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笔记:同步精讲】专题1 第三单元 基础课时5 物质的分散系 讲义--2026版高中化学苏教版必修第一册

文档属性

名称 【学霸笔记:同步精讲】专题1 第三单元 基础课时5 物质的分散系 讲义--2026版高中化学苏教版必修第一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苏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09-06 15:09:24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 物质的分散系
基础课时5 物质的分散系
学习 任务 1.能根据混合物宏观性质的差异,分析其组成特点,并按分散质粒子大小对分散系进行分类。 2.能理解电解质及电离的概念,并能用化学符号描述电解质溶液的组成。
一、常见的分散系 胶体
1.分散系
(1)概念:分散系是指由一种或几种物质(称为________)分散到另一种物质(称为________)中形成的混合物体系。
(2)分类:依据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分为三类分散系
2.胶体的性质
(1)丁达尔效应:当光束通过胶体时,在垂直于光线的方向可以看到________________,该现象称为丁达尔效应。丁达尔效应可用来区分____________。
(2)吸附性:利用胶体的胶粒具有吸附性可以用来净水。
3.胶体的用途
自来水厂常用某些含铁的化合物作净水剂。当这些物质溶解于水后,产生的___________胶体吸附水中的悬浮颗粒并______,从而达到净水的目的。
微点拨:胶体的本质是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在10-9~10-7m(1~100 nm)之间,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的特征性质。
 (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直径介于10-9m~10-7m之间的微粒称为胶体。 (  )
(2)丁达尔效应是胶体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的现象。 (  )
(3)丁达尔效应是溶液和胶体的本质区别。 (  )
二、电解质溶液
1.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区别
电解质 非电解质
定义 在________或____________能导电的化合物 在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化合物 类型 ____、____、大多数的盐,金属氧化物、水等 非金属氧化物、有机物(葡萄糖、淀粉、油脂等)等
实例 H2SO4、NaOH、 Na2CO3、CaO等 SO3、NH3、 C2H5OH、CH4等
2.电解质的电离
(1)电离: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
(2)电离方程式:用化学符号来表示电解质电离的式子。如
H2SO4的电离方程式:__;
NaOH的电离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CuSO4的电离方程式:_________。
(3)从电离角度理解酸、碱、盐的概念
①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_____的化合物。
②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______的化合物。
③盐:在水溶液中可电离出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化合物。
 (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铝是电的良导体,所以Al是电解质。 (  )
(2)不是电解质的物质一定是非电解质。 (  )
(3)电解质导电的前提是电离出能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 (  )
(4)Ba(OH)2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是。 (  )
溶液、胶体、浊液的比较
清晨的阳光透过树林,可以看到一条条“光亮的通路”;病人因肾功能衰竭引起的血液中毒,可以用肾透析仪进行治疗。
清晨阳光透过树林
肾透析仪工作示意图
1.清晨阳光透过树林时均能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化学学科怎样命名这种现象?你能解释为什么会发生这个现象吗?
2.利用粒子的透过性不同,医学上设计了肾透析仪治疗因肾功能衰竭引起的血液中毒,分析血液透析的原理是什么?
分散系 溶液 胶体 浊液
分散质粒 子的直径 <10-9 m 10-9~10-7 m >10-7 m
分散系 外观 均一、稳 定、透明 均一、介稳 性、透明 不均一、不 稳定、不透明
滤纸 透过性 能 能 不能
半透膜 透过性 能 不能 不能
丁达尔 效应 没有 有 没有
举例 食盐水、 纯碱溶液 牛奶、豆浆 泥水、河水
1.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最本质的特征是(  )
A.外观澄清、透明
B.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0-9~10-7 m之间
C.丁达尔效应
D.分散质粒子能透过半透膜
2.下列关于胶体和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胶体不均一、不稳定,静置后易产生沉淀,溶液均一、稳定、静置不产生沉淀
B.溶液和胶体都是纯净物,浊液是混合物
C.光线通过时,胶体产生丁达尔效应,溶液则无丁达尔效应
D.只有胶状物如胶水、果冻类的物质才能称为胶体
深化对电解质、非电解质和电离概念的理解
“湿手不要摸电器,安全用电要牢记”,夏天手出汗后不能触摸或擦拭电器,否则容易出现触电事故,一旦有人因接触电线发生触电事故,应用干燥的木棒或竹竿移走电线。
1.为什么出汗后的手容易导电?化学中还有哪些物质的溶液可以导电?
