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笔记:同步精讲】文本对应练16 师说(含答案)高中语文(必修 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学霸笔记:同步精讲】文本对应练16 师说(含答案)高中语文(必修 上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0.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06 15:10:45

文档简介

文本对应练(十六)
1.C [A项,“受”同“授”,传授。B项,“不”同“否”。D项,“属”(zhǔ),同“嘱”。]
2.C [A项,古义:从,跟从;而,而且。今义:上文是原因、方法等,下文是后果、目的等;因此就。B项,古义:不一定。今义: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D项,古义:求学的人。今义: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3.B [②道,风尚。④师,从师学习。⑥无,无论。⑧从,动词,跟随。]
4.C [①④⑧意动用法;②名词作状语;③⑤⑥形容词活用为名词;⑦⑨⑩名词活用为动词。]
5.D [D项和例句都是宾语前置句。]
6.(1)师者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师不必贤于弟子 (3)位卑则足羞 官盛则近谀
7.解析:句意:怎能让那些喧嚣不休的人从早到晚刺激我的耳朵,扰乱我的心绪?那么必将使我卧病不起,心烦意乱,更不能生活下去了。“咈吾耳”“骚吾心”,句式相同,句意相关,中间及后句末尾处C、D断开;“愈”,此处表递进,引出后句,前面G处断开。本题要求断三处,可按以上断句。其中“岂可使呶呶者”,“呶呶者”作后面句子的主语,可在其后断开,表强调。故C、D、G三处需要断句。
答案:CDG
8.C [A项,正确。“辄”,都是“就”的意思。句意:如果有,人们就会哗然讥笑他。/张口就骂欧阳修曾巩等人。B项,正确。“怪”“师”都是意动用法,认为……奇怪,感到奇怪;/以……为师。句意:叫的是它们感到奇怪的东西。/我跟随他学习而且拜他为师。C项,错误。“责”用法相同,都是“要求”的意思。句意:是借以用成年人做人的道理来要求大家。/对人对事要求十全十美,毫无缺点。D项,正确。故选C项。]
9.B [B项,“有的人则因为没有参与其中受到指责”表述错误。文中有“京兆尹郑叔则怫然,曳笏却立,曰:‘何预我耶?’廷中皆大笑。天下不以非郑尹而快孙子”,讲京兆尹郑叔对孙昌胤告知大家自己已经行冠礼的愤怒和抵触,并且世人并没有因此而指责郑叔。]
10.解析:(1)“见”,被;“病”,辱骂;“顾”,不过。(2)“盖”,大概;“耻”,意动用法,以……为耻;“相率”,相互,共同。
答案:(1)不仅我会被辱骂,人们也会因此辱骂您。然而雪和太阳难道有罪过吗?只不过感到惊怪而狂叫的是狗罢了。
(2)大概不只是以做学生为耻,甚至相互都认为不做老师也是可耻的。
11.解析:①结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可知,柳宗元的文章从世人以从师为耻,对他人从师的行为漠然、大惊小怪甚至群起而攻之的角度,对当时从师的风尚进行批判。②结合“乳儿粉子,轻儇浅躁,动欲越过前人,抗然自命”“盖不特耻为弟子,相率而耻不为师”可知,黄宗羲的文章从世人浮躁、自负,无能力却轻易为师的角度对当时从师的风尚进行批判。③结合“古者重冠礼,将以责成人之道,是圣人所尤用心者也。数百年来,人不复行”“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者也”“苟无其德,宁虚其位,以待后之学者,不可使师道自我而坏也”可知,两篇文章的观点并不矛盾,从不同的角度为师道正名,倡导对古代“师道”的传承。
答案:①柳宗元的文章从世人以从师为耻,对他人从师的行为漠然、大惊小怪甚至群起而攻之的角度,对当时从师的风尚进行批判。②黄宗羲的文章从世人浮躁、自负,无能力却轻易为师的角度对当时从师的风尚进行批判。③两篇文章的观点并不矛盾,从不同的角度为师道正名,倡导对古代“师道”的传承。
【参考译文】

