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9 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走进新时代 通史限时集训(含答案) —2026版通史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与策略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部分 9 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走进新时代 通史限时集训(含答案) —2026版通史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与策略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1.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9-06 15:15:22

文档简介

通史限时集训(九) 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走进新时代
(建议用时:40分钟)
一、选择题
1.(2024·安徽合肥二模)1981年,经广州市委批准,广州日报社与市财政脱钩,在全国党报中率先建立了“自筹自支、自负盈亏”的新财务制度,“找米下锅”的压力变成广州日报社开拓市场的动力,广告额持续攀升。这一现象反映出当时(  )
A.思想观念得到解放
B.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完成
C.现代企业制度建立
D.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2.(2024·广东韶关一模)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决议强调:“在基层政权和基层社会生活中逐步实现人民的直接民主。”中共十二大指出:“社会主义民主要扩展到各个方面,要发展基层社会生活的群众自治。”这些观点(  )
A.为探索民主实践方式提供了契机
B.体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
C.催生了中国最早的村民自治实践
D.是发展全社会直接民主的重要体现
3.(2024·河北邯郸二模)1985年3月,中共中央作出决定:“大力加强企业的技术吸收与开发能力和技术成果转化为生产能力,促进研究机构、设计机构、高等学校、企业之间的协作和联合。”该决定主要意在(  )
A.加快科技体制变革
B.集中领导科研事业
C.贯彻科教兴国战略
D.适应市场经济要求
4.(2024·云南昆明三模)2020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相继制定的各相关法律进行了修改、合并和编纂,如:1998年修正的《收养法》、2001年修正的《婚姻法》、2009年的《侵权责任法》、2017年的《民法总则》等。这表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
A.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
B.旨在全面继承中国现存法律成果
C.在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居于基础性地位
D.系统整合了现有的民事法律法规
5.(2024·安徽黄山二模)1980年,浙江省某县一衬衫总厂开始打破“铁饭碗”和“大锅饭”,进行全面改革,从而由一个濒临破产的县级小厂成为省一流企业。而力主改革的时任厂长却成为一个不太受欢迎的人,甚至部分老工人向省里写告状信。这反映了(  )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待完善
B.对外开放的力度仍有待加强
C.经济体制改革需进一步解放思想
D.产业结构调整引发利益冲突
6.(2024·湖南怀化二模)下图为1978—2017年湖南省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速变化情况。这一变化(  )
A.体现出湖南经济结构的合理优化
B.折射出生产关系调整的显著成效
C.反映了市场经济体制的主导作用
D.展现了湖南经济的相对领先地位
7.(2024·山东菏泽一模)2021年香港特区政府对中学课程进行改革,新增“公民与社会发展科”,教材中明确写入:香港从来不是英国殖民地。其主旨是(  )
A.增强香港人的国家认同感
B.否定香港曾受到殖民统治
C.扩大港人治港的政治基础
D.纠正英国灌输的错误概念
8.(2024·广东广州二模)2015年12月,中国提出中非“工业化合作、减贫惠民合作、公共卫生合作、和平与安全合作”等十大合作计划。2018年3月,合作计划的绝大部分项目已提前完成,且效果明显。这表明中国(  )
A.积极践行睦邻友好的外交政策
B.致力于发展新型大国关系
C.发挥了全球治理中的主导作用
D.具有大国气度和责任担当
9.(2024·黑龙江齐齐哈尔一模)2022年,中国与周边国家进出口商品总额突破2.17万亿美元,较2012年增长78%。中国已成为亚洲国家主要贸易伙伴和重要投资来源地,连续3年同东盟互为最大贸易伙伴,双方贸易额比10年前翻了一番多。这反映出新时代中国的对外贸易(  )
A.坚持互利共赢
B.战略重心转向亚洲国家
C.注重灵活务实
D.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局面
10.(2024·江苏南京、盐城一模)1984年,中国邮政开办国内特快专递业务,开创中国快递业之先河。2010—2020年,中国快递行业业务收入和业务总量均保持逐年增长趋势。2014年中国快递业跨入百亿件时代,居世界首位。我国快递行业的快速发展主要源于(  )
A.经济特区的创办与示范
B.信息网络的普及与运用
C.邮政企业的开拓与创新
D.对外开放的深入与扩展
11.(2024·山西太原二模)1995年,一项针对江苏昆山、浙江乐清部分农民(近60%为18—35岁的青壮年)的调查统计显示,面对重新选择职业意向这一栏目,35.2%的农民选择经商,31.8%的农民选择读书上大学,仅有8.5%的农民选择继续种田。农民重新选择职业的意向(  )
A.提高了广大农民的文化水平
B.反映了就业观受时代的影响
C.表明了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D.推动了多种所有制经济发展
12.下表是中共十六大到中共十八大报告中有关中国外交政策的摘录。
会议 摘录
中共 十六大 加强睦邻友好,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加强区域合作
中共 十七大 继续贯彻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加强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和务实合作
中共 十八大 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巩固睦邻友好,深化互利合作,努力使自身发展更好惠及周边国家
这表明我国(  )
A.以周边国家为中心开展外交活动
B.发展周边关系始终坚持互利合作
