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课本到培优 文本补充阅读六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pdf版,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从课本到培优 文本补充阅读六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pdf版,含答案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7.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06 14:51:17

文档简介

部分参考答案
此A选项正确
第一单元
(4)因为杭州湾呈喇叭形,外宽内窄,外深内
浅,潮波传播时受到约束而形成。【解析】本题考
1观潮
查从材料中提取信息和概括信息的能力。阅读材
「课本拓展
料一可找到本题答案。
一、1.C【解析】本題考查词语意思的理解能力
二、1,(1)C【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字词的理
“浩浩荡荡”原来形容人多声势广大的样子,后来形
解能力。“望”即“望日”,指阴历每月十五。“既”表
容事物的广阔壮大或前进的人流声势浩大,与“我
示达到的状态,既望就是农历十六日,表示满月后
一个人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情境不符合
一天。根据句中“至十八日为最盛”也可以推测出
2.B【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写作手法的理解
“既望”表示的时间,用排除法可确定C选项正确。
能力。A、C、D三个选项都是从视觉的角度展开描
(2)①仅如银线②玉城雪岭际天而来③如
写,B选项从听觉的角度进行描写。
雷霆,震撼激射①吞天沃日,势极雄豪【解析】
二、1.(1)人多观潮者急切的心情(2)从侧面
本题考查提取信息的能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
描写了江潮的壮观。(3)示例:江潮还没有来,海
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
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大家都焦急地等待着,有
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这一句是对潮
的伸长脖子、踮起脚尖探头远望,有的三五成群大
水“形、色、声、势”的描写。
声讨论着,还有的举着望远镜全神贯注地注视着远
(3)示例:潮水渐渐涌近,以汹涌澎湃之势铺天
处的江面。【解析】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能力
盖地地扑来,犹如银白色的城郭,令人躲闪不及
和创意表达的能力。“人山人海”的意思是人群如
白色的江潮层层叠叠就像一条白色的玉带横在大
山似海,形容聚集的人极多。“昂首东望”“等着”
江的中央,那吞天沃日的潮水把沧海蓝天连成一
“盼着”这三个词语写出了人们急切盼望大潮的心
片。
【解析】本题考查创意表达的能力。首先了
情。通过写观潮的人多和人们急切的心情从侧面
解“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的意思是海水涌起
衬托了线塘江大潮非常壮观,吸引了无数人前来观
来,就像玉城雪岭一般,潮水给线塘江系上一条白
看。第三小题根据提示抓住人们的动作、神态,固
玉的腰带。然后再根据文章内容扩写即可。
绕“等、盼”二字,展开想象即可。
2.(1)①风平浪静②居高临下③铺天盖地
2.示例:潮头已经过去,余下的潮水仍然以泰
【解析】本题考查对词语的理解能力。作答时首
山压顶之势翻卷回头,形成了一排排“雪山”,那声
先认真阅读选文,然后结合具体语境从文中找出与
音如同雄狮的怒吼,震耳欲聋。【解析】本题考查
句子相对应的词语。从第1自然段第一句中可以找
创意表达的能力。根据对本句的理解,虽然潮头已
出与句子①相对应的词语是“风平浪静”,从第3自
经西去,但是大潮的余波仍然声势不减,因此在作
然段“好像要居高临下,俯瞰风云变幻的世界”一句
答时围绕关键词“漫天卷地”“风号浪吼”想象浪潮
中可以找到与句子②相对应的词语是“居高临下”
退去之后的形态和声音即可。
从第3自然段“潮头已经挟带着雷鸣般的声响铺天
三、薄雾笼罩一条白线万马齐奔山崩地裂
盖地地来到眼前”一句中可以找到与句子③相对应
漫天卷地【解析】本題考查对课文的整体感知和
的词语是“铺天盖地”。
概括能力。本文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
