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笔记:同步精讲】11 第二章 第二节 血糖平衡的调节 讲义--高中苏教版生物学选必1

文档属性

名称 【学霸笔记:同步精讲】11 第二章 第二节 血糖平衡的调节 讲义--高中苏教版生物学选必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苏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9-06 15:10:23

文档简介

第二节 血糖平衡的调节
1.概述人体血糖的正常含量,血糖的来源和去路。 2.简述血糖调节的基本过程。 3.分析糖尿病的机理病因。 1.生命观念——尝试建构血糖调节的模型,加强对血糖平衡调节的理解和记忆。 2.社会责任——结合日常生活讨论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
一、人体血糖的来源和去向
1.血糖概念:血浆中的葡萄糖。
2.血糖的来源和去向
二、血糖平衡的调节
1.参与血糖调节的两类重要激素
项目 胰岛素 胰高血糖素
分泌细胞 胰岛B细胞 胰岛A细胞
作用途径 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内进行氧化分解,进入肝脏、肌肉并合成糖原,进入组织细胞转变为甘油三酯;抑制肝糖原分解和脂肪等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促进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液,促进脂肪、某些氨基酸等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作用 既增加血糖去路,又减少血糖来源,使血糖浓度恢复到正常水平 使血糖浓度回升到正常水平
2.人体血糖平衡的激素调节是一种反馈调节。
3.人体血糖调节以体液调节为主,同时,神经系统也参与血糖平衡调节。
(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空腹时血糖的重要来源是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液。 (  )
2.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原的合成。 (  )
3.胰岛素可为靶细胞提供能量。 (  )
4.胰高血糖素的作用是升高血糖浓度,抑制血糖氧化分解。 (  )
5.肝糖原和肌糖原都可以转化为血糖。 (  )
6.糖尿病患者血糖升高,但是组织细胞利用糖的能力降低。 (  )
提示:1.√
2.× 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原的分解。
3.× 胰岛素为信息分子,只起调节作用,不为细胞提供能量。
4.× 5.× 6.√
 血糖平衡的调节
1.血糖平衡调节的模型建构
(1)图示模型
(2)影响胰岛素分泌的因素
①血糖浓度——高浓度。
②神经调节——下丘脑传出神经。
③胰高血糖素。
(3)影响胰高血糖素分泌的因素
①血糖浓度——低浓度。
②神经调节——下丘脑传出神经。
③胰岛素。
(4)与血糖平衡调节有关的4种器官
①下丘脑:血糖平衡调节的神经中枢。
②胰岛: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降低血糖浓度;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升高血糖浓度。
③肝脏:进行肝糖原与葡萄糖的相互转化,进行葡萄糖和非糖物质的转化等。
④骨骼肌:将葡萄糖转化为肌糖原,暂时贮存。
2.糖尿病的病因及症状
(1)病因
类型 病因
Ⅰ型糖尿病 胰岛B细胞受损,胰岛素分泌不足
Ⅱ型糖尿病 胰岛素受体功能异常或合成不足,但胰岛素分泌正常
(2)症状——“三多一少”
一个健康的人进食半个小时后的血糖、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变化曲线如图,据图探讨下列有关问题:
(1)图中a、b、c分别代表上述哪种物质的浓度变化曲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a、b、c分别代表血糖、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的浓度变化曲线。
(2)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在血糖平衡调节中存在负反馈调节机制吗?请阐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血糖调节过程中存在负反馈调节机制。进食后,血糖浓度上升,胰岛素含量升高,使血糖浓度降低,继而又会使胰高血糖素浓度上升,使血糖浓度进而升高,由此可知血糖平衡调节中存在负反馈调节机制。
