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笔记:同步精讲】文本对应练26 语言家园·语言积累与梳理(含答案)高中语文(必修 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学霸笔记:同步精讲】文本对应练26 语言家园·语言积累与梳理(含答案)高中语文(必修 上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1.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06 15:10:45

文档简介

文本对应练(二十六) 语言家园·语言积累与梳理
1.成语中的某些语素直到今天仍保留着古代含义。下列成语中加点的字与文言语句中加点的字,含义不同的一项是(3分)(  )
A.假公济私——善假于物也
B.欲盖弥彰——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C.盛气凌人——凌万顷之茫然
D.负荆请罪——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2.请指出下列成语中加点字的意思。(20分)
(1)三坟五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竹报平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丧考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伯仲之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造福桑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六合之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司空见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寅吃卯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退避三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半夜三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成语与歇后语有着奇妙的对应关系。写出与下面歇后语意思相同或相近的成语。(8分)
示例:关公面前耍大刀、孔夫子门前卖“三字经”——班门弄斧
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分道扬镳
(1)鸡蛋里挑骨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三天打鱼,两天晒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打开天窗说亮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针尖儿对麦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人心不足蛇吞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捡了芝麻,丢了西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拆东墙补西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偷鸡不成蚀把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以前有种《魔鬼辞典》,是对词语的“另类”诠释,现实日新月异,语言也日益更新。成语“新解”便是如此。
杯水车薪:指有些人的工作,每天办公室喝喝茶,月底可以拿到能买一辆车的工资。
度日如年:指个别公务员的日子,非常好过,每天像过年一样。
知书达礼:仅知道书本知识是不够的,还要学会送礼。
请谈谈你对成语新解现象的看法。(不超过100字)(5分)
5.“涉”在文言文中有下列义项:①进入,到;②渡水;③经历;④学习,阅览;⑤步行渡水。
请在下列横线上填出相应的序号,看看该词由本义到引申义演变的特点。(5分)
→→→→
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基本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凌万顷之茫然
B.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C.暮去朝来颜色故
D.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已在括号内作了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
①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看见的地方很远)
②苏子愀然(容色改变的样子)
③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全面学习)
④戊申晦(农历每月第一天)
⑤无以至千里(没有用来……的,无从)
⑥其远古刻尽漫失(模糊或缺失)
⑦击空明兮溯流光(月光下的清波)
⑧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大的方面遗忘)
A.②③④⑤⑦     B.②③⑤⑥⑦
C.①③⑤⑦⑧ D.③④⑥⑦⑧
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3分)
宪宗立,转膳部员外郎、兼侍御史知杂事。出为唐州刺史。节度使于頔闻其名,既谒见,群危言激切,頔甚悦,奏留充山南东道节度副使、检校兵部郎中、兼御史中丞,赐紫金鱼袋。宰相武元衡、李吉甫皆爱重之,召入为吏部郎中。元衡辅政,举群代己为中丞。群奏刑部郎中吕温、羊士谔为御史,吉甫以羊、吕险躁,持之数日不下,群等怒怨吉甫。