孟子说,“人们的毛病,在于喜欢充当别人的老师。”从魏、晋以来,人们更加不尊奉老师。在当今的时代,没听说还有老师;如果有,人们就会哗然讥笑他,把他看作狂人。只有韩愈奋然不顾时俗,冒着人们的嘲笑侮辱,招收后辈学生,写作《师说》,就严正不屈地当起老师来。世人果然都感到惊怪,相聚咒骂,对他指指点点使眼色,相互拉拉扯扯示意,而且大肆渲染地编造谣言来攻击他。韩愈因此得到了狂人的名声,他住在长安,煮饭都来不及煮熟,又被外放而匆匆忙忙地向东奔去。像这样的情况有好几次了。
屈原的赋里说:“城镇中的狗成群地乱叫,叫的是它们感到奇怪的东西。”我过去听说庸、蜀的南边,经常下雨,很少出太阳,太阳一出来就会引起狗叫。我以为这是过分夸大的话。六七年前,我来到南方。元和二年的冬天,幸好遇到下大雪,越过了五岭,覆盖了南越的几个州。这几个州的狗,都惊慌地叫着咬着,疯狂奔跑了好几天,直到没有雪了才静止下来,这以后我才相信过去所听说的话。如今韩愈已经把自己当作蜀地的太阳,而您又想使我成为越地的雪,我岂不要因此受到辱骂吗?不仅我会被辱骂,人们也会因此辱骂您。然而雪和太阳难道有罪过吗?只不过感到惊怪而狂叫的是狗罢了。试想当今天下见到奇异的事情不像狗那样乱叫的能有几个人,因而谁又敢在众人眼前显出自己与众不同,来招惹人们的喧闹和恼怒呢?
我自从被贬官以来,更加意志薄弱,很少思虑。居住南方九年,增添了脚气病(风瘫之类的),渐渐不喜欢喧闹,怎能让那些喧嚣不休的人从早到晚来刺激我的耳朵,扰乱我的心绪?那么必将使我卧病不起,心烦意乱,更不能生活下去了。平时意外地遭受到不少是非口舌,唯独还没有喜欢充当别人老师的罪名罢了。
我还听说,古代重视冠礼,是借以用成年人做人的道理来要求大家,这是圣人所以特别重视的原因。几百年以来,人们不再举行这种冠礼。近来有个叫孙昌胤的人,独自下决心举行冠礼。冠礼举行过后,第二天去上朝,来到外廷,把笏板插进衣带对大臣们说:“我已经行过冠礼了。”听见这话的人都感到莫名其妙。京兆尹郑叔则却满脸怒气,垂手拖着笏板,退后一步站着,说:“这与我有什么相干呀!”廷中的人都大笑起来。天下的人不因此去责难京兆尹郑叔则,反而嘲笑孙昌胤,这是为什么呢?只是因为孙昌胤做了别人所不做的事。现在被称作老师的人,非常像这种情况。

呜呼!师道没有流传下来,难道仅仅是学生的过错吗?同样也是老师造成的。老师,是传道授业解惑之人;不懂得道理(道理没有听闻),不精通学业(学业不精通),有疑惑却不能解答,那么就没有资格称之为老师。本来没有什么可教授,却强行聚集道路上擦肩之人,称“老师”称“弟子”等等,这些人还不如教授句读的童子之师,或是传授实际技艺、技术的巫医乐师百工这类人有实际作用。如果说老师对于道理的传授,甚至比不上童子之师、巫医、乐师、百工,那么这就是当老师的过错了。
现在世人都把无所忌惮之人视作高明之人,张口就骂欧阳修曾巩等人,动笔就诋毁朱熹陆九渊等人。连古人的姓名都只是道听途说,没有弄清,就议论人家的学术、文章,(这样的文字)已在坊间书籍上连篇累牍地出现了。年轻识浅的人,轻浮浅薄,动辄就想超过以前的人,自认为与前人相当;如果世上没有孔子,自己就不应当在弟子之列。大概不只是以做学生为耻,甚至相互都认为不做老师也是可耻的。哎!真是太奇怪了。
过去孙明复做老师,收石守道做弟子,石守道拿着手杖鞋子侍奉左右,孙明复坐着的时候,石守道一定站着,进出都扶着老师,老师和学生之间的礼节,像这样一般慎重。何北山对于来求学的人,不肯接受他们的拜师之礼。何北山的意思是认为如果没有品德,宁肯使老师的位子空着,来等待以后的有学识之人,不能够让为师之道从自己这里开始败坏。北山可以做老师,却避开师名而不去做,(对待师道)他就是像这样慎重啊!我年纪大了,很少时间去学习,你们想要寻求做我的弟子,我哪里敢冒当世之不韪,做出这样的无耻之事呢?反推韩愈的意思,写下这篇《续师说》,作为推辞的理由吧。
1/4文本对应练(十六) *师说
1.下面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  )
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B.或师焉,或不焉
C.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D.属予作文以记之
2.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吾从而师之
B.师不必贤于弟子
C.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D.古之学者必有师
3.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全错的一项是(3分)(  )
①六艺经传(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皆通习之
②师道(方法)之不传也久矣
③道(取道)芷阳间行
④则耻师(老师)焉
⑤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糊涂)矣
⑥是故无(没有)贵无贱,无长无少
⑦其为惑也,终不解(解决)矣
⑧吾从(介词,自从)而师之
A.①③④      B.②⑥⑧
C.②④⑦ D.③⑥⑦
4.下面词类活用分类正确的一项是(3分)(  )
①不耻相师 ②则群聚而笑之 ③圣益圣,愚益愚 ④孔子师郯子 ⑤小学而大遗 ⑥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⑦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⑧吾从而师之 ⑨吾师道也 ⑩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
A.①⑧/②③/⑤⑥⑦/④⑨⑩
B.①④⑨/②/③⑤⑦/⑥⑧⑩
C.①④⑧/②/③⑤⑥/⑦⑨⑩
D.①③⑤/④⑧/②/⑥⑦⑨⑩
5.下列句子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3分)(  )
例句: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A.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C.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D.何陋之有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中国是一个有着尊师传统的国家,韩愈在《师说》中指出教师作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明是班里的奥数高手,数学老师有时也会向他咨询,有同学笑话老师,老师引用《师说》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说明学生也有擅长的领域,老师并不一定比同学优秀。
(3)《师说》一文不仅有严密的论证思路,而且有简洁生动的语言表达,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凝练地概括了“士大夫之族”不愿从师的荒谬心态。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1题。(20分)