1.(多选)下列关于人体血糖平衡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细胞内葡萄糖的氧化利用发生障碍,可导致血糖升高
B.糖尿病是经常摄入过量的糖引起的,高血糖患者的尿液中肯定含糖
C.胰岛素的分泌仅受血糖的调节
D.胰岛素的分泌增加会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
AD [糖尿病是由胰岛B细胞受损或胰岛素受体受损或合成不足引起的,B错误;胰岛素的分泌还受神经调节,C错误。]
2.下图为某健康人的血糖变化情况,此人在13时前仅进食了早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点时,体内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增加
B.B点时,体内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增加
C.C点时,血糖浓度接近基础血糖水平,没有相关激素调节
D.C点时,肝糖原和肌糖原正在水解,补充血糖
B [由题图可知,A点时,早餐过后不久,血糖升高,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增加,而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减少;B点时,血糖浓度较低,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增加,以升高血糖,调节血糖平衡;C点时,在神经、体液的共同调节下,体内的肝糖原水解补充血糖。]
有关血糖平衡调节的几个答题要点
(1)胰岛素的生理功能应表述为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进行氧化分解,合成糖原并转化为甘油三酯等,从而使血糖水平降低。切忌笼统地表述为降血糖,降血糖只是胰岛素的作用结果。同理,胰高血糖素的生理功能为促进肝糖原分解,并促进一些非糖类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
(2)掌握引起胰岛素分泌的因素有血糖含量升高、有关神经兴奋及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等。
(3)作答有关升血糖的问题时,应明确肌糖原只为骨骼肌提供能量物质,不补充血糖。即答题时不能出现“肌糖原分解”的错误表述。
糖尿病的类型
类型 Ⅰ型糖尿病 Ⅱ型糖尿病
病因 患者体内的胰岛B细胞功能减退,胰岛素分泌不足 不健康的饮食(如高糖高脂饮食)、缺少运动等引起过度肥胖,导致体内胰岛素抵抗即胰岛素促进葡萄糖摄取和利用的效率下降,最终诱发糖尿病
特点 发病年龄通常小于30岁,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三多一少”症状明显 与遗传、环境、生活方式等密切相关;90%的糖尿病患者为Ⅱ型糖尿病患者,可见于任何年龄,以成年人多见;体型多肥胖,“三多一少”症状不明显
治疗 依赖胰岛素 早期可口服降糖药,晚期需要胰岛素治疗
目前,世界上还没有根治糖尿病的良方,但针对患者的不同情况,可以采用饮食调理与药物治疗相结合的方法来控制病情。适度的体育运动对改善血糖水平也有一定的作用。
1.研究发现,人体胰岛素必须与细胞质膜上的胰岛素受体结合,才能促使葡萄糖进入细胞,调节血糖平衡。请思考胰岛素的受体分布在哪些细胞表面。(生命观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几乎全身组织细胞。
2.为验证胰岛素具有降血糖的作用,设计方案时,若以正常小鼠每次注射药物前后小鼠症状的变化为观察指标,请思考实验组小鼠注射药物的顺序该如何。(科学探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后注射葡萄糖溶液。
[课堂小结]
 
1.血糖的来源主要有食物中糖类的消化和吸收、肝糖原的分解及非糖物质的转化,去路有氧化分解、合成糖原及转化为非糖物质。
2.胰岛素是由胰岛B细胞分泌的,可以降低血糖浓度;胰高血糖素是由胰岛A细胞分泌的,可以升高血糖浓度,它们为拮抗作用,肾上腺素与胰高血糖素在血糖调节中为协同作用。
3.血糖调节是一种反馈调节。
4.糖尿病的特点为“三多一少”。
1.下列有关糖代谢及其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②过程可发生在肌肉、肝脏中
B.胰岛B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①③过程
C.胰岛A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④过程
D.胰岛素抑制②③过程,促进④⑤⑥⑦过程
D [肌糖原分解后只在骨骼肌内发挥作用,不能升高血糖,因此在肌肉中②过程不能发生,A错误;胰岛B细胞分泌的激素是胰岛素,它的作用是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等,从而降低血糖,B错误;胰岛A细胞分泌的激素是胰高血糖素,它的作用是促进糖原分解,并促进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升高血糖,C错误;②③是升高血糖的过程,④⑤⑥⑦四个过程都是降低血糖的过程,胰岛素可抑制②③过程,促进④⑤⑥⑦过程,D正确。]