C.积极开展全方位的多边外交活动
D.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被普遍接受
13.(2024·江苏连云港模拟)在1999年和2004年的宪法修改中,分别把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宪法,使之成为国家指导思想。在2018年宪法修改中,又把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宪法。这些修改反映出(  )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
B.党领导人民依法治国的科学性
C.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心不断调整
D.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不断提高
14.(2024·山东淄博一模)1986年,中国女排连续第五次夺得世界冠军,“学习女排,振兴中华”成为这个时代嘹亮的口号。1995年,《全民健身计划纲要》颁布实施后,“全民健身,重在参与”的口号在群众中广为流传。体育口号的变化表明(  )
A.国家工作重心转移
B.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变化
C.竞技体育的市场化
D.国民体育观念不断发展
15.(2024·北京丰台二模)1986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接受王大珩、王淦昌等科学家的建议,批准了《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863计划),选择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和新材料7个高技术领域作为我国高技术研究发展的重点,1996年增加了海洋技术领域。863计划的组织实施(  )
A.取得“两弹一星”等重大科技成果
B.推动了中国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
C.促进了“四个现代化”目标的提出
D.培养了李四光等一批优秀科研人才
16.(2024·河北保定二模)中共二十大指出,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用实践证明了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和现代化发展道路的多样性。这一认识可用来说明 (  )
A.中国同西方大国关系的根本突破
B.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C.中国重视塑造负责任大国的形象
D.中国对社会主义本质形成成熟的认知
二、非选择题
17.(2024·广东揭阳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 70年来新中国基层社会治理格局变迁
阶段 治理格局 特征
1949— 1982年 单向度社会控制 在农村,通过引导农民走合作化道路,再到发起急促而迅速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在城市,延续延安时期管理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传统,对所有公职人员(包括国营企业职工)进行“单位制”整合;对于没有单位的一般居民,包括家庭妇女、摊贩、商人、自由职业者、无业人员以及失业人员等,则采取“街居制”管理体制
1983— 2011年 全方位社会治理格局 社会公众参与社会公共事务进行自我治理、自我服务的意识和能力显著增强
2012— 2019年 协同共治格局 多元参与、共同治理的社会运行机制日益形成
——摘编自彭秀良等《新中国70年基层社会治理格局的变迁》
(1)根据材料,概括新中国基层社会治理格局演变的趋势。(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新中国基层治理的影响。(6分)
18.(2024·山东泰安一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 苏南模式,指的是江苏南部的苏州、无锡、常州、南通等地农民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乡镇企业实现非农化发展的农村经济发展道路。如表是改革开放后苏南模式在不同时期的发展概况。
时段 发展概况
第一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 以集体经济为基础;依托中心城市和市场调节机制;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
第二阶段: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中后期 发展外向型经济和开放型经济;改革产权制度,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城乡工业融合联动发展
第三阶段:20世纪90年代末至21世纪初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升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减少对企业干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经济国际化水平提高
第四个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
(1)分别指出前三个阶段推动“苏南模式”发展的政策因素。(8分)
(2)请你补写第四阶段“苏南模式”的发展概况。(4分)
4 / 7通史限时集训(九) 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走进新时代
(建议用时:40分钟)
一、选择题
1.(2024·安徽合肥二模)1981年,经广州市委批准,广州日报社与市财政脱钩,在全国党报中率先建立了“自筹自支、自负盈亏”的新财务制度,“找米下锅”的压力变成广州日报社开拓市场的动力,广告额持续攀升。这一现象反映出当时(  )
A.思想观念得到解放
B.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完成
C.现代企业制度建立
D.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A [广州日报社与市财政脱钩,率先建立“自筹自支、自负盈亏”的新财务制度,打破“大锅饭”的传统思维模式,从传统的“机关”向实体企业发展,探索国企改革,反映出当时思想观念得到解放,故选A项;材料所述属于改革开放新时期,不是国民经济的调整时期(1961—1965年),排除B项;C项与材料无关,排除;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1984年起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排除D项。]