孟子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
屈子赋曰:“邑犬群吠,吠所怪也。”仆往闻庸、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则犬吠,余以为过言。前六七年,仆来南,二年冬,幸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今韩愈既自以为蜀之日,而吾子又欲使吾为越之雪,不以病乎?非独见病,亦以病吾子。然雪与日岂有过哉?顾吠者犬耳!度今天下不吠者几人,而谁敢炫怪于群目,以召闹取怒乎?
仆自谪过以来,益少志虑。居南中九年,增脚气病,渐不喜闹。岂可使呶呶者早暮咈吾耳骚吾心则固僵仆烦愦愈不可过矣。平居,望外遭齿舌不少,独欠为人师耳。
抑又闻之,古者重冠礼,将以责成人之道,是圣人所尤用心者也。数百年来,人不复行。近有孙昌胤者,独发愤行之。既成礼,明日造朝,至外庭,荐笏,言于卿士曰:“某子冠毕。”应之者咸怃然。京兆尹郑叔则怫然,曳笏却立,曰:“何预我耶?”廷中皆大笑。天下不以非郑尹而快孙子,何哉?独为所不为也。今之命师者大类此。
(节选自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岂特弟子之过哉?亦为师者有以致之耳。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者也;道之未闻,业之未精,有惑而不能解,则非师矣。本无可师,强聚道路交臂之人,曰师曰弟子云者,曾不如童子之师习其句读,巫医乐师百工之人授以艺术者之有其实也。使师之为道,出于童子巫医乐师百工之下,则是为师者之罪也。
今世以无忌惮相高,张口辄骂欧曾,摇笔即毁朱陆。古人姓氏,道听未审,议论其学术文章,已累幅见于坊书矣。乳儿粉子,轻儇浅躁,动欲越过前人,抗然自命;世无孔子,不当在弟子之列。盖不特耻为弟子,相率而耻不为师。吁!其可怪也。
昔者孙明复之为师也,以石守道为之弟子,执杖屦,待左右,明复坐则立,升降拜则扶之,师弟子之礼,若是其重也。故何北山之于来学,未尝受其北面。北山之意,以为苟无其德,宁虚其位,以待后之学者,不可使师道自我而坏也。北山可以为师,避师名而不为,其慎重如此!羲老而失学,欲求为弟子者也,羲其敢冒今世之无耻哉?反昌黎之意,作《续师说》以谢之。
(选自黄宗羲《续师说》,有删改)
7.材料甲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
岂可使呶呶者过矣。
8.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有辄哗笑之”和“张口辄骂欧曾”中的“辄”的词义相同。
B.“吠所怪也”中“怪”的用法与“吾从而师之”中的“师”用法相同。
C.“将以责成人之道”中的“责”与成语“求全责备”中的“责”用法不同。
D.“昌黎”,韩愈的别称,因韩愈自称“郡望昌黎”,故世称其为“韩昌黎”“昌黎先生”。
9.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柳宗元从魏晋以来人们以从师为耻的风尚谈起,以韩愈冒天下之大不韪收召后学的经历为鉴,委婉地拒绝了韦中立拜自己为师的请求。
B.柳宗元以孙昌胤行古代的冠礼为例,谈人们对于特立独行者的态度。大部分人漠然,感觉莫名其妙。有的人则因为没有参与其中受到指责。
C.黄宗羲在文中认为师道之不传是因为老师素质不高,没有指导学生的德行和能力却好为人师,既轻视传统又浮躁自负。
D.黄宗羲“反昌黎之意”作《续师说》,不是反对韩愈提倡的“师道”,而是劝勉世人少浮躁,所以两文都是为了促进“师道”传承。
10.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非独见病,亦以病吾子。然雪与日岂有过哉?顾吠者犬耳!(4分)
译文:                                    
                                    
(2)盖不特耻为弟子,相率而耻不为师。(4分)
译文:                                    
                                    
11.两篇文章分别从什么角度对当时从师的风尚进行了批判,两者的观点矛盾吗?(3分)
                                    
                                    
                                    
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