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笔记:同步精讲】文本对应练15 劝学(含答案)高中语文(必修 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学霸笔记:同步精讲】文本对应练15 劝学(含答案)高中语文(必修 上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1.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06 15:10:45

文档简介

文本对应练(十五) 劝学
1.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  )
A.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B.君子生非异也
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D.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青,取之于蓝
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不复挺者,使之然也
C.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蟹六跪而二螯
D.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3分)(  )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D.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全都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3分)(  )
①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③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④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⑤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A.②③⑤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③④⑤
5.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3分)(  )
例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A.微斯人,吾谁与归
B.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C.甚矣,汝之不惠
D.马之千里者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劝学》中举例论证借助外物的重要性时说,终日殚精竭虑思考,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踮起脚极目远望,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孔子将学习和思考的关系表述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劝学》篇中,也有两句提到了学与思的关系,这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开学典礼上,校长在致辞中借用《劝学》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提醒学生,要想变得聪慧明达就必须广泛学习、自我反省。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1题。(20分)
材料一: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节选自荀子《劝学》)
材料二:
古人勤学,有握锥投斧,照雪聚萤,锄则带经,牧则编简,亦为勤笃。梁世彭城刘绮,早孤家贫,灯烛难办,常买荻尺寸折之,然明夜读。孝元初出会稽,精选寮寀,绮以才华,为国常侍兼记室,殊蒙礼遇,终于金紫光禄。义阳朱詹,世居江陵,后出扬都。好学,家贫无资,累日不爨,乃时吞纸以实腹。寒无毡被,抱犬而卧,犹不废业,卒成学士,官至镇南录事参军,为孝元所礼。此乃不可为之事,亦是勤学之一人。东莞臧逢世,年二十余,欲读班固《汉书》,苦假借不久,乃就姊夫刘缓乞丐客刺①书翰纸末,手写一本,军府服其志尚,卒以《汉书》闻。
(节选自《颜氏家训·勉学》)
材料三:
学问之道无穷,而总以有恒为主。兄往年极无恒,近年略好,而犹未纯熟。自七月初一起至今,则无一日间断,每日临帖百字,抄书百字,看书少亦须满二十页,多则不论。自七月起至今,已看过《王荆公文集》百卷,《归震川文集》四十卷,《诗经大全》二十卷,《后汉书》百卷,皆朱笔加圈批。虽极忙,亦须了本日功课,不以昨日耽搁而今日补做,不以明日有事而今日预做。诸弟若能有恒如此,则虽四弟中等之资,亦当有所成就,况六弟、九弟上等之资乎?
明年肄业之所,不知已有定否?或在家,或在外,无不可者。谓在家不可用功,此巧于卸责者也。吾今在京日日事务纷冗而犹可以不间断况家中万万不及此间之纷冗乎!切勿以家中有事而间断看书之课,又弗以考试将近而间断看书之课。
(节选自《曾国藩家书·劝学篇·致诸弟》,有删改)
【注】 ①客刺:名刺,名片。
7.材料三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
吾今在京日日事务纷冗而犹可以不间断况家中万万不及此间之纷冗乎!
8.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疾,本义是病,后引申为痛苦、毛病、厌恶、妒忌、劲疾。“声非加疾也”与“疾风知劲草”中的“疾”都是“劲疾”的意思。
B.“顺风而呼”与“寒无毡被,抱犬而卧”的“而”用法不相同。
C.“为孝元所礼”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的句式特点相同。
D.肄业,文中指修习课业,与现在所说的“没有毕业或尚未毕业”并不一样。
9.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荀子善用比喻来阐述道理,材料一用生活中常见的事例设喻,论述学习的作用是弥补自己的不足。
B.材料二运用举例论证,以刘绮、朱詹、臧逢世为例,告诫子孙应当努力学习,这样才能官至高位,进而受到皇帝的赏识。
C.曾国藩以自身为例,虽事务繁忙仍坚持每天临帖、读书圈批;批评诸弟“谓在家不可用功,此巧于卸责者也”。
D.荀子持“性恶论”,认为人的本性是“恶”,所以强调后天学习的重要性;南北朝时期的《颜氏家训》对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有着深刻的认识;《曾国藩家书》在平淡家常中孕育真知良言,具有极强的说服力和感召力。
10.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4分)
译文:                                    
                                    
