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课时固基练(6) 实验安全与基本规范 物质的分离提纯
(选择题每小题3分,本试卷共50分)
1.据最新报道,某观测井中检测发现r等释放β射线的放射性物质浓度上升,创开始检测以来的最高值。为了警示人们,应贴的警示图标是( )
A B C D
2.下列有关化学实验安全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金属汞一旦洒落在实验室地面或桌面时,必须尽可能收集,并深埋处理
B.受强酸或强碱腐蚀致伤时,应先用大量水冲洗,再用2%醋酸溶液或饱和硼酸溶液洗,最后用水冲洗,并视情况作进一步处理
C.不慎碰倒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面上燃烧,应立即用湿抹布扑灭
D.少量酸液溅到眼睛里,立即用水淋洗,边洗边眨眼睛并用力揉眼睛
3.下列图示与操作名称不对应的是( )
A.升华 B.分液
C.过滤 D.蒸馏
4.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取用药品 B.给试管加热
C.滴加液体 D.称量10.05 g固体
5.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为2KClO32KCl+3O2↑,反应后从残留物中回收纯净的二氧化锰的操作顺序正确的是(已知MnO2为黑色、难溶于水的固体)( )
A.溶解、过滤、蒸发、洗涤
B.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C.溶解、蒸发、洗涤、过滤
D.溶解、洗涤、过滤、加热
6.选择合适的萃取剂将碘单质从碘水中萃取出来,则萃取剂应具备的性质是( )
A.不溶于水,且必须易与碘单质发生化学反应
B.不溶于水,不与碘单质发生化学反应且比水更容易使碘单质溶解
C.不溶于水,且必须比水的密度大
D.不溶于水,且必须比水的密度小
7.现有一瓶甲和乙的混合物,已知甲和乙的某些性质如下表:
物质 分子式 熔点 /℃ 沸点 /℃ 在水中 溶解性
甲 C3H6O2 -98 57.5 0.93 可溶
乙 C4H8O2 -84 77 0.90 可溶
据此,将甲和乙互相分离的最佳方法是( )
A.萃取法 B.升华法
C.蒸馏法 D.分液法
8.在自来水蒸馏实验中,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 )
A.在蒸馏烧瓶中盛放体积约为其容积的自来水,并放入几粒沸石
B.可以不用温度计
C.冷却水从冷凝管下口入,上口出
D.取少量收集到的液体滴入稀硝酸和硝酸银溶液,无明显现象
9.(5分)溴与其化合物具有广泛用途,可被用来作为阻燃剂、净水剂、杀虫剂、染料等。溴在自然界中没有单质状态存在。在溶解性方面,Br2与I2很相似,其稀的水溶液呈黄色。在实验室里从溴水中提取Br2和提取I2的方法相似。
回答下列问题:
(1)常用的提取方法是______,所需试剂是______,最主要的仪器是__________。(3分)
(2)若发现提取Br2后的水层还有颜色,解决该问题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0.(9分)如图为蒸馏装置,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图中三处明显的错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2)C仪器的名称是________。(1分)
(3)实验时B仪器中除加入适量待蒸馏样品外,还需加入少量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4)收集完馏分后,是先撤酒精灯还是先停冷凝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1.蒸发时,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蒸发皿盛满液体,用小火加热
B.等到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
C.待溶液蒸干后,再停止加热
D.将蒸发皿放在石棉网上,用酒精灯加热
12.(易错题)实验室从溶液中获取固体溶质,常见的方法是蒸发,一般有以下操作过程:①放置蒸发皿;②固定铁圈位置;③放置酒精灯;④停止加热,利用余热蒸干;⑤加热搅拌。其正确的操作顺序为( )
A.①③②④⑤ B.①②③④⑤
C.②③①⑤④ D.③②①⑤④
13.(6分)青蒿素是烃的含氧衍生物,为无色针状晶体,易溶于丙酮、氯仿和苯中,在甲醇、乙醇、乙醚、石油醚中可溶解,在水中几乎不溶,熔点为156~157 ℃,热稳定性差,青蒿素是高效的抗疟药。已知:乙醚沸点为35 ℃,从青蒿中提取青蒿素的方法之一是以萃取原理为基础,主要有乙醚浸取法和汽油浸取法。乙醚浸取法的主要工艺如图所示:
