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笔记:同步精讲】课时分层作业(17) 影响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环境因素(含答案)--高中生物学苏教版必修第一册

文档属性

名称 【学霸笔记:同步精讲】课时分层作业(17) 影响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环境因素(含答案)--高中生物学苏教版必修第一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37.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苏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9-06 14:56:18

文档简介

课时分层作业(17) 影响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环境因素
题组一 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
1.如图是某高等绿色植物成熟绿叶组织在某光照强度和适宜温度下,光合作用强度增长速率随CO2浓度变化的情况,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D点时,光合作用强度达到最大
B.C点时,适当升高温度后光合作用强度会增强
C.B点时,叶肉细胞产生ATP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叶绿体
D.AB段,限制光合作用强度的主要外界因素是CO2浓度
2.某研究性学习小组采用盆栽实验,探究土壤干旱对某种植物叶片光合速率的影响。实验开始时土壤水分充足,然后实验组停止浇水,对照组土壤水分条件保持适宜,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叶片光合速率随干旱时间延长而呈下降趋势
B.叶片光合速率下降先于叶片叶绿素含量下降
C.实验2~4天,光合速率下降是由叶片叶绿素含量下降引起的
D.实验2~4天,光合速率下降可能是由叶片内CO2浓度下降引起的
3.某同学将新鲜金鱼藻置于盛有NaHCO3溶液的烧杯中,改变灯泡与烧杯的距离,测得如图所示结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CO2浓度对光合速率的影响
B.15~45 cm之间,气泡产生速率代表净光合作用强度
C.30~60 cm之间,限制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是CO2浓度
D.60 cm时,光线太弱导致光合作用完全停止
4.如图为正常绿色植物的叶绿素a的吸收光谱、色素总吸收光谱以及光合作用的作用光谱(作用光谱代表各种波长下植物的光合作用效率)。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下列物质的变化趋势与作用光谱基本一致的是(  )
                  
A.O2的释放量 B.CO2的释放量
C.C3的总量 D.C5的总量
5.(10分)为完成“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实验,提供以下材料用具:菠菜叶、打孔器(直径1 cm)、注射器、40 W台灯、烧杯、4%NaHCO3溶液、蒸馏水、不同颜色的透明薄膜等。
(1)某同学选取其中一个因素进行探究,以下是实验结果:
时间 上浮的叶圆片数量(片)
蒸馏水 0.5% NaHCO3 1% NaHCO3 1.5% NaHCO3 2% NaHCO3
2 min 0 7 11 10 4
4 min 0 15 16 13 7
①该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检测指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有哪些措施可以减少实验误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写出2项)。
③有同学认为叶片之所以浮起,是因为细胞呼吸消耗了有机物且产生了CO2导致叶片上浮。根据实验结果判断该观点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利用以上材料,还可以探究的环境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2个)
题组二 影响细胞呼吸的环境因素
6.如图表示O2浓度对马铃薯块茎呼吸速率影响的变化曲线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曲线ab段下降的原因是O2抑制了无氧呼吸
B.马铃薯块茎细胞中产生CO2的场所是线粒体
C.bc段马铃薯块茎细胞中乳酸的含量逐渐降低
D.c点时马铃薯块茎细胞O2的吸收量与CO2释放量相等
7.(多选)如图所示为苹果果实在一段时间内,随着环境中O2浓度的提高,其吸收O2量和释放CO2量的曲线。结合此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O2浓度为b时,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释放的CO2量相等
B.O2浓度为b时,果实的无氧呼吸水平最低
