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难忘九一八》练习
一、选择题
1.你认为九一八事变纪念馆应该建立在下列哪座城市最合适( )
A.北京 B.上海 C.沈阳 D.南京
2.从1995年开始,沈阳市每年都会在某日的夜晚鸣响防空警报,以示不忘国耻。这一做法在海内外引起强烈反响。那么这一做法所特选的日子应是( )
A.1月1日 B.7月7日 C.8月13 日 D.9月18日
3.如果你来编写课本剧《西安事变》,代表中共出席谈判的人物是( )
A.周恩来 B.张学良 C.蒋介石 D.毛泽东
4.关于九一八事变,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是由中国军队炸毁一段铁路路轨而挑起的
B.蒋介石命令中国军队英勇抵抗
C.导致东北三省全部沦陷,变成日本的殖民地
D. 发生在1937年
5.中国局部抗战开始于( )
A.西安事变 B.九一八事变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6.“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漫山遍野的大豆高粱。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我的台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歌曲《松花江上》产生的历史背景是( )
A.九一八事变 B. 一二八事变 C.七七事变 D. 八一三事变
7. 西安事变能够和平解决的根本原因是( )
A.张、杨的爱国热忱 B.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C.中国共产党的努力 D. 蒋介石态度的转变
8.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三省很快沦陷的主要原因是( )
A.东北军战斗力低下 B.日本侵华蓄谋已久
C.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 D.溥仪出任伪满洲国执政
9. 标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事件是( )
A.九一八事变爆发 B.华北事变出现
C.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D.七七事变爆发
10.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主要是为了( )
A.要求蒋介石停止内战 B.要求蒋介石联共抗日
C.与中国共产党友好相处 D.打回东北去
11. “九一八”事变后,导致东北迅速沦亡的最主要原因是( )
A.日军的突然袭击 B.东北军作战不利
C.敌我力量悬殊 D.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
12.西安事变得以和平解决的关键是( )
A.国民党内亲日派企图置蒋介石于死地
B.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
C.抗日救亡运动的推动
D.中国共产党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所作的努力
二、简答题
13.简述西安事变的结果怎样?
材料分析
14.阅读下列材料:
沈阳日军行动,可作地方事件望力避冲突,以免事态扩大。一切对日交涉,听候中央处理可也。 ——蒋中正
请回答:
这份电文是蒋介石下达给谁的?
电文中所说的“沈阳日军行动”指的是什么事件?
这份电文产生了什么后果?
(4)你对蒋介石的这份电文有何感想?说说看。
材料分析:
“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漫山遍野的大豆高粱。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我的台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体那无尽的宝藏,……爹娘啊,爹娘啊,什么时候才能欢聚在一堂?!
——歌曲《松花江上》请回答:
(1)使得东北人民“脱离了我的家乡,抛体那无尽的宝藏”的历史事件是什么?这件事发生在哪一年?
(2)请写出使东北迅速沦陷的原因?
(3)歌曲唱出了东北人民怎样的思想感情?
《难忘九一八》答案
一、选择题
1.C
2.A
3.B
4.C
5.B
6.A 解析:本题讲述的是1931年九一八事变东三省在日本蓄意挑起的柳条湖事件后发生的侵略事变。
7.B
8.C
9.C
10.B 解析:由于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导致了东三省的快速沦陷。张学良、杨虎城认识到这种做法是不对的,大敌当前应该共同抗击侵略者。所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了西安事变。要求蒋介石联共抗日。
11.D 解析:九一八事变后共产党人要求国民党联共抗日。但是遭到了蒋介石的拒绝。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导致了东三省的沦陷。
12.D
二、简答题
13.简述西安事变的结果怎样?
