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对应练(二十四)
1.B [B项,“冯”同“凭”,乘。]
2.C [C项,均为好像;A项,唱歌/歌曲的声调和节拍;B项,往远处看/农历每月十五日;D项,类/劝请。]
3.C [①④介词,表被动;②介词,在;③介词,比。]
4.C [A项,古义为“旷远的样子”;今义为“完全不知道的样子”或“失意的样子”。B项,古义指“所思慕的人”;今义为“美貌的女子”。D项,古义指“白茫茫的水汽”;今义为“二十四节气之一”。]
5.A [A项,名词作状语;其余三项均为名词活用作动词。]
6.D [D项,属于被动句;其余三项都是宾语前置句。]
7.C [C项,另外“二苏”是其父苏洵和其弟苏辙。]
8.(1)苟非吾之所有 虽一毫而莫取 (2)寄蜉蝣于天地 渺沧海之一粟 (3)哀吾生之须臾 羡长江之无穷
9.解析:句意:乐王鲋去拜见叔向说:“我为您去求情。”叔向没有回答。乐王鲋走时,叔向也不拜谢。“曰”是一个断句标志,主语是“乐王鲋”,故在“曰”后,即D处断开;主谓结构“吾为子请”是“曰”的具体内容,“叔向”为下句主语,之间断开,即F处断开;“叔向弗应”主谓结构,后面断开,且“出不拜”中“出”的主语省略了,根据上下文应是“乐王鲋”,而“不拜”的主语也省略了是“叔向”,故应在H处断开。
答案:DFH
10.B [A项,正确。句意:晋悼公向祁奚问谁可接任。/堆积土石成了高山,风雨就从这里兴起了。B项,错误。两句意思都是“在这个时候”。句意:正当此时,羊舌职(祁奚的副手)也死了。/在这时,喝酒到酣畅淋漓。C项,正确。D项,正确。顺从/跟从。句意:乐王鲋是什么都顺从国君的人。/尚且跟从老师而请教。故选B。]
11.A [A项,“因为他可能知道此人快死了”的说法无中生有。从文本来看是肯定祁奚“外举不弃仇,内举不失亲”的美德的,如果“因为他可能知道此人快死了,接着就举荐自己的儿子”就降低了祁奚的人格,且无中生有。]
12.解析:(1)“举”,举荐;“其”,表反问语气,可译为“难道”。
(2)“说”,同“悦”,喜欢、高兴;“乘”,乘坐;“免”,赦免。
答案:(1)祁大夫举荐宗族外的人不回避仇人,举荐族内的不回避亲人,难道偏偏会遗弃我吗?
(2)范宣子(听了这话)高兴了,和祁奚共乘一辆车,用好言劝说晋侯而赦免了叔向。
13.解析:正面描写就是直接描写主要人物的言行。材料一中“祁奚请老,晋侯问嗣焉,称解狐”“午也可。”“赤也可。”等语句都是晋侯问他接班人的候选人员时,祁奚的直接回答,从中可以看出他“无偏无党,王道荡荡”的形象。侧面描写,就是从他人的言行来间接描写主要人物。从材料二“室老闻之曰:‘乐王鲋言于君无不行,求赦吾子,吾子不许;祁大夫所不能也,而曰必由之。何也?’叔向曰:‘乐王鲋从君者也,何能行?祁大夫外举不弃仇,内举不失亲,其独遗我乎?’”等语句可看出叔向拒绝乐王鲋的帮助,而坚信只有“外举不弃仇,内举不失亲”的祁奚才能救自己,而结果如叔向所料,祁奚“乘传而见宣子”,最终帮助了叔向,这就属于侧面描写,说明祁奚“无偏无党”,是值得信赖的人。
答案:①正面描写:向晋侯举荐仇人解狐,又举荐自己的儿子和下属,不问亲疏,只以才德为准;②侧面描写:叔向坚持认为只有祁奚才能救自己,结果不出所料,且祁奚救人而不居功,侧面表现其“无偏无党”。
【参考译文】
材料一:
祁奚请求退休。晋悼公向祁奚问谁可接任,祁奚说解狐,解狐是他的仇人。正要立解狐,解狐却死了,晋悼公又问祁奚谁可接任,祁奚说:“我儿子祁午适合。”正当此时,羊舌职(祁奚的副手)也死了,晋悼公又问:“谁可接任?”祁奚答道:“其子羊舌赤适合。”晋悼公便任命祁午做中军尉,羊舌赤佐助。君子说在这件事上,足可说明祁奚能推荐贤人。推举自己的仇人,不是为了谄媚(君主);拥立自己的儿子,不是出于偏爱;推荐自己的下属,不是为了结党营私。《商书》说:“没有偏爱,没有结党,王道坦坦荡荡,公正无私。”大概说的就是祁奚了。解狐被举荐,祁午接任,羊舌赤得官,立了一个中军尉而做成了三件好事,真是能举荐贤人啊!正因为自己为善,所以能举荐与自己一样的人。《诗经》说:“只有像这样有才德又心胸宽广之人,才能推举出和他一样有品性的人。”祁奚真是有贤德的人啊。
材料二:
栾盈出逃到楚国。范宣子杀了羊舌虎,囚禁叔向。有人对叔向说:“您遭这样的罪,恐怕不明智吧?”叔向说:“比起死的和逃亡的又怎样?”
