确保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完善运行
线索二 中国近现代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时期 制度演变
晚清 时期 (1)1898年,清政府加设经济特科,选拔经时济变之才
(2)废八股,改试策论,以时务策命题;戊戌变法失败后,所有考试悉照旧制
(3)1901年,各省书院一律改为大学堂,各府、州、县学改为中小学堂,并多设蒙养学堂
(4)1904年初,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统一全国学制,学堂选官制度由此正式设立。不久又确立留学毕业生选官制度;1905年废除科举制
时期 制度演变
民国 时期 南京临时 政府时期 孙中山的文官考试思想奠定了近代中国文官制度的基础
北洋政府时期 (1)北洋政府文官考试制度:选拔官员主要采用考试和甄别两种方式
(2)1913年初,颁布《文官考试法草案》等法案,标志着文官考试制度的建立
南京国民 政府时期 南京政府公务员制度:1933年颁布《公务员任用法》,标志着公务员制度的建立
时期 制度演变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干部制度的内容:包含国家干部人事管理体制、原则、机构,以及干部选拔、任用、考核、监督、交流、培训等
改革和完善:初步建立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干部管理制度
公务员制度:200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标志着公务员制度正式形成
线索三 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
1.新中国的法治建设进程
阶段 概况
社会主 义法制 的初创 时期  ①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等法律、法令
②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确立了社会主义中国的政治制度、立法制度、司法制度,初步奠定了中国法治建设的基础
阶段 概况
改革开 放后法 治建设 的发展 到2010年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不断自我完善和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的法制基础
阶段 概况
中共十 八大以 来中国 的法治 建设成就 ①2018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国家根本法
②2020年5月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是一部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实践特色、时代特色的民法典
2.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阶段 概况
社会主 义建设 和探索 时期  形成了健康向上的道德风尚,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政治氛围,关心集体、无私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行动准则,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的新型人际关系,极大地激发了全国人民的热情和干劲
阶段 概况
改革开 放以来 ①20世纪80年代,“五讲四美三热爱”是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最响亮的口号
②20世纪90年代,我国开展以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为主要内容的三大系列创建活动
③2001年,中共中央颁布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从以德治国的高度进一步规划思想道德建设
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
线索四 中国近现代的对外关系
1.中国近代外交的演变
时期 表现
晚清政 府外交 体制的 演变 (1840— 1912年) ①中国近代外交体制的演变始于《南京条约》签订后“五口通商大臣”的设立
②1861年成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是清政府为办洋务及外交事务而特设的中央机构
③1901年外务部的设立了标志近代中国外交体制的正式确立
时期 表现
民国前 期:北洋 军阀时 期(1912— 1928年) ①南京临时政府在《告各友邦书》中承认清政府与帝国主义各国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继续有效
②1915年,日本向袁世凯提出“二十一条”要求
③段祺瑞政府等进一步出卖国家主权,充当帝国主义国家的侵华工具
④1919年巴黎和会上北洋政府的代表没有在《巴黎和约》上签字,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国家的主权和尊严
⑤1927年初,湖北、江西人民收回了汉口和九江的英租界
时期 表现
南京国 民政府 时期 (1927— 1949年) ①1928年,国民政府发起“改订新约运动”,结果不了了之
②1931—1945年,面对日本帝国主义日益扩大的侵略,国民政府先后推行“不抵抗—攘外必先安内—积极抵抗—消极抵抗”等政策
③1943年,国民政府分别与英美签订协议,废除了近代以来的治外法权(领事裁判权),这成为国民政府对外政策的最大成果
④1946年,美国从中取得了中国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文化各方面的特权
2.当代中国的外交
政策和 宗旨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宗旨
和平 贡献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求同存异”的方针,形成“万隆精神”