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张学良释放了蒋介石,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
三、材料分析
14.材料分析
(1)张学良。
(2)九一八事变。
(3)不抵抗政策,导致东北三省沦亡。
(4)面对日军的侵略行径,蒋介石从其阶级利益出发采取了不抵抗政策,助长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导致东北三省沦亡,加剧了民族危机;成为中华民族的罪人。
15.材料分析
(1)九一八事变 1931年 。
(2)蒋介石实行不抵抗政策 。
(3)歌曲唱出了九一八事变后年,东北人民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悲痛,也唱出了全国人民对日寇野蛮侵占我国东北的愤懑。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3 页 (共 4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难忘九一八》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掌握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认识其历史作用。通过探讨东北迅速沦亡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利用视频、图片、文字资料等各种历史资料培养学生的历史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九一八事变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培养学生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民族自尊心和历史责任感。
【教学重点】
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
【教学难点】
分析西安事变的性质及其和平解决的历史影响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交流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视频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1、激趣导入
每年的9月18日,全国各地都能听见鸣响警报的声音,这是在告戒人们国耻不能忘,向我们诉说着那场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深重灾难的历史,这就是我们今天的课堂主题── 难忘九一八
二、新课学习
(1)九一八事变的爆发
教师:“九月十八日”,是中国人的国耻日。每一个中国人都不应该忘记,日本帝国主义曾经对中国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关于“九一八事变”,我想,同学们应该弄清楚以下几个问题:
教师:九一八事变发生在哪一年
学生:1931年9月18日
教师:具体地点发生在哪里
学生:沈阳柳条湖
教师:日本以什么借口侵略我国?
学生:柳条湖事件(日本侵略军预谋地制造了柳条湖事件,却反诬中国军队破坏铁路。)
教师:目侵略我国的目的是什么?
学生:占领沈阳乃至全东北
教师:侵略我国的经过是怎样的?
学生:日军进攻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
教师:九一八事变的结果怎样?
学生:只有四个多月,东北三省全部沦亡
教师:九一八事变有什么影响?
学生: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多媒体展示)
多媒体展示日本在我国所犯下的罪行及华北的地图。
教师:日本为什么要发动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
学生: 日本大陆政策内容: 吞并台湾-吞并朝鲜-吞并中国东北和蒙古-吞并中国-称霸亚洲-称霸世界。是日本的既定国策。
学生:1929年爆发的世界经济危机沉重打击日本,日本政府急于通过发动侵略战争,以摆脱危机。
学生:国民党竭力围剿南方工农红军,无遐北顾,让日本有机可乘。
思考:日本侵略军侵略中国东北,为什么先制造柳条湖事件?
学生:占领中国东北,进而独霸中国,是日本蓄谋已久的国策。为了给侵略战争制造借口,欺骗世界舆论,日本精心策划了柳条湖事件。另外,柳条湖距离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和东北重镇沈阳很近,便于日军在军事上迅速对这两个战略要地进行攻击。
教师:面对日军的暴行,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东北人民和中国共产党又是什么态度?
教师:1931年8月16日,蒋介石密电张学良:“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吾兄万勿一时之愤,置国家民族不顾。”——《文史资料选辑》
教师:九一八事变后,又电令东北军:“即使勒令缴械,占入营房,均可听自便。”——《革命文献》
教师:蒋介石采取不抵抗政策。
教师:蒋介石在九一八事变中采取了不抵抗政策,是否其他社会阶层也在坐以待毙呢?
学生: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将士组成的抗日义勇军。
学生:中国共产党派遣杨靖宇等在东北组织游击队。
教师: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组织起抗日义勇军,抵抗日军的侵略。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义勇军是东北人民在国破家亡情况下自发组织的抗日武装的总称,组织名目不一,没有统一的领导。原东北军爱国将领马占山组织的“黑龙江省民众抗日救国义勇军”是其中著名的一支。嫩江大桥之战就是在马占山将军指挥下进行的。他的军队被称颂为“孤军御寇,忠勇堪称,为民族争光。”(多媒体展示)
多媒体展示抗日英雄的图片。
讨论:蒋介石为什么采取不抵抗政策?