乐王鲋去拜见叔向说:“我为您去求情。”叔向没有回答。乐王鲋走时,叔向也不拜谢。叔向的手下人都责备他,叔向说:“一定要祁大夫出面才能救我。”室老(家臣头领)听了这话,说:“乐王鲋对国君说话,没有行不通的,他想请求赦免您,您却不答应;祁大夫办不到这些,您却说一定要由他去办,这是为什么?”叔向说:“乐王鲋是什么都顺从国君的人,怎能办得到?祁大夫举荐宗族外的人不回避仇人,举荐族内的不回避亲人,难道偏偏会遗弃我吗?”
晋平公向乐王鲋询问叔向的罪过。乐王鲋回答说:“他是不肯背弃自己亲人的,恐怕有同谋作乱的事。”当时祁奚已告老在家,听到这情况,就坐上驿站的传车去见范宣子,说:“说到谋划而少有错误,教导别人而不知疲倦,叔向就都具备了,他是国家的柱石。即使他的十代子孙犯了罪也应该赦免,用这种方法勉励有能力的人。如果因其弟(羊舌虎)犯罪一事而使他(这样的圣人)自身都不能免罪,从而丢弃国家栋梁,这不是糊涂吗?鲧被诛杀而他儿子大禹却兴起;伊尹放逐了太甲后来却又辅佐他为相,太甲始终没有怨恨伊尹的表现;管叔、蔡叔犯了罪被杀,周公却辅佐(他们的侄子)成王。您为什么因(叔向是)羊舌虎(哥哥)的缘故就要杀叔向,从而抛弃国家的柱石呢?您多做好事,谁敢不努力?何必要多杀人?”范宣子(听了这话)高兴了,和祁奚共乘一辆车,用好言劝说晋侯而赦免了叔向。祁奚不去见叔向就回家了,叔向也没有当面致谢就直接上朝去了。
1/3文本对应练(二十四) 赤壁赋
1.下列各句中,含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 )
A.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B.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C.知不可乎骤得 D.相与枕藉乎舟中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 B.
C. D.
3.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虚词的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①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②受任于败军之际 ③水为之,而寒于水 ④劳力者治于人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C.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D.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凌万顷之茫然
B.望美人兮天一方
C.肴核既尽,杯盘狼籍
D.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3分)( )
A.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B.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C.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D.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6.下列各句的句式特点和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3分)( )
A.而今安在哉?
B.何为其然也?
C.何陋之有?