C.O2浓度为a时,若cd=ca,则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量与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量相等
D.O2浓度达到b以后,果实基本上靠有氧呼吸提供能量
8.(10分)在自然界中,洪水、灌溉不均匀等因素易使植株根系供氧不足,造成“低氧胁迫”。不同植物品种对“低氧胁迫”的耐受能力不同。研究人员采用无土栽培的方法,研究了“低氧胁迫”对两个黄瓜品种(A、B)根系细胞呼吸的影响,测得第6天时根系细胞中丙酮酸和乙醇的含量,结果如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处理 正常通气 品种A 正常通气 品种B 低氧 品种A 低氧 品种B
丙酮酸 (μmol·g-1) 0.18 0.19 0.21 0.34
乙醇 (μmol·L-1) 2.45 2.49 6.00 4.00
(1)黄瓜根系细胞产生丙酮酸的场所是__________,丙酮酸转变为乙醇的过程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生成ATP。
(2)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由表中信息可知,正常通气情况下,黄瓜根系细胞的呼吸方式为______________。
(3)实验结果表明,品种A耐低氧能力比品种B______(填“强”或“弱”)。
题组三 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
9.下列关于光合作用原理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作物合理间作套种,可充分利用光能
B.大田种植“正其行,通其风”,能提高作物对CO2的利用
C.适时进行灌溉可以缓解作物的“光合午休”程度
D.白天与夜间适当提高温度,有利于增加大棚蔬菜产量
10.细胞呼吸的原理广泛应用于生产实践中,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种子贮存时应先晒干,降低其自由水的含量,从而降低细胞呼吸强度
B.应用乳酸菌制作酸奶,应先通气,后密封,有利于乳酸菌发酵
C.水果保鲜可用低温法,降低酶的活性,降低细胞呼吸强度
D.栽种庄稼,要多疏松土壤,提高根细胞的呼吸强度,有利于吸收K+等生长所需元素
11.如图为温室栽培草莓的光合速率日变化曲线图(通过CO2的吸收量表示)。下列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在B点,草莓产生ATP的细胞器有叶绿体和线粒体
B.CD段光合速率上升的原因可能是打开温室的通风口,提高了CO2浓度
C.EF段光合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温度过高,气孔关闭,CO2摄入不足
D.在7~19时内,草莓有机物的积累量不断升高
12.某生物学兴趣小组就影响植物光合作用的因素进行了研究,获得如图所示的实验结果。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该实验表明,温度、光照强度和CO2浓度都会影响植物光合作用的强度
B.当光照强度大于7时,该植物在15 ℃和25 ℃的环境中合成有机物的速率相同
C.随着温度的升高,该植物的呼吸速率逐渐增强
D.该植物可在较低温度、较弱光照的环境中快速生长
13.如图为某农作物光合速率随土壤水分减少的日变化曲线图,图中曲线Ⅰ、Ⅱ、Ⅲ分别为降雨后第2、8、15天测得的数据。若光照强度的日变化相同,则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在水分充足时该农作物光合作用没有出现“午休”现象
B.曲线Ⅱ的波谷的形成与气孔有关
C.适时进行灌溉可以缓解该农作物光合作用的“午休”程度
D.导致曲线Ⅲ所示日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土壤含水量
14.以下甲、乙两图都表示苹果组织细胞中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变化。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甲中氧浓度为a时的情况对应的是图乙中的A点
B.图甲中氧浓度为b时的情况对应的是图乙中的CD段
C.图甲的a、b、c、d四个浓度中c是最适合贮藏的氧浓度
D.图甲中氧浓度为d时没有乙醇产生
15.(10分)某实验小组同学分别用40 W的白色、红色和黄色灯管做光源,设置不同的CO2浓度,处理葡萄试管苗。培养一段时间后,测定试管苗的净光合速率,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问题:
(1)该实验的目的为探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用14C标记CO2,在光合作用的过程中,14C依次出现在__________等物质中。
(3)据图分析,a点的净光合速率大于c点,简要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红光条件下,CO2浓度为300 μl·L-1时,对葡萄试管苗所有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来说,叶绿体消耗的CO2量__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细胞呼吸产生的CO2量。
