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项限时集训(五) 文字材料选择题专练
文字材料选择题是高考最主要的选择题题型,侧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的史学认知能力,即通过某个历史事件、历史活动、历史现象或历史人物等知识点来揭示历史发展的规律,通过逻辑思维将相关的信息加以整合,得出符合所给标准的结论,主要考查获取历史结论以及理解、判断和认知的能力。
1.近年来,在章丘焦庄、桓台李寨、广饶五村等大汶口文化时期的墓葬中均有玉石制品出土,常见制品有镞、三角形器、环、璧等,大致可分为工具和装饰品两类,且多为贵族穿着和祭祀用器。学者研究认定其制品工序一般为:选材→成坯→琢制成形→局部加工(如穿孔等)。据此推知,该地区当时( )
A.区域联系趋于频繁
B.玉石文化已初步显现
C.阶级对立日益严重
D.手工业农业开始分离
B [根据材料“大致可分为工具和装饰品两类,且多为贵族穿着和祭祀用器”可知,当时玉器作为象征身份等级的饰品广泛用于贵族日常生活,“选材→成坯→琢制成形→局部加工(如穿孔等)”说明玉器的制作工艺也逐渐成熟,二者共同说明玉器的生产和使用已经较普遍,逐渐成为贵族社会的重要象征,即中国古代的玉石文化初步显现,故选B项。]
2.汉宣帝时期大力推广官员“长任”制度,即官员(主要是郡国官员)有功抑或优异应升迁者,不轻易提调,而改予物质、精神之褒奖。如胶东相王成,“治有异等”,宣帝明诏褒奖,并增其俸禄为“中二千石”,赐爵关内侯;颍川太守黄霸,任八年,郡中大治,宣帝下诏称扬,“赐爵关内侯,黄金百斤,秩中二千石”。“长任”制度的推广( )
A.提高了基层社会的治理能力
B.导致了政治运行成本的激增
C.促进了地方政局的持续稳定
D.助力了豪强势力的不断坐大
C [由材料信息“官员(主要是郡国官员)有功抑或优异应升迁者,不轻易提调,而改予物质、精神之褒奖”可知,汉宣帝时期,对于治理成绩比较好的地方官员,并不轻易的提调,只是给予经济和精神方面的奖励,这有利于这些优秀官员在当地持续地实施良政,从而维护地方政局的稳定,C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地方官员的治理,与基层社会的治理能力无关,排除A项;优秀官员毕竟是少数,给予其经济奖励并不会导致政治运行成本激增,排除B项;地方官员并不是豪强势力,排除D项。]
3.(2024·安徽蚌埠三模)北宋为加强中央对地方州、县官僚的管理,在中央与州之间设置了“路”。路级官僚机构的办公署地或同置一处,或分殊它处,对州级长官也无直接的统领之权,州府上表奏事可越过路级直通朝廷。据此可知,宋代的“路”( )
A.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B.成为央地关系的障碍
C.不掌实权影响效率 D.增加了地方财政负担
A [根据材料“路级官僚机构的办公署地或同置一处,或分殊它处,对州级长官也无直接的统领之权,州府上表奏事可越过路级直通朝廷”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为加强中央集权,设置了路,其对州级长官无直接统领权,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故选A项;材料“北宋为加强中央对地方州、县官僚的管理,在中央与州之间设置了‘路’”说明北宋设置“路”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其并不会成为央地关系的障碍,排除B项;材料“州府上表奏事可越过路级直通朝廷”说明“路”并不影响州府上表奏事的效率,排除C项;材料“在中央与州之间设置了‘路’”仅表明北宋设置了“路”,但未提及“路”设置后增加地方财政负担,排除D项。]
4.针对传统儒学“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的三世说,龚自珍提出了“治世→衰世→乱世”的循环说,认为当时是处于“治世”和“乱世”之间的“衰世”,呈现的是“治世”的假象,这一观点得到了部分知识分子的认同。这说明当时( )
A.传统观念桎梏难以突破
B.社会忧患意识有所增强
C.经世致用学风蓬勃兴起
D.师夷长技思想已经孕育
B [由材料可知,龚自珍认为当时的社会正处于“衰世”,如不变革还将成为“乱世”,且这一观点得到了部分知识分子认同,这反映了当时的有识之士关注国家的荣辱、成败,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忧患意识有所增强,故选B项;龚自珍把传统儒学的旧三世说改造成“治世→衰世→乱世”的新三世说,唤醒世人,倡导变革,在一定程度上对传统观念有了突破,排除A项;近代前夕的清朝因循守旧、思想僵化,排除C项;“师夷长技”的思想出现在鸦片战争以后,主张向西方学习先进技术抵御外来侵略,排除D项。]
5.(2024·山西名校高三联考)1845年,英国驻上海领事强迫地方官吏议定土地章程,并划定了英国人居留地,这就是“租界”的前身,其后美、法两国竞相效法。列强通过在居留地移植自身的行政系统和法律制度,逐步消解了中国政府的行政、司法干预权,吸引了大批鸦片贩子、投机商。这反映出,上海租界的形成( )
A.为列强提供了资本输出平台
B.是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产物
