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补充阅读八
一、小古文阅读。
薛谭学讴
薛谭学讴①于秦青,未穷秦青之技②,自谓尽③之,遂④辞归。秦青弗⑤止,饯行
于郊衢⑥,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⑦行云。薛谭乃谢⑧而求反⑧,终生不敢言归。
(选自《列子·汤问》)
【注释】①讴:歌唱,这里指唱歌。
②技:指歌唱的技巧、技艺。
③尽:学
尽,学完。
④遂:于是,就。⑤弗:不。⑥衢(qú):大路。
⑦遏(è):
使…停止,阻止,禁止。⑧谢:认错,道漱。
⑨反:同“返”,返回。
1.《薛谭学讴》中,薛谭为什么要回家?他后来又为什么不走了?(用原文回答)
回家的原因:
后来不走的原因:
2.联系上下文,选择正确的解释。
(1)“遂辞归”中“辞”的意思是
A.告别
B.辞职
C.辞退,解雇
D.躲避,推托
(2)“薛谭乃谢而求反”中“乃”的意思是
A.是
B.于是
C.你,你的(有时也用第三人称)
D.竟
3.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薛谭乃谢而求反,终生不敢言归。
4.《薛谭学讴》是一则
(寓言神话)故事,这则故事告诉
我们
的道理。
二、寓言故事阅读。
庖(páo)丁解牛
战国的时候,有一次,魏国的国君魏惠王去看宰牛。庖丁在解剖牛的时候,
手、脚、肩、膝的动作和刀的响声,就像音乐一样有节奏。只一会儿就把牛的骨头
第八单元143
和肉剥离开来,真是干净利落。魏惠王看后,惊讶地问他:“你的技术怎么这样好
啊?”庖丁答道:“我刚开始解剖牛的时候,眼中看到的是一头完整的牛。千了三
年后,就看不见整牛了。因为我已经熟悉了牛的结构,哪里是关节,哪里是筋骨
我都一清二楚。这样,就可以毫不费力地把牛的肉和骨分离。”
魏惠王又问:“那你的刀一定很快吧?”庖丁说:“一般宰牛人用的刀,一个月
就换一把,因为他们的刀刃总是碰到骨头。宰牛能手一年换一把刀,因为他们只
用刀来割肉。我的这把刀已经用了十九年了,解剖了上千头牛,还和新的一样锋
利。其实,刀刃非常薄,而肉和骨头中间的缝隙要比刀刃宽得多,只要把刀准确
地插在缝隙里,肉就很容易割下来。但当我割到牛的复杂结构时,也必须集中精
神,小心翼翼才好。”
魏惠王听后不住地点头,说:“我从你的话里学到了很多有益的东西啊!”
1.你能从下面挑出包含短文道理的成语吗?(在括号里打“/”)》
熟能生巧(
)
得心应手()
游刃有余(
)
随心所欲(
)
唯利是图()
聚精会神(
2.用“一”画出表示庖丁解牛动作娴熟的句子。
3.庖丁的刀用了十九年依然锋利的原因是什么?
4.“魏惠王听后不住地点头,说:‘我从你的话里学到了很多有益的东西
啊!’”假如你是魏惠王,你学到些什么呢?
5.请你联系实际事例,简要写一件与“庖丁解牛”相同道理的事情。
144语文四年级上册(R)部分参考答案
此A选项正确
第一单元
(4)因为杭州湾呈喇叭形,外宽内窄,外深内
浅,潮波传播时受到约束而形成。【解析】本题考
1观潮
查从材料中提取信息和概括信息的能力。阅读材
「课本拓展
料一可找到本题答案。
一、1.C【解析】本題考查词语意思的理解能力
二、1,(1)C【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字词的理
“浩浩荡荡”原来形容人多声势广大的样子,后来形
解能力。“望”即“望日”,指阴历每月十五。“既”表
容事物的广阔壮大或前进的人流声势浩大,与“我
示达到的状态,既望就是农历十六日,表示满月后
一个人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情境不符合
一天。根据句中“至十八日为最盛”也可以推测出
2.B【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写作手法的理解
“既望”表示的时间,用排除法可确定C选项正确。
能力。A、C、D三个选项都是从视觉的角度展开描
(2)①仅如银线②玉城雪岭际天而来③如
写,B选项从听觉的角度进行描写。
雷霆,震撼激射①吞天沃日,势极雄豪【解析】
二、1.(1)人多观潮者急切的心情(2)从侧面
本题考查提取信息的能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
描写了江潮的壮观。(3)示例:江潮还没有来,海
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