2.(2024·广东韶关一模)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决议强调:“在基层政权和基层社会生活中逐步实现人民的直接民主。”中共十二大指出:“社会主义民主要扩展到各个方面,要发展基层社会生活的群众自治。”这些观点(  )
A.为探索民主实践方式提供了契机
B.体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
C.催生了中国最早的村民自治实践
D.是发展全社会直接民主的重要体现
A [根据材料“在基层……逐步……直接民主”“发展基层……群众自治”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两次会议的观点都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于基层民主的重视和探索,为进一步探索基层民主的实践方式提供了契机,故选A项;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是在1981年,中共十二大是在1982年,排除B项;村民自治实践在这之前早已存在,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基层民主”,不是全社会“直接民主”,排除D项。]
3.(2024·河北邯郸二模)1985年3月,中共中央作出决定:“大力加强企业的技术吸收与开发能力和技术成果转化为生产能力,促进研究机构、设计机构、高等学校、企业之间的协作和联合。”该决定主要意在(  )
A.加快科技体制变革
B.集中领导科研事业
C.贯彻科教兴国战略
D.适应市场经济要求
A [由“大力加强企业的技术吸收与开发能力和技术成果转化为生产能力”“促进研究机构、设计机构、高等学校、企业之间的协作和联合”可得出,这是在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的背景下,加快科技体制变革意图的体现,故选A项;题干强调的是促进企业与科研院所的合作,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的速度,目的是加快科技体制改革,发挥科技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而不是集中领导科研事业,排除B项;“科教兴国战略”提出于1995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C项;D项与材料无关,排除。]
4.(2024·云南昆明三模)2020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相继制定的各相关法律进行了修改、合并和编纂,如:1998年修正的《收养法》、2001年修正的《婚姻法》、2009年的《侵权责任法》、2017年的《民法总则》等。这表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
A.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
B.旨在全面继承中国现存法律成果
C.在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居于基础性地位
D.系统整合了现有的民事法律法规
D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相继制定的各相关法律进行了修改、合并和编纂,这表明其系统整合了现有的民事法律法规,D项正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于2010年,与题干中“2020年”不符,排除A项;题干中强调的是对之前法律的修改、合并和编纂,而非全面继承,排除B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形式命名的法律,在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居于基础性地位的是宪法,排除C项。]
5.(2024·安徽黄山二模)1980年,浙江省某县一衬衫总厂开始打破“铁饭碗”和“大锅饭”,进行全面改革,从而由一个濒临破产的县级小厂成为省一流企业。而力主改革的时任厂长却成为一个不太受欢迎的人,甚至部分老工人向省里写告状信。这反映了(  )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待完善
B.对外开放的力度仍有待加强
C.经济体制改革需进一步解放思想
D.产业结构调整引发利益冲突
C [根据材料“开始打破‘铁饭碗’和‘大锅饭’”“由一个濒临破产的县级小厂成为省一流企业”可知,改革开放初期,浙江某县一衬衫厂因打破企业岗位的稳定性和分配中的平均主义,即进行了经济体制改革,使得企业重新焕发了活力,但也触动了厂里一些老工人的固有观念,他们无法接受和适应这种新变化,这反映了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人们的思想观念需要与时俱进,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故选C项。]
6.(2024·湖南怀化二模)下图为1978—2017年湖南省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速变化情况。这一变化(  )
A.体现出湖南经济结构的合理优化
B.折射出生产关系调整的显著成效
C.反映了市场经济体制的主导作用
D.展现了湖南经济的相对领先地位
B [根据材料数据可知,1978年改革开放后,湖南省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速均保持较快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改革开放带来的效果,因此折射出生产关系调整释放生产力的成效,故选B项;根据材料“生产总值及增速变化情况”可知,数据信息能反映经济发展状况,但生产总值和增速无法反映其经济结构变化,排除A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1世纪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C项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根据“湖南省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速变化情况”可知,题干信息仅反映湖南发展状况,没有和其他地区进行比较,无法体现“领先”地位,排除D项。]
7.(2024·山东菏泽一模)2021年香港特区政府对中学课程进行改革,新增“公民与社会发展科”,教材中明确写入:香港从来不是英国殖民地。其主旨是(  )
A.增强香港人的国家认同感
B.否定香港曾受到殖民统治
C.扩大港人治港的政治基础
D.纠正英国灌输的错误概念
A [由“香港从来不是英国殖民地”可知,这个说法是强调香港始终是中国的领土,香港人始终是中国人,目的是增强香港人的国家认同感,故选A项;虽然说香港始终不是英国的殖民地,但并不意味着香港未曾受到英国的殖民统治,这是两个概念,前者是主权归属问题,后者是二者之间侵略与被侵略的关系问题,不属于同一范畴,排除B项;港人治港的政治基础是“一国两制”,并不会因为特区政府对中学课程进行改革而扩大,排除C项;英国确实在统治香港期间进行过错误概念的灌输,但是我们进行课程改革的目的主要是增强香港人的国家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排除D项。]