2.如图是某同学在模拟活动中建立的血糖调节模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激素甲可使细胞乙的活动增强
B.细胞乙是胰岛B细胞
C.激素甲能促进葡萄糖的氧化分解
D.激素乙能促进肌糖原的分解
C [激素甲是胰岛素,可抑制细胞乙的活动,能加速组织细胞摄取和利用葡萄糖,加快物质氧化分解,从而使血糖浓度降低。细胞乙是胰岛A细胞,能分泌胰高血糖素,通过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成葡萄糖,提高血糖含量,但不能促进肌糖原分解。]
3.关于血糖浓度的调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血糖平衡的调节既有神经调节又有激素调节
B.调节血糖平衡的激素只有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
C.胰高血糖素是唯一降血糖的激素
D.胰岛细胞只可通过感受血糖浓度的变化来分泌相应的激素
A [血糖平衡的调节既有神经调节又有激素调节,A正确;肾上腺素也参与血糖调节,B错误;胰高血糖素是升血糖的激素,C错误;胰岛细胞还可受神经支配分泌相应激素,D错误。]
4.下图为血糖调节模型,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甲能接受血糖浓度升高的刺激和下丘脑发出的信号
B.胰岛素作用的效果会反过来影响胰岛素的分泌
C.胰岛素分泌过多,会反馈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活动
D.胰岛素是唯一一种能降血糖的激素
C [甲表示胰岛B细胞,其既能接受血糖浓度升高的信息,又能接受下丘脑发出的神经信号;由题图可知,胰岛素分泌增加,血糖浓度下降后会反过来作用于胰岛B细胞,使胰岛素分泌减少,该调节机制为反馈调节;胰岛素的分泌不受垂体调节;胰岛素是唯一一种能降血糖的激素。]
5.如图表示午餐以后人体血液中血糖和两种激素浓度的变化,图中曲线a、b、c分别表示(  )
A.胰高血糖素、胰岛素、血糖
B.胰岛素、血糖、胰高血糖素
C.血糖、胰岛素、胰高血糖素
D.胰高血糖素、血糖、胰岛素
C [ 人体血糖浓度的相对稳定是在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共同调节下维持的,同时也有肾上腺素的参与。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浓度的作用,而胰高血糖素则具有升高血糖浓度的作用,两者作用相反,为激素间的拮抗作用。人午餐后,由于消化吸收,致使血糖浓度升高(曲线a),此时胰岛素(曲线b,血液中胰岛素的含量一定低于血糖含量)分泌量增加,与此同时,胰高血糖素分泌量减少(曲线c),经过一段时间后,血糖浓度又恢复到了正常水平。]
课时分层作业(8) 血糖平衡的调节
题组一 血糖平衡的调节
1.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是调节血糖水平的重要激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胰岛素促进组织细胞利用葡萄糖
B.胰高血糖素促进肝糖原分解
C.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在血糖水平调节上相互拮抗
D.血糖水平正常时,胰岛不分泌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
D [胰岛素能促进肝细胞、肌肉细胞、脂肪细胞等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A正确;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成葡萄糖,促使葡萄糖释放进入血液,使血糖升高,B正确;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浓度的作用,胰高血糖素具有升高血糖浓度的作用,二者在血糖水平调节上相互拮抗,C正确;血糖水平正常时,胰岛仍会分泌一定量的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使机体内血糖水平维持在相对稳定状态,D错误。]
2.如图为人体血糖平衡调节示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图中甲表示胰岛B细胞,乙表示胰岛A细胞
B.血糖浓度升高能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通过胞吐的方式分泌相应激素
C.结构①通过传出神经末梢释放的神经递质影响甲的分泌活动
