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
23 《登上地球之巅》当堂达标检测(共30分)
一、选择题(9分)
1.对下列各句修辞手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高山严重缺氧,他们感到眼花、气喘、无力。(排比)
B.夜更深沉,山上山下到处是一片漆黑,只有点点星光在空中闪耀。(夸张)
C.凶猛的暴风雪像狂人似的袭击着薄薄的帐篷,死神正在悄悄地走来。(比喻、拟人)
D.阴霾笼罩着整个的国家。(夸张)
2.先择合适的词语填在括号中。
(1)他用双手( )进岩峰,脚尖( )着岩面,使出全身力量( )地上升。(2分)21cnjy.com
A.伸 踩 一点一点 B. 插 蹬 一点一点
C .抓 踩 一寸一寸 D. 插 蹬 一寸一寸
(2)即使有完美的体格,旺盛的精力,假如他的( )不足忍受砭骨的大风雪,( )不敢履践崔巍悬岩的边沿,( )不能在死一样的昏睡病侵袭时奋勇前进,他仍不能到达顶峰。(3分)21·cn·jy·com
A 意志 B 勇气 C 神经?
3.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2分)A书藉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B欢迎到中山公圆来玩。C严励打击各种刑事犯罪分子。 D热烈祝贺中国上海申博成功?。
二、课内语段阅读(21分)
天色开始黑下来,寒风凄厉地呼啸着。
他们事先以为天黑以前就能登上顶峰,现在看来,这种估计显然错误。黑夜,即将成为他们前进道路上的第二道难关。在这人类从未到达过的珠穆朗玛峰北坡最后二三百米的路途中,他们将要遇到什么困难,要走多长时间,事先确实很难精确估计。www.21-cn-jy.com
勇敢的突击队员们还在一步一步地前进,但是,由于前一阶段花费的时间过长,他们背上的氧气筒的气压表显示,氧气的容量已经不多。继续前进,可能受到缺氧的严重威胁。这时,刘连满因为过度疲劳,体力已经非常衰弱,每走一两步就会不自觉地摔倒,但他缓慢地站起来,仍然一偏一倒地坚持继续往前走着。2·1·c·n·j·y
在身体虚弱和严重缺氧的情况下,还要摸黑进行高山行军,这不仅极其困难,而且相当危险。现在,他们每移动一步,肉体要承受多么巨大的痛苦啊!英国“埃非勒士委员会”的组织者扬赫斯班在《埃非勒士峰探险记》一书中曾这样写道:“人类身体在任何地方所受的痛苦,未有甚于一个埃非勒士峰攀登者在登山的最后一天所忍受的。…… 即使有完美的体格,旺盛的精力,假如他的勇气不足忍受砭骨的大风雪,神经不敢履践崔巍悬岩的边沿,意志不能在死一样的昏睡病侵袭时奋勇前进,他仍将不能到达顶峰。”对于扬赫斯班的同事们来说,他的这番话确实颇有道理。然而,对于坚强的中国登山队员们来说,有什么样的困难和危险能滞留和阻挡他们前进的脚步呢?为了祖国和民族的荣誉,为了完成人民的委托,为了在喜马拉雅漫长的雨季到来之前最后一个好天气的周期内登上顶峰,四位勇士仍然勇往直前,继续行进在崎岖的山路上。【来源:21·世纪·教育·网】
1.第一段是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3分)
2.“这种估计显然错误”中“这种估计”指什么? (2分)
3.文中多次说到队员们严重缺氧,除表明条件艰苦外,还有什么作用? (3分)
4.“他们每移动一步,肉体要承受多么巨大的痛苦啊!”请结合全文回答,队员们在攀登中会遇上哪些痛苦? (3分)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5.文中引用了《埃非勒士峰探险记》的一段文字,其作用是什么? (3分)
6.文中多次出现“中国登山队员”一词,如果去掉“中国”一词,好不好?为什么 (4分)
7.第四段第一句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3分)
当堂达标检测参考答案:
一、1. B 2.(1)D (2)B C A 3.D
二、1.景物(环境)描写。突出天气恶劣,暗示登山的困难。
2.他们事先以为天黑以前就能登上顶峰。
3.为后文在无氧的情况下登上珠峰作铺垫。
4.气候恶劣,体能下降,严重缺氧,山势险峻。
5.表现探险的艰难,从而衬托出中国登山队员的英勇无比。
6.去掉“中国”不好,因为人类成功地从北坡第一次登上珠峰是中国人创下的记录。去掉了就不能突出这一点。 21教育网
7.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
23 《登上地球之巅》课中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理清文章思路,了解中国人第一次从北坡登上珠穆朗玛峰的过程。
2.学习抓住特点进行生动的景物描写的方法,体会景色描写的作用。
3.激发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培养开拓创新精神。
【学习过程】
一、导入
1.世界第一峰——珠穆朗玛简介
2. 1960年中国登山队征服珠峰活动简介
二、预习检查
1.检查预习学案的完成情况。
2.检查课文诵读和字词掌握情况。
3.检查搜集的作者、作品的情况。
三、整体感知
1.速读课文,把登山队员突击主峰的经过划分成几个阶段,在原文中画出相关语句。
2.速读课文,简要复述四名登山队员突击主峰的经过。
四、问题探究
1.三位队员最后的胜利是靠什么力量取得的?
2.登顶过程中作者着意描写了哪三大困难?这样描写有什么作用?