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大家都焦急地等待着,有
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这一句是对潮
的伸长脖子、踮起脚尖探头远望,有的三五成群大
水“形、色、声、势”的描写。
声讨论着,还有的举着望远镜全神贯注地注视着远
(3)示例:潮水渐渐涌近,以汹涌澎湃之势铺天
处的江面。【解析】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能力
盖地地扑来,犹如银白色的城郭,令人躲闪不及
和创意表达的能力。“人山人海”的意思是人群如
白色的江潮层层叠叠就像一条白色的玉带横在大
山似海,形容聚集的人极多。“昂首东望”“等着”
江的中央,那吞天沃日的潮水把沧海蓝天连成一
“盼着”这三个词语写出了人们急切盼望大潮的心
片。
【解析】本题考查创意表达的能力。首先了
情。通过写观潮的人多和人们急切的心情从侧面
解“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的意思是海水涌起
衬托了线塘江大潮非常壮观,吸引了无数人前来观
来,就像玉城雪岭一般,潮水给线塘江系上一条白
看。第三小题根据提示抓住人们的动作、神态,固
玉的腰带。然后再根据文章内容扩写即可。
绕“等、盼”二字,展开想象即可。
2.(1)①风平浪静②居高临下③铺天盖地
2.示例:潮头已经过去,余下的潮水仍然以泰
【解析】本题考查对词语的理解能力。作答时首
山压顶之势翻卷回头,形成了一排排“雪山”,那声
先认真阅读选文,然后结合具体语境从文中找出与
音如同雄狮的怒吼,震耳欲聋。【解析】本题考查
句子相对应的词语。从第1自然段第一句中可以找
创意表达的能力。根据对本句的理解,虽然潮头已
出与句子①相对应的词语是“风平浪静”,从第3自
经西去,但是大潮的余波仍然声势不减,因此在作
然段“好像要居高临下,俯瞰风云变幻的世界”一句
答时围绕关键词“漫天卷地”“风号浪吼”想象浪潮
中可以找到与句子②相对应的词语是“居高临下”
退去之后的形态和声音即可。
从第3自然段“潮头已经挟带着雷鸣般的声响铺天
三、薄雾笼罩一条白线万马齐奔山崩地裂
盖地地来到眼前”一句中可以找到与句子③相对应
漫天卷地【解析】本題考查对课文的整体感知和
的词语是“铺天盖地”。
概括能力。本文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
(2)中山亭(或:观潮亭)对比【解析】本题
的时间顺序展开描述,作答时找出这三部分中描写
考查对文章段落的理解分析能力。第1自然段描写
钱塘江大潮形态和声音的关键词语,用四字词语概
了潮来前作者看到的景色,重点写了中山亭名字的
括即可。
由来及其朴素的外观,写它的幽静与潮来时的壮观
培优提高
景色形成鲜明的对比」
一、1.②①②④③【解析】本题考查对
(3)①如同蚊蝇嗡叫②惊湍跳沫(如瓜如豆
文本的理解能力和图文转换能力。阅读文字部分,
似碎银狂泻)③好像千万头雪狮踏江④好像千
抓住关键词“翻卷回头”可知第一个空应为“回头
万头雪狮怒吼【解析】本题考查从选文中获取信
潮”选②,然后仔细观察图片,从潮的形状方面来
息的能力。作答时要根据题干所指,定位到文章中
辨别。
相关段落,找到相应信息。根据题干中的“潮水的
2.(1)农历八月十八海宁盐官镇东南的一段
样子”和“潮水的声音”,定位到第3自然段。“如素
海塘【解析】本题考查提取信息的能力,阅读材料
练横江而来”描写的是潮水还在远处时的样子,据
一最后一句和材料二第一句可获取本题答案。
此可从上文找出此时潮水的声音是“如同蚊蝇嗡
(2)潮头【解析】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能
叫”。“如雷鸣般”描写的是潮水来到眼前时的声
力,材料二描写了潮来时壮观的景色,将潮头比作
音,据此可从选文找出此时潮水的样子是“惊湍跳
“白练”“一群洁白的天鹅”。
沫,大者如瓜,小者如豆,似满江的碎银在狂泻”。
(3)A【解析】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能力。
接下来对潮水的描写是“好像千万头雪狮踏江怒
通过关键词句“三四米高的水墙”“高九米的潮峰”
吼”,其中“好像千万头雪狮踏江”是潮水的样子,
可以看出画攒线的句子描写了潮峰气势汹涌的形
“好像千万头雪狮怒吼”则是潮水的声音。
态特点,选项A同样写了浪潮气势恢宏的景象,因
(4)素练雷鸣迅猛壮观【解析】本题考
部分参考答案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