2.CO2、SO2、SO3、NH3溶于水能导电,它们是电解质吗?BaSO4难溶于水,其水溶液几乎不导电,BaSO4是非电解质吗?
1. 电解质与导电的关系
(1)电解质不一定导电,如NaCl是电解质,但处于固体时不导电;电解质导电是因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发生电离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
(2)能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如石墨、NaCl溶液能导电,但石墨、NaCl溶液不是电解质,电解质必须是化合物。
(3)几类化合物的导电情况
化合物 类别 固态 水溶液 熔融 状态
NaCl、 NaOH等 离子化合物 不 导 电 导电 导电
Al2O3、 Na2O等 离子化合物 — 导电
HCl、H2SO4等 共价化合物 导电 不导电
C2H5OH、蔗糖等 共价化合物 不导电 不导电
2.电解方程式的书写原则与要求
(1)电离方程式左边书写化学式,右边书写离子符号。、OH-、酸根离子等原子团不能拆写。
(2)要遵循元素守恒,即在电离方程式两边原子的种类和数目相同。
(3)要遵循电荷守恒,即在电离方程式右边,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等于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
(4)酸式盐NaHSO4在两种不同条件下的电离方程式:
1.下列状态下,能导电的电解质是(  )
A.稀硫酸     B.液态氯化氢
C.铜 D.熔融氯化钠
2.下列电离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CaCl2===Ca2++2Cl-
D.KMnO4===K++Mn7++4O2-
1.朱自清先生在《荷塘月色》中写道:“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月光穿过薄雾形成种种美景的本质原因是(  )
A.雾是一种胶体
B.光是一种胶体
C.空气中的小水滴颗粒直径约为10-9~10-7 m
D.产生丁达尔效应
2.借助新的显微技术,能成功观察到直径小于200 nm的粒子。下列分散系中,分散质粒子直径最小的是(  )
A.雾      B.蛋白质溶液
C.石灰乳 D.硝酸钾溶液
3.下列物质属于电解质的是(  )
A.铜 B.蔗糖
C.NaOH固体 D.KCl溶液
4.硫酸铁溶于水后生成Fe(OH)3胶体,吸附能力强,常用于净水。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用激光笔照射硫酸铁的水溶液,会观察到一条光亮的通路
B.硫酸铁可作净水剂
C.人体缺铁,可用硫酸铁作为补铁剂
D.Fe2(SO4)3溶于水的电离方程式为
5.判断下列有关化学基本概念的依据正确的是(  )
A.溶液与胶体:属于不同分散系的本质原因是能否发生丁达尔效应
B.氧化还原反应:元素化合价是否变化
C.纯净物与混合物:是否仅含有一种元素
D.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物质本身的导电性
6.在如图所示的串联装置中,发现灯泡不亮,但若向其中一个烧杯加水,则灯泡会亮起来:
A   B    C   D
(1)加水的烧杯为________。
(2)写出B、D烧杯中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A烧杯中加入Ba(OH)2溶液后,溶液的导电性________(填“增强”或“减弱”)。
1 / 7第三单元 物质的分散系
基础课时5 物质的分散系
学习 任务 1.能根据混合物宏观性质的差异,分析其组成特点,并按分散质粒子大小对分散系进行分类。 2.能理解电解质及电离的概念,并能用化学符号描述电解质溶液的组成。
一、常见的分散系 胶体
1.分散系
(1)概念:分散系是指由一种或几种物质(称为分散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称为分散剂)中形成的混合物体系。
(2)分类:依据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分为三类分散系
2.胶体的性质
(1)丁达尔效应:当光束通过胶体时,在垂直于光线的方向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该现象称为丁达尔效应。丁达尔效应可用来区分溶液和胶体。
(2)吸附性:利用胶体的胶粒具有吸附性可以用来净水。
3.胶体的用途
自来水厂常用某些含铁的化合物作净水剂。当这些物质溶解于水后,产生的Fe(OH)3胶体吸附水中的悬浮颗粒并沉降,从而达到净水的目的。
微点拨:胶体的本质是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在10-9~10-7m(1~100 nm)之间,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的特征性质。
 (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直径介于10-9m~10-7m之间的微粒称为胶体。 (  )
(2)丁达尔效应是胶体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的现象。 (  )
(3)丁达尔效应是溶液和胶体的本质区别。 (  )
[答案] (1)× (2)× (3)×
二、电解质溶液
1.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区别
电解质 非电解质
定义 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化合物 类型 酸、碱、大多数的盐,金属氧化物、水等 非金属氧化物、有机物(葡萄糖、淀粉、油脂等)等
实例 H2SO4、NaOH、 Na2CO3、CaO等 SO3、NH3、 C2H5OH、CH4等
2.电解质的电离
(1)电离: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
(2)电离方程式:用化学符号来表示电解质电离的式子。如
H2SO4的电离方程式:;
NaOH的电离方程式:NaOH===Na++OH-;
CuSO4的电离方程式:+Cu2+。
(3)从电离角度理解酸、碱、盐的概念
①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
②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
③盐:在水溶液中可电离出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阴离子的化合物。
 (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铝是电的良导体,所以Al是电解质。 (  )
(2)不是电解质的物质一定是非电解质。 (  )
(3)电解质导电的前提是电离出能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 (  )
(4)Ba(OH)2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是。 (  )
[答案] (1)× (2)× (3)√ (4)×
溶液、胶体、浊液的比较
清晨的阳光透过树林,可以看到一条条“光亮的通路”;病人因肾功能衰竭引起的血液中毒,可以用肾透析仪进行治疗。
清晨阳光透过树林
肾透析仪工作示意图
1.清晨阳光透过树林时均能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化学学科怎样命名这种现象?你能解释为什么会发生这个现象吗?