学生:日本国力大大强于中国,抗日必亡
学生:认为共产党威胁更大
学生:攘外必先安内
学生:寄希望于国联
学生:让出局部保全局
多媒体展示中华民族的危机
教师:只有四个多月时间,东北三省100多万平方公里的锦绣河山沦陷。(多媒体展示)
教师:1932年3月1日,日本扶植的满洲国正式成立。溥仪担任国家元首,首都定在新京(现在的长春)。 (多媒体展示1932年,日本扶植溥仪做傀儡,建立伪满洲国图片。)
教师:虽然东北抗日英雄与日军展开了殊死搏斗,但正是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使东北三省在不到四个月的时间内沦陷了。东北三省沦陷后,日本侵略者扶持末代皇帝溥仪,粉墨登场,成立了伪滿洲国,建立了傀儡政权。然而,侵略东北只是日本的一小步,接着,他们又把侵略的魔爪伸向了华北五省,企图将华北五省变为第二个伪伪满洲国。平津危急、华北危急!(多媒体展示地图――华北危急。)同学们都知道保家卫国是军人的天职。当时,中国的军队主要有二股力量:一股是国民政府领导下的正规军,人数多,装备精良,力量比较强大;另一股是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人数少,装备差,力量较弱。可是在国家危难、民族危急存忘的时候,国共两党的态度却截然相反。(在这民族危急存亡的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提出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的号召。可是蒋介石却仍然执行”攘外必先安内”的错误做法。)(多媒体展示,加深学生印象。)就在这时发生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2)西安事变
教师:结合文章内容找出西安事变的重点内容。
学生:西安事变的时间是1936年12月12日
学生:西安事变的地点是西安
学生:西安事变的发起人是张学良、杨虎城。
学生:西安事变的目的是逼蒋抗日。
学生:西安事变的直接原因是蒋介石不同意合作抗日。
学生:西安事变的根本原因是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教师:西安事变:张学良、杨虎城为了逼蒋抗日,扣押了蒋介石,实行“兵谏”并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这就是震惊中外的 西安事变。
教师: 张学良和杨虎城是蒋介石的部下,为什么会“以下犯上”,扣押蒋介石呢?(西安事变白发的原因)
学生:日军侵略华北,中华民族危急严重是根本原因。
学生: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感召了张学良、杨虎城。
学生:张学良、杨虎城的爱国心是西安事变爆发的个人因素。
学生:蒋介石一意孤行、坚持围剿红军是西安事变爆发的直接原因。
教师:杨虎城将军,在西安事变发生后被迫“出国考察”,全国抗战爆发,杨虎城多次发表通电,表示愿意回国参加抗日,均遭到蒋介石的严词拒绝,后来,在杨虎城的一再要求下,国民党把杨虎城诱骗到江西南昌囚禁,在全国大陆即将解放前夕于重庆戴公祠将其杀害。西安事变后,张学良在蒋介石的强烈要求下,亲自护送蒋介石回到南京,随后被软禁,在全国大陆解放前夕被绑到台湾,于2001年在美国史特劳比医院病逝,享年101岁。这是当时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发给张学良先生亲属的唁电。老师想请一位同学代表全班同学朗读这封唁电,以表达我们对张学良先生的缅怀之情。
教师:西安事变爆发后的复杂形势。日本企图挑拨,美国担支持和平解决,各怀鬼胎,请结合下面材料分析一下。
教师:赴东京的记者:西安事变发生后日本外务、陆军、海军三省会商对西安事变的对策。陆军省企图趁西安事变的“好机会”,“力求其实现”吞并华北、扶植内蒙古傀儡政权进而灭亡中国的既定政策,与此同时,日本还作出了武力干涉的准备。日海军省发布绝密令给第三舰队参谋长和所有在中国的海军军事部门,令他们处于戒备状态,随时准备应变,日本国内部分舰队、舰空队和三个大队的特别陆战队也进入临战状态,随时准备“应变”;并向上海、汉口增派海军陆战队。在积极准备干涉的同时,竭力“指导”中国扩大内战。日本陆军方面首先指责张学良为“叛徒”,并借机打探情报。更愿与南京国民政府合作“反共”,共同“讨伐”张、杨。日本主张什么?目的是什么?
学生:日本企图挑拨亲日派扩大内战,以便扩大侵略中国。(多媒体展示)
教师:赴华盛顿的记者:英美为营救蒋介石而积极奔走,英国人端纳与宋子文、宋庆龄密切合作,并亲自传达宋夫人旨意,让蒋介石联共抗日,只是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只要蒋先生答应这个条件,张杨两将军还要竭诚拥护你做领袖。”并且说:这个主张“也是全中国人民的迫切要求,而且许多西洋人(指英美)也赞成。”美国主张是什么?目的是什么?