8.(2024·广东广州二模)2015年12月,中国提出中非“工业化合作、减贫惠民合作、公共卫生合作、和平与安全合作”等十大合作计划。2018年3月,合作计划的绝大部分项目已提前完成,且效果明显。这表明中国(  )
A.积极践行睦邻友好的外交政策
B.致力于发展新型大国关系
C.发挥了全球治理中的主导作用
D.具有大国气度和责任担当
D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与非洲展开十大合作计划,帮助非洲发展工业、减少贫困、发展公共卫生事业及维护非洲地区的和平与安全,并取得了明显成效,这体现了中国作为世界大国的气度和责任担当,故选D项;非洲不是我们周边国家,不属于睦邻友好关系,排除A项;新型大国关系是以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合作伙伴关系为核心特征的大国关系,是崛起国和既成大国之间处理冲突和矛盾的新方式。材料强调中国与非洲的合作,不属于新型大国关系,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全球治理,更无法看出“主导作用”,排除C项。]
9.(2024·黑龙江齐齐哈尔一模)2022年,中国与周边国家进出口商品总额突破2.17万亿美元,较2012年增长78%。中国已成为亚洲国家主要贸易伙伴和重要投资来源地,连续3年同东盟互为最大贸易伙伴,双方贸易额比10年前翻了一番多。这反映出新时代中国的对外贸易(  )
A.坚持互利共赢
B.战略重心转向亚洲国家
C.注重灵活务实
D.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局面
A [材料提及中国与周边国家进出口贸易总额增长迅速,“已成为亚洲国家主要贸易伙伴和重要投资来源地”说明中国与周边国家、东盟等贸易互惠互利,故选A项。]
10.(2024·江苏南京、盐城一模)1984年,中国邮政开办国内特快专递业务,开创中国快递业之先河。2010—2020年,中国快递行业业务收入和业务总量均保持逐年增长趋势。2014年中国快递业跨入百亿件时代,居世界首位。我国快递行业的快速发展主要源于(  )
A.经济特区的创办与示范
B.信息网络的普及与运用
C.邮政企业的开拓与创新
D.对外开放的深入与扩展
B [我国快递行业的快速发展主要源于信息网络的普及与运用,使得网络购物成为民众新的消费渠道,从而产生了对快递的大规模需求,故选B项;经济特区的创办与示范是对外开放发展的前提和条件,与国内快递业的发展没有必然关联,排除A项;邮政企业的开拓与创新是快递业发展的表现,而不是原因,排除C项;对外开放的深入与扩展对国内特快专递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不是其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排除D项。]
11.(2024·山西太原二模)1995年,一项针对江苏昆山、浙江乐清部分农民(近60%为18—35岁的青壮年)的调查统计显示,面对重新选择职业意向这一栏目,35.2%的农民选择经商,31.8%的农民选择读书上大学,仅有8.5%的农民选择继续种田。农民重新选择职业的意向(  )
A.提高了广大农民的文化水平
B.反映了就业观受时代的影响
C.表明了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D.推动了多种所有制经济发展
B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正处于快速的社会转型和经济发展的阶段,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调查结果显示,有35.2%的农民选择经商,这表明市场经济的发展为农民提供了新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许多人愿意尝试从事商业活动以改善生活条件;31.8%的农民选择读书上大学,这反映了教育观念的提升和对知识改变命运的追求,也说明了高等教育在提高个人社会地位和就业竞争力方面的作用被广泛认可;而仅有8.5%的农民选择继续种田,这一方面可能是因为农业劳动强度大、收入低,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农业现代化程度不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有待提升。综上,1995年的这项调查统计反映了改革开放后中国农民就业观念的变化,故选B项;A项提及的是“农民选择读书上大学”带来的结果,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是在21世纪初,与材料中“1995年”不符,排除C项;农民重新选择职业的意向与多种所有制经济发展不直接关联,排除D项。]
12.下表是中共十六大到中共十八大报告中有关中国外交政策的摘录。
会议 摘录
中共 十六大 加强睦邻友好,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加强区域合作
中共 十七大 继续贯彻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加强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和务实合作
中共 十八大 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巩固睦邻友好,深化互利合作,努力使自身发展更好惠及周边国家
这表明我国(  )
A.以周边国家为中心开展外交活动
B.发展周边关系始终坚持互利合作
C.积极开展全方位的多边外交活动
D.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被普遍接受
B [根据材料“中共十六大”“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中共十七大”“加强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和务实合作”“中共十八大”“努力使自身发展更好惠及周边国家”等并结合所学新时期中国外交可知,中共十六大以来,我国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外交方针,深化互利合作,巩固周边国家关系,故选B项; “以周边国家为中心”不符合史实,应为“以联合国为中心”,排除A项; “开展全方位的多边外交活动”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由我国提倡,逐渐被世界其他国家接受,材料未体现“被普遍接受”,排除D项。]
13.(2024·江苏连云港模拟)在1999年和2004年的宪法修改中,分别把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宪法,使之成为国家指导思想。在2018年宪法修改中,又把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宪法。这些修改反映出(  )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
