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课时固基练(19)
1 2 3 4 5 6 7 8 9 10
B D C B C A C C D
8.(1)MnO2+4H++2Cl-Mn2++2H2O+Cl2↑
4NA或2.408×1024
(2)尾气处理,吸收过量的SO2和Cl2,以防污染环境
(3)品红褪色 溶液变为红色 溶液无变化
(4)SO2+Cl2+2H2O===4H++2Cl-+S
11.(1)分液漏斗 (2)KMnO4 2 (3)尾气处理,防止污染空气 (4)①Cl- ②HCl 饱和食盐水 ③a
1.B [硫是一种淡黄色或黄色的固体,难溶于水,故A错误;硫易溶于二硫化碳,试管内壁上的硫黄可用二硫化碳清洗,故B正确;硫和铁反应时,硫得电子作氧化剂,但反应产物为FeS,与铁和硫的用量无关,故C错误;硫在空气中和在氧气中燃烧都只能生成二氧化硫,燃烧产物与氧气的用量多少无关,故D错误。]
2.D [CH4、H2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若用该装置收集,应由b端进气,A、B项不符合题意;CO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其密度与空气接近,不能使用排空气法收集,C项不符合题意;SO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4,其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若用该装置收集,由a端进气,D项符合题意。]
3.C [A、B、D项都是通过发生化学反应使有色物质褪色;而C项是通过活性炭的吸附作用使有色物质颜色褪去,为物理变化。]
4.B [硫黄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 使淡黄色银耳变成洁白如雪的雪耳。]
5.C [SO2在水中不能电离,与水反应生成的H2SO3能电离。]
6.A [A项,关闭活塞K,SO2和NaHCO3溶液反应生成CO2,CO2通入品红溶液无变化,使石蕊溶液变红,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打开活塞K,则SO2能够使品红溶液褪色,石蕊溶液变红,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与题中现象符合。B项,HCl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也不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与题中现象不符合。C项,关闭活塞K后,氯气仍然能够使品红溶液褪色,与题中现象不符合。D项,打开活塞K,没有CO2产生,澄清石灰水不会变浑浊,与题中现象不符合。]
7.C [SO2具有还原性和酸性氧化物的通性,能与H2O2和NaOH溶液反应。两支试管中的变化可以表示为
SO2H2SO4BaSO4↓不溶解;
SO2Na2SO3BaSO3↓沉淀溶解。]
8.A装置制备二氧化硫,B装置检验SO2,C装置为尾气处理装置,E装置中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氯气。
(1)实验室制备氯气可用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氯气、氯化锰和水,离子方程式为MnO2+4H++2Cl-Mn2++2H2O+Cl2↑,其中4 mol HCl中只有2 mol HCl表现还原性,那么若有8 mol HCl参加反应,则只有4 mol HCl参与氧化还原反应,转移4 mol电子,转移的电子总数为4NA。
(2)氯气和二氧化硫都有毒,所以根据图示分析,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为尾气处理,吸收过量的SO2和Cl2,防止污染环境。
(3)二氧化硫和氯气都可以使品红溶液褪色,故通气后B、D两个试管中的现象是品红溶液褪色;二氧化硫的漂白是因为二氧化硫和有色物质结合生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所以加热时,又会恢复原色,而氯气的漂白是因为次氯酸的强氧化性,加热时颜色不会恢复。
(4)二氧化硫有还原性,氯气有氧化性,它们1∶1混合于溶液中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硫酸和盐酸,而硫酸和盐酸没有漂白性,离子方程式为SO2+Cl2+2H2O===4H++2Cl-+S。
9.C [SO2溶于水生成H2SO3,溶液呈酸性,通入酚酞溶液中,溶液变无色。通入品红溶液中,品红褪色。c中SO2被氯水氧化为S,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同时因Cl2的消耗,溶液变无色。d中SO2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Na2SO3,再与BaCl2反应生成BaSO3白色沉淀。]
10.D [不能由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来判断非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如O、N、S的非金属性都较强,但在自然界中存在游离态的单质O2、N2、S,A项不正确;涉及化学反应:HgS+O2Hg+SO2、Hg+S===HgS,B项不正确;硫与非金属性比它强的非金属单质(如O2、Cl2)反应时显还原性,C项不正确;硫与铜化合只能生成硫化亚铜:
2Cu + S Cu2S
128 32 160
6.4 g 1.6 g 8.0 g
D项正确。]
11.(1)图中仪器a为分液漏斗。(2)装置A中的反应为2KMnO4+16HCl(浓)===2KCl+2MnCl2+5Cl2↑+8H2O,Mn元素化合价降低,反应中的氧化剂是KMnO4,部分氯元素化合价从-1价升高到0价,71 g Cl2的物质的量是1 mol,每生成1 mol Cl2,转移2 mol电子。(3)Cl2和SO2有毒,不能排放到空气中,需要用NaOH溶液吸收剩余的Cl2和SO2。(4)①SO2和Cl2同时通入水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了HCl,Cl-和Ag+生成白色沉淀AgCl;②制备的Cl2中含有HCl和水蒸气,HCl进入B中溶于水也会产生Cl-,则需要在A、B间增加一个洗气瓶,用饱和食盐水除去HCl;③SO2和Cl2同时通入水中,发生反应:Cl2+SO2+2H2O===2HCl+H2SO4,BaCl2和SO2不反应,BaCl2可以与S反应生成BaSO4沉淀,BaCl2溶液能用于检验S的存在,a正确;Ba(OH)2和SO2反应可生成BaSO3沉淀,不能说明SO2和Cl2同时通入水中可以发生反应,b错误。