D.图中a与c在血糖平衡调节过程中表现为拮抗作用
D [分析题图,甲表示胰岛B细胞、乙表示胰岛A细胞,a表示胰高血糖素、b表示胰岛素、c表示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与肾上腺素都能升高血糖浓度,二者在血糖平衡调节过程中表现为协同作用,A正确,D错误。血糖浓度升高能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胰岛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其通过胞吐的方式被分泌到细胞外,B正确。结构①是血糖调节中枢,通过传出神经末梢释放的神经递质影响甲(胰岛B细胞)的分泌活动,C正确。]
3.4名受试者口服100 g葡萄糖后,在180 min内血糖浓度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曲线d代表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浓度变化
B.4条曲线在30 min内血糖升高与肠道吸收有关
C.曲线b在120 min后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葡萄糖转化为糖原及非糖物质
D.曲线c、d代表正常人的血糖浓度变化
B [正常人的血糖浓度为0.8~1.2 g·L-1,曲线a所示的血糖浓度居高不下,说明此人为糖尿病患者,A错误;4名受试者在口服葡萄糖 30 min 内,其血糖浓度都表现为升高,这是由于葡萄糖被肠道迅速吸收,B正确;曲线b在120 min后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葡萄糖被氧化分解,C错误;曲线c能代表正常人的血糖浓度变化,而曲线d的血糖浓度明显偏低,其代表低血糖患者的血糖浓度变化,D错误。]
题组二 调节血糖的激素
4.体外实验研究发现,γ-氨基丁酸持续作用于胰岛A细胞,可诱导其转化为胰岛B细胞。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胰岛A细胞转化为胰岛B细胞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B.胰岛A细胞合成胰高血糖素的能力随转化的进行而逐渐增强
C.胰岛B细胞也具有转化为胰岛A细胞的潜能
D.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与靶细胞结合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
B [同一个体胰岛A细胞和胰岛B细胞内的基因是相同的,只是表达的基因不同,因此胰岛A细胞转化为胰岛B细胞是γ-氨基丁酸诱导了相关的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A正确;胰岛A细胞合成胰高血糖素,胰岛B细胞合成胰岛素,因此在转化过程中,合成胰高血糖素的能力逐渐减弱,B错误;由于胰岛A细胞可以转化为胰岛B细胞,所以可以推测在合适的条件下,胰岛B细胞也具有转化为胰岛A细胞的潜能,C正确;胰岛素是动物激素,与靶细胞结合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D正确。]
5.如图所示,人体胰岛素的合成、分泌与细胞内乳酸的含量有密切关系。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氧气和葡萄糖浓度的比值会影响无氧呼吸的强度,进而改变细胞内的乳酸含量
B.乳酸的含量变化是调控细胞内胰岛素基因表达的信号
C.初到高原,细胞内氧气减少导致乳酸含量增加,进而促进胰岛素的合成和分泌
D.进食后,血糖浓度上升使细胞内乳酸含量发生变化,进而抑制胰岛素的合成和分泌
D [氧气和葡萄糖浓度的比值会影响无氧呼吸的强度,从而改变细胞内的乳酸含量,A正确;由题图可知,乳酸能促进胰岛素的合成和分泌,可见乳酸含量变化是调控细胞内胰岛素基因表达的信号分子,B正确;初到高原,空气中的氧气较少,细胞进行无氧呼吸,葡萄糖消耗增加,乳酸含量增多,促进胰岛素的合成和分泌,C正确;进食后,血糖上升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和下丘脑相关神经中枢,从而促进胰岛素的合成和分泌,D错误。]
题组三 血糖代谢失调症
6.下列有关糖尿病和血糖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血糖水平是调节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分泌的最重要因素
B.胰岛素可以通过降低血糖,间接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
C.近些年糖尿病发病率不断上升可能与人们饮食结构的不健康有关
D.肝脏细胞、脂肪细胞、胰岛A细胞质膜上均分布有胰岛素的受体分子