(4)为探究黄光培养条件下试管苗的叶绿素含量是否发生改变,提出实验思路如下:分别取__________和黄光条件下培养的试管苗叶片,提取并分离其中的色素,通过比较滤纸条上从上到下第__________条色素带的宽度来判断叶绿素含量是否发生改变。
(5)在温室中增施农家肥,一方面农家肥含有植物所需的无机盐,另一方面农家肥中的有机物被微生物分解时会产生__________,可以提高植物光合作用效率。
1 / 7课时分层作业(17)
1 2 3 4 6 7 9 10 11 12 13 14
B C B A C BD D B C D D B
5.(共10分,每空2分)(1)①研究CO2浓度(或NaHCO3浓度)对叶片光合速率的影响 相同时间内烧杯中叶圆片浮起的数量
②用打孔器打出的叶圆片数量足够多;每组实验重复几次,记录的数据取平均值
③该同学的观点是错误的,因为在蒸馏水的那组实验中,叶片一样进行了细胞呼吸,却没有叶片浮起,叶片上浮的原因是光合作用强度大于细胞呼吸强度,叶片内氧气增多
(2)光照强度、不同光质
8.(共10分,每空2分)(1)细胞质基质 不能
(2)黄瓜品种和通气情况 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3)强
15.(共10分,除注明外,每空1分)(1)不同波长的光和CO2浓度对试管苗光合作用的影响(3分) (2)C3、(CH2O) (3)叶绿体的色素吸收红光多于黄光,a点真光合速率更高,所以a点净光合速率大于c点(2分) 大于 (4)白光 三、四 (5)CO2
1.D点时光合作用强度增长速率为0,光合作用强度达到最大,A正确;由于该曲线是在最适温度下测量的,在C点时,若适当升高温度会使光合作用强度减弱,B错误;B点时,叶肉细胞同时进行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叶肉细胞产生ATP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叶绿体,C正确;AB段,限制光合作用强度的主要外界因素是CO2浓度,D正确。
2.从图乙看出,实验2~4天,叶片叶绿素含量并没有下降。
3.根据题意和题图分析,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速率的影响,A错误;图中气泡的产生速率表示净光合速率,B正确;30~60 cm之间,限制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强度,C错误;60 cm时,几乎不产生气泡,光线太弱导致光合作用强度较低,此时光合作用速率约等于呼吸速率,但光合作用没有停止,D错误。
4.由题干信息“光合作用的作用光谱代表各种波长下植物的光合作用效率”可知,该作用光谱与光质有关,而不同光质下色素吸收光能的量不同,影响光反应和暗反应整体速率,进而影响O2的释放量。
5.(1)①由表格看出实验的自变量是不同浓度的NaHCO3溶液,NaHCO3溶液的浓度不同,提供的CO2浓度不同,因此该实验研究的是不同浓度的CO2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实验检测指标是单位时间内上浮的叶圆片的数量。②减少实验误差就要平衡无关变量,重复实验求平均值。③叶片上浮的原因是光合作用大于细胞呼吸,叶片中氧气增多,叶圆片密度变小,这说明了叶圆片上浮的原因不是细胞呼吸消耗了有机物且产生了CO2。理由应从蒸馏水中叶圆片没有上浮来论述。(2)利用上述实验材料,还可以探究光照强度或不同的光质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6.曲线ab段下降的原因是O2抑制了无氧呼吸,A正确;马铃薯块茎细胞有氧呼吸第二阶段才产生CO2,故产生CO2的场所是线粒体,B正确;bc段马铃薯块茎细胞有氧呼吸越来越强,无氧呼吸越来越弱,但仍存在无氧呼吸,有乳酸的产生,但细胞产生的乳酸也会被转化为其他物质,故此时乳酸的含量可能依然增加,也可能减少,C错误;马铃薯块茎细胞整个呼吸过程,只有有氧呼吸才会消耗O2且产生等量的CO2,故c点时马铃薯块茎细胞O2的吸收量与CO2释放量相等,D正确。
7.O2浓度为b时,吸收O2量和释放CO2量相等,这时只进行有氧呼吸,A错误,D正确;O2浓度为b时,果实的无氧呼吸水平最低,为0,B正确;O2浓度为a时,若cd=ca,则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释放的CO2量相等,假设都是6,则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为1,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为3,C错误。
8.(1)黄瓜根系细胞产生丙酮酸的过程属于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其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在供氧不足时,细胞进行无氧呼吸,其中丙酮酸转变为乙醇的过程属于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此阶段不释放能量,所以不能生成ATP。(2)由表中信息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黄瓜品种和通气情况。正常通气情况下,黄瓜根系细胞也产生少量的乙醇,说明此时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同时进行;在“低氧胁迫”下,黄瓜有氧呼吸受阻,无氧呼吸增强,产生的乙醇增多。(3)实验结果表明,在低氧条件下,品种A产生的丙酮酸比品种B产生的少,而品种A产生的乙醇比品种B产生的乙醇多,所以品种A耐低氧能力比品种B强。
