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课本到培优 文本补充阅读七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pdf版,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从课本到培优 文本补充阅读七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pdf版,含答案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2.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06 15:08:09

文档简介

部分参考答案
“材料二”的第一自然段概括出来。我国的湿地面
第一单元
积约占全球湿地面积的4%,居亚洲第1位,世界第
4位,所以第②句是错误的。(3)示例:保护地球
1白鹭
之肾,为你,为我,为它!
【解析】本題考查宣传语
「课本拓展]
写作。写作时要注意围绕主题。
一、1.(1)感恩韵味(2)丹顶鹤朱红(3)便
二、1,(1)比喻梨花【解析】本题考查修辞手法
宜口哨【解析】本题考查看拼音写词语的识记
的理解。固绕题千中“惊飞”一词可知,考查内容是
能力。平时要加强对疑难易错宇的识记。书写时
三、四两句。这两句的意思是:突然,它们因为受惊
要注意“思”“韵”“鹤”“哨”容易写错。
而飞起,背衬着碧绿的山色,向远方飞去,那洁白的
2.A【解析】本题考查近义词的辨析。“精
身影,宛如朵朵梨花飘舞在晚风之中。运用比喻的
彩”指(表演、展览、言论、文章等)优美,出色;“精
修辞手法,将“惊飞”的白鹭比作梨花。(2)C
心”指特别用心,细心;“精湛”指精深;“精巧”指(技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理解与鉴赏。这首诗分别从
术、器物构造等)精细巧妙。在弄清词语意思的基
个体、群体、近景、远景等不同的角度来刻画鹭鸷的
础上,再结合语境及词语搭配完成即可。
形象,描绘出鹭鸶的优美姿态。三、四两句,以静衬
3.B【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句子。这句话出
动,以碧山衬托出鹭鸶的动。
现在课文第8自然段,结合“黄昏的空中偶见白鹭的
2.(1)①外形天鹅②种类多颜色美
低飞”可知,“恩惠”指的是白鹭低飞,故选B
【解析】本题考查语段的整体感知。(2)白鹭钓鱼
二、1.(1)精巧韵在骨子里【解析】本题考查课
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白鹭站着钓鱼,整个
文内容的记忆能力,回答时注意正确书写。(2)比
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画。田的大小好
喻白鹭诗精巧含蓄内敛(内在)【解析】
像是有心人为白鹭设计的镜匣。【解析】本题考
本题考查句子的修辞手法及其理解。这两句话都
查与课文联系,以及课文背诵。语段中画横线句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白鹭是诗”,这是不寻常
子,描写的是白鹭在稻田里的状态。而课文的第六
的比喻,从而突出白鹭“精巧”的特点;而结尾具体
自然段写的是白鹭在清水田里的姿态,所以与“白
化为“散文诗”,突出了白鹭的美是一种内在的美,
鹭钓鱼图”类似。只要把第六自然段写出来即可。
美得含蓄内敛。(3)喜爱与赞美首尾呼应
(3)A【解析】本題考查语段整体感知。选项B
【解析】本题考查对写作手法的理解。这两句话分
中天鹅的美丽不仅体现在羽毛洁白,还体现在体态
别是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首尾呼应时,结尾所写内
轻盈。选项C运用排比句式写出了形体多样,并非
容可以重复开头的内容,也可以不完全重复,往往
种类多样。选项D作者并未将白鹭与鸢鹰进行对
结尾比开头的部分更加深刻、丰富。
比,而是例举鸢鹰来表达对鸟儿的喜爱之情。
2.(1)特殊爱好在晴天的清晨孤独地站立于
(4)示例1:麻雀的全身是棕色的,像一件棕色的外
小树的绝顶【解析】本题考查对句中词语及其语
衣,灰色的小爪子紧紧抓住树枝,它小巧玲珑,一双
段内容的理解。“嗜好”的意思是特殊爱好,而从所
透亮灵活的眼睛下面长着一张又尖又小的嘴。
给句子可知,白鹭的嗜好是弧独地站立于小树的绝
示例2:小鹿的毛像初升的太阳一样金黄,头上长着
顶。
(2)①×②/③×【解析】本题考查句
一对犄角,大眼睛像宝石一样明亮。【解析】本题
子理解。①通过与别的鸟比较,突出了白鹭的悠
考查拓展积累。题干中“仿照其手法”指的是运用
闲,喜欢安静。③通过与其他的鸟比较,表现出白
比喻的修辞手法,在仿写句子时要运用这种修辞
鹭的独特,流露出了作者对其的赞美与喜爱之情。
手法。
三、①流线型结构②减之嫌短③雪白的蓑毛
2落花生
④青色的脚⑤水田钓鱼⑥黄昏低飞⑦悠然
立顶(意思对即可)【解析】本题考查课文理解与
[课本拓展
一、1.幕慕幕暮【解析】本题考查同青异
概括。“身段适宜”“色素适宜”所指内容是课文的
形字。“巾”与布或类似布的事物有关,如幕布、夜
2~5自然段,可从中提取关键词。“美图”所指内容
幕等;下面是个“心”,表示是从心里发出的情感,依
是课文的6~10自然段,可从中提取关键词。
恋,思念,仰慕:“日”与太阳有关,太阳落在草下面
培优提高]
了指傍晚的时候,可引申为晚的意思,如日暮、朝三
一、1.白鹭中白鹭大白鹭【解析】本题考查