B [胰岛素可作用于下丘脑某些神经元从而直接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
7.如图是人体的内分泌细胞分泌激素调控脂肪细胞代谢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激素甲和乙对脂肪细胞中的油脂代谢的作用是相反的
B.血糖浓度变化可调控胰岛细胞对相关激素的合成和分泌
C.高糖饮食会使血糖上升明显,促进激素乙的分泌,进而加速脂肪的合成
D.重度糖尿病患者易出现高血糖,高血糖促进激素丙分泌,从而加速脂肪的分解
B [激素甲为甲状腺激素,激素乙为胰高血糖素,它们对脂肪细胞中的油脂代谢的作用是相同的,都是促进脂肪细胞中油脂的分解,A错误;血糖浓度变化可调控胰岛细胞对相关激素的合成和分泌,B正确;高糖饮食升血糖明显,促进激素丙胰岛素的分泌,进而加速脂肪的合成,C错误;重度糖尿病患者易出现高血糖,高血糖促进激素丙胰岛素分泌,胰岛素可促进脂肪合成,不会加速脂肪的分解,D错误。]
8.(11分)血糖的平衡对于保证机体各组织和器官的能量供应具有重要意义,胰岛素是维持血糖平衡的重要激素。下图表示胰岛素分泌的调节过程及胰岛素的作用机理。
请分析回答:
(1)当血糖浓度上升时,葡萄糖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最终由传出神经末梢释放__________,与胰岛B细胞质膜上相应的受体结合,引起胰岛素分泌增多;由图可知,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还受到______________的影响。
(2)据图分析,胰岛素与组织细胞质膜上的受体结合后,一方面增加细胞内葡萄糖转运蛋白的合成,促进______________进入细胞;另一方面促进细胞内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合成。
(3)糖尿病的病因之一是患者血液中存在异常抗体(图中抗体1、抗体2,可与图中相应细胞上的受体特异性结合,造成其结构改变而失活)。图中因__________(填“抗体1”或“抗体2”)引起的糖尿病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来治疗,这种抗体的致病原因是此种抗体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合,导致胰岛B细胞对葡萄糖浓度上升的敏感度降低,引起胰岛素分泌量减少,血糖浓度升高。
[解析] (1)据题图分析,当血糖浓度上升时,葡萄糖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通过下丘脑血糖调节中枢,最终由传出神经末梢释放神经递质,与胰岛B细胞质膜上相应的受体结合,引起胰岛素分泌增多,从题图可以看出,影响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的因素还有血糖浓度、胰高血糖素含量。(2)根据图示,胰岛素与组织细胞质膜上的受体结合后,一方面增加细胞内葡萄糖转运蛋白的合成,促进葡萄糖进入细胞;另一方面促进细胞内甘油三酯、糖原的合成。(3)抗体1与胰岛B细胞质膜上的葡萄糖受体结合,导致胰岛B细胞对葡萄糖浓度上升的敏感度降低,引起胰岛素分泌量减少,可通过注射胰岛素来治疗。抗体2与组织细胞质膜上的受体结合,使胰岛素不能与组织细胞质膜上的受体结合,不可通过注射胰岛素来治疗。
[答案] (除注明外,每空2分,共11分)(1)神经递质 血糖浓度、胰高血糖素含量 (2)葡萄糖(1分) 甘油三酯、糖原 (3)抗体1 胰岛B细胞质膜上的葡萄糖受体
(教师用书独具)
1.糖尿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其发病机理十分复杂。如图表示两种糖尿病部分发病机理,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胰岛素直接参与葡萄糖的氧化分解和糖原的合成
B.图中①表示葡萄糖的受体,②表示运输葡萄糖的载体
C.胰岛素与①结合发挥作用后即失活
D.图示Ⅰ型、Ⅱ型糖尿病均可通过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
C [分析题图可知,Ⅰ型糖尿病是由胰岛素分泌不足引发的,可通过注射胰岛素治疗,Ⅱ型糖尿病是由靶细胞质膜上的胰岛素受体减少引起的,而胰岛素分泌正常,注射胰岛素达不到治疗的目的,D错误;胰岛素不直接参与葡萄糖的氧化分解和糖原的合成,A错误;图中①表示细胞质膜上的胰岛素受体,②表示运输葡萄糖的载体,B错误;胰岛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失活了,C正确。]
2.现有甲状腺激素、胰岛素、肾上腺素、生长激素、胰高血糖素等五种激素。a、b、c、d、e分别代表其中的一种。图中除d、e两种激素为拮抗作用外,其余上下、左右相邻的激素之间在某些生理作用方面均为协同作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a、c、e分别代表的激素为生长激素、肾上腺素、胰岛素