群性狠戾,颇复恩雠,临事不顾生死。是时征入,云欲大用,人皆惧骇,闻其卒方安。
(节选自《旧唐书·窦群传》,有删改)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吉甫以羊、吕险躁   险躁:轻薄浮躁
B.群等怒怨吉甫 怒怨:怨恨
C.群性狠戾,颇复恩雠 恩雠:恩泽和仇恨
D.临事不顾生死 生死:死的危险
9.文中画波浪线的“安全事故”,有人说不合逻辑,有人说可以使用。你的看法是什么?请简要说明理由。(3分)
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对近期发生的多起水上交通安全事故和险情进行了通报。此次通报包括施工船事故、触损(撞桥)事故、油船事故险情三大类,共涉及8起具有代表性的事故和险情。结合此次通报,部海事局要求各级海事部门清醒认识当前水上交通安全形势,认真吸取教训,采取切实有效措施预防类似事故、险情再次发生。
10.文中画波浪线“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中的“一本正经”和“胡说八道”是一组反义词,运用在这里却非常和谐。请结合文本阐释理由。(5分)
近年在舆论场上“贩卖焦虑”,似乎成了很多人尤其是自媒体人的套路,这样做不仅能引起外界关注,还能收获大量流量和广告收入。“贩卖焦虑”的一大秘诀就是“生造概念”,而且是“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与现实问题结合并制作大量噱头。“车厘子自由”就是一个硬造出来的概念,并不是非要吃车厘子才能证明自己的消费格调,一些人不吃车厘子仅仅是不喜欢吃罢了。这本来就是个体选择的问题,非要把它纳入一种消费观念的叙述中,显得十分荒唐。
11.日常生活中,有一些俗语针对同一件事或同一种做法时既可以从正面来说,也可以从反面来说。语段中的“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就是这样的表述。请你从以下三句俗语中任选一句,写出它的正反两层意思。(4分)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是一句富有勇气和决心的俗语。它体现了一种勇敢无畏、不惧艰难险阻,即便知道前方存在巨大困难或风险,仍然坚定地选择前行、挑战的精神品质。同时,它还有另一层意思,那就是有时这种行为也可能反映出一种过度的自信或莽撞。虽然勇敢前行值得敬佩,但如果没有足够的准备和考量,只是一味地不顾危险而行动,可能会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损失。这也提醒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要保持理性和冷静,权衡利弊,不能盲目行动。
细节决定成败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12.从括号内选出恰当的词语填到下列各句横线上,并简要说明理由。(6分)
中国传统音乐包括民间音乐、宗教音乐、文人音乐、宫廷音乐等类别,其中文人音乐的代表主要就是古琴艺术。但随着传统文人阶层在中国的消失,古琴艺术逐渐________(边缘化/私人化),甚至被社会遗忘。直到2003年,中国的古琴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这种过去对文化有着深刻影响的艺术形式,才重新________(获得/焕发)了生机。古琴音量小,很多人认为这是它的一个缺点。但我认为这恰恰是它的一个特点。正因为古琴音量小,使得它成为直接和你的心进行交流的乐器,是最个人化的乐器。我国古代就有“琴者,心也”“琴者,禁也”的说法。“琴者,心也”即弹琴是为了和自己的心灵对话,与大自然交流,与三五“知音”互相欣赏;“琴者,禁也”即弹琴是为了________(制约/约束)自己,也说明在古人心目中,琴不仅是一件乐器,也是________(放松身心/修身养性)的工具。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参照示例,对下面句子中的用词进行点评。(8分)
示例: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选自朱自清《荷塘月色》)
点评:“泻”字紧扣“月光如流水一般”这个比喻,写月光照耀,一泻无余的景象,再加上“静静地”这个修饰语,就准确地写出了月光既像流水一般倾泻,但又绝无声响的幽静。
(1)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选自宗璞《紫藤萝瀑布》)
点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选自朱自清《背影》)
点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儿雪。
(选自老舍《济南的冬天》)
点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当夜幕降临的时候,整个城市都是繁弦急管,都是红灯绿酒。而我们在寂静里,在黑暗里,我们在不被了解的孤独里。
(选自张晓风《行道树》)
点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7分)
绍兴到西兴本有汽油船。我因急于来杭,又因年来逐逐于火车轮船之中,也想“回到”航船里,领略先代生活的异样的趣味;所以不顾亲戚们的坚留和劝说(他们说航船里是很苦的),毅然决然的于下午六时左右下了船。有了“物质文明”的汽油船,却又有“精神文明”的航船,使我们徘徊其间,左右顾而乐之,真是二十世纪中国人的幸福了!
航船中的乘客大都是小商人,两个军弁是例外。满船没有一个士大夫,我区区或者可充个数儿,——因为我曾读过几年书,又忝为大夫之后——但也是例外之例外!真的,那班士大夫到哪里去了呢?这不消说得,都到了轮船里去了!士大夫虽也擎着大旗拥护精神文明,但千虑不免一失,竟为那物质文明的孙儿,满身洋油气的小顽意儿骗得定定的,忍心害理的撇了那老相好。于是航船虽然照常行驶,而光彩已减少许多!这确是一件可以慨叹的事;而“国粹将亡”的呼声,似也不是徒然的了。呜呼,是谁之咎欤?
