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
23《马说》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短文中主要的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了解托物寓意,以事喻理的议论方法。
3.讨论对人才的看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比一比:你能找到多少个关于马的成语。
走马上任,走马看花,蛛丝马迹,指鹿为马,招兵买马,五马分尸,万马奔腾,天马行空,驷马难追,人仰马翻,兵强马壮,青梅竹马,千军万马,汗马功劳,伯乐相马
二、预习检查
1.检查预习学案的完成情况。
2.检查字词的掌握情况及诵读情况。
3.检查搜集的作者、作品的情况。
(1)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现在河南孟州)人,唐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散文尤其著名,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是“古文运动”倡导者、领袖,主张“文以载道”,反对浮夸文风。“唐宋八大家”之首。祖籍昌黎,世称“韩昌黎”,谥号“文”,又称韩文公,官至吏部侍郎,故又称韩吏部。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
(2)写作背景他25岁中进士后,长期得不到任用,他曾三次上书宰相,都没有得到赏识。加上当时政治黑暗,有才之士不受重用。这些都让他感到明主难遇,在这种悲愤心情下,写下了《马说》。
(3)文体:说,古代的一种议论体裁,用以陈述作者对某些问题的看法。“马说”即谈马、论马。特点:写法灵活,讲究文采,奇巧而言辨,跟杂文相近。
三、疏通文字,了解文意
(一)挑战第一关
1.读通课文,看谁能准确通畅地朗读课文,看谁一马当先。
2. 听读课文
听节奏,悟语速。(在课本上作出标注字音与停顿)
读准字音,读得流畅,语速适当,节奏准确。3. 正音正句。
4. 用你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看谁能准确通畅地朗读课文。
(1)速读(不读错音、破句)
(2)配乐朗读(个人或小组)
A 音准通畅、声音洪亮,B 语速、停顿恰当,C 有感情地朗读(轻重缓急)。
(二)挑战第二关
读懂课文:掌握重点词、句。
1.结合注释与自己的预习,小组讨论,互相帮助,疏通文意。(温馨提示:注意依字译句和译文的方法)
2.勾画并质疑,提出组内的疑难词句,班内共同解决。
3. 你能把文章中的通假字找出来吗?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祗通“只”,只是。
食马者:食通“饲”,喂养 。
才美不外见:见通“现”,表现。
食之不能尽其材:材通“才”,才能。
其真无马邪:邪通“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
4. 自学指导一:重点词语解释,学习第一段、第二段、第二段。
5. 自学指导二:翻译句子。
6. 词语归纳。
(三)挑战第三关
1.分析文段一
(1)本段的论点是什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2)本段文字说明了伯乐的什么作用?
伯乐对千里马的决定作用。
(3)是不是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呢?
是,强调伯乐能识马,如果不被伯乐识别,千里马就会被埋没。
2.分析文段二
(1)本段文字说明了什么?
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说明千里马没有遇到伯乐,就无法施展才华。
(2)哪些句子说明千里马不能日行千里的原因?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3.分析文段三
(1)本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不是天下无千里马,而是不识马。
(2)本段哪句话点明了本文的中心?
“其真不知马也”。
(3)本段中通过哪些语言来体现食马者的浅薄愚妄?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 通其意。
4.本文的思路:
(1)千里马对伯乐的依赖关系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2)千里马的悲惨遭遇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3)痛诉食马者的愚昧无知
(其真不知马也)
5.讨论:
(1)本文通篇不离千里马,难道只是说“马”吗?
借千里马难遇伯乐,最终被埋没,对埋没人才的现状作了揭露。“借马说人”,是托物寓意的写法。
(2)本文中“伯乐”“千里马”“食马者”各比喻了什么样的人?
伯 乐:善于识别人才的统治者。
千里马:即人才。
食马者: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封建统治者。
(3)本文通过千里马的遭遇,表达韩愈怎样的思想?
表达作者怀才不遇,有志难酬的愤懑心情。
(四)挑战第四关
读出情感:体会情感和写法
1.请勾画出表达韩愈情感的语句?