(2)好学,家贫无资,累日不爨,乃时吞纸以实腹。(4分)
译文:                                    
                                    
11.古人云“君子之学,贵乎慎始”,说的是君子求学,要慎重地对待开头。高一的你需要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形成更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上述三则材料给你提供了哪些反思角度?请分别概括。(3分)
                                    
                                    
                                    
                                    
                                    
4/4文本对应练(十五)
1.C [A项,“知”同“智”。B项,“生”同“性”。D项,“有”同“又”,“暴”同“曝”。]
2.C [A项,介词,表示比较,比/介词,从。B项,用在动词、形容词等词语后面,指人或事物/语气词,引出原因、解释等。C项,均为连词,表并列。D项,兼词,相当于“于此”/语气词,相当于“啊”。]
3.D [A项,“日”,名词作状语。B项,“上”“下”,名词作状语。C项,“水”,名词作动词。]
4.C [①古今义都指“上到高处”。②古义:广泛地学习。今义:学问广博精深。③古今义都指“极短的时间,片刻”。④古今义都指“风和雨”。⑤古义:寄居,藏身。今义:托付;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
5.D [D项和例句均为定语后置句。A项,宾语前置句。B项,状语后置句。C项,主谓倒装句。]
6.(1)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2)吾尝终日而思矣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7.解析:句意:我现在京城,天天事务纷冗,都可以不间断,何况在家中的事务远远比不上这里的繁杂呢?“吾”是主语,“在”是谓语,“京”是宾语,语意完整,B处断开;“日日”是状语,不能与后文断开;“事务纷冗”是主谓结构,语意完整,D处断开;“犹可以不”是状语,不能与后文断开;“间断”是谓语,省略了主语“我”,语意完整,F处断开。“况……乎”是反问句,中间不断开。
答案:BDF
8.B [A项,正确。两者都是“劲疾”的意思。句意:声音并没有更加劲疾。/只有经过劲疾的大风的考验,才能知道什么样的草是强劲的。B项,错误。用法相同,都是连词,表顺承。句意:顺着风呼喊。/寒冷没有被子,就抱着狗(取暖)睡觉。C项,正确。都是被动句,“为……所”表被动/“被”表被动。句意:被孝元帝礼遇。/英雄的业绩被风吹雨打早已不复存在。D项,正确。修习课业/没有毕业或尚未毕业。句意:明年修习课业的地方。故选B项。]
9.B [B项,“以刘绮、朱詹、臧逢世为例,告诫子孙应当努力学习,这样才能官至高位,进而受到皇帝的赏识”错误,根据“古人勤学,有……”可知,作者举刘绮、朱詹、臧逢世的例子,是为了强调读书要勤奋,而不是侧重于功利方面。臧逢世最终凭借《汉书》闻名,没有官至高位,受到皇帝的赏识。]
10.解析:(1)“假”,借助;“水”,名词作动词,游泳;“绝”,横渡。
(2)“资”,资财;“爨”,生火做饭;“实”,使……充实,填饱。