[提示] 化学学科将这种现象命名为丁达尔效应。这是由于空气中常存在一些浮尘,形成胶体,当光线通过时胶体粒子对可见光散射,形成一条光亮的通路。
2.利用粒子的透过性不同,医学上设计了肾透析仪治疗因肾功能衰竭引起的血液中毒,分析血液透析的原理是什么?
[提示] 血液是胶体,血液中蛋白质和血细胞不能透过半透膜,而血液内的毒性物质则可以透过,从而起到净化血液的作用。
分散系 溶液 胶体 浊液
分散质粒 子的直径 <10-9 m 10-9~10-7 m >10-7 m
分散系 外观 均一、稳 定、透明 均一、介稳 性、透明 不均一、不 稳定、不透明
滤纸 透过性 能 能 不能
半透膜 透过性 能 不能 不能
丁达尔 效应 没有 有 没有
举例 食盐水、 纯碱溶液 牛奶、豆浆 泥水、河水
1.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最本质的特征是(  )
A.外观澄清、透明
B.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0-9~10-7 m之间
C.丁达尔效应
D.分散质粒子能透过半透膜
B [分散系包括溶液、胶体和浊液,其划分依据是根据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所以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最本质的特征是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0-9~10-7 m之间。]
2.下列关于胶体和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胶体不均一、不稳定,静置后易产生沉淀,溶液均一、稳定、静置不产生沉淀
B.溶液和胶体都是纯净物,浊液是混合物
C.光线通过时,胶体产生丁达尔效应,溶液则无丁达尔效应
D.只有胶状物如胶水、果冻类的物质才能称为胶体
C [大多数胶体具有均一性、介稳性,A错误;溶液、胶体、浊液都是混合物,B错误;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粒子对光线散射形成的,溶液中分散质粒子直径较小,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C正确;烟、云、雾等都是胶体,并不是只有胶状物才称为胶体,D错误。]
深化对电解质、非电解质和电离概念的理解
“湿手不要摸电器,安全用电要牢记”,夏天手出汗后不能触摸或擦拭电器,否则容易出现触电事故,一旦有人因接触电线发生触电事故,应用干燥的木棒或竹竿移走电线。
1.为什么出汗后的手容易导电?化学中还有哪些物质的溶液可以导电?
[提示] 人体的汗液中含有大量的盐,汗液中盐发生电离产生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可以导电。酸、碱、盐的水溶液可以导电。
2.CO2、SO2、SO3、NH3溶于水能导电,它们是电解质吗?BaSO4难溶于水,其水溶液几乎不导电,BaSO4是非电解质吗?
