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对应练(十) 短歌行 *归园田居(其一)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何时可掇 掇:拾取,摘取
B.枉用相存 存:问候、探望
C.少无适俗韵 韵:情趣,韵致
D.复得返自然 复:重新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开荒南野际 B.久在樊笼里
C.沉吟至今 D.误落尘网中
3.下列各句中,句式特点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3分)( )
A.误落尘网中 B.开荒南野际
C.马之千里者 D.狗吠深巷中
4.对“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两句的修辞手法及含义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运用对偶的修辞格和起兴手法,表达了作者渴求摆脱束缚、回归田园的急切心情。
B.运用对偶、比喻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思念故乡的思想感情。
C.运用对偶、比喻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渴求摆脱束缚、回归田园的急切心情。
D.运用对偶的修辞格和起兴手法,表达了作者思念故乡的急切心情。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2分)
(1)《短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把贤才比作光照宇内,可望而不可即的明月,表达了诗人对贤才的渴望。
(2)《短歌行》中借用《诗经·郑风·子衿》中姑娘思念情人来比喻渴望得到贤才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短歌行》中写诗人一边喝酒一边高歌,感叹人生短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024·新课标Ⅰ卷)乡村民宿“爱陶居”开业了,房屋周围按照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句意,栽种了多种树木,受到游客喜爱。
(5)小华在绘制乡村风景文化墙时想到可以借鉴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的意境,以夕阳下的村庄、袅袅的炊烟来表现乡村风景之美。
(6)久住城市,张老很怀念昔日乡村的鸡鸣犬吠之声,因此,他常常吟诵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沉浸在诗歌的意境中。
6.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9分)
杂兴八首(其三)
[清]顾嗣协
骏马能历险,力田不如牛。
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
舍长以就短,智者难为谋。
生材贵适用,慎勿多苛求。
放言五首(其三)
[唐]白居易
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1)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这两首诗均富有理趣,两位诗人运用了不同的手法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对人才不同的看法。
B.两首诗诗意含蓄隽永,曲折委婉,结尾处均未点破观点,富有情味,让人思而得之。
C.顾诗将同为家畜的“马”与“牛”、同为运载工具的“车”与“舟”作了对比,证明观点。
D.白诗通过两个历史人物——周公和王莽的事例,从反面说明了“一法”的正确性。
(2)古诗中常常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人才观,请结合以上两首诗及曹操的《短歌行》,简要分析它们各自表达了怎样的人才观。(6分)
7.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9分)
停云①(节选)
陶渊明
东园之树,枝条载荣。竞用新好,以怡余情。
人亦有言:日月于征。安得促席,说彼平生。
翩翩飞鸟,息我庭柯。敛翮②闲止,好声相和。
岂无他人,念子实多。愿言不获,抱恨如何!
【注】 ①此诗从首句中摘取二字为题,本诗为节选部分。②敛翮:收敛翅膀。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开头四句即景抒情,写东园之树繁茂,美好的景色使诗人产生愉悦之感。
B.“人亦”四句写诗人想到就要出行,盼望能与朋友促膝而谈、细诉平生。
C.诗歌用词精练,“竞”写出园树的生机,“促”表现出朋友间的亲密。