学生:美英:担心亲日派乘机掌权,日本扩大侵华,排挤美英的在华势力所以支持放蒋。(多媒体展示)
教师:亲日派掌握实权的亲日派何应钦主张“讨伐”张学良,企图置蒋介石于死地,取而代之。亲美英派亲美英派宋美龄等竭力主张和平解决。那中国共产党的主张是什么?
学生:主张用和平方式解决西安事变引起的问题,反对新的内战。
讨论:在十年内战中,蒋介石杀害了成千上万的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西安事变捉住了蒋介石,中国共产党不仅主张不杀他,反而主张和平解决,释放他。说说这是为什么?
教师:西安事变后,西安局势极为动荡。处死蒋介石,中国就有可能陷于纷争四起、群雄割据的局面。而内战一起,必使日本有机可乘,从而利于进一步侵略中国。在此背景下,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不计宿怨,提出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释放蒋介石的主张,有力地推动了国民党向停止内战、联共抗日方向转变。
思考:西安事变的结果怎样?
学生: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张学良释放了蒋介石,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多媒体展示)
结合“美国记者史沫特莱谈到西安事变结束时的局势发表评论说:“……西安事变是一次全国性的胜利,一个统一的中国终于在渐渐诞生。””思考: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意义?
学生: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多媒体展示)
三、课堂总结
九一八事变发生85年了,可是日本军国主义分子根本不检讨自己当年的罪行,反而频频做出伤害中国人民感情的事。例如:日本前任首相小泉纯一郎曾经多次参拜靖国神社;日本右翼势力随意篡改历史教科书,甚至质疑南京大屠杀的真实性等等。这一切,都在警示我们,要提防日本军国主义的复活。有位伟人说的好,“忘记历史就等于背叛”。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我们更要勿忘国耻,以史为签。悲壮的历史留下永久的烙印,历史不能忘却也不容篡改!勿忘国耻,自强不息,振兴中华!
四、课堂练习
1九一八事变发生在(C )
A.1929年
B.1930年
C.1931年
D.1932年
2.在中华民族的生死关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什么主张?( C )
A.开展游击战争
B.局部抗战
C.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五、作业布置
1.背诵本课知识点
2.做练习册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难忘九一八》在课堂中创设恰当的问题可以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如:谈谈对九一八事变的感想,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第14课 难忘九一八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6 页 (共 6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共39张PPT)
人教新课标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4课
难忘九一八
每年的9月18日,全国各地都能听见鸣响警报的声音,这是在告戒人们国耻不能忘,向我们诉说着那场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深重灾难的历史,这就是我们今天的课堂主题── 难忘九一八
导入
时间: 1931年9月18日
地点:沈阳柳条湖
借口:柳条湖事件(日本侵略军预谋地制造了柳条湖事件,却反诬中国军队破坏铁路。)
经过:日军进攻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
目的:占领沈阳乃至全东北
结果:只有四个多月,东北三省全部沦亡
影响: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
一、九一八事变的爆发
新授
活埋中国人的万人坑
刺杀幼童后,待焚
日军虐杀中国平民
日军大屠杀
日军残杀东北义勇军
731部队拿活人做实验
新授
思考
日本为什么要发动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
新授
日本大陆政策内容: 吞并台湾-吞并朝鲜-吞并中国东北和蒙古-吞并中国-称霸亚洲-称霸世界。
2. 1929年爆发的世界经济危机沉重打击日本,日本政府急于通过发动侵略战争,以摆脱危机。
3. 国民党竭力围剿南方工农红军,无遐北顾。
既定国策
摆脱危机
有机可乘
新授
思考:日本侵略军侵略中国东北,为什么先制造柳条湖事件?
