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课时固基练(7) 物质的检验 物质性质和变化的探究
(选择题每小题3分,本试卷共50分)
1.检验铵盐的方法是将待检物取出少量放入试管中,然后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加热,将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检验
B.加水溶解,用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C.加入碱溶液,加热,再滴入酚酞溶液
D.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加热,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检验
2.离子检验的常用方法有如下三种:
检验方法 沉淀法 显色法 气体法
判断的 依据 反应中有沉淀 产生或溶解 反应中有 颜色变化 反应中有气体产生
下列离子检验的方法中不合理的是( )
——气体法 B.——沉淀法
C.H+——显色法 D.Cl-——气体法
3.对于某些离子的检验及结论一定正确的是( )
A.加入稀盐酸产生无色气体,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溶液变浑浊,一定有
B.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盐酸,沉淀不消失,一定有
C.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一定有
D.加入碳酸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盐酸白色沉淀消失,一定有Ba2+
4.在未知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加入稀硝酸后,沉淀部分溶解,有无色无味的气体生成,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由此判断未知液中含有的离子为( )
A.Cl-、 B.Cl-、
C.Cl-、 D.Cl-、OH-
5.下列除去粗盐中可溶性杂质(主要杂质为Ca2+、Mg2+、的试剂加入顺序的方案中不正确的是( )
A.BaCl2→NaOH→Na2CO3→HCl
B.NaOH→BaCl2→Na2CO3→HCl
C.Na2CO3→NaOH→BaCl2→HCl
D.BaCl2→Na2CO3→NaOH→HCl
6.在四支编号的试管里分别装有K2CO3、KNO3、K2SO4、溶液,现需要最少种类的试剂将它们一一区别开来,则( )
A.不用任何试剂 B.用一种试剂
C.用两种试剂 D.用三种试剂
7.除去镁粉中的少量铝粉,可选用的试剂是( )
A.硫酸 B.水
C.盐酸 D.氢氧化钠溶液
8.在空气中铝制品比铁制品耐腐蚀的原因是( )
A.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弱
B.铝不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
C.铝在空气中易与氧气反应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
D.铝的密度比铁的密度小
9.某同学想用实验证明硫酸铜溶液显蓝色与无关,进行下列实验无意义的是( )
A.观察硫酸钠溶液没有颜色
B.向硫酸铜溶液中滴加适量的氯化钡溶液,振荡后静置,溶液蓝色未消失
C.向硫酸铜溶液中滴加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振荡后静置,溶液蓝色消失
D.加水稀释硫酸铜溶液,溶液蓝色变浅
10.(6分)将一个铝制易拉罐中充满CO2,然后往罐中注入足量的NaOH溶液,立即用胶布封住罐口,一会儿就可以听到罐内“咔咔”地响,发现易拉罐变瘪,再过一会儿易拉罐又鼓起来。
(1)易拉罐变瘪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2)易拉罐又鼓起来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1.(6分)现有A、B、C、D四种化合物,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其焰色反应现象时发现火焰均为紫色,A、B、C和盐酸反应后,均可得到D;将固体C加热可制得A;若在A的溶液中通入一种无色无味气体,又可制得C;B与C的溶液混合可制得A。
(1)推断A是____________(填化学式,下同),B是____________,C是__________,D是__________。(4分)
(2)写出B+C→A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2.某固体混合物中可能含有:K+、Na+、Cl-、、等离子,将该固体溶解所得到的溶液进行了如下实验: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混合物一定是K2CO3和NaCl