2 / 3基础课时固基练(19) 二氧化硫的性质和应用
(选择题每小题3分,本试卷共50分)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硫是一种淡黄色的能溶于水的固体
B.试管内壁上的硫黄可用二硫化碳清洗
C.过量的硫跟铁反应生成Fe2S3,表现了硫单质的氧化性
D.硫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硫在过量氧气中燃烧生成三氧化硫
2.如图是收集气体的装置,由a端进气,能收集的气体是( )
A.CH4 B.H2
C.CO D.SO2
3.下列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SO2使品红溶液褪色
B.氯水使有色布条褪色
C.活性炭使红墨水褪色
D.H2O2水溶液使染料褪色
4.银耳本身为淡黄色,某地出产一种雪耳,颜色洁白如雪,其制作过程如下:将银耳堆放在密封状况良好的塑料棚内,在棚的一端支一口锅,锅内放硫黄,加热使硫黄熔化并燃烧,两天左右雪耳就制成了。雪耳炖不烂,且对人体有害,制作雪耳利用的是( )
A.硫的还原性
B.二氧化硫的漂白性
C.二氧化硫的还原性
D.硫的漂白性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从性质的角度分类,SO2属于酸性氧化物
B.从元素化合价的角度分类,SO2既可作氧化剂又可作还原剂
C.从在水中是否发生电离的角度,SO2属于电解质
D.从对大气及环境影响的角度,SO2是一种大气污染物
6.如图装置中,若关闭活塞K,则品红溶液无变化,石蕊溶液变红,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若打开活塞K,则品红溶液褪色,石蕊溶液变红,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据此判断气体和广口瓶中盛放的物质是( )
A.SO2和NaHCO3溶液
B.HCl和浓硫酸
C.Cl2和氯水
D.Cl2和NaHCO3溶液
7.在BaCl2溶液中通入SO2气体,溶液仍澄清;若将BaCl2溶液分装于两支试管,分别滴加过氧化氢溶液和烧碱溶液,然后再通入SO2气体,结果两支试管都有白色沉淀。由此得出下列结论中合理的是( )
A.氯化钡有两性
B.两支试管的沉淀均是亚硫酸钡
C.SO2有还原性和酸性氧化物的通性
D.两支试管的沉淀均不溶于盐酸
8.(13分)某实验小组的同学为探究和比较SO2和氯水的漂白性,设计了如下的实验装置。
A B C D E
(1)实验室用装置E制备Cl2,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有8 mol HCl参加了反应,则转移的电子总数为________。(5分)
(2)该装置中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通气后B、D两个试管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停止通气后,再给B、D两个试管分别加热,两个试管中的现象分别为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4)另一个实验小组的同学认为SO2和氯水都有漂白性,二者混合后的漂白性肯定会更强。他们将制得的SO2和Cl2按1∶1同时通入品红溶液中,结果发现褪色效果并不像想象的那样。请你分析该现象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2分)
9.(易错题)下列实验报告记录的实验现象正确的是( )
10.关于硫元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硫的非金属性较强,所以只以化合态的形式存在于自然界中
B.“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不涉及化学变化
C.硫与金属或非金属反应均作为氧化剂
D.1.6 g硫与6.4 g铜反应能得到8.0 g纯净硫化物
11.(10分)(素养题)某实验小组欲探究SO2和Cl2能否发生反应,设计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已知亚硫酸钠与浓硫酸反应能够产生二氧化硫)。
A B C
(1)图中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____。(1分)
(2)装置A中的反应为2KMnO4+16HCl(浓)===2KCl+2MnCl2+5Cl2↑+8H2O,该反应中的氧化剂是____________________,生成71 g Cl2时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是______mol。(3分)
(3)装置B中蘸有NaOH溶液的棉花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4)打开A、C装置中a的活塞,一段时间后关闭活塞。待反应完全后,小组同学又继续做如下实验。(4分)
①甲同学取适量B中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少量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理由是该反应中生成了________(填离子符号)。甲同学由此认为SO2和Cl2发生了反应。
②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结论不合理,认为A中生成的Cl2中混有杂质,应该在装置A、B间增加一个洗气瓶,然后再按甲同学的方法检验即可得到正确结论,乙同学认为Cl2中混有的杂质是______,洗气瓶中盛有试剂的名称是________。
③丙同学取适量B中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少量溶液X,有白色沉淀生成,得出结论:SO2与Cl2同时通入水中,可以发生反应。溶液X可能是________(填字母)。
a.BaCl2溶液
b.Ba(OH)2溶液
1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