2.请试读出来,作者为什么有如此情感?
3.“伯乐”“千里马”“食马者”分别比喻什么?
千里马:人才。
伯乐:能识人才的统治者(贤明的君主)。
食马者:愚妄浅薄、不识人才的统治者。
4.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借伯乐相马故事提出“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观点,讽刺封建统治者不识人才,不重人才,摧残人才的愚昧与昏庸,表达作者(痛感“伯乐不常有”,)怀才不遇的强烈愤慨和壮志难酬的愤懑之情 。
四、拓展探究
1.讨论:作者认为,自己是个人才,只是缺少伯乐的发现。其实封建社会不知道埋没了多少人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同情百姓,写出民苦“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的(柳宗元);与民同乐的太守(欧阳修);还有李白、苏轼、王维……这些都已成为了历史。那么,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你是怎么看待伯乐的作用呢?
2. 如果你怀才不遇,你会学下列哪位古人?说出原因。
A. 韩愈:怀才不遇写文章
B. 韩信:另寻明主创大业
C. 陶渊明:归隐田园其乐悠悠
五、达标检测
六、作业
在当今社会,我们应该做一个怎样的人呢?请写成一篇小短文,发表自己的见解。
课件32张PPT。比一比:你能找到多少个关于马的成语。走马上任?? 走马看花? 蛛丝马迹??
指鹿为马 招兵买马 五马分尸
万马奔腾 天马行空?? 驷马难追
人仰马翻 兵强马壮?? 青梅竹马
千军万马 汗马功劳 伯乐相马 马说 韩 愈1.掌握短文中主要的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了解托物寓意,以事喻理的议论方法。
3.讨论对人才的看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学习目标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现在河南孟州)人,唐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散文尤其著名,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是“古文运动”倡导者、领袖,主张“文以载道”,反对浮夸文风。“唐宋八大家”之首。祖籍昌黎,世称“韩昌黎”,谥号“文”,又称韩文公,官至吏部侍郎,故又称韩吏部。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作者简介你了解韩愈吗? 他25岁中进士后,长期得不到任用,他曾三次上书宰相,都没有得到赏识。加上当时政治黑暗,有才之士不受重用。这些都让他感到明主难遇,在这种悲愤心情下,写下了《马说》。写作背景特点:写法灵活,讲究文采,奇巧而言辨,跟杂文相近。文体:说,古代的一种议论体裁,用以陈述作者对某些问题的看法。“马说”即谈马、论马。《马 说》《爱 莲 说》看谁一马当先!看谁能准确通畅地朗读课文读通课文挑战第一关:读准字音,读得流畅,语速适当,节奏准确。 听节奏,悟语速。 (在课本上作出标注字音与停顿)听读课文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正音正句zhǐpiánshísìsìshíxiànyésì用你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
看谁能准确通畅地朗读课文
1、速读(不读错音、破句)2、配乐朗读(个人或小组)
A 音准通畅、声音洪亮
B 语速、停顿恰当
C 有感情地朗读(轻重缓急)挑战第二关:读懂课文:掌握重点词、句看我快马加鞭!1、结合注释与自己的预习,小组讨论,互相帮助,疏通文意。(温馨提示:注意依字译句和译文的方法)
2、勾画并质疑,提出组内的疑难词句,班内共同解决。
你能把文章中的通假字找出来吗?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食马者
才美不外见
食之不能尽其材
其真无马邪祗通“只”,只是 食通“饲”,喂养 见通“现”,表现 材通“才”,才能 邪通“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 祗:
枥——
辱—
骈——
称——虚词:
而——
故—— 于——
之——
以—— 虽——学习第一段实词:马棚、马厩这里指受屈辱(而埋没才能)(辱没)两马并驾著称,出名表转折,但是所以在结构助词,的凭借,用即使。同“祇”,只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 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自学指导一:重点词语解释
一食: 或:
食马者:
才美:
外见(xiàn):
且:
等:
安:
是马:吃一顿通“饲”,喂才能,美好的素质表现在外面等同,一样学习第二段 实词马之千里者 :尚且,况且有时怎么这种,作代词日行千里的马,
之;定语后置的标志,不译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实词
策之——
执策——
道——
材——
以——
通——
执——
临——学习第三段鞭打 名词活用为动词马鞭规律,方法通“才”,才华通晓拿,握
面对 虚词策之——
其真无马——
鸣之——代词,千里马按照音节助词,无意义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表反问、推测
的语气, 难道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
4、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5、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自学指导二:翻译句子 只是屈辱在低贱的人手中,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马厩里,不用“千里马”的称号称呼它。