(2)中山亭(或:观潮亭)对比【解析】本题
的时间顺序展开描述,作答时找出这三部分中描写
考查对文章段落的理解分析能力。第1自然段描写
钱塘江大潮形态和声音的关键词语,用四字词语概
了潮来前作者看到的景色,重点写了中山亭名字的
括即可。
由来及其朴素的外观,写它的幽静与潮来时的壮观
培优提高
景色形成鲜明的对比」
一、1.②①②④③【解析】本题考查对
(3)①如同蚊蝇嗡叫②惊湍跳沫(如瓜如豆
文本的理解能力和图文转换能力。阅读文字部分,
似碎银狂泻)③好像千万头雪狮踏江④好像千
抓住关键词“翻卷回头”可知第一个空应为“回头
万头雪狮怒吼【解析】本题考查从选文中获取信
潮”选②,然后仔细观察图片,从潮的形状方面来
息的能力。作答时要根据题干所指,定位到文章中
辨别。
相关段落,找到相应信息。根据题干中的“潮水的
2.(1)农历八月十八海宁盐官镇东南的一段
样子”和“潮水的声音”,定位到第3自然段。“如素
海塘【解析】本题考查提取信息的能力,阅读材料
练横江而来”描写的是潮水还在远处时的样子,据
一最后一句和材料二第一句可获取本题答案。
此可从上文找出此时潮水的声音是“如同蚊蝇嗡
(2)潮头【解析】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能
叫”。“如雷鸣般”描写的是潮水来到眼前时的声
力,材料二描写了潮来时壮观的景色,将潮头比作
音,据此可从选文找出此时潮水的样子是“惊湍跳
“白练”“一群洁白的天鹅”。
沫,大者如瓜,小者如豆,似满江的碎银在狂泻”。
(3)A【解析】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能力。
接下来对潮水的描写是“好像千万头雪狮踏江怒
通过关键词句“三四米高的水墙”“高九米的潮峰”
吼”,其中“好像千万头雪狮踏江”是潮水的样子,
可以看出画攒线的句子描写了潮峰气势汹涌的形
“好像千万头雪狮怒吼”则是潮水的声音。
态特点,选项A同样写了浪潮气势恢宏的景象,因
(4)素练雷鸣迅猛壮观【解析】本题考
部分参考答案1文本补充阅读六
一、阅读材料,完成习题。
材料一
很快三年级一起演戏剧,班上获得了冠军;到了四年级一次不小心,台上歌
词给忘记;又到五年级参加女童军,大家快乐露营;如今六年级难得在一起,去毕
业旅行,喜欢一起团结,来和男同学对抗,喜欢下课时候胡闹笑哈哈。谢谢老师
的鼓励,教导永远不忘,好快小学毕业啦。
(选自歌曲《小学毕业》)
材料二
下面是某班三年级时和六年级时参加课外活动的人数情况图表:
三年级
六年级
文体活动
50%
50%
科技活动
35%
30%
其他
15%
20%
1.阅读材料一,同学们在三到六年级都做了哪些有趣的事?
2.根据材料二的内容,说说与三年级时相比,某班六年级时在参加课外活动
的人数方面有什么变化。
3.有的家长认为,孩子在学校应该以学习为主,参加课外活动是浪费时间的
行为,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发表你的观点并说明原因。
4.你的童年是什么样子的?参加过哪些有趣的活动?请写下来,和同学们
分享吧。
二、阅读选文,完成习题。
捅了马蜂窝
“那儿有个马蜂窝,你看见了吗?”一个胸前斜挎着一条武装带似的皮带的孩
106语文四年级上册(R)
子,指着板棚对我说。
“你是跟猎人一起来的吗?”孩子们的消息很灵通,已经什么都知道了。
“是的。”我很轻松地回答,就好像对我来说,打猎是一件极平常的事情似的。
一个头发淡黄的孩子发出了一声嘲笑:“既然那么勇敢,那就让他用竿子
捅吧!”
“怎么,不敢?”
我?我不敢?我是来打猎的!我可不是胆小鬼!
这个孩子的话激得我火冒三丈,我也顾不得什么了,弯
批注:
腰抄起地上的长竿子,朝稻草房檐下捅去。那群孩子
见我动了真格的,忙四下奔逃。说时迟,那时快,只听
得“嗡”的一声巨响,无数个黑黄色的马蜂向我扑来。
“快逃命!”茨黄色头发的孩子说,“不然能把你蜇死!”我不顾一切地转身就
逃,跌跌撞撞地跑进另一个院子里。
过了没多久,我的脑门上就肿起了一个大包。我的眼睛也看不清了。头疼
得狠,还直恶心。我的脸肿得变了形,爸爸和爷爷回来时,都不认识我了。
1.阅读画波浪线的句子,在短文右栏里作批注。
2.“捅马蜂窝”这个词语,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常常用到,它的意思是()
A.比喻做危险的事情
B.指敢于冒险的行为
C.比喻惹祸或触动到不好惹的人
D.形容野外生活经验丰富的人
3.读文中画“一”的句子,“我”这样做的原因是
A.“我”经常和大人一起打猎,有丰富的经验。
B.“我”想在这群孩子面前显得十分勇敢。
C.“我”非常喜欢冒险,想挑战一些危险的事情。
D.“我”喜欢打猎,想成为一名出色的猎人。
4.短文主要对“我”的

进行了描写,表现了“我”是一个
的孩子,结果吃了苦头。
5.日常生活中,你做过或看过类似“捅马蜂窝”的事情吗?读了短文,你有什
么想法?
第六单元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