B.a、b两种激素在生长发育方面具有协同作用,a侧重促进生长,b侧重促进发育
C.d激素最主要的作用部位是肝脏
D.切除下丘脑与垂体的联系后,受影响最小的是激素a、b
D [以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在血糖平衡调节中具有拮抗作用作为突破口,可以分别确定a为生长激素、b为甲状腺激素、c为肾上腺素、d为胰高血糖素、e为胰岛素,A正确;a生长激素侧重促进生长,b甲状腺激素侧重促进发育,两者在生长发育方面具有协同作用,B正确;d胰高血糖素最主要的作用部位是肝脏,促进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升高血糖浓度,C正确;切除下丘脑与垂体的联系后,垂体受到影响,甲状腺分泌b甲状腺激素受到较大影响,D错误。]
1 / 14第二节 血糖平衡的调节
1.概述人体血糖的正常含量,血糖的来源和去路。 2.简述血糖调节的基本过程。 3.分析糖尿病的机理病因。 1.生命观念——尝试建构血糖调节的模型,加强对血糖平衡调节的理解和记忆。 2.社会责任——结合日常生活讨论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
一、人体血糖的来源和去向
1.血糖概念:________的葡萄糖。
2.血糖的来源和去向
二、血糖平衡的调节
1.参与血糖调节的两类重要激素
项目 胰岛素 胰高血糖素
分泌细胞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作用途径 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内进行__________,进入肝脏、肌肉并合成______,进入组织细胞转变为甘油三酯;抑制________分解和脂肪等__________转化为葡萄糖 促进________分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液,促进脂肪、某些氨基酸等__________转化为葡萄糖
作用 既增加血糖______,又减少血糖______,使血糖浓度______到正常水平 使血糖浓度______到正常水平
2.人体血糖平衡的激素调节是一种______调节。
3.人体血糖调节以__________为主,同时,__________也参与血糖平衡调节。
(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空腹时血糖的重要来源是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液。 (  )
2.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原的合成。 (  )
3.胰岛素可为靶细胞提供能量。 (  )
4.胰高血糖素的作用是升高血糖浓度,抑制血糖氧化分解。 (  )
5.肝糖原和肌糖原都可以转化为血糖。 (  )
6.糖尿病患者血糖升高,但是组织细胞利用糖的能力降低。 (  )
 血糖平衡的调节
1.血糖平衡调节的模型建构
(1)图示模型
(2)影响胰岛素分泌的因素
①血糖浓度——高浓度。
②神经调节——下丘脑传出神经。
③胰高血糖素。
(3)影响胰高血糖素分泌的因素
①血糖浓度——低浓度。
②神经调节——下丘脑传出神经。
③胰岛素。
(4)与血糖平衡调节有关的4种器官
①下丘脑:血糖平衡调节的神经中枢。
②胰岛: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降低血糖浓度;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升高血糖浓度。
③肝脏:进行肝糖原与葡萄糖的相互转化,进行葡萄糖和非糖物质的转化等。
④骨骼肌:将葡萄糖转化为肌糖原,暂时贮存。
2.糖尿病的病因及症状
(1)病因
类型 病因
Ⅰ型糖尿病 胰岛B细胞受损,胰岛素分泌不足
Ⅱ型糖尿病 胰岛素受体功能异常或合成不足,但胰岛素分泌正常
(2)症状——“三多一少”
一个健康的人进食半个小时后的血糖、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变化曲线如图,据图探讨下列有关问题:
(1)图中a、b、c分别代表上述哪种物质的浓度变化曲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在血糖平衡调节中存在负反馈调节机制吗?请阐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多选)下列关于人体血糖平衡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细胞内葡萄糖的氧化利用发生障碍,可导致血糖升高
B.糖尿病是经常摄入过量的糖引起的,高血糖患者的尿液中肯定含糖
C.胰岛素的分泌仅受血糖的调节
D.胰岛素的分泌增加会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