B.党领导人民依法治国的科学性
C.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心不断调整
D.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不断提高
B [根据材料可知,在1999年、2004年和2018年宪法修改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载入宪法,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科学理论体系,将这些思想理论载入宪法,上升为国家指导思想,这体现了党不仅坚持依法治国,而且实行科学性的依法治国,B项正确;材料是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写入宪法,并未涉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排除A项;材料中宪法的修改无法体现党的工作重心调整,而且从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并未调整,排除C项;材料未提及人民群众法律意识的变化,排除D项。]
14.(2024·山东淄博一模)1986年,中国女排连续第五次夺得世界冠军,“学习女排,振兴中华”成为这个时代嘹亮的口号。1995年,《全民健身计划纲要》颁布实施后,“全民健身,重在参与”的口号在群众中广为流传。体育口号的变化表明(  )
A.国家工作重心转移
B.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变化
C.竞技体育的市场化
D.国民体育观念不断发展
D [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80年代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主要以竞技体育为主,强调在国际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为国家争光;而“全民健身,重在参与”强调的是大众体育的重要性,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逐渐从重视竞技体育转向了更加注重全民健身和大众体育的发展。体育口号的变化体现了我国从重视竞技体育到注重全民健身和大众体育,表明国民体育观念不断发展,故选D项;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作出了把全党工作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决定,排除A项;社会主流价值观是指在一个社会中占主导地位、被大多数人认同和接受的价值观,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我国的社会主流价值观没有变化,且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B项;竞技体育市场化是指将传统的体育比赛转化为商业活动,通过赛事组织、营销和运营来实现经济效益,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C项。]
15.(2024·北京丰台二模)1986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接受王大珩、王淦昌等科学家的建议,批准了《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863计划),选择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和新材料7个高技术领域作为我国高技术研究发展的重点,1996年增加了海洋技术领域。863计划的组织实施(  )
A.取得“两弹一星”等重大科技成果
B.推动了中国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
C.促进了“四个现代化”目标的提出
D.培养了李四光等一批优秀科研人才
B [依据材料可知,863计划主要发展的是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和新材料7个高技术领域,其实施有利于推动中国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B项正确;“两弹一星”等重大科技成果是在20世纪60-70年代取得的,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四个现代化”目标是在1964年提出的,排除C项;李四光等优秀科研人才的研究成果早于863计划,排除D项。]
16.(2024·河北保定二模)中共二十大指出,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用实践证明了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和现代化发展道路的多样性。这一认识可用来说明 (  )
A.中国同西方大国关系的根本突破
B.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C.中国重视塑造负责任大国的形象
D.中国对社会主义本质形成成熟的认知
B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世界现代化进程是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开始的,它是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两极分化的现代化、物质主义的现代化、对外扩张掠夺的现代化。相比之下,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征、本质要求和重大原则决定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具有区别于西方文明的本质属性、具体特征和根本优势,是对世界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丰富与发展,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归根结底是社会主义的文明形态),B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
17.(2024·广东揭阳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 70年来新中国基层社会治理格局变迁
阶段 治理格局 特征
1949— 1982年 单向度社会控制 在农村,通过引导农民走合作化道路,再到发起急促而迅速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在城市,延续延安时期管理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传统,对所有公职人员(包括国营企业职工)进行“单位制”整合;对于没有单位的一般居民,包括家庭妇女、摊贩、商人、自由职业者、无业人员以及失业人员等,则采取“街居制”管理体制