时期和 特点 奠基 时期 20世纪50年代:“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和三大外交政策:“一边倒”“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同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步入国际舞台
时期和 特点 拓展 时期 20世纪70年代:“一大片”策略,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地位,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建交,改善同资本主义国家关系,打开外交新局面
创新 时期 改革开放以来:全方位外交,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真正走向世界
新时代 中共十八大以来: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线索五 中国近现代关税与个人所得税
1.关税制度
时期 内容
近代 ①鸦片战争后,《南京条约》及附件中协定关税、片面最惠国待遇等使中国失去自主调整税率的能力,海关大权也长期把持在外国人手中
②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宣告关税自主,并公布国定《进口税暂行条例》
时期 内容
近代 ③1928年,国民政府发表“改订新约”的对外宣言,关税自主为主要内容之一,国民政府首先与美国签订了《中美关税条约》,随后,又陆续同意大利、英国、法国、西班牙等国缔结了“友好通商条约”或新的关税条约
时期 内容
现代 ①新中国成立后不久,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及其实施条例,统一了全国关税制度
②1985年,国务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关税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强化了关税制度的法制化建设
③1987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重新修订发布关税条例,进一步完善了关税的基本制度
2.个人所得税制度
(1)演变
①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制度起步于民国时期。
②1914年,北洋政府制定所得税条例,其中包括征收个人所得税的内容,但并没有实施。
③1936年,国民政府开始征收个人所得税。
④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新中国没有征收个人所得税。
⑤1980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制度正式确立。
(2)作用:对调节个人收入和实现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
培优点——创新训练情境化
1.(2024·河北石家庄模拟)清朝末年,新式官员选拔制度主要包括学堂选官制度、留学生选官制度、议员选举制度、司法官考选制度等。当然,在构建新式官员选拔制度时,清廷也刻意保留了部分传统官员选拔制度规范。据此可知,清末官员选拔制度改革(  )
A.标志着文官考试制度的建立
B.保持了行政的连续与稳定
C.弥补了旧有选官制度的缺陷
D.体现了传统与现代的结合
2
4
1
3
题号
5

D [根据材料“在构建新式官员选拔制度时,清廷也刻意保留了部分传统官员选拔制度规范”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末废除科举制度,实行学堂选官制度等,但也保留了部分传统官员选拔制度规范,体现了传统与现代的结合,D项正确;1913年初,北洋政府颁布《文官考试法草案》等法案,标志着文官考试制度的建立,排除A项;材料主要涉及的是选官制度,并未涉及行政的连续与稳定,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实行了新的选官制度,但保留了一些旧的选官传统,排除C项。]
2
4
1
3
题号
5
2.(2024·广西北海一模)1949年7月,石家庄市首届人民代表大会在人民影院召开,经过全市普选的149名代表出席。大会通过关于工商业、税务、市政建设等13项重要决议案。大会选举的政府委员,有5名民族工商业代表和1名少数民族代表。这次石家庄人民代表大会(  )
A.使广大农民在政治经济上获得解放
B.是党工作重心转移的历史见证
C.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原则
D.确立了新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2
4
1
3
题号
5

B [由材料“1949年7月,石家庄市首届人民代表大会”“普选的149名代表”可知,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中,石家庄成为全国第一个召开人民代表大会的城市,开辟了民主建政的新途径,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为全国实行人民民主提供了范例,也是党工作重心转移的历史见证,故选B项;土地改革使广大农民在政治、经济上获得解放,且材料强调石家庄城市民主政治的建设,与广大农民政治、经济解放无关,排除A项;1954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出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两大原则,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C项;新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954年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创立,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
2
4
1
3
题号
5
3.(2024·江西名校联盟模拟)1915年,依据《文官任职令》规定:“得呈请荐任文职的简任长官。每人保荐名额以二人为限。保荐人须将被保荐人的履历和证明文件等呈请大总统令交文官甄用委员会甄用。保荐官若有徇情滥保或与事实不符的,发觉后须受处分。”这一政令表明(  )