2.下图为某健康人的血糖变化情况,此人在13时前仅进食了早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点时,体内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增加
B.B点时,体内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增加
C.C点时,血糖浓度接近基础血糖水平,没有相关激素调节
D.C点时,肝糖原和肌糖原正在水解,补充血糖
有关血糖平衡调节的几个答题要点
(1)胰岛素的生理功能应表述为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进行氧化分解,合成糖原并转化为甘油三酯等,从而使血糖水平降低。切忌笼统地表述为降血糖,降血糖只是胰岛素的作用结果。同理,胰高血糖素的生理功能为促进肝糖原分解,并促进一些非糖类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
(2)掌握引起胰岛素分泌的因素有血糖含量升高、有关神经兴奋及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等。
(3)作答有关升血糖的问题时,应明确肌糖原只为骨骼肌提供能量物质,不补充血糖。即答题时不能出现“肌糖原分解”的错误表述。
糖尿病的类型
类型 Ⅰ型糖尿病 Ⅱ型糖尿病
病因 患者体内的胰岛B细胞功能减退,胰岛素分泌不足 不健康的饮食(如高糖高脂饮食)、缺少运动等引起过度肥胖,导致体内胰岛素抵抗即胰岛素促进葡萄糖摄取和利用的效率下降,最终诱发糖尿病
特点 发病年龄通常小于30岁,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三多一少”症状明显 与遗传、环境、生活方式等密切相关;90%的糖尿病患者为Ⅱ型糖尿病患者,可见于任何年龄,以成年人多见;体型多肥胖,“三多一少”症状不明显
治疗 依赖胰岛素 早期可口服降糖药,晚期需要胰岛素治疗
目前,世界上还没有根治糖尿病的良方,但针对患者的不同情况,可以采用饮食调理与药物治疗相结合的方法来控制病情。适度的体育运动对改善血糖水平也有一定的作用。
1.研究发现,人体胰岛素必须与细胞质膜上的胰岛素受体结合,才能促使葡萄糖进入细胞,调节血糖平衡。请思考胰岛素的受体分布在哪些细胞表面。(生命观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验证胰岛素具有降血糖的作用,设计方案时,若以正常小鼠每次注射药物前后小鼠症状的变化为观察指标,请思考实验组小鼠注射药物的顺序该如何。(科学探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小结]
 
1.血糖的来源主要有食物中糖类的消化和吸收、肝糖原的分解及非糖物质的转化,去路有氧化分解、合成糖原及转化为非糖物质。
2.胰岛素是由胰岛B细胞分泌的,可以降低血糖浓度;胰高血糖素是由胰岛A细胞分泌的,可以升高血糖浓度,它们为拮抗作用,肾上腺素与胰高血糖素在血糖调节中为协同作用。
3.血糖调节是一种反馈调节。
4.糖尿病的特点为“三多一少”。
1.下列有关糖代谢及其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②过程可发生在肌肉、肝脏中
B.胰岛B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①③过程
C.胰岛A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④过程
D.胰岛素抑制②③过程,促进④⑤⑥⑦过程
2.如图是某同学在模拟活动中建立的血糖调节模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激素甲可使细胞乙的活动增强
B.细胞乙是胰岛B细胞
C.激素甲能促进葡萄糖的氧化分解
D.激素乙能促进肌糖原的分解
3.关于血糖浓度的调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血糖平衡的调节既有神经调节又有激素调节
B.调节血糖平衡的激素只有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
C.胰高血糖素是唯一降血糖的激素
D.胰岛细胞只可通过感受血糖浓度的变化来分泌相应的激素
4.下图为血糖调节模型,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甲能接受血糖浓度升高的刺激和下丘脑发出的信号
B.胰岛素作用的效果会反过来影响胰岛素的分泌
C.胰岛素分泌过多,会反馈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活动
D.胰岛素是唯一一种能降血糖的激素
5.如图表示午餐以后人体血液中血糖和两种激素浓度的变化,图中曲线a、b、c分别表示(  )
A.胰高血糖素、胰岛素、血糖
B.胰岛素、血糖、胰高血糖素
C.血糖、胰岛素、胰高血糖素
D.胰高血糖素、血糖、胰岛素
1 / 7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