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课时固基练(24) 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的应用
(选择题每小题3分,本试卷共50分)
1.已知某元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元素位于第三周期ⅡA族
B.该元素位于第二周期Ⅷ族
C.该元素位于第二周期ⅡA族
D.该元素位于第四周期ⅡB族
2.下列对元素周期表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长周期只包括含镧系和锕系的后两周期
B.短周期只包括元素周期表中前三周期
C.过渡元素全部为金属元素
D.第一周期到第六周期中,周期数越大,所含金属元素种类越多
3.下列关于碱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和性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碱金属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
B.用小刀切开钠或钾,表面的金属迅速被氧化
C.碱金属单质投入水中,都会熔成小球,浮在水面上迅速游动
D.碱金属单质都能与H2化合
4.已知常温下KClO3与浓盐酸反应放出氯气,现按如图进行卤素的性质实验。玻璃管内装有分别滴加过不同溶液的白色棉球,反应一段时间后,对图中指定部位颜色描述正确的是( )
选项 ① ② ③ ④
A 黄绿色 橙色 蓝色 白色
B 无色 橙色 紫色 白色
C 黄绿色 橙色 蓝色 无色
D 黄绿色 无色 紫色 白色
5.原子序数为x的元素位于周期表中的ⅡA族,则原子序数为x+1的元素不可能处在( )
A.ⅢA族 B.ⅠA族
C.镧系 D.ⅢB族
6.下列各图若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表中数字为原子序数),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7.如图表示碱金属的某些性质与核电荷数的变化关系,则下列各性质中不符合图示关系的是( )
A.还原性
B.与水反应的剧烈程度
C.熔点
D.原子半径
8.根据元素周期律,由下列事实进行推测,其中推测不合理的是( )
选项 事实 推测
A Mg与冷水反应缓慢,Ca与冷水反应较快 Ba(该元素位于第六周期ⅡA族)与冷水反应会更快
B Si是半导体材料,同族的Ge也是半导体材料 ⅣA族的元素都是半导体材料
C HCl在1 000 ℃时分解,HI在300 ℃时分解 HBr的分解温度介于二者之间
D Si与H2高温时反应,S与H2加热能反应 P与H2在高温时能反应
9.锗(Ge)是第四周期 ⅣA族元素,处于元素周期表中金属区与非金属区的交界线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锗是一种金属性很强的元素
B.锗的单质具有半导体的性能
C.锗化氢(GeH4)稳定性很强
D.锗酸(H4GeO4)是难溶于水的强酸
10.(8分)短周期元素Q、R、T、W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其中T所处的周期序数与主族序数相等。
Q R
T W
请回答下列问题:
(1)W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Q、R、T三种元素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Q的最高价氧化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R的简单氢化物分子中的电子数为________。(4分)
(2)元素原子的得电子能力:Q________W(填“强于”或“弱于”)。(1分)
(3)原子序数比R多1的元素有一种氢化物能分解为它的另一种氢化物,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4)Q的同主族元素的单质中,是半导体材料的有________(填名称)。(1分)
11.四种短周期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其中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其电子层数。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Z W
X Y
A.X的离子半径在同周期元素的离子半径中最小
B.原子半径:X>Z>W
C.最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W>Y
D.Y的最高价氧化物可以和W的最简单氢化物反应
12.(12分)(素养题)为验证卤素单质氧化性的相对强弱,某实验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已略去,气密性已检验)。
实验过程:
Ⅰ.打开弹簧夹,打开活塞a,滴加浓盐酸。
Ⅱ.当B和C中的溶液都变为黄色时,夹紧弹簧夹。
Ⅲ.当B中溶液由黄色变为棕红色时,关闭活塞a。
Ⅳ.……
(1)A中产生黄绿色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验证氯气的氧化性强于碘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B中溶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4)为验证溴的氧化性强于碘,过程Ⅳ的操作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5)过程Ⅲ的实验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6)氯、溴、碘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的原因: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2分)
