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
21古诗三首
佛术石心一源白课中.帮你务实基甜
一、积累运用。
1.选择多音字“将”在句子中的意思(填序号),并写出读音。
①将要,快要。②将官、将领,也泛指军官。
③把。
(1)大战将至,战士们都非常镇定,毫不慌乱。
字义:
读音:
(2)一定要将革命进行到底。
字义:
读音:
(3)进犯的敌人遭到了守城将士猛烈的还击。
字义:
读音:
2.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A.醉卧沙场君莫笑(莫非)
B.死亦为鬼雄(也)
C.欲饮琵琶马上催(正要,将要)
D.万里长征人未还(归来,返回原来的地方)》
(2)下列对三首古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凉州词”是唐代曲名,起源于凉州一带。
B.“秦时明月汉时关”暗示了战事的频繁。
C.“葡萄美酒夜光杯”一句描绘出宫廷宴饮时盛大豪华的场面,富有西域
特色。
D.《夏日绝句》的后两句,诗人借“思项羽”批判了南宋统治者苟且偷生的软
弱行径。
二、品读句子,完成练习。
1.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但使”的意思是
。“教”的读音是
,它的意思
是
108
语文四年级上册(R)
“龙城飞将”的意思是指
诗意:
(2)诗人借对前朝名将的怀念,表达了
的心愿。
2.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1)“沙场”一词的意思是
。与“沙场”有关的成
语有
(2)下列对这两句诗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这两句诗写了宴席上人们畅饮、劝酒的场面。
B.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痛苦无奈的情感。
C.第二句诗是反问句,写出了战争的残酷和将士出征的悲壮之情。
(3)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三、根据对课文的理解,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
生
有骨气
夏日绝句
情怀
死
鬼雄
有气节
优鼎合一
牛发文木,帮你捉升能力
一、开阔视野
1.项羽,秦末政治家、军事家。项羽少时胸怀反秦大志,在巨鹿之战中,大败
秦军主力,进军关中。公元前206年2月,分封诸侯,自立为西楚霸王。后来,项
羽被围困垓下,突围至乌江,自刎而死。下列成语都与项羽有一定的关联,请将
这些成语与其正确的意思连线。
破釜沉舟
比喻坐观成败,不给予帮助。
四面楚歌
比喻不能在人前显示荣华富贵。
作壁上观
比喻下决心,不顾一切干到底。
锦衣夜行
比喻表面上装扮得像个人物,而实际上并不像。
沐猴而冠
比喻四面受敌,处于孤立危急的困境。
第七单元
109
2.读一读,体会诗中的情感再选一选。(填序号)
(1)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2)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
(3)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
(4)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A.表达出对守关将士的同情。
B.表现边关将士思念家乡、想念亲人的心情。
C.描写战争后凄惨破败的景象。
D.抒发渴望报国、不怕牺牲的爱国热情。
二、素养提升。
1.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材料一《中国诗词大会》入选节目的所有诗词题目大部分出自中小学课
本,涵盖豪放、婉约、田园、边塞、咏物、咏怀、咏史等各个类别,聚焦忠孝、仁义、爱
国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
材料二报名参加比赛的选手要求:(1)具备扎实的中国古典诗词(唐诗宋
词)功底;(2)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舞台表现技巧;(3)有关于自己与唐诗
宋词之间的感人故事或相关学习经历;(4)年龄在7一60岁,职业、学历、国籍
不限。
(1)《中国诗词大会》入选节目的诗词题目涵盖的类别有豪放、
、田
园、
、咏物、
等。
(2)根据上面的材料,选出正确的选项。
《中国诗词大会》入选节目的诗词聚焦
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
(
A.忠义、勇敢、爱国
B.忠勇、仁爱、爱国
C.忠孝、仁义、爱国
D.忠勇、勤劳、爱国
(3)《中国诗词大会》让我们在古诗词中领略了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下面
请你为《中国诗词大会》设计一句宣传语。
110语文四年级上册(R)部分参考答案
此A选项正确
第一单元
(4)因为杭州湾呈喇叭形,外宽内窄,外深内
浅,潮波传播时受到约束而形成。【解析】本题考
1观潮
查从材料中提取信息和概括信息的能力。阅读材
「课本拓展
料一可找到本题答案。
一、1.C【解析】本題考查词语意思的理解能力
二、1,(1)C【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字词的理
“浩浩荡荡”原来形容人多声势广大的样子,后来形