C.加剧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D.推动了中国基层治理近代化
C [根据材料“列强通过在居留地移植自身的行政系统和法律制度,逐步消解了中国政府的行政、司法干预权”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上海租界形成后逐渐消解了中国政府在租界的行政、司法干预权,加剧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故选C项。]
6.1907年,哈尔滨“同记”创业之初就采取前店后厂的模式:前边卖什么,后边就加工什么;前边什么好卖,后边就加工什么。这种模式使“同记”的生意越做越大,到1928年其下辖的企业有10余家,是当地最大的商工联合企业。据此可知,哈尔滨“同记”的成功主要在于( )
A.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
B.注重创新商业经营方式
C.哈尔滨边贸经济较活跃
D.南京国民政府统一全国
B [根据材料“创业之初就采取前店后厂的模式:前边卖什么,后边就加工什么”可知,“同记”的成功主要在于其前店后厂的经营模式,能够紧贴市场,故选B项;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但材料中未体现这一信息,故排除A项;材料中未直接体现哈尔滨边贸经济的信息,故排除C项;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全国但与“同记”的成功并无关联,故排除D项。]
7.1928年,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斗争》中写道:“红军士兵大部分是由雇佣军队来的,但一到红军即变了性质。首先是红军废除了雇佣制,使士兵感觉不是为他人打仗,而是为自己、为人民打仗。红军至今没有什么正规的薪饷制,只发粮食、油盐柴菜钱和少数的零用钱。”这反映出,红军( )
A.重视政治教育 B.实现了战略转移的胜利
C.开展游击战争 D.捍卫了陕甘宁边区政权
A [根据材料“使士兵感觉不是为他人打仗,而是为自己、为人民打仗”可知,雇佣军出身的红军士兵思想发生了很大的转变,这是红军政治教育的结果,故选A项;B项是指长征胜利会师,与题意不符,排除;开展游击战争是战术上采用游击战,材料“使士兵感觉不是为他人打仗,而是为自己、为人民打仗”是在强调红军打仗的目的,C项与材料不符,排除;捍卫陕甘宁边区政权是指保卫陕甘宁边区,时间是在抗战时期,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
8.(2024·安徽六校高三入学测试)“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2020年11月10日,我国自主研制的“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坐底马里亚纳海沟,深度达到10 909米,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中国第一代潜水器于1986年问世,经过多年的持续奋斗,终于如愿以偿实现了万米深潜。这说明( )
A.中国成为首个潜入世界大洋中最深海沟的国家
B.中国大深度载人深潜技术达到了世界最高水平
C.深海研究以及探测技术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兴衰
D.当代科学技术发展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展示
D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我国自主研制的载人潜水器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实现了万米深潜,说明了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代科学技术发展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展示,故选D项。]
9.1721年,英国议会首次对行政高官进行质询。1783年,议会下院议长宣布,任何议员都有权向大臣或官员提出问题,被质询者可以答复,也可以拒绝答复。1835年,质询首次出现在英国议会下院的议事程序单上,并公布于众,被质询者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做出答复。从此,质询成为英国议会对内阁进行监督和问责的一项固定制度。这一制度( )
A.有利于英国政局长期稳定
B.使政府工作透明度有所降低
C.有利于推动政府改善工作
D.说明内阁是国家政策制定者
C [根据材料可知,质询时间由不固定到固定,由可拒绝回答到有问必答,这有利于规范政府的行为,监督政府的工作,推动政府改善工作,故选C项;质询制度是规范、监督政府行为的制度,与英国政局长期稳定无直接关联,排除A项;质询有利于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排除B项;内阁是国家政策制定者,但与材料“质询成为……固定制度”无关,排除D项。]