D.整首诗语言浅近通俗,“念子实多”“抱恨如何”直接表达思友之情。
(2)诗中“翩翩飞鸟”四句与曹操的《短歌行》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都写到了鸟,两首诗中的鸟在特点、作用上有何不同?(6分)
8.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9分)
过平望①
范成大
寸碧②闯高浪,孤墟明夕阳。
水柳摇病绿,霜蒲蘸新黄。
孤屿乍举网,苍烟忽鸣榔③。
波明荇叶颤,风熟苹花香。
鸡犬各村落,莼鲈近江乡。
野寺对客起,楼阴濯沧浪。
古来离别地,清诗断人肠。
亭前旧时水,还照两鸳鸯④。
【注】 ①平望:在今江苏省吴江市南四十里,是运河所经处。本诗为诗人离家赴临安水路经过平望时所作。平望是诗人故乡。②寸碧:远方的景物。③鸣榔:渔人捕鱼时,用长木敲船舷作声,惊动游鱼,使鱼落网。④唐代徐月英《送人》:“惆怅人间万事违,两人同去一人归。生憎平望亭前水,忍照鸳鸯相背飞。”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第一句写诗人在船行驶时遥望远景产生的错觉:诗人在船上,远方景物仿佛扑面而来。
B.三、四句从视觉角度写秋景,水柳病绿,霜蒲新黄,对仗工整,动静结合,意境萧瑟。
C.五、六句写渔人在孤屿边举网、在船上鸣榔的场景,透露出鄙弃仕途、退隐江湖的渴望。
D.全诗扣住“过”字描写水路行经平望的见闻感受,写景呈现出江南水乡的鲜明特点。
(2)本诗末尾四句与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末尾四句(“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在思想情感内涵方面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6分)
4/4文本对应练(十)
1.C [韵:气质,情致。]
2.C [C项,“沉吟”,古义是沉思吟味,对贤才的思念和倾慕;今义,低声吟咏或迟疑不决、低声自语。A项,“开荒”古今同义,开垦荒地。B项,“樊笼”古今同义,笼子。D项,“尘网”古今同义,世俗的种种束缚。]
3.C [C项,定语后置句,“千里”修饰前面的“马”。A、B、D三项是省略句,都省略了介词“于”。]
4.C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这两句诗没有使用起兴手法,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这两句诗后并没有“所咏之辞”。此处属于借喻。内容也不是写对故乡的思念。它连用两个相似的比喻,以对仗句式,强化了厌倦旧生活、向往新生活的情绪。]
5.(1)明明如月 何时可掇 (2)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 (3)对酒当歌 人生几何 (4)榆柳荫后檐 桃李罗堂前 (5)暧暧远人村 依依墟里烟 (6)狗吠深巷中 鸡鸣桑树颠
6.(1)B [B项,“结尾处均未点破观点”错,顾诗“生材贵适用,慎勿多苛求”一句,直接点明了作者的观点。]
(2)①顾诗通过将“马”与“牛”、“车”与“舟”作对比,得出人自身要有自知之明的结论;对用人者来说,要有知人之明,这样才能扬长避短,或取长补短,更好地发挥人才的作用。②白诗运用“试玉要烧三日”“辨材须待七年”作比喻,用周公和王莽的典故说明对人、对事要做到全面的认识,都要经过时间的考验,从整个历史去衡量、判断,而不能只根据一时一事的现象妄下结论。③曹操的《短歌行》引用《诗经》名句“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把对贤才的思慕之情比喻成了男女之间的思慕之情;运用“山不厌高,海不厌深”比喻自己希望人才越多越好,多多益善;运用“周公吐哺”的典故表明自己对贤士的真心。
7.(1)B [B项,“诗人想到就要出行”错误,“人亦有言:日月于征”的意思是:“常听人们说,岁月飞逝,人生苦短。”]
(2)①特点:陶诗笔下的鸟安宁、和谐,它们落在庭中树上,悠闲从容,互相唱和。曹诗笔下的鸟孤苦无依,它们在夜里飞来飞去,找不到落脚歇息的地方。②作用:陶诗中的鸟儿鸣叫相互应和,反衬诗人的孤单,表达诗人对朋友的思念。曹诗中的鸟就像贤才不遇明主,处境令人同情,含有曹操对贤才的渴望。
8.(1)C [C项,“透露出鄙弃仕途、退隐江湖的渴望”错误。五、六句承接上文,也是写行船途中所见的渔民劳作的场景,看不出鄙弃仕途、退隐江湖的渴望。]
(2)①《过平望》末尾四句,首先点出平望是自古以来的离别之地,然后化用唐人诗句,写水映鸳鸯嬉戏的情景,抒发了诗人眷恋家乡的感情。②《归园田居》(其一)末尾四句说自己在清静、虚静的居所过着悠闲的生活,感觉自己重新回归自然,顺应了本性;抒发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强烈厌倦以及对田园诗意生活的喜爱。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