1983— 2011年 全方位社会治理格局 社会公众参与社会公共事务进行自我治理、自我服务的意识和能力显著增强
2012— 2019年 协同共治格局 多元参与、共同治理的社会运行机制日益形成
——摘编自彭秀良等《新中国70年基层社会治理格局的变迁》
(1)根据材料,概括新中国基层社会治理格局演变的趋势。(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新中国基层治理的影响。(6分)
[解析] 第(1)问,根据材料“社会公众参与社会公共事务进行自我治理、自我服务的意识和能力显著增强”及所学知识可知,公众的参与度提高;基层治理服务意识增强;根据材料“多元参与、共同治理的社会运行机制日益形成”及所学知识可知,共同治理格局逐渐形成;根据材料“单向度社会控制”“全方位社会治理格局”“协同共治格局”可知,基层治理现代化程度逐渐提高。第(2)问,根据材料“社会公众参与社会公共事务进行自我治理、自我服务的意识和能力显著增强”及所学知识可得出保障了人民的权利;促进了基层治理体系的完善;根据材料“单向度社会控制”“全方位社会治理格局”“协同共治格局”及所学知识可得出推动了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根据材料“多元参与、共同治理的社会运行机制日益形成”及所学知识可得出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
[答案] (1)趋势:公众的参与度提高;基层治理服务意识增强;共同治理格局逐渐形成;基层治理现代化程度提高。(8分)
(2)影响:保障了人民的权利;促进了基层治理体系的完善;推动了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6分,答出三点即可)
18.(2024·山东泰安一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 苏南模式,指的是江苏南部的苏州、无锡、常州、南通等地农民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乡镇企业实现非农化发展的农村经济发展道路。如表是改革开放后苏南模式在不同时期的发展概况。
时段 发展概况
第一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 以集体经济为基础;依托中心城市和市场调节机制;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
第二阶段: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中后期 发展外向型经济和开放型经济;改革产权制度,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城乡工业融合联动发展
第三阶段:20世纪90年代末至21世纪初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升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减少对企业干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经济国际化水平提高
第四个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
(1)分别指出前三个阶段推动“苏南模式”发展的政策因素。(8分)
(2)请你补写第四阶段“苏南模式”的发展概况。(4分)
[解析] 第(1)问,第一阶段政策因素,根据材料“以集体经济为基础;依托中心城市和市场调节机制”“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并结合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内容可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同时发展乡镇企业;第二阶段政策因素,根据材料“发展外向型经济和开放型经济;改革产权制度,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并结合所学改革开放、中共十四大、中共十五大等内容可知,中央实行沿海开放战略,开放沿海港口城市,建立沿海经济开放区,上海浦东新区;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政企分开,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而中共十四大后,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中共十五大明确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第三阶段政策因素,根据材料“20世纪90年代末至21世纪初”并结合改革开放内容可知,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实行“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开放战略,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经济国际化水平提高。第(2)问,根据材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创新引领,实施富民机制,完善民生保障体系,完善市场经济体系和城乡发展体系,建设美丽乡村和生态城市等方面进行补充。
[答案] (1)政策因素:
第一阶段: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废除人民公社体制,发展乡镇企业。(2分)
第二阶段:中央实行沿海开放战略,开放沿海港口城市,建立沿海经济开放区,上海浦东新区;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政企分开,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1997年中共十五大明确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3分)
第三阶段: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提出科教兴国、可持续发展等战略,实行“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开放战略;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更深层次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3分)
(2)概况:实施创新引领,培育创新优势。实施富民机制,完善民生保障体系。形成内外并进、充满活力的市场经济体系。拓展辐射功能,形成城乡融合、功能完善的城乡发展体系,建设美丽乡村和生态城市。(4分。其他言之有理,可相应得分)
26 / 3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