10.1848年,英国通过了《公共卫生法》。1855年,伦敦开始了下水道现代化工程。到19世纪60年代,欧洲各城市初步形成了自来水和地下排污系统。欧洲国家的这些举措( )
A.解决了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
B.摒弃了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C.适应了工业社会发展的需要
D.推动了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化
C [由材料“1848年,英国通过了《公共卫生法》。1855年,伦敦开始了下水道现代化工程”“初步形成了自来水和地下排污系统”可知,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城市环境问题逐步引起政府的重视,基于此欧洲国家采取措施加强城市公共工程修建,适应了工业社会发展的需要,故选C项;“解决了”表述过于绝对,排除A项;经济大危机爆发后欧洲国家摒弃了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排除B项;这一时期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阶级结构并未变化,排除D项。]
11.(2024·广西高三二模)巴黎和会期间,美国代表提出:“一个稳定的国联,或任何其他稳定的海洋法律和安全体系,需要两支同等强大的海军(其中一支为英国海军)……这将极大推动和平时期和战争时期一体适用的公海海洋法的确立。”这反映出美国( )
A.维护世界和平的理想 B.维护国际联盟的权威
C.弥合战胜国间的矛盾 D.争夺海洋霸权的企图
D [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企图建立一支与英国海军相媲美的本国海军,以争夺海洋霸权,维护本国海上利益,故选D项;美国的根本目的不在于维护世界和平,而是争夺海洋霸权,排除A项;巴黎和会召开于1919年,而国联建立于1920年,排除B项;美国的根本目的是争夺海洋霸权,不是弥合战胜国间的矛盾,并且巴黎和会没有解决战胜国间的矛盾,排除C项。]
12.“金唇”事件是一次影响深远的苏联针对美国使馆进行的窃听行动。“金唇”是一款“黑科技”窃听器,该设备不用电池,也不需要外来电流,使得反窃听设备不能捕捉到任何信号。1945年2月,“金唇”被嵌在一块木制的美国国徽中当作国礼送给了美国驻苏联大使馆,直到八年之后才被发现。该事件反映了( )
A.两极格局下的剑拔弩张
B.苏联科技创新领先世界
C.美苏情报战线对抗激烈
D.冷战开启具有历史渊源
D [由材料信息“1945年2月,‘金唇’被嵌在一块木制的美国国徽中当作国礼送给了美国驻苏联大使馆,直到八年之后才被发现”可知,在二战尚未结束的时候,苏联就已经对美国大使馆进行了监听,说明这个时候两国之间就已经产生了不信任,体现出冷战开启具有历史渊源,D项正确;1955年,华约组织成立,两极格局形成,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仅凭“‘金唇’是一款‘黑科技’窃听器,该设备不用电池,也不需要外来电流,使得反窃听设备不能捕捉到任何信号”并不能说明苏联科技创新领先世界,排除B项;材料中只有苏联对美国的情报渗透,没有美国对苏联情报渗透的信息,不能体现“对抗激烈”,排除C项。]
2 / 6专项限时集训(五) 文字材料选择题专练
文字材料选择题是高考最主要的选择题题型,侧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的史学认知能力,即通过某个历史事件、历史活动、历史现象或历史人物等知识点来揭示历史发展的规律,通过逻辑思维将相关的信息加以整合,得出符合所给标准的结论,主要考查获取历史结论以及理解、判断和认知的能力。
1.近年来,在章丘焦庄、桓台李寨、广饶五村等大汶口文化时期的墓葬中均有玉石制品出土,常见制品有镞、三角形器、环、璧等,大致可分为工具和装饰品两类,且多为贵族穿着和祭祀用器。学者研究认定其制品工序一般为:选材→成坯→琢制成形→局部加工(如穿孔等)。据此推知,该地区当时( )
A.区域联系趋于频繁
B.玉石文化已初步显现
C.阶级对立日益严重
D.手工业农业开始分离
2.汉宣帝时期大力推广官员“长任”制度,即官员(主要是郡国官员)有功抑或优异应升迁者,不轻易提调,而改予物质、精神之褒奖。如胶东相王成,“治有异等”,宣帝明诏褒奖,并增其俸禄为“中二千石”,赐爵关内侯;颍川太守黄霸,任八年,郡中大治,宣帝下诏称扬,“赐爵关内侯,黄金百斤,秩中二千石”。“长任”制度的推广( )
A.提高了基层社会的治理能力
B.导致了政治运行成本的激增
C.促进了地方政局的持续稳定
D.助力了豪强势力的不断坐大
3.(2024·安徽蚌埠三模)北宋为加强中央对地方州、县官僚的管理,在中央与州之间设置了“路”。路级官僚机构的办公署地或同置一处,或分殊它处,对州级长官也无直接的统领之权,州府上表奏事可越过路级直通朝廷。据此可知,宋代的“路”( )
A.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B.成为央地关系的障碍
C.不掌实权影响效率 D.增加了地方财政负担