解能力。“望”即“望日”,指阴历每月十五。“既”表
容事物的广阔壮大或前进的人流声势浩大,与“我
示达到的状态,既望就是农历十六日,表示满月后
一个人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情境不符合
一天。根据句中“至十八日为最盛”也可以推测出
2.B【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写作手法的理解
“既望”表示的时间,用排除法可确定C选项正确。
能力。A、C、D三个选项都是从视觉的角度展开描
(2)①仅如银线②玉城雪岭际天而来③如
写,B选项从听觉的角度进行描写。
雷霆,震撼激射①吞天沃日,势极雄豪【解析】
二、1.(1)人多观潮者急切的心情(2)从侧面
本题考查提取信息的能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
描写了江潮的壮观。(3)示例:江潮还没有来,海
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
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大家都焦急地等待着,有
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这一句是对潮
的伸长脖子、踮起脚尖探头远望,有的三五成群大
水“形、色、声、势”的描写。
声讨论着,还有的举着望远镜全神贯注地注视着远
(3)示例:潮水渐渐涌近,以汹涌澎湃之势铺天
处的江面。【解析】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能力
盖地地扑来,犹如银白色的城郭,令人躲闪不及
和创意表达的能力。“人山人海”的意思是人群如
白色的江潮层层叠叠就像一条白色的玉带横在大
山似海,形容聚集的人极多。“昂首东望”“等着”
江的中央,那吞天沃日的潮水把沧海蓝天连成一
“盼着”这三个词语写出了人们急切盼望大潮的心
片。
【解析】本题考查创意表达的能力。首先了
情。通过写观潮的人多和人们急切的心情从侧面
解“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的意思是海水涌起
衬托了线塘江大潮非常壮观,吸引了无数人前来观
来,就像玉城雪岭一般,潮水给线塘江系上一条白
看。第三小题根据提示抓住人们的动作、神态,固
玉的腰带。然后再根据文章内容扩写即可。
绕“等、盼”二字,展开想象即可。
2.(1)①风平浪静②居高临下③铺天盖地
2.示例:潮头已经过去,余下的潮水仍然以泰
【解析】本题考查对词语的理解能力。作答时首
山压顶之势翻卷回头,形成了一排排“雪山”,那声
先认真阅读选文,然后结合具体语境从文中找出与
音如同雄狮的怒吼,震耳欲聋。【解析】本题考查
句子相对应的词语。从第1自然段第一句中可以找
创意表达的能力。根据对本句的理解,虽然潮头已
出与句子①相对应的词语是“风平浪静”,从第3自
经西去,但是大潮的余波仍然声势不减,因此在作
然段“好像要居高临下,俯瞰风云变幻的世界”一句
答时围绕关键词“漫天卷地”“风号浪吼”想象浪潮
中可以找到与句子②相对应的词语是“居高临下”
退去之后的形态和声音即可。
从第3自然段“潮头已经挟带着雷鸣般的声响铺天
三、薄雾笼罩一条白线万马齐奔山崩地裂
盖地地来到眼前”一句中可以找到与句子③相对应
漫天卷地【解析】本題考查对课文的整体感知和
的词语是“铺天盖地”。
概括能力。本文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
(2)中山亭(或:观潮亭)对比【解析】本题
的时间顺序展开描述,作答时找出这三部分中描写
考查对文章段落的理解分析能力。第1自然段描写
钱塘江大潮形态和声音的关键词语,用四字词语概
了潮来前作者看到的景色,重点写了中山亭名字的
括即可。
由来及其朴素的外观,写它的幽静与潮来时的壮观
培优提高
景色形成鲜明的对比」
一、1.②①②④③【解析】本题考查对
(3)①如同蚊蝇嗡叫②惊湍跳沫(如瓜如豆
文本的理解能力和图文转换能力。阅读文字部分,
似碎银狂泻)③好像千万头雪狮踏江④好像千
抓住关键词“翻卷回头”可知第一个空应为“回头
万头雪狮怒吼【解析】本题考查从选文中获取信
潮”选②,然后仔细观察图片,从潮的形状方面来
息的能力。作答时要根据题干所指,定位到文章中
辨别。
相关段落,找到相应信息。根据题干中的“潮水的
2.(1)农历八月十八海宁盐官镇东南的一段
样子”和“潮水的声音”,定位到第3自然段。“如素
海塘【解析】本题考查提取信息的能力,阅读材料
练横江而来”描写的是潮水还在远处时的样子,据
一最后一句和材料二第一句可获取本题答案。
此可从上文找出此时潮水的声音是“如同蚊蝇嗡
(2)潮头【解析】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能
叫”。“如雷鸣般”描写的是潮水来到眼前时的声
力,材料二描写了潮来时壮观的景色,将潮头比作
音,据此可从选文找出此时潮水的样子是“惊湍跳
“白练”“一群洁白的天鹅”。
沫,大者如瓜,小者如豆,似满江的碎银在狂泻”。
(3)A【解析】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能力。
接下来对潮水的描写是“好像千万头雪狮踏江怒
通过关键词句“三四米高的水墙”“高九米的潮峰”
吼”,其中“好像千万头雪狮踏江”是潮水的样子,
可以看出画攒线的句子描写了潮峰气势汹涌的形
“好像千万头雪狮怒吼”则是潮水的声音。
态特点,选项A同样写了浪潮气势恢宏的景象,因
(4)素练雷鸣迅猛壮观【解析】本题考
部分参考答案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