[提示] CO2、SO2、SO3、NH3是非电解质,它们的水溶液能导电,但溶液中离子不是它们本身电离产生的,而它们与水反应后生成的H2CO3、H2SO3、H2SO4、NH3·H2O是电解质。BaSO4在熔融状态下能电离出Ba2+和,故BaSO4是电解质。
1. 电解质与导电的关系
(1)电解质不一定导电,如NaCl是电解质,但处于固体时不导电;电解质导电是因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发生电离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
(2)能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如石墨、NaCl溶液能导电,但石墨、NaCl溶液不是电解质,电解质必须是化合物。
(3)几类化合物的导电情况
化合物 类别 固态 水溶液 熔融 状态
NaCl、 NaOH等 离子化合物 不 导 电 导电 导电
Al2O3、 Na2O等 离子化合物 — 导电
HCl、H2SO4等 共价化合物 导电 不导电
C2H5OH、蔗糖等 共价化合物 不导电 不导电
2.电解方程式的书写原则与要求
(1)电离方程式左边书写化学式,右边书写离子符号。、OH-、酸根离子等原子团不能拆写。
(2)要遵循元素守恒,即在电离方程式两边原子的种类和数目相同。
(3)要遵循电荷守恒,即在电离方程式右边,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等于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
(4)酸式盐NaHSO4在两种不同条件下的电离方程式:
1.下列状态下,能导电的电解质是(  )
A.稀硫酸     B.液态氯化氢
C.铜 D.熔融氯化钠
D [稀硫酸能导电,但是稀硫酸是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A不符合题意;液态氯化氢属于电解质,但不能导电,故B不符合题意;铜是金属单质,能导电,但铜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C不符合题意;氯化钠是电解质,在熔融状态下能导电,故D符合题意。]
2.下列电离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CaCl2===Ca2++2Cl-
D.KMnO4===K++Mn7++4O2-
A [B、C、D项正确的电离方程式分别为AlCl3===Al3++3Cl-、、。]
1.朱自清先生在《荷塘月色》中写道:“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月光穿过薄雾形成种种美景的本质原因是(  )
A.雾是一种胶体
B.光是一种胶体
C.空气中的小水滴颗粒直径约为10-9~10-7 m
D.产生丁达尔效应
C [雾是一种胶体,但这不是月光穿过薄雾所形成的种种美景的本质原因,A错误;光不是胶体,B错误;题干中所提及的雾是一种胶体,其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在1~100 nm之间,即10-9~10-7m之间,C正确;雾作为一种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但这不是月光穿过薄雾所形成的种种美景的本质原因,D错误。]
2.借助新的显微技术,能成功观察到直径小于200 nm的粒子。下列分散系中,分散质粒子直径最小的是(  )
A.雾      B.蛋白质溶液
C.石灰乳 D.硝酸钾溶液
D [人们根据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分散质粒子直径小于1 nm的分散系是溶液,分散质粒子直径大于100 nm的分散系是浊液,分散质粒子直径介于1~100 nm之间的分散系是胶体,雾、蛋白质溶液属于胶体,石灰乳属于浊液,硝酸钾溶液属于溶液,其中硝酸钾溶液中的分散质粒子直径最小,D项符合题意。]
3.下列物质属于电解质的是(  )
A.铜 B.蔗糖
C.NaOH固体 D.KCl溶液
C [铜是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A不符合题意;蔗糖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均不能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不属于电解质,B不符合题意;NaOH为化合物,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均能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而导电,属于电解质,C符合题意;KCl溶液为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D不符合题意。]
4.硫酸铁溶于水后生成Fe(OH)3胶体,吸附能力强,常用于净水。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用激光笔照射硫酸铁的水溶液,会观察到一条光亮的通路
B.硫酸铁可作净水剂
C.人体缺铁,可用硫酸铁作为补铁剂
D.Fe2(SO4)3溶于水的电离方程式为
C [A.硫酸铁溶于水后生成Fe(OH)3胶体,用激光笔照射硫酸铁的水溶液,会观察到一条光亮的通路,故A正确; 胶体吸附能力强,硫酸铁可作净水剂,故B正确;C.人体缺铁,可用硫酸亚铁作为补铁剂,故C错误;溶于水电离成铁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电离方程式为,故D正确。]
5.判断下列有关化学基本概念的依据正确的是(  )
A.溶液与胶体:属于不同分散系的本质原因是能否发生丁达尔效应
B.氧化还原反应:元素化合价是否变化
C.纯净物与混合物:是否仅含有一种元素
D.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物质本身的导电性