(1)对青蒿干燥破碎后,加入乙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操作Ⅰ需要的玻璃仪器主要有烧杯、__________________,操作Ⅱ的名称是________。(2分)
(3)操作Ⅲ的主要过程可能是________(填字母)。(2分)
A.加水溶解,蒸发浓缩、冷却结晶
B.加入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浓缩、结晶、过滤
C.加入乙醚进行萃取分液
1 / 4基础课时固基练(6)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B C A B B B C A B D
9.(1)萃取 四氯化碳 分液漏斗
(2)再进行萃取,直到水层呈无色,将每次分离出来的含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合并
10.(1)给蒸馏烧瓶加热未垫石棉网 温度计的水银球不应插入溶液中 冷却水的进出水方向接错
(2)冷凝管
(3)沸石(或碎瓷片) 防止加热时液体暴沸
(4)先撤酒精灯
13.(1)溶解青蒿素 (2)漏斗、玻璃棒 蒸馏 (3)B
1.B [A、B、C、D项分别为有毒品、三级放射性物品、腐蚀品和易燃固体标识,故选B。]
2.C [A项,汞有毒,深埋会导致土壤污染,可以立即撒上硫粉覆盖,错误;B项,强酸腐蚀致伤时,不能用酸性的醋酸或硼酸溶液洗,应该用碱性的稀碳酸氢钠溶液洗,错误;D项,洗眼睛时应边洗边眨眼但不能揉眼,揉眼会加重对眼睛的伤害,错误。]
3.A [选项A是加热试管中的液体,不是升华。]
4.B [取用药品时,不能直接用手拿,A选项错误;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不能伸入试管中,C选项错误;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时应“左物右码”,药品不能直接接触托盘,且托盘天平只能精确到0.1 g,D选项错误。]
5.B [反应后固体残留物中含有KCl(易溶于水)和MnO2(难溶于水),可能含有KClO3(易溶于水),因此可将混合物溶于水,过滤得到MnO2,而要求回收纯净的MnO2,所以还需洗涤、干燥操作,B项正确。]
6.B [假设要用溶剂A将溶质X从溶剂B中萃取出来,A应具备的性质:①与B互不相溶;②X在A中的溶解度远大于在B中的溶解度;③X与A不发生化学反应。]
7.C
8.A [实验室中蒸馏烧瓶所加液体体积一般不少于其容积的,A错误;实验室通常用加热自来水的方法制取蒸馏水,而自来水中不含有其他挥发性液体,且其他杂质的沸点很高,水先沸腾,所以不需要温度计,B正确;冷却水的流向为下进上出时,与气流方向相反,冷凝效果好,C正确;氯离子不挥发,应留在烧瓶中,收集到的液体为蒸馏水,不含氯离子,所以不能生成沉淀,D正确。]
9.(1)碘在四氯化碳中的溶解度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且碘与四氯化碳不反应,水与四氯化碳不互溶;所以在实验室里从溴水(Br2的水溶液)中提取Br2,采用萃取的方法,萃取剂为四氯化碳,萃取最主要的仪器是分液漏斗。(2)若观察发现提取Br2以后的水还有颜色,说明水中还含有溴,需再进行萃取,直到水为无色,然后将各次分离出来的含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合并起来。
10.对于蒸馏装置,需要注意以下几点:①仪器的连接顺序;②温度计的位置;③冷却水的流向(进出口位置);④防暴沸的措施;⑤收集液体的仪器。
11.B [蒸发皿中所盛液体体积不得超过其容积的,A项错误;当有较多固体出现时,应停止加热,可利用余热将溶液蒸干,B项正确,C项错误;蒸发皿可直接加热,D项错误。]
12.D [组装仪器时要自下而上组装,酒精灯在铁圈和蒸发皿的下方,所以要先放酒精灯;然后固定铁圈,放置蒸发皿;再点燃酒精灯加热,并搅拌,当有较多晶体析出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蒸干,D项正确。]
13.(2)操作Ⅰ是过滤,故需要的玻璃仪器还有玻璃棒、漏斗,操作Ⅱ是利用沸点不同分离乙醚和青蒿素,故操作为蒸馏。(3)依据题干信息分析可知,A项青蒿素不溶于水,C项加入乙醚后分液得到的还是混合液,不是精品;B项,根据题中信息可知,青蒿素可溶于乙醇,故向仪器中加入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解粗品后,经浓缩、结晶、过滤可以除去不溶的杂质,得到精品,故选B。
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