喂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去喂养它。况且想要跟普通的马一样都(不能)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鞭打它不按照驾驭千里马的方法,喂养它(却不喂饱)不能充分施展出它的才能,马嘶鸣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呀!以不以千里称也策之不以其道 用按照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因为食食不饱,力不足
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之不能尽其材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之}sì,通“饲”,喂养}shí,吃词语归纳:解释下列字的意思
一字多义而而伯乐不常有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执策而临之表转折,可是表承接表承接之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马之千里者策之不以其道鸣之而不能通其意何陋之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结构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不译 代词,千里马音节助词,调节音节,不译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往,到--去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表转折 但是、却其安求其能千里也它,代词其真无马邪表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其真不知马也表推测语气,相当于“ 大概、恐怕”策策之不以其道鞭打,名词活用为动词执策而临之马鞭,名词分析文段一:1、本段的论点是什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2、本段文字说明了伯乐的什么作用?
伯乐对千里马的决定作用。
3、是不是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呢?
是,强调伯乐能识马,如果不被伯乐识别,千里马就会被埋没。讨论探究挑战第三关:分析文段二:1、本段文字说明了什么?
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说明千里马没有遇到伯乐,就无法施展才华。
2、哪些句子说明千里马不能日行千里的原因?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分析文段三:1、本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不是天下无千里马,而是不识马。
2、本段哪句话点明了本文的中心?
“其真不知马也”。
3、本段中通过哪些语言来体现食马者的浅薄愚妄?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 通其意。本文的思路千里马对伯乐的依赖关系(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的悲惨遭遇(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其真不知马也)痛诉食马者的愚昧无知讨论:1.本文通篇不离千里马,难道只是说“马”吗?
借千里马难遇伯乐,最终被埋没,对埋没人才的现状作了揭露。“借马说人”,是托物寓意的写法。
2.本文中“伯乐”“千里马”“食马者”各比喻了什么样的人?
伯 乐:善于识别人才的统治者。
千里马:即人才。
食马者: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封建统治者。
3.本文通过千里马的遭遇,表达韩愈怎样的思想?
表达作者怀才不遇,有志难酬的愤懑心情。挑战第四关:读出情感:体会
情感和写法不要走马观花!请勾画出表达韩愈情感的语句?
请试读出来作者为什么有如此情感?品读赏析1、“伯乐”“千里马”“食马者”分别比喻什么?
2、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千里马人才 借伯乐相马故事提出“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观点,讽刺封建统治者不识人才,不重人才,摧残人才的愚昧与昏庸,表达作者(痛感“伯乐不常有”,)怀才不遇的强烈愤慨和壮志难酬的愤懑之情 。伯乐能识人才的统治者(贤明的君主)食马者愚妄浅薄、不识人才的统治者让我们再次在读中体悟作者的情感拓展探究讨论:作者认为,自己是个人才,只是缺少伯乐的发现。其实封建社会不知道埋没了多少人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同情百姓,写出民苦“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的(柳宗元);与民同乐的太守(欧阳修);还有李白、苏轼、王维……这些都已成为了历史。那么,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你是怎么看待伯乐的作用呢? 如果你怀才不遇,你会学下列哪位古人?说出原因。
A. 韩愈 怀才不遇写文章
B. 韩信 另寻明主创大业
C. 陶渊明 归隐田园其乐悠悠活动迁移作业在当今社会,我们应该做一个怎样的人呢?请写成一篇小短文,发表自己的见解。
祝同学们成为驰骋于生活中的一匹千里马!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