4.针对传统儒学“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的三世说,龚自珍提出了“治世→衰世→乱世”的循环说,认为当时是处于“治世”和“乱世”之间的“衰世”,呈现的是“治世”的假象,这一观点得到了部分知识分子的认同。这说明当时( )
A.传统观念桎梏难以突破
B.社会忧患意识有所增强
C.经世致用学风蓬勃兴起
D.师夷长技思想已经孕育
5.(2024·山西名校高三联考)1845年,英国驻上海领事强迫地方官吏议定土地章程,并划定了英国人居留地,这就是“租界”的前身,其后美、法两国竞相效法。列强通过在居留地移植自身的行政系统和法律制度,逐步消解了中国政府的行政、司法干预权,吸引了大批鸦片贩子、投机商。这反映出,上海租界的形成( )
A.为列强提供了资本输出平台
B.是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产物
C.加剧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D.推动了中国基层治理近代化
6.1907年,哈尔滨“同记”创业之初就采取前店后厂的模式:前边卖什么,后边就加工什么;前边什么好卖,后边就加工什么。这种模式使“同记”的生意越做越大,到1928年其下辖的企业有10余家,是当地最大的商工联合企业。据此可知,哈尔滨“同记”的成功主要在于( )
A.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
B.注重创新商业经营方式
C.哈尔滨边贸经济较活跃
D.南京国民政府统一全国
7.1928年,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斗争》中写道:“红军士兵大部分是由雇佣军队来的,但一到红军即变了性质。首先是红军废除了雇佣制,使士兵感觉不是为他人打仗,而是为自己、为人民打仗。红军至今没有什么正规的薪饷制,只发粮食、油盐柴菜钱和少数的零用钱。”这反映出,红军( )
A.重视政治教育 B.实现了战略转移的胜利
C.开展游击战争 D.捍卫了陕甘宁边区政权
8.(2024·安徽六校高三入学测试)“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2020年11月10日,我国自主研制的“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坐底马里亚纳海沟,深度达到10 909米,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中国第一代潜水器于1986年问世,经过多年的持续奋斗,终于如愿以偿实现了万米深潜。这说明( )
A.中国成为首个潜入世界大洋中最深海沟的国家
B.中国大深度载人深潜技术达到了世界最高水平
C.深海研究以及探测技术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兴衰
D.当代科学技术发展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展示
9.1721年,英国议会首次对行政高官进行质询。1783年,议会下院议长宣布,任何议员都有权向大臣或官员提出问题,被质询者可以答复,也可以拒绝答复。1835年,质询首次出现在英国议会下院的议事程序单上,并公布于众,被质询者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做出答复。从此,质询成为英国议会对内阁进行监督和问责的一项固定制度。这一制度( )
A.有利于英国政局长期稳定
B.使政府工作透明度有所降低
C.有利于推动政府改善工作
D.说明内阁是国家政策制定者
10.1848年,英国通过了《公共卫生法》。1855年,伦敦开始了下水道现代化工程。到19世纪60年代,欧洲各城市初步形成了自来水和地下排污系统。欧洲国家的这些举措( )
A.解决了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
B.摒弃了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C.适应了工业社会发展的需要
D.推动了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化
11.(2024·广西高三二模)巴黎和会期间,美国代表提出:“一个稳定的国联,或任何其他稳定的海洋法律和安全体系,需要两支同等强大的海军(其中一支为英国海军)……这将极大推动和平时期和战争时期一体适用的公海海洋法的确立。”这反映出美国( )
A.维护世界和平的理想 B.维护国际联盟的权威
C.弥合战胜国间的矛盾 D.争夺海洋霸权的企图
12.“金唇”事件是一次影响深远的苏联针对美国使馆进行的窃听行动。“金唇”是一款“黑科技”窃听器,该设备不用电池,也不需要外来电流,使得反窃听设备不能捕捉到任何信号。1945年2月,“金唇”被嵌在一块木制的美国国徽中当作国礼送给了美国驻苏联大使馆,直到八年之后才被发现。该事件反映了( )
A.两极格局下的剑拔弩张
B.苏联科技创新领先世界
C.美苏情报战线对抗激烈
D.冷战开启具有历史渊源
1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