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课件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24课《送东阳马生序》课件(共31张)、音频(共5分16秒)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课件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24课《送东阳马生序》课件(共31张)、音频(共5分16秒)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8-10 15:49: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
24《送东阳马生序》教案
【教学目标】
1.疏通文句,掌握课文文意。
2..掌握文章中主要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3.体会对比手法的作用。
4.学习古人克服困难、专心求学、刻苦自励的精神和意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你能说几句有关经过艰难困苦才成才的名句吗?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孟子
(2)业精求勤荒于嬉,行成与思毁于随。 ——韩愈
(3)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4)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这些都说明了苦难并非全是坏事。只要我们善于化苦难为动力,则苦难就会成为成功的垫脚石。
2.你能列举几个有关勤奋读书的成语吗?
①囊萤映雪(车胤、孙康)
②悬梁刺股(孙敬、苏秦)
③凿壁偷光(匡衡)
④韦编三绝(孔子)
⑤程门立雪(杨时)(程颐)
二、展示预习成果
1.检查预习学案的完成情况。
2.检查课文诵读及字词的掌握情况。
3.检查搜集的作者、作品情况。
(1)作者:宋濂,字景濂,号潜溪,谥文宪,明朝初期著名文学家。与刘基、高启并列为明初诗文三大家。宋濂很受朱元璋器重,为明代“开国文臣之首”。平生著作很多,有《宋学士文集》。21教育网
(2)写作背景:本文写于洪武十一年(1378)。这一年,辞官归里的宋濂又从家乡到应天府(今江苏省南京市,当时是国都)朝见朱元璋。他的同乡晚辈马君则来拜见他,他便写了这篇“赠序”送给东阳马生。题目“送东阳马生序”的意思是:送给东阳人马君则的一篇赠序。生:对读书人的称呼。
(3)本文的文体:序,文体名。本文是一篇赠序,赠序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其中的“序”,并非“序言”,而是“赠言”的意思。作为文章的体裁,序有书序和赠序之分。书序,即序言,相当于前言后记。赠序是临别赠言性质的文字,内容多为推重、勉励、称许之辞。它与书序的性质不同,为文人之间的赠言。本文即属此类。21cnjy.com
三、朗读课文,疏通文字
1.活动一:阅读全文,借助工具书,理解文章大意。
(1)读准字音。
(2)翻译课文。
2.活动二:整体感知课文
思考:作者写自身经历,其求学艰难表现在哪些方面?
(1)幼时抄书之艰
(2)成年叩问之难
(3)求师奔走之劳
(4)住读生活之苦
3.活动三:学习本文写作手法
(1)阅读全文,思考:本文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表现在哪里?用这种写法有什么作用?
全文用了对比手法来写。以自己年幼时得书,从师、求学之难,和同舍生优越的学习条件作对比。作用:通过对比,有力地突出文章的主题,勉励马生勤奋求学、不怕吃苦,好学上进。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作者通过对比,想说明什么道理?
通过对比,作者说明了学习条件的好坏,对学习效果没有决定性的影响。成功的重要因素是求学者的态度:要“勤且艰”,要勤奋,要不怕吃苦,要专心、持之以恒。21·cn·jy·com
4.活动四:反馈训练
(1)阅读文章,思考:作者是从哪三个方面写出自己成年之后求学的艰难的?(各用四个字概括回答)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www.21-cn-jy.com
叩问之难、旅途之艰、生活之苦 鼓励马生刻苦、勤奋地学习
(2)从文中找出作者能克服种种困难,而“卒获有所闻”所依靠的精神力量的句子?
依靠精神的力量——以中有足乐者。
(3)本文作者勉励马生勤奋学习,并不讲大道理,却直接以自身经历相告,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以自身经历相告,现身说法,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态度恳切,易于接受。
(4)结合全文,联系实际,谈谈当代中学生应树立怎样的学习态度。
珍惜时间,虚心善学,苦中作乐,以苦为乐。
(5)你能概括本文主题吗?
本文作者通过介绍自己青少年时期在艰难条件下刻苦学习的亲身经历,劝勉要刻苦读书,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才。
四、写作特色
1.记叙、描写、议论自然结合,以记叙为主。
2.对比手法的运用。
五、拓展延伸
联系自己的实际,想一想我们应该怎样来学习?
六、达标检测
七、作业
搜集古今刻苦读书的例子,并讲给大家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