北大营
柳条湖
九一八事变
沈
阳
占领中国东北,进而独霸中国,是日本蓄谋已久的国策。为了给侵略战争制造借口,欺骗世界舆论,日本精心策划了柳条湖事件。另外,柳条湖距离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和东北重镇沈阳很近,便于日军在军事上迅速对这两个战略要地进行攻击。
新授
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
1931年8月16日,蒋介石密电张学良:“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吾兄万勿一时之愤,置国家民族不顾。”
——《文史资料选辑》
事变后:
事变前:
九一八事变后,又电令东北军:“即使勒令缴
械,占入营房,均可听自便。”
——《革命文献》
新授
面对日军的暴行,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是什么态度?
国民党:蒋介石采取不抵抗政策
新授
蒋介石在九一八事变中采取了不抵抗政策,是否其他社会阶层也在坐以待毙呢?
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将士组成的抗日义勇军
中国共产党派遣杨靖宇等在东北组织游击队
东北抗日联军
中国人民局部抗战开始
新授
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组织起抗日义勇军,抵抗日军的侵略。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义勇军是东北人民在国破家亡情况下自发组织的抗日武装的总称,组织名目不一,没有统一的领导。原东北军爱国将领马占山组织的“黑龙江省民众抗日救国义勇军”是其中著名的一支。嫩江大桥之战就是在马占山将军指挥下进行的。他的军队被称颂为“孤军御寇,忠勇堪称,为民族争光。”
新授
李 兆 麟
周 保 中
赵 尚 志
东北抗日联军著名将领
新授
通化市靖宇烈士
陵园内杨靖宇将
军塑像
新授
讨论:蒋介石为什么采取不抵抗政策?
2.认为共产党威胁更大
1.日本国力大大强于中国,抗日必亡
4.寄希望于国联
3.攘外必先安内
5.让出局部保全局
新授
整个中华民族危机!
新授
东三省沦亡
新授
华北危急!!!
新授
1932年3月1日,日本扶植的满洲国正式成立。溥仪担任国家元首,首都定在新京(现在的长春)。
新授
沈阳
1932年,日本扶植溥仪做傀儡,建立伪满洲国。
长春
新授
二、西安事变(1936年12月12日)
时间:1936年12月12日
地点:西安
人物:张学良、杨虎城。
目的:逼蒋抗日。
原因:直接原因:蒋介石不同意合作抗日。
根本原因: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新授
西安事变:张学良、杨虎城为了逼蒋抗日,扣押了蒋介石,实行“兵谏”并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这就是震惊中外的 西安事变。
张学良
杨虎城
新授
张学良和杨虎城是蒋介石的部下,为什么会“以下犯上”,扣押蒋介石呢?
(西安事变白发的原因)
讨论
新授
1.日军侵略华北,中华民族危急严重是根本原因。
2.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感召了张学良、杨虎城。
3.张学良、杨虎城的爱国心是西安事变爆发的个人因素。
4.蒋介石一意孤行、坚持围剿红军是西安事变爆发的直接原因。
新授
在西安事变发生后被迫“出国考察”,全国抗战爆发,杨虎城多次发表通电,表示愿意回国参加抗日,均遭到蒋介石的严词拒绝,后来,在杨虎城的一再要求下,国民党把杨虎城诱骗到江西南昌囚禁,在全国大陆即将解放前夕于重庆戴公祠将其杀害。
杨虎城
新授
西安事变后,张学良在蒋介石的强烈要求下,亲自护送蒋介石回到南京,随后被软禁,在全国大陆解放前夕被绑到台湾,于2001年在美国史特劳比医院病逝,享年101岁。
张学良
新授
张学良先生亲属:
惊悉张学良先生逝世,十分悲痛。我谨代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表示深切哀悼!
张学良先生是伟大的爱国者。65年前,在民族危亡的紧急关头,张学良将军和杨虎城将军以爱国的赤诚之心,秉持抗日救亡的民族大义,毅然发动西安事变,联共抗日,为结束10年内战、促成第二次国共合作、实行全民族抗战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堪称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此后,张学良先生虽长期遭受不公正待遇,却始终淡泊荣利,晚年仍心系海峡两岸和平统一大业,企盼民族振兴和国家强盛。张学良先生的卓越功勋和爱国风范,彪炳青史,为世人景仰。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永远怀念张学良先生。
张学良先生千古!