3.课文中有不少描写自然环境的句子,它们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4.作者叙述事件有详有略,选择最典型的事件来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请举例说明。
5. 本文叙事,详略得当,说说文章重点写了什么?为什么要详写?
五、概括主旨和写法
1.队员们征服“第二台阶”,刘连满作人梯、留氧气 表现了人物的什么精神?
2.请概括出文中详写了哪些典型事件?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
3.从课文的详写中懂得写作上哪些技巧?
4. 课文中有不少描写自然环境的句子,请找出来,想想它们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5. 作者除了尽力渲染恶劣的自然环境外,还不时用闲笔描写美丽的珠穆朗玛峰的景色。试找出来,读一读,体会一下这些语句好在哪里?
六、分析人物
1.文章集中写了王连满哪些事例?
2. 你觉得王连满是怎样一个人?
3. 文章为什么单用了两个段落来突出写他一个人?
七、作业:
搜集整理有关探险家的事迹,并讲给大家听。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
23 《登上地球之巅》预习学案
一、本课词语较多,请下功夫在预习中解决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砭骨( ) 崔巍( )( ) 阴霾( ) 余暇( )
滞留( ) 峰巅( )( ) 窒息( ) 匍匐( )
2.“地球之巅”即 ________ _,它的海拔高度是__________ 米。
3.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⑴勇敢地一直往前进。( )⑵急迫得不能再等待。( )
⑶睡梦中都想着寻找,形容迫切地希望着。( )
⑷形容非常勤勉,不知疲倦。( )
3.成语填空
养精蓄( ) 斩钉( )铁 异口同( ) 齐心( )力
勇往直( ) 步( )艰难 头( )眼花 腰( )背痛
4. 朗读课文,感知文章。
(1)在题目上加一些信息来概括课文内容。
(2)复述印象最为深刻、最令你感动的细节。
5. 通过预习,你还有哪些疑惑?
二、知识链接
郭超人,湖北武穴人,高级记者,北京大学新闻系毕业后奔赴西藏,1960年随中国登山队完成攀登珠穆朗玛峰和夏邦马峰的报道。作者真实地写出了中国人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从北坡登上珠穆朗玛峰的壮举。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三、知识小百科
通讯,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它是记叙文的一种,是报纸、广播电台常用文体。21教育网
特点是:(1)严格的真实性。(2)报道的客观性。(3)较弱的时间性。(相对新闻消息而言)(4)描写的形象性。(5)议论色彩较浓。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
23 《登上地球之巅》预习检测(共30分)
一、给加点字注音(8分)
耸立 缭绕 峰巅 摄氏度
滞留 崎岖 窒息 轮廓
二、成语填空(8分)
养精蓄( ) 斩钉( )铁 异口同( ) 齐心( )力
勇往直( ) 步( )艰难 头( )眼花 腰( )背痛
三、课文内容填空(6分)
1.即使有( )的体格,( )的精力,假如他的勇气不足忍受( )的大风雪,神经不敢( )崔巍悬岩的边沿,意志不能在死一样的昏睡病( )时奋勇前进,他仍将不能到达顶峰。21cnjy.com
2.他们的四肢更加( )了,他们的行动更加( )了,甚至攀过一米高的岩石,也需要半个多小时。21·cn·jy·com
四、选择题(8分,每小题2分)
1.选出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 )
A.耸立(sǒng) 缭绕(liáo) 冰镐(gǎo) 携带(xié)
B.石膏(gāo) 摄影(shè) 陡滑(dǒu) 砭骨(biān)
C.海滨(bīn) 呼啸(xiāo) 窒息(zhì) 崔巍(wēi)
D.匍匐(pú) 匍匐(fú) 巉岩(chán) 滞留(zhì)
2.下列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经过半年来的养精蓄锐,国足队的战斗力大大增强了。
B.让别人的双手能抓住岩壁顶端的支持点攀登上去。
C.大家齐心协力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
D.队员们不怕艰险,勇往直前。
3.以下句子属于描写的表达方式的是(????)A.他们事先以为天黑以前就能登上顶峰,现在看来,这种估计显然错误。B.现在,他们每移动一步,肉体要承受多么巨大的痛苦啊!C.夜更深沉,山上山下到处是一片漆黑,只有点点星光在空中闪耀。D.他们终于登上了珠穆朗玛峰的顶峰,完成了人类历史上从北路攀上世界最高峰的创举。21教育网
4.下面有关课文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是一篇新闻的节选,报道了中国人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从北坡登上珠峰的壮举。:21世纪教育网]
B.文章按照时间顺序,生动地记叙了登山队员们突击珠峰峰顶的全过程,赞扬了登山队员们顽强勇敢、不畏艰险、勇于牺牲、团结协作的精神品质。
C.作者叙述事件有详有略,选择最典型的事件来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如重点写征服被外国探险家认为不可逾越的“第三台阶”事件来表现中国人的顽强无畏,写刘连满宁可牺牲自己也要把氧气留给同志的事迹来表现队员们的自我牺牲精神。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D.作者除了尽力渲染恶劣的自然环境外,还不时用闲笔描写美丽的珠峰景色,给人美的享受。
5.概括出文中详写了哪些典型事件?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从中懂得写作上哪些技巧?
预习检测参考答案:
一、略二、略三、略
四、1.C 2.B 3.C 4.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