9.合理间作套种,可以提高光合作用的面积,提高光能利用率,提高光合作用强度,A正确;“正其行,通其风”,有助于维持CO2浓度,能提高作物对CO2的利用,进而提高光合作用强度,B正确;“光合午休”是植物中午为避免蒸腾作用过强而关闭部分气孔的现象,适时进行灌溉可以缓解作物的“光合午休”程度,C正确;白天适当提高温度可以提高光合作用强度,有利于光合作用产物的积累,夜间适当降低温度可以降低细胞呼吸消耗的有机物,有利于增加大棚蔬菜产量,D错误。
10.种子贮存时应先晒干,以降低其自由水的含量,从而降低细胞呼吸强度;应用乳酸菌制作酸奶,由于乳酸菌是厌氧菌,因此无氧、密封有利于乳酸菌发酵;水果保鲜可用低温法,以降低酶的活性,从而降低细胞呼吸强度;栽种庄稼时要多疏松土壤,以提高根细胞的呼吸强度,有利于吸收K+等生长所需元素。
11.在B点时,草莓同时进行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在线粒体中可通过有氧呼吸第二、三阶段产生ATP,在叶绿体中可通过光反应产生ATP,A正确;C点以前温室可能封闭,此时由于草莓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导致温室内二氧化碳浓度降低,使BC段净光合速率下降,那么CD段光合速率上升的原因就可能是打开温室的通风口,提高了CO2浓度,B正确;EF段光照强度逐渐下降,导致净光合速率下降,C错误;在7~19时内,净光合速率都大于0,那么草莓有机物的积累量会不断升高,D正确。
12.图中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只涉及温度和光照强度,没有CO2浓度,A错误;当光照强度大于7时,该植物在15 ℃和25 ℃的环境中积累有机物的速率相同,但是25 ℃呼吸速率较大,所以25 ℃时合成有机物的速率较大,B错误;由图示可知,5 ℃和15 ℃时呼吸速率一致,C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在15 ℃条件下,该植物的净光合速率较高,并且在光照强度为5时就达到了光饱和点,D正确。
13.分析题图,自变量是土壤含水量、光照强度,因变量是光合速率。由题干信息“曲线Ⅰ、Ⅱ、Ⅲ分别为降雨后第2、8、15天测得的数据”及分析曲线图可知,在水分充足时(如降雨后第2天)该农作物光合作用没有出现“午休”现象,A正确;由曲线图可知,曲线Ⅱ双峰的形成与光照强度的变化有关,波谷的形成是由光照过强导致气孔关闭,进而固定的CO2减少引起的,即曲线Ⅱ的波谷的形成与气孔有关,B正确;经上述分析可知,在水分充足时该农作物光合作用没有出现“午休”现象,故适时进行灌溉可以缓解农作物光合作用的“午休”程度,C正确;导致曲线Ⅲ所示日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强度,导致曲线Ⅰ、Ⅱ、Ⅲ对应光合速率不同的主要因素是土壤含水量,D错误。
14.图甲中氧浓度为a时,细胞只释放CO2不吸收O2,说明细胞只进行无氧呼吸,对应图乙中的A点,A正确;图甲中氧浓度为b时CO2的释放量远远大于O2的吸收量,说明细胞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且无氧呼吸强度大,应对应图乙中AC段,B错误;贮藏植物器官应选择CO2产生量最少即细胞呼吸最弱时的氧浓度(图甲中的氧浓度c),C正确;氧浓度为d时,CO2的释放量与O2的吸收量相等,细胞只进行有氧呼吸,因此没有乙醇产生,D正确。
15.(1)根据实验结果可知,该实验探究的是在不同波长的光的照射下,CO2浓度的变化对试管苗净光合速率的影响,即自变量是CO2浓度和不同波长的光。(2)若用14C标记CO2,在光合作用的过程中,CO2首先与C5结合生成C3,而后经过还原过程变成有机物,因此,14C依次出现在C3、(CH2O)等物质中。(3)叶绿体中的色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在题中实验条件下,试管苗吸收红光多于黄光,a点真光合速率更高,所以a点净光合速率大于c点。在红光条件下,CO2浓度为300 μl·L-1时,此时试管苗的净光合速率为零,对葡萄试管苗所有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来说,叶绿体消耗的CO2量大于细胞呼吸产生的CO2量,因为单就试管苗中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来讲,其净光合速率大于零。(4)要探究黄光培养条件下葡萄试管苗的叶绿素含量是否发生改变,可以分别取白光(或自然光)和黄光条件下培养的试管苗叶片,提取其中的色素并用层析液分离,通过比较滤纸条上的叶绿素a、b色素带的宽窄(或叶绿素a、b色素带颜色深浅)即通过判断滤纸条上从上到下第三、四条色素带的宽度(或颜色深浅)来判断叶绿素含量是否发生改变。(5)在温室中增施农家肥,一方面农家肥含有植物所需的无机盐,另一方面农家肥中的有机物被微生物分解时会产生CO2,CO2为光合作用的原料,补充CO2可以提高植物光合作用效率。
1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