赴日本的记者报道:西安事变发生后日本外务、陆军、海军三省会商对西安事变的对策。
陆军省企图趁西安事变的“好机会”,“力求其实现”吞并华北、扶植内蒙古傀儡政权进而灭亡中国的既定政策,与此同时,日本还作出了武力干涉的准备。
日海军省发布绝密令给第三舰队参谋长和所有在中国的海军军事部门,令他们处于戒备状态,随时准备应变,日本国内部分舰队、舰空队和三个大队的特别陆战队也进入临战状态,随时准备“应变”;并向上海、汉口增派海军陆战队。在积极准备干涉的同时,竭力“指导”中国扩大内战。
新授
西安事变爆发后的复杂形势
日本
日本:企图挑拨亲日派扩大内战,
以便扩大侵略中国。
日本陆军方面首先指责张学良为“叛徒”,并借机打探情报。更愿与南京国民政府合作“反共”,共同“讨伐”张、杨。
日本的态度是什么?并思考为什么?
赴华盛顿的记者报道:英美为营救蒋介石而积极奔走,英国人端纳与宋子文、宋庆龄密切合作,并亲自传达宋夫人旨意,让蒋介石联共抗日,“只是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只要蒋先生答应这个条件,张杨两将军还要竭诚拥护你做领袖。”并且说:这个主张“也是全中国人民的迫切要求,而且许多西洋人(指英美)也赞成。”
美英:担心亲日派乘机掌权,日本扩大侵华,
排挤美英的在华势力,所以支持和平解决。
新授
西安事变爆发后的复杂形势
英美
英美的态度是什么?并思考为什么?
企图挑拨亲日派扩大内战,以便扩大侵略中国。
担心亲日派乘机掌权,日本扩大侵华,排挤美英的在华势力,支持和平解决。
掌握实权的亲日派何应钦主张“讨伐”张学良,企图置蒋介石于死地,取而代之。
亲美英派宋美龄等竭力主张和平解决。
日本
美英
亲日派
亲英美派
西安事变爆发后的复杂形势
新授
中国共产党的态度是什么?
主张用和平方式解决西安事变引起的问题,反对新的内战。
讨论:在十年内战中,蒋介石杀害了成千上万的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西安事变捉住了蒋介石,中国共产党不仅主张不杀他,反而主张和平解决,释放他。说说这是为什么?
如果杀掉蒋介石,当时中国会……
蒋介石的军事实力很强,共产党不敢杀他。
新授
西安事变后,西安局势极为动荡。处死蒋介石,中国就有可能陷于纷争四起、群雄割据的局面。而内战一起,必使日本有机可乘,从而利于进一步侵略中国。在此背景下,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不计宿怨,提出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释放蒋介石的主张,有力地推动了国民党向停止内战、联共抗日方向转变。
新授
思考:西安事变的结果怎样?
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张学良释放了蒋介石,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
新授
美国记者史沫特莱谈到西安事变结束时的局势发表评论说:“……西安事变是一次全国性的胜利,一个统一的中国终于在渐渐诞生。”
思考: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意义
重要意义: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秦邦宪、叶剑英、周恩来
新授
九一八事变发生85年了,可是日本军国主义分子根本不检讨自己当年的罪行,反而频频做出伤害中国人民感情的事。例如:日本前任首相小泉纯一郎曾经多次参拜靖国神社;日本右翼势力随意篡改历史教科书,甚至质疑南京大屠杀的真实性等等。这一切,都在警示我们,要提防日本军国主义的复活。有位伟人说的好,“忘记历史就等于背叛”。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我们更要勿忘国耻,以史为签。
悲壮的历史留下永久的烙印,历史不能忘却也不容篡改!勿忘国耻,自强不息,振兴中华!
总结
1九一八事变发生在( )
A.1929年
B.1930年
C.1931年
D.1932年
C
练习
2.在中华民族的生死关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什么主张?( )
A.开展游击战争
B.局部抗战
C.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C
练习
作业
1.背诵本课知识点
2.做练习册
第14课 难忘九一八
九一八事变
(1931年9月18日)
西安事变
(1936年12月12日)
蒋介石实行不抵抗政策
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
(和平解决)
十年内战基本结束,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中日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