幕四等。辨析这儿个字时,要理解每个字下面部件
图文转换。阅读“辨鹭小技巧”,仔细观察图片,从
的意义,再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记忆与思考。
嘴的颜色、嘴裂程度等方面来辨别。
2.(1)③(2)①(3)②(4)①(5)②
2.(1)C【解析】本题考查文段概括。“材料
一”分为两个自然段,两个自然段是因果关系,因为
【解析】本题考查多义词的理解。能在理解词语的
基本义的基础上,联系语言环境理解词语的引申义
青岛市建立了300亩生态湿地,所以才会有两只濒
和比喻义。第(1)句“不要占别人的便宜”,意思是
危黄嘴白鹭现身胶州湾白沙河入海口生态湿地
不应该得到的利益不要去占有,故选③;第(2)句
第一自然段是表达重点,所以选C最为贴切。
(2)①/【解析】本题考查语段理解。第①句可从
“非常便宜”即价格低,故选①;第(3)句“便宜你”即
部分参考答案1文本补充阅读七
一、文言文阅读。
童趣
〔清〕沈复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①,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
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③一癞虾蟆①,舌一吐
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注释】①明察秋毫:形容视力好。②物外之趣:超出事物本身之外的乐趣。③盖:文言
文发语词,相当于“原来是”。④癞虾蟆:即癞蛤蟆。这里“虾”通假字,同“蛤”。
1,用“√/”给下列加点词语选择正确的意思。
(1)故时有物外之趣(以前所以因为)
(2)方出神(方形正在刚刚)
(3)驱之别院(赶走快跑逼迫)
2.用原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1)“拔山倒树”中的“山”实际上是指
,“树”是指
(2)“见二虫斗草间”,这“虫”在作者眼中是
(3)“庞然大物”实为
3.本文中有的词语作为成语保留在现代汉语中,请根据其现在的意思,填写成语。
成语:(
),意思是连极细小之物也看得一清二楚,形容视力极佳。
成语:(
),意思是形容形体大而笨重的东西。
4.通过本文的叙述,你觉得作者是什么的性格特点呢?
二、名著阅读。
三打白骨精
①一天,唐僧师徒四人来到一座高山前,只见山势险峻,峰岩重叠。走了一天的路,唐僧感
觉饥饿,就让孙悟空去找些吃的。悟空跳上云端,四处观看,见南山有熟透的山桃,便要摘些来
给师父充饥。
②悟空刚走,唐僧就被妖怪白骨精发现了。白骨精不胜欢喜,自言自语道:“造化!造化!
都说吃了唐僧肉可以长生不老。今天机会来了!”它正要上前,见唐僧身边有猪八戒和沙僧保
护,就摇身变作美貌的村姑,拎了一罐斋饭,径直走到唐僧面前,说是特地来请他们用斋的。唐
僧一再推辞,八戒嘴馋,夺过罐子就要动口。
③正在这时,悟空从南山摘桃回来,睁开火眼金睛一看,认出村姑是个妖精,举起金箍棒当
114语文五年级上册(R)
头就打。唐僧连忙扯住悟空。悟空说:“它是个妖精,是来骗你的。”说着,就朝妖精劈脸一棒。
妖精扔下一具假尸首,化作一缕轻烟逃走了。
④唐僧责怪悟空无故伤人性命。悟空打开罐子,从里面跳出来几只青蛙、癞蛤蟆,根本没
有什么斋饭。唐僧这才有些相信那村姑是妖怪。
⑤师徒们吃了桃子继续赶路。山坡上闪出一个年满八甸的老妇人,手拄着弯头竹杖,一步
一声地哭着走来。悟空见又是那妖精变的,也不说话,当头就是一棒。白骨精见棍棒落下,又
用法术脱了身,丢了具假尸首在路上。
⑥唐僧一见,惊得从马上摔下来,坐在地上,不由分说,一口气念了二十遍紧箍咒。悟空头
痛难忍,连忙哀告。唐僧喝道:“你为何不听劝说,把人打死一个,又打死一个?”“它是妖精!”唐
僧非常生气:“胡说!哪有那么多妖精!你无心向善,有意作恶,你去吧!”悟空说:“师父若真不
要我,就请退下我头上的金箍儿!”唐僧大惊:“我只学过紧箍咒,却没有什么松箍咒儿!”悟空
说:“若无松箍咒,你还是带我走吧。”唐僧无奈:“我再饶你这一次,但不可再行凶了。”悟空忙点
头答应,扶着唐僧上了马,继续前行。
⑦白骨精不甘心就这样让唐僧走了,又变成一个白发老公公,假装来找他的妻子和女儿。
悟空把金箍棒藏在身边,走上前迎着妖精,笑道:“你瞒得了别人,瞒不了我!我认得你这个妖
精。”悟空抽出金箍棒,怕师父念咒语,没有立刻动手,暗中叫来众神,吩咐道:“这妖精三番两次
来蒙骗我师父,这一次定要打死它。你们在半空中作证。”众神都在云端看着。悟空抢抡起金箍
棒,一棒打死了妖精。妖精化作一堆骷髅,脊梁上有一行字,写着:白骨夫人。
1.白骨夫人为了吃到唐僧肉,先后变成了


但每一次都
被悟空识破诡计,因为
2.唐僧一口气念了二十遍紧箍咒,是因为
A.他从马上摔下来想要定定神。
B.他只会念紧箍咒,不会念松箍咒。
C.他看到一具假尸首想压压惊。
D.他认为悟空多次行凶,想惩罚悟空。
3.唐僧多次责怪孙悟空打死妖怪,说明他是一个
的人。
A.自说自话
B.胆小怕事
C.不明是非
D.唯我独尊
4.选文一开头先写“山势险峻,峰岩重叠”,下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为孙悟空摘桃作铺垫
B.为妖怪出场渲染气氛
C.说明师徒四人路途艰辛
D.交代故事发生的地点
5.“唐僧一再推辞,八戒嘴馋,夺过罐子就要动口”一句中,把“夺过”换成“接过”可以吗?
为什么?
6.孙悟空第三次除妖,与前两次最大的不同是什么?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安排情节?
第七单元115