A.民国文官保荐体制趋于完善
B.选官制度法制保障的深化
C.政府重视对保荐制度的监管
D.官吏任用过程的公平公正
2
4
1
3
题号
5

C [根据材料“二人为限……徇情滥保或与事实不符的,发觉后须受处分”可知,文官保荐制度中对徇情滥保有处分要求,体现出政府注重对保荐制度的监管,故选C项;根据材料“1915年,依据《文官任职令》”可知,这反映了北洋军阀时期文职官员保荐过程中的某个文件规定,并不能反映文官保荐体制趋于完善,排除A项;“选官制度法制保障的深化”表达的是选官制度的发展历程,《文官任职令》的规定不能体现选官制度的深化,排除B项;题中信息体现了对官员选拔的法律保障,官吏的任用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
2
4
1
3
题号
5
4.(2024·山东临沂模拟)2013年,中共中央首次召开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提出了“奋发有为地推进周边外交”的新思路,这使我国外交主基调由此前的“韬光养晦”调整为“奋发有为”。这一调整(  )
A.使周边外交成外交中心
B.体现了合作共赢的宗旨
C.反映了外交自信的增强
D.推动了世界反霸权斗争
2
4
1
3
题号
5

C [根据题干及所学知识可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显著提高,为更好地承担大国责任,我国外交主基调由“韬光养晦”调整为“奋发有为”,这体现了大国意识和责任意识,反映了我国外交自信的增强,故选C项;周边外交只是全方位外交的一部分,不是“外交中心”,排除A项;“韬光养晦”和“奋发有为”都强调“合作共赢”,排除B项;不论“韬光养晦”还是“奋发有为”,中国一直都坚持反对霸权主义,排除D项。]
2
4
1
3
题号
5
5.(2024·辽宁大连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孙中山认为考试权独立是中国古已有之的制度,实则不然,这个既没有继承传统也没有效仿西方的制度可以说是一个创举,它体现了推翻帝制以后,政治权力出现了制衡的特点。在考试内容方面,民国时期效仿西方,增加了与实际工作密切相关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类的科目,如根据1915年的《文官高等考试令》后所附的《文官考试第二试、第三试科目表》,文官高等考试共分为政治、经济、法律、文学、物理、数学、测量、化学、地质、采矿、冶金、机械、造船、造机、土木工程、建筑、电
2
4
1
3
题号
5
工、医学、制药、农学、农艺化学、林学、兽医等23个专门学科,分科相当细致。1919年8月,公布《文官高等考试法》,将考试专科由23个增至33个,主要增加了政治经济、机织、染色、窑业、酿造、图业、商业等专科,又将第一试科目改为仅试国文一道。民国时期的文官制度还效仿西方,试图通过考试任职实现政治与行政两分。
——摘编自徐萍《从进士科举到文官考试——
中国选官制度在民国时期的制度逻辑》
2
4
1
3
题号
5
材料二 国民政府时期的公务员制度包括考选制度和铨叙(旧时一种叙官制度,按资历或劳绩核定官职的授予或升迁)制度两大部分,由考试院具体负责管理公务员的考试、任用和铨叙(审查考核)。1933年颁布《公务员退休法》,1947年《公务员退休法》提高了公务员退休薪资待遇。1935年《公务员任用法》规定:“曾于中华民国有特殊功勋,或致力国民革命十年以上而有功劳者,经证明属实”即可免试任为公务员。重要职位的公务员“应由该党长官,促研究党义,随时介绍入党”,“与党无深切关系,特非所宜,突出党性”。
——《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二辑)》
2
4
1
3
题号
5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国文官制度的主要内容,并指出其确立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请对国民政府时期的公务员制度作出评价。
2
4
1
3
题号
5
[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孙中山认为考试权独立是中国古已有之的制度”可得出,实行考试权独立;根据材料一“文官高等考试共分为政治、经济、法律、文学、物理、数学、测量、化学、地质、采矿、冶金、机械、造船、造机、土木工程、建筑、电工、医学、制药、农学、农艺化学、林学、兽医等23个专门学科”可得出,考试内容多元化;根据材料一“民国时期的文官制度还效仿西方,试图通过考试任职实现政治与行政两分”可得出,考试任职以实现政治与行政分离为目标。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一“民国时期效仿西方,增加了与实际工作密切相
2
4
1
3
题号
5
关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类的科目”可得出,西方现代文官制度的影响;根据材料一“它体现了推翻帝制以后,政治权力出现了制衡的特点”可得出,辛亥革命后民主政治的逐步确立和西方三权分立体制的影响。第(2)问,根据材料二“由考试院具体负责管理公务员的考试、任用和铨叙(审查考核)”可得出,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公务员选拔任用体系,有利于提高公务员的素质,有利于国家机构的正常运作;根据材料二“1933年颁布《公务员退休法》,1947年《公务员退休法》提高了公务员退休薪资待遇”可得出,强调资历和劳绩,有利于调动公务员的积极性;根据材料二“与党无深切关系,特非所宜,突出党性”可得出,突出党性,为一党专政提供了方便之门。
2
4
1
3
题号
5
[答案] (1)主要内容:实行考试权独立;考试内容多元化;考试任职实现政治与行政分离。背景:西方现代文官制度的影响;辛亥革命后民主政治的逐步确立;西方三权分立思想的影响。
(2)评价: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公务员选拔任用体系,有利于提高公务员的素质,有利于国家机构的正常运作;强调资历和劳绩,有利于调动公务员的积极性;但突出党性,为一党专政提供了方便之门。
2
4
1
3
题号
5
THANK YOU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