B [A.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本质特征:胶体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0-9~10-7m之间,故A错误;B.氧化还原反应判断依据:是否有元素化合价变化,有化合价变化的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故B正确;C.纯净物与混合物本质区别为是否只含一种物质,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如氧气与臭氧混合气体,故C错误;D.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均不能导电的化合物,根据定义可以看出,电解质、非电解质的判断并不是看物质本身是否导电,而是看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是否能导电,故D错误。]
6.在如图所示的串联装置中,发现灯泡不亮,但若向其中一个烧杯加水,则灯泡会亮起来:
A   B    C   D
(1)加水的烧杯为________。
(2)写出B、D烧杯中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A烧杯中加入Ba(OH)2溶液后,溶液的导电性________(填“增强”或“减弱”)。
[解析] (1)因为H3PO4电解质本身不导电,加水后可使其发生电离而导电。
,KOH===K++OH-。
(3)在A烧杯中加入Ba(OH)2溶液===BaSO4↓+2H2O,溶液中离子浓度减少,溶液的导电性减弱。
[答案] (1)C
 KOH===K++OH-
(3)减弱
基础课时固基练(5) 物质的分散系
(选择题每小题3分,本试卷共50分)
1.下列物质不属于分散系的是(  )
A.水      B.氯化钠溶液
C.泥浆水 D.淀粉溶液
A [氯化钠溶液属于溶液,泥浆水为悬浊液,淀粉溶液为胶体,溶液、悬浊液和胶体均为分散系;分散系是混合物,水为纯净物,故水不属于分散系。]
2.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氯化钠溶液均一、稳定、透明,不是分散系
B.冰水混合物是一种分散系
C.分散系有的是纯净物,有的是混合物
D.分散系都是混合物,按分散质或分散剂的状态,分散系的组合可能有9种
D [溶液是分散系,且分散系一定是混合物,A、C错误;冰水混合物只含有水分子,为纯净物,不属于分散系,B错误;根据分散质或分散剂的状态,分散系的组合方式有9种,D正确。]
3.下列关于分散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分散系的稳定性:溶液>胶体>浊液
B.分散质粒子的大小:溶液>胶体>浊液
C.分散质粒子的直径为几纳米或几十纳米的分散系是胶体
D.可以用过滤的方法将悬浊液中的分散质从分散剂中分离出来
B [溶液均一稳定,胶体属于介稳体系,浊液不能稳定存在,所以分散系的稳定性:溶液>胶体>浊液,A项正确;分散系中分散质粒子的大小顺序为浊液>胶体>溶液,B项错误;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在 1~100 nm的分散系为胶体,C项正确;悬浊液中的分散质与分散剂可以用过滤的方法分离,D项正确。]
4.目前市场上有一种专门为婴幼儿设计的电解质饮料,主要成分是硫酸镁,适合在婴幼儿感冒、发烧时快速补充体内流失的电解质成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固态MgSO4不导电,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
B.硫酸镁溶液是电解质
C.MgSO4溶液的导电能力一定比盐酸强
D.MgSO4只有通电才能发生电离
A [硫酸镁固体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不导电,MgSO4熔融状态下能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能导电,故A正确;硫酸镁溶液属于混合物,不是电解质,故B错误;溶液的导电能力与离子的浓度和所带电荷数目有关,故C错误;硫酸镁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均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故D错误。]
5.下列电离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NaOH===Na++O2-+H+
B.FeCl3===Fe3++
C.Ca(NO3)2===Ca2++2(NO3)2-
D.H2SO4===2H++
D [NaOH的电离方程式应为NaOH===Na++OH-,A错误;FeCl3的电离方程式应为FeCl3===Fe3++3Cl-,B错误;的电离方程式应为Ca(NO3)2===Ca2++,C错误;H2SO4的电离方程式为H2SO4===2H++,D正确。]
6.下列各组物质,前者属于电解质,后者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
A.NaCl晶体、BaSO4
B.铜、二氧化硫
C.液态的醋酸、乙醇
D.熔融的KNO3、硫酸溶液
C [A项均为电解质;B项Cu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C项CH3COOH为电解质,酒精为非电解质;D项前者为电解质,后者为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7.(5分)以下为中学化学中常见的几种物质:
①Cu、②NaCl、、④CO2、、⑥酒精、⑦CaCO3、⑧BaSO4、⑨NaOH,请按下列分类标准回答问题。
(1)属于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__(填序号,后同)。(1分)
(2)能电离出H+的是__________,属于酸的是__________。(2分)
(3)属于碱的是__________。(1分)
(4)属于难溶的盐是__________。(1分)
[答案] (1)②③⑤⑦⑧⑨ (2)③⑤ ⑤ (3)⑨ (4)⑦⑧