D.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7.下列文学常识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
A.既望:过了望日后的第一天,通常指农历每月十六日。望:农历每月十五日。
B.美人:指所思慕的人。古人作品中常用美人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
C.本文作者苏轼是唐宋八大家中的“三苏”之一,另外“二苏”是其父苏辙和其弟苏洵。
D.斗牛: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二十八宿之一。我国古代天文学家把天上某些星的集合叫宿。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走上工作岗位的小刚将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作为座右铭,警醒自己在物质诱惑面前保持廉洁之心,拒绝贪腐之念。
(2)当人们看到浩瀚的星空、广阔的大海等壮丽的自然景象,常常会借用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感慨人类的渺小和无助。
(3)在《赤壁赋》中,面对浩浩荡荡、奔腾不息的长江,吹洞箫的客人由此发出人生短暂的感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20分)
材料一:
祁奚①请老,晋侯问嗣焉,称解狐,其仇也,将立之而卒。又问焉,对曰:“午②也可。”于是羊舌职死矣,晋侯曰:“孰可以代之?”对曰:“赤③也可。”于是使祁午为中军尉,羊舌赤佐之。君子谓祁奚于是能举善矣。称其仇不为谄,立其子不为比,举其偏不为党。《商书》曰:“无偏无党,王道荡荡。”其祁奚之谓矣!解狐得举,祁午得位,伯华得官,建一官而三物成,能举善也夫!唯善,故能举其类。《诗》云:“惟其有之,是以似之。”祁奚有焉。
(节选自《左传·襄公三年》,有删改)
材料二:
栾盈出奔楚。宣子杀羊舌虎,囚叔向④。人谓叔向曰:“子离于罪,其为不知乎?”叔向曰:“与其死亡若何?”
乐王鲋见叔向曰吾为子请叔向弗应出不拜。其人皆咎叔向。叔向曰:“必祁大夫。”室老闻之曰:“乐王鲋言于君无不行,求赦吾子,吾子不许;祁大夫所不能也,而曰必由之。何也?”叔向曰:“乐王鲋从君者也,何能行?祁大夫外举不弃仇,内举不失亲,其独遗我乎?”
晋侯问叔向之罪于乐王鲋。对曰:“不弃其亲,其有焉。”于是祁奚老矣,闻之,乘传而见宣子,曰:“夫谋而鲜过,惠训不倦者,叔向有焉,社稷之固也。犹将十世宥之,以劝能者。今壹不免其身,以弃社稷,不亦惑乎?鲧殛而禹兴;伊尹放太甲而相之,卒无怨色;管蔡为戮,周公右王。若之何其以虎也弃社稷?子为善,谁敢不勉?多杀何为?”宣子说,与之乘,以言诸晋侯而免之。不见叔向而归,叔向亦不告免焉而朝。
(节选自《左传·襄公二十一年》,有删改)
【注】 ①祁奚:晋大夫,中军尉,文中又被称为“祁大夫”。②午:祁午,祁奚之子。③赤:羊舌赤,字伯华,羊舌职之子。④叔向:名羊舌肸,字叔向,羊舌虎的哥哥。
9.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
乐王出不拜。
10.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焉,兼词,相当于“于此”,与《劝学》中“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的“焉”用法相同。
B.于是,在这时候,与现代汉语“于是”用法不同,与《赤壁赋》中“于是饮酒乐甚”的“于是”用法也不同。
C.传,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左传》就是解释“六经”中的《春秋》的,又名《左氏春秋》等。
D.从,是“顺从”的意思,与《师说》中“犹且从师而问焉”的“从”词义不同而用法相同。
1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祁奚先举荐自己的仇人接替自己的职位,因为他可能知道此人快死了,接着就举荐自己的儿子,从而赢得了“能举善”的美名。
B.文中引用《商书》《诗经》的句子都是为了说明祁奚胸怀坦荡,不偏不私,一心为公为善,故而才能举贤荐能,毫无私恩。
C.叔向获罪于宣子的时候,一开始就认定乐王鲋不能救出自己,只有已经告老在家的祁奚才能救自己。结果证明了叔向的正确。
D.宣子在祁奚阐明了杀叔向的利弊后,通过努力免除了叔向的罪责,最终,祁奚没见叔向就回家了,叔向也没有当面致谢就上朝去了。
12.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祁大夫外举不弃仇,内举不失亲,其独遗我乎?(4分)
译文:
(2)宣子说,与之乘,以言诸晋侯而免之。(4分)
译文:
13.文中塑造祁奚“无偏无党,王道荡荡”的形象时,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结合的手法,请结合材料加以说明。(3分)
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