(节选自朱自清《航船中的文明》)
(1)下列句子中的“徘徊”和文中加点的“徘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我徘徊在清冷的月光下寻觅桂树散发出来的丝缕清香。
B.徘徊者变成同意者,反对者变成徘徊者。
C.西看看夕阳,东望望山影,我徘徊而不忍去。
D.这个厂每月的产值一直在三百万徘徊。
(2)词语在语境中会带有特定的感彩,请以“孙儿”“老相好”两词为例进行分析。(4分)
6/6文本对应练(二十六)
1.C [A项,“假”均意为“借助”。B项,“彰”均意为“清楚、明显”。C项,“凌”意思分别是:欺侮/越过。D项,“负”均意为“背”。故选C。]
2.(1)三坟指伏羲、神农、黄帝之书,五典指少昊、颛顼、高辛、唐尧、虞舜之书。一般认为,三坟五典指传说中我国最古老的文献典籍。(2)竹,竹简。竹报,旧时家信的别称。(3)考,父亲;妣,母亲。考妣特指已故的父亲和母亲。(4)兄弟排行次序,伯是老大,仲是老二。(5)桑树和梓树,古代住宅旁常栽的树木。用以比喻故乡。(6)六合指天地和东西南北四方,泛指天下或宇宙。(7)司空指古代官名,掌管工程一类的官。(8)寅、卯,属于十二地支,干支纪年法的地支次序。(9)舍,一舍三十里。(10)三更,古时一夜为五更,三更是夜晚11点到次日凌晨1点。
3.(1)吹毛求疵 (2)一曝十寒 (3)开诚布公 (4)针锋相对 (5)贪得无厌 (6)舍本逐末 (7)捉襟见肘 (8)弄巧成拙
4.这类新解讽刺的都是丑恶的社会现象,且语言幽默,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可以起到警示作用。自然,也可以否定。这种现象是对语言的一种污染,不规范的语言表达形式也会给正处于语言学习阶段的中学生带来不良影响,等等。(言之成理即可,学会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还要注意逻辑严密和层次清楚)
5.→→→→
6.D [A项,“茫然”旷远的样子;今义指完全不知道的样子;失意的样子。B项,“众人”一般人;今义指大家,许多人。C项,“颜色”面貌,容貌;今义指由物体发射、反射或透过的光波通过视觉所产生的印象。D项,“须臾”的意思与现代汉语基本相同,指极短的时间。]
7.B [①“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意思是“手臂并没有加长,可是远处的人也能看见”,“见者远”的意思是“远处的人也能看见”。④“戊申晦”的“晦”应是指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农历每月第一天”指“朔”。⑧“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意思是“小的方面要学习,大的方面却放弃了,我没看出那种人是明智的”,“大遗”意思是“大的方面放弃”。①④⑧解释错误。故选B。]
8.C [A项,是同义复词,从上下文看,应该是形容两人性格方面的不足,“躁”是“浮躁”的意思,“险”有“冒险,犯险”之意,都指性格不稳重,即“轻薄浮躁”。该项解释正确。B项,是同义复词,从上下文看,任命被李吉甫压下,窦群等人心里当然不高兴。“怒”是“发怒”的意思,而“怨”有“怨恨”的意思,二者意思相近。该项解释正确。C项,是偏义复词,“颇复恩雠”中的“复”是“报复”的意思,因此“恩雠”一词,更偏向“雠”,即“仇恨”的意思。该项解释不正确。D项,是偏义复词,“生死”更偏向“死”,就是不顾及自己会遭遇“死的危险”。该项解释正确。]
【参考译文】
宪宗即位,调任膳部员外郎、兼任侍御史知杂事之职。出任唐州刺史。节度使于頔素闻知窦群的名声,谒见时,窦群言语率直激切,于頔很喜欢,奏请朝廷授窦群留任山南东道节度副使、检校兵部郎中、兼御史中丞,赐紫服金鱼袋。宰相武元衡、李吉甫都喜欢和器重窦群,召他入朝任吏部郎中。后武元衡任辅政大臣,举荐窦群顶替自己做御史中丞。窦群奏请刑部郎中吕温、羊士谔为御史,李吉甫认为羊、吕二人轻薄浮躁,接到奏表数日不予批复,窦群等人因此愤恨李吉甫。
窦群性情狠毒暴戾,喜欢复仇,碰到事情不考虑死的危险。当时召他入朝,说要重用,朝中人人惊骇,听说他死了方才心安。
9.解析:本题要求分析“安全事故”是否符合逻辑,解题的关键在于对“安全”与“事故”的关系的理解。(1)若理解为并列关系,则“安全”与“事故”就自相矛盾,不合逻辑,因为如果安全就不会有事故,有事故就意味着不安全。(2)若理解为定中关系,则“安全”是“事故”的限制性定语,限定了“事故”的范围,“安全事故”可以理解为“影响安全方面的事故”,因为有的“事故”并不属于“安全”方面的。所以,“安全事故”算不得“不合逻辑”,加了定语“安全”,反倒使“事故”的性质和类型更明确、更突出。
答案:(示例一)不合逻辑。“安全”与“事故”并列,本身“安全”和“事故”就是一对矛盾的词语,若“安全”就没“事故”,有“事故”就不“安全”。二者相互对立,所以不合逻辑。
(示例二)可以使用。“安全事故”中的“安全”是限制性定语,限定了“事故”的范围,可以理解为“影响安全方面的事故”。加了定语“安全”,使“事故”的性质和类型更明确、更突出。