1 / 5基础课时固基练(24)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A A C A B D C B B D
10.(1)第三周期ⅥA族 Al>C>N CO2 10
(2)弱于
(3)2H2O22H2O+O2↑
(4)硅、锗
12.(1)16HCl(浓)+2KMnO4===2MnCl2+2KCl+5Cl2↑+8H2O
(2)湿润的淀粉 KI试纸变蓝
(3)Cl2+2Br-===Br2+2Cl-
(4)先打开活塞b,将少量C中溶液滴入D中,关闭活塞b,取下D振荡,静置后CCl4层变为紫红色
(5)确认C的黄色溶液中无Cl2,排除Cl2对溴置换KI溶液中碘实验的干扰
(6)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1.A [由该元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原子序数为12,其原子序数比Ne元素大2,则位于Ne元素所在周期的下一周期的 ⅡA 族,即位于第三周期ⅡA族,A正确。]
2.A [长周期包括第四、五、六、七周期,A项错误;短周期只包括前三周期,B项正确;过渡元素全部为金属元素,C项正确;由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可知,第一到第六周期中,周期数越大,所含非金属元素种类越少,金属元素种类越多,D项正确。]
3.C [碱金属元素原子在化学反应中都很容易失去电子,其单质在空气中被迅速氧化,也能与H2化合(如2Na+H22NaH)。锂的熔点较高,与水反应时并不会熔化,铷、铯的还原性太强,遇水即发生爆炸,所以C项不正确。]
4.A [在锥形瓶中,KClO3与浓盐酸反应产生Cl2,所以①处为黄绿色;Cl2在②处与Br-反应生成Br2,所以②处为橙色;Cl2(可能还有挥发的Br2)在③处与I-反应生成I2,淀粉遇I2变蓝,所以③处为蓝色;Cl2(可能还有挥发的Br2)最后全部被NaOH溶液吸收,所以④处是白色棉球的本色(生成的NaCl、NaClO等均为无色)。]
5.B [原子序数为x+1的元素应位于 ⅡA族右侧相邻的族,在短周期中为 ⅢA族,长周期中为 ⅢB族,镧系元素属于 ⅢB族。]
6.D [2号元素应位于元素周期表最右侧,3号元素不能位于其右侧,A项错误;在元素周期表中,10号元素右侧不存在元素,B项错误;11号元素应位于元素周期表最左侧,C项错误。]
7.C [由题图可知,随碱金属的核电荷数的增大,碱金属的金属性呈增大的趋势,碱金属的还原性增强,碱金属与水反应的剧烈程度增大,随核电荷数的增大,其原子半径增大,A、B、D项正确;随核电荷数的增大,碱金属单质的熔点逐渐减小,C项与图像不符,故选C项。]
8.B [Mg、Ca和Ba同主族,根据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金属性逐渐增强,则Ba与冷水反应会更快,A选项正确;Si和Ge都是常用的半导体材料,但同主族的C和Pb不具备此特点,B选项错误;Cl、Br和I同主族,根据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非金属性逐渐减弱,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逐渐减弱,C选项正确;Si、P和S同周期,根据同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到右非金属单质与氢气反应的条件要求逐渐降低可知,D选项正确。]
9.B [依据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CH4>SiH4>GeH4,酸性: H2CO3>H2SiO3>H4GeO4;锗元素处于元素周期表中金属区、非金属区交界线处,故其单质具有半导体的性能。]
10.因为四种元素都是短周期元素,根据周期表的结构,T所处的周期序数与主族序数相等,可推断出T为Al元素,从而可推断出Q为C元素,R为N元素,W为S元素。
11.D [由题意可推知X、Y、Z、W依次是铝、硅、氮、氧元素。Al3+的半径是第三周期元素的离子半径中最小的,A项正确;原子半径:Al>N>O,B项正确;最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H2O>SiH4,C项正确;SiO2不与H2O反应,D项错误。]
12.(1)浓盐酸与KMnO4在常温下反应生成Cl2、MnCl2、KCl和H2O。
(2)Cl2可将碘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淀粉遇碘变蓝。
(3)氯气的氧化性强于溴,可将溴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4)由于C中有单质溴生成,所以要验证溴的氧化性强于碘,过程Ⅳ的操作和现象是先打开活塞b,将少量C中溶液滴入D中,关闭活塞b,取下D振荡,静置后CCl4层溶液变为紫红色。
(5)由于氯气也能氧化碘化钾,干扰单质溴和碘化钾的反应,所以过程Ⅲ的实验目的是确认C的黄色溶液中无Cl2,排除Cl2对溴置换碘实验的干扰。
(6)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
2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