8.(6分)已知:,且易溶于水。试根据如图所示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通入CO2前,灯泡________(填“亮”或“不亮”)。(1分)
(2)开始通入CO2时,灯泡的亮度______。(1分)
(3)继续通入过量的CO2,灯泡的亮度____________。(1分)
(4)下列四个图中,能比较准确地反映溶液的导电能力和通入CO2气体的量的关系的是(x轴表示CO2的通入量,y轴表示溶液的导电能力)________(填字母)。(3分)
A         B
C        D
[解析] (1)Ca(OH)2是强电解质,溶于水后完全电离,溶液中的离子浓度比较大,故通电后灯泡亮。
(2)开始通入CO2时发生反应CO2+Ca(OH)2===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减小,灯泡逐渐变 完全反应并生成沉淀时,灯泡熄灭。
(3)继续通入CO2发生反应:CaCO3+CO2+H2O===Ca(HCO3)2,Ca(HCO3)2是强电解质,且易溶于水,完全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溶液中离子浓度增大,故灯泡逐渐变亮。
(4)由上述分析可知,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先减小后增大,最终基本保持不变。溶液的导电能力也有相同的变化趋势,故选D。
[答案] (1)亮 (2)逐渐变暗后熄灭 (3)逐渐变亮 (4)D
9.如图是一种具有磁性的“纳米药物”,可利用磁性引导该药物到达人体内的病变部位。该技术可大大提高治疗效果。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纳米药物”分散于水中可得胶体
B.葡萄糖等这类含碳化合物属于有机物
C.该“纳米药物”属于混合物
D.该“纳米药物”中的二氧化硅属于酸性氧化物
A [该“纳米药物”的直径为200 nm,而胶体分散质粒子直径为1~100 nm, A项错误;葡萄糖等这类含碳化合物属于有机物,B项正确;由题目信息可知该“纳米药物”由多种物质组成,属于混合物,C项正确;酸性氧化物是与碱反应只生成相应的盐和水的氧化物,二氧化硅属于酸性氧化物,D项正确。]
10.在两份相同的Ba(OH)2溶液中,分别滴入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稀硫酸、NaHSO4溶液,其导电能力随滴入溶液的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①代表滴加稀硫酸的变化曲线
B.a、b两点对应的BaSO4的质量相同
C.c点两溶液含有相同量的OH-
D.d点的溶质为Na2SO4
C [Ba(OH)2与H2SO4恰好反应生成BaSO4和H2O,此时溶液的导电能力几乎为0,则①代表滴加稀硫酸的变化曲线,故A正确;a点为Ba(OH)2与H2SO4恰好反应点,溶液中H2SO4、NaHSO4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则b点为与NaHSO4按1∶1反应,则a、b点产生的BaSO4的质量相同,故B正确;在c点,①中H2SO4过量,溶质为硫酸,②中NaHSO4过量,溶质为NaOH、Na2SO4,由于硫酸根离子浓度相同,②中钠离子浓度大于①中氢离子浓度,所以两溶液含有不同量的OH-,故C错误;d点溶液的导电能力最低,则为Ba(OH)2和NaHSO4反应至中性点,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a(OH)2+2NaHSO4===BaSO4↓+Na2SO4+2H2O,溶质为Na2SO4,故D正确。]
11.(15分)(素养题)酸、碱、盐溶液能够导电,是因为物质溶于水时,电离为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
(1)在酸的溶液里,酸根离子所带______的总数等于酸电离时生成的________(填离子符号)的总数;在碱的溶液里,跟金属离子结合的________(填离子符号)的总数等于这种金属离子所带的________的总数;在盐的溶液中,金属(或铵根)离子所带的______________的总数等于酸根离子所带的________的总数。(6分)
(2)下列物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如下:
HClO4===H++;Ba(OH)2===Ba2++2OH-;Fe2(SO4)3===2Fe3++;KHSO4===K++H++。
属于酸的物质为______________(写化学式,下同);属于碱的物质为__________;属于盐的物质为__________。(3分)
(3)化工生产中常常用到“三酸两碱”,“三酸”指硝酸、硫酸和盐酸,“两碱”指烧碱和纯碱。
①从物质的分类角度看,不恰当的一种物质是________。
②上述物质中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的是________,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写出纯碱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分)
[解析] (1)溶液呈电中性,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等于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2)根据酸、碱、盐的概念判断。(3)纯碱是Na2CO3,属于盐,不是碱;盐酸是HCl的水溶液,是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Na2CO3的电离方程式为Na2CO3===2Na++。
[答案] (1)负电荷 H+ OH- 正电荷 正电荷 负电荷 (2)HClO4 Ba(OH)2 、KHSO4 (3)①纯碱 ②盐酸 盐酸是混合物,不是化合物 
1 /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