10.解析:“一本正经”形容很规矩,很庄重。而“胡说八道”则指胡说。将这两个在语义上完全相反的词语组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有趣的“反义配置”现象。在“贩卖焦虑”的情境中,“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准确地描绘了那些自媒体人或其他意图引起关注者的行为特点。他们表面上看起来非常严肃认真,仿佛是在传播重要信息或提出深刻见解,但实际上他们所说的话往往缺乏事实依据,甚至是凭空捏造,他们以此吸引眼球、获取流量和广告收入。表面上的庄重严肃与实际上的胡言乱语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不仅使表达更加鲜明、有力,而且揭示了这些自媒体人行为的虚伪和荒谬,让读者能够认识到“贩卖焦虑”的荒谬和危害。
答案:将“一本正经”和“胡说八道”这两个在语义上完全相反的词语组合在一起,既形象贴切,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有效地传达了作者对贩卖焦虑者的批判和讽刺,也让读者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贩卖焦虑的荒谬和危害。
11.(示例一)细节决定成败。①在很多事情中,看似微小的细节往往起着关键的作用,一个小小的疏忽可能会导致整个计划的失败,精心把控细节能够提高成功的概率。②然而,过度关注细节可能会忽略全局,延误时机或把握不准方向(或“把过多精力放在把控细节上,可能会让人产生疲惫感和压力,甚至会因一些难以避免的小瑕疵而自我否定”)。
(示例二)明知不可为而为之。①明知道不能做,做了也不一定有结果,也一定要去做,形容人做事坚守自我准则,具有一往无前的勇气。②但是一味地坚持去做未免浪费了时间和精力,显得愚蠢。
(示例三)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①它倡导人们要懂得保存实力、保存根本。在面临困境或危险时,不要作无谓的牺牲,而是以退为进,先确保自身或核心资源的安全。②然而,这也给了一些人在面对困难时轻易地选择放弃的借口,不去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去拼搏。
12.边缘化 焕发 约束 修身养性
理由:“被社会遗忘”,只能对应“边缘化”。“生机”搭配“焕发”。由“琴者,禁也”可知后一空为“约束”,由此推知为“修身养性”的工具。
13.(1)这个句子中的“挑逗”生动而传神,用拟人化的手法写出了紫藤萝花最浅淡的部分的色彩特征,花色本来是给人以静态的视觉感受,经这么一说, 就富有动态美了。(2)这是历来为人们所推崇的一段经典描写,这里连用“攀”“缩”“微倾”三词,非常逼真传神地写出了父亲在翻越铁道时手、脚、身子的动作和姿态,表现了父亲翻越铁道时极艰难的情形,表达了父亲爱儿子的极其真挚朴素的情感。(3)这个句子中的两个“卧”字,形象地写出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卧”字带人格化,写出了在这温晴的好天气里房屋和雪似乎暖洋洋地晒着太阳的情景。(4)这个句子用“繁弦急管”“红灯绿酒”两个形容词来写城市的繁华、喧嚣,借以反衬行道树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准确传神。
14.(1)B [“使我们徘徊其间”中“徘徊”的意思是游移不定的样子。A项,“徘徊在清冷的月光下”中“徘徊”为来回走动。B项, “徘徊者变成同意者,反对者变成徘徊者”中“徘徊”是游移不定的样子,和例句相同。C项,“我徘徊而不忍去”中“徘徊”是流连、留恋。D项,“在三百万徘徊”中“徘徊”是比喻事物在某个范围内来回波动。]
(2)解析:①根据原句“竟为那物质文明的孙儿,满身洋油气的小顽意儿骗得定定的,忍心害理的撇了那老相好。于是航船虽然照常行驶,而光彩已减少许多”,可看出“孙儿”指油船,“老相好”指航船。②根据原文“有了‘物质文明’的汽油船,却又有‘精神文明’的航船”“士大夫虽也擎着大旗拥护精神文明,但千虑不免一失,竟为那物质文明的孙儿,满身洋油气的小顽意儿骗得定定的,忍心害理的撇了那老相好。于是航船虽然照常行驶,而光彩已减少许多”,可看出借“孙儿”揭露士大夫追求“物质文明”的丑恶嘴脸,借“老相好”批判士大夫貌似拥护“精神文明”、实则抛弃背离的虚伪性。③运用“孙儿”“老相好”等通俗而又诙谐的词语,抨击了士大夫们表面上倡导精神文明,实际上却一味追求物质的丑态。语言幽默,具有尖锐的讽刺效果。
答案:①“孙儿”指油船,“老相好”指航船。②借“孙儿”揭露士大夫追求“物质文明”的丑恶嘴脸,借“老相好”批判士大夫貌似拥护“精神文明”、实则抛弃背离的虚伪性。③语言幽默,具有尖锐的讽刺效果。
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