B.该混合物可能是Na2CO3和KCl
C.该混合物可能是Na2SO4和Na2CO3
D.该混合物一定是Na2CO3和NaCl
13.(8分)(素养题)“春泛盐,秋泛硝。”有些地区的盐碱地里春天会析出食盐,到了秋天,又会析出芒硝(主要成分是Na2SO4·10H2O)。该地区某中学的同学们对“硝”的成分产生了争议,甲小组同学认为“硝”中只含有硫酸钠,乙小组同学认为“硝”中既含有硫酸钠,又含有氯化钠。为了验证猜想,他们采集了样品,加适量水完全溶解后,过滤,滤液备用。请你和他们一起完成探究。
(1)甲小组同学的实验如下:取少量滤液放入试管中,滴加过量的氯化钡溶液,再滴加稀硝酸,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2)乙小组同学的实验如下:取少量滤液放入试管中,滴加过量的硝酸钡溶液和稀硝酸,过滤,再向滤液中滴加__________________。如果乙小组的观点正确,现象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3)你认为甲、乙两小组的实验设计哪个合理,理由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 / 4基础课时固基练(7)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D D C C C B D C D B
10.(1)NaOH溶液吸收CO2,罐内压强减小,外界气压将易拉罐压瘪 CO2+2NaOH===Na2CO3+H2O
(2)铝表面氧化膜溶解后,Al与NaOH溶液反应产生H2
11.(1)K2CO3 KOH KHCO3 KCl
(2)KHCO3+KOH===K2CO3+H2O
13.(1)有白色沉淀产生 Na2SO4+BaCl2===BaSO4↓+2NaCl
(2)AgNO3溶液 有白色沉淀产生
(3)乙小组合理,甲小组在实验中没有证明不含氯化钠(或乙小组在实验过程中既证明了样品中是否含有硫酸钠,又证明了样品中是否含有氯化钠)
1.D [利用铵盐与强碱溶液共热反应生成氨气及氨气的性质检验,把NaOH溶液加入该物质中,加热后产生的气体若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就可以确定该物质中含铵盐,故D项正确。]
2.D [Cl-的检验方法是加稀硝酸和AgNO3溶液,属于沉淀法而不是气体法。]
3.C [A项有可能是碳酸氢根离子,B项有可能形成氯化银,D项有可能形成碳酸钙。]
4.C [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气体应是CO2,又因为加入稀硝酸后沉淀部分溶解,故原溶液中除含有C外,还有Cl-。]
5.C [加入过量BaCl2溶液能够除去S,加入过量NaOH溶液能够除去Mg2+,为了能够同时除去Ca2+和过量的Ba2+,Na2CO3溶液必须在BaCl2溶液的后面加入,为了能够同时除去过量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过滤除去沉淀后再向滤液中加入过量稀盐酸,最后再加热除去过量的HCl,C项错误。]
6.B [先用稀硫酸鉴别出K2CO3溶液(有气体生成)和Ba(NO3)2溶液(有沉淀生成),再用已鉴别出来的Ba(NO3)2溶液为试剂鉴别K2SO4溶液和KNO3溶液(有沉淀生成的是K2SO4溶液),B项正确。]
7.D [Mg不与NaOH溶液反应,Al与NaOH溶液反应。]
8.C [铝在空气中易与氧气反应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对内部金属起到保护作用,因此在空气中铝制品比铁制品耐腐蚀。]
9.D [A作对比实验,B生成硫酸钡沉淀,蓝色没消失可以证明观点,C形成氢氧化铜沉淀可以证明观点、D不可以证明观点。]
10.先变瘪,是因为CO2被NaOH溶液吸收;一会儿又鼓起来,是因为铝与NaOH溶液反应产生了H2。
11.根据焰色反应现象可知四种化合物均含有钾元素;A、B、C都和盐酸反应并生成D,推知它们可能是KOH、K2O、K2CO3、KHCO3等,D为KCl。由A、B、C之间的转化关系可推知,A为K2CO3,B为KOH,C为KHCO3。
12.B [焰色反应显黄色,说明有Na+;向溶液中加入过量Ba(NO3)2产生白色沉淀,白色沉淀在过量盐酸中完全溶解,说明有C,无S;在加入Ba(NO3)2后的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和稀硝酸,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有Cl-;K+是否存在无法确定,故B项正确。]
13.本题主要考查检验可溶性硫酸盐和可溶性氯化物的方法,为了证明“硝”的成分,对两种物质均要作出验证。
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