答案:(1)借助船只的人,并不是善于游水,却能够横渡长江、黄河。君子的天性(同一般人)没有差别,只是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2)(朱詹)爱好学习,家境贫困缺乏资财,接连多日不能生火做饭,于是常常吞食废纸来填饱肚子。
11.解析:①材料一中荀子说“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启发我们:个人苦思冥想远不如学习有益;②材料二《颜氏家训》中列举古人勤学的事例,“握锥投斧,照雪聚萤,锄则带经,牧则编简”,尤其是刘绮、朱詹等人的事例,告诫子孙要勤奋学习,启发我们:学习要勤奋,努力克服各种困难;③材料三曾国藩告诫弟弟们,“学问之道无穷,而总以有恒为主”“切勿以家中有事而间断看书之课,又弗以考试将近而间断看书之课”,启发我们:学习要有恒心,今日事今日做。
答案:①个人苦思冥想远不如学习有益;②学习要勤奋,努力克服各种困难;③学习要有恒心,今日事今日做。
【参考译文】
材料一:
我曾经整日思索,却不如学习片刻收获大;我曾经踮起脚后跟眺望,却不如登上高处看得广阔。登到高处招手,手臂并没有更长,但远处的人也能看见;顺着风呼喊,声音并没有更加劲疾,但听的人会听得清楚。借助车子的人,并非善于奔走,却能到达千里之外;借助船只的人,并不是善于游水,却能够横渡长江、黄河。君子的天性(同一般人)没有差别,只是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材料二:
古代人勤于学习,有用锥刺腿的(苏秦用锥子刺大腿以防止瞌睡),有投斧求学的(文党本为樵夫,为了下决心求学投斧于高树),有利用雪光读书的(南朝人孙康家贫,夜间无灯读书,于是借雪光映照而苦读不已),有聚萤火虫而苦读的(晋朝人车胤家贫,无钱买灯油,夏季遂捉萤火虫数十入袋,夜以继日地读书),有在田间劳作时带书学习的(汉代的倪宽在田间耕作时带有经书,利用休息时苦读不已),有放牧时勤学不已的(汉朝人路温舒,年少放羊,取泽中蒲作为书写材料,用以写字学习),所有这一切都是专心勤学的榜样。梁朝彭城的刘绮,从小死了父亲,家境贫寒,无钱购买灯烛,就买来荻草,把它的茎折成尺把长,点燃后照明夜读。梁元帝在任会稽太守时精心选拔官吏,刘绮以其才华当上了太子府中的国常侍兼记室,很受尊重,最后官至金紫光禄大夫。义阳人朱詹,世代居住在江陵,后来出居扬都。(朱詹)爱好学习,家境贫困缺乏资财,接连多日不能生火做饭,于是常常吞食废纸来填饱肚子。寒冷没有被子,就抱着狗(取暖)睡觉,但他仍不荒废学业,终于成为饱学之士,官做到镇南录事参军,被梁元帝礼遇。朱詹所做的是别人做不到的事情,也真是一位勤学者的典型。有位东莞人臧逢世,二十多岁时,想要读班固著的《汉书》,苦于借别人书读时间不能太长,就向姐夫刘缓要来名帖、书札的边幅纸头,亲手抄写一本,军府里的人佩服他有志气,最终他以精通《汉书》闻名。
材料三:
学问是没有穷尽的,总以有恒心为主。兄长往年没有恒心,近年略好,但还没有纯熟。自七月初一起至今,没有一天间断,每天临帖百字,抄书百字,看书至少二十页,多的时候就没有计算数量。自七月起到现在已经看过《王荆公文集》百卷,《归震川文集》四十卷,《诗经大全》二十卷,《后汉书》百卷,都用朱笔加圈点批注。虽然很忙,也要了结当天功课,不因昨天耽搁了今天补做,也不因明天有事今天预先做。弟弟们如果能这样有恒心,那四弟虽是中等的资质,也应当有所成就,何况六弟、九弟是上等资质呢?
明年修习课业的地方,不知定了没有?或者在家,或者在外,都无不可。说在家不好用功,这是善于(找借口)推卸责任而已。我现在京城,天天事务纷冗,都可以不间断,何况在家中的事务远远比不上这里的繁杂呢?切记不要因为家中有事而间断看书